商鞅、張儀、魏冉和範雎,誰對秦國的貢獻最大?

2021-01-14 筆揮江山

四個人都在秦國當過宰相,商鞅是最早的一個。而且秦國就是通過商鞅變法,才強大起來的。

商鞅變法之前,秦國經常被楚國和魏國欺負,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弄得秦國很狼狽,打仗又那不過人家,秦國的國君也是很窩囊。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秦國國君秦孝公,開始啟用商鞅變法的,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強大了起來,可以說那時候的秦國已經是戰國之中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了。

商鞅還曾經帶領士兵,把魏國打敗了兩次,收復了很多之前丟失的領土。

所以秦國的強大商鞅功不可沒,商鞅是貢獻最大的一個。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開始當秦王,秦惠文王一上臺,就把商鞅給五馬分屍了。

因為這時候的秦國已經很強大了,變法也深入到人心了。可以說有沒有商鞅在,都不會影響秦國的強大。

秦惠文王時期的秦國,因為經過商鞅變法太過強勢,所以,其它六國面對秦國的虎視眈眈,很是害怕,他們就開始搞了一個聯合,共同抗擊強大的秦國。這就是歷史連縱抗秦。

這時候秦惠文王面對的是六國,因為他若是想對付任何一個國家。六國都有可能聯合起來對付他。

也就是在這個緊要時刻,張儀出現了。張儀搞了一個連橫抗縱,把六國各個擊破,然後又讓秦國獲得了東出的資本。

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登基,因為秦武王不喜歡張儀,所以,張儀就辭了職,回到了老家,張儀的歷史使命也就終結了。

秦武王之後,就是他的弟弟秦昭襄王上位。

秦昭襄王的舅舅就是魏冉,魏冉重用的一個名將就是白起。這期間,白起曾大敗楚國和魏國,可以說把秦國的影響力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可是,隨著範雎的到來,魏冉開始失寵了。

範雎建議秦昭襄王,把魏冉給罷免,因為魏冉考慮問題的時候,不從秦國的利益出發,而是只考慮自己的得失。

秦昭襄王為了獨攬大權,就把魏冉給罷免了,範雎就成了秦國的宰相。

範雎擔任宰相的時候,韓國失去了一半的領土,全部歸秦國所有。秦國和趙國還打了長平之戰,這一戰秦國坑殺四十萬趙軍。

趙國從此一蹶不振,自此,唯一一個可以和秦國相匹敵的國家也就謝幕了。

不過範雎因為私心建議秦昭襄王殺了名將白起,最後他也被滅了族。

這就是這幾個宰相的大致情況。

要說對秦國的貢獻,每個人都有,但是,只有商鞅的貢獻,是足以讓秦國脫胎換骨的。

相關焦點

  • 秦相魏冉,秦國自商鞅之後的最大功臣,也是自卑的心機男
    司馬光說:「魏冉援立秦昭王,除其災害,薦白起為將,南取鄢、郢,東屬地於齊,使天下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強大者,魏冉之功也!」我說:「秦相魏冉,雖然是秦國自商鞅之後的最大功臣,但也是一個自卑到極點的心機男。」
  • 戰國後期,對秦國統一貢獻最大的人不是昭襄王和範雎,而是魏冉!
    範雎實名舉報魏冉的伐齊策略,在我看來更是魏冉主政期間最大的成就。秦昭襄王初期基本是秦、齊、楚三國爭霸的局勢,而到了秦昭襄王十九年的時候,因為三晉已經被削弱,楚國被打敗,只有齊國能夠和秦國並立。範雎來到秦國後,只對秦昭襄王說了一番話就讓他驅逐了宣太后和魏冉,然後拜範雎為相,可見其做事的隨意性,範雎只是一句話戳中了秦昭襄王的軟肋,範雎在拜見秦昭襄王的時候說:''秦國哪裡有王?秦國只有太后和穰侯罷了。''
  • 秦國有三大功臣,商鞅、白起都不得善終,張儀為何能全身而退
    所以張儀就算不得不離開秦國,他也能跑去魏國當丞相;而商鞅、白起兩人,失去君王的恩寵後,就只能迎來毀滅性的結局。結怨天下所謂「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商鞅、白起、張儀三人,雖然都是幫助秦國,向周邊鄰國敲詐勒索的「爪牙」,但他們做事的方式卻不盡相同。
  • 商鞅、範雎這些人才在魏國得不到重用,為何到秦國卻很受重用
    一個是商鞅,一個是張儀,一個是範雎。(商鞅劇照)商鞅通過成功的變法,讓秦國走上了不同於六國的獨特成長之路。這是秦國與六國的一個分水嶺,也預示著將來秦國越來越強,六國則毫無章法一團亂麻,陷入被秦國逼迫打擊的局面。張儀是一個縱橫家,他對秦國最重要的功績,不是他騙了魏國多少城,或者騙死了楚王,而是他先騙過蜀國,又和司馬錯一起,滅了蜀國巴國苴國。
  • 商鞅,白起,王翦,李斯,誰對秦朝做出的貢獻最大
    後世在評價秦國一統江山時,喜歡給秦國將領、功臣排座次。那麼,究竟誰是秦國統一大業中的首要功臣?在網友熱議中,呼聲最高的有商鞅、白起、王翦、李斯;另有魏冉、範雎、呂不韋也被廣泛提起。1、商鞅商鞅之於秦國,如同秦王政之於秦國,少這麼一個人,就不可能實現統一大業。
  • 秦昭王的三位重臣——白起、魏冉和範雎
    秦昭王一朝的三位重臣白起、魏冉和範雎,他們無一例外沒有逃出這個怪圈。白起最大的悲劇是他跟錯了領導,他的王上不是寬待功臣的嬴政,王上的秘書也不是弱弱的李小受。嬴稷打了敗仗,正一肚子怒火沒處撒,這種時候誰撞槍口誰倒黴,再加上範雎的輕輕一推,白起就徹底悲劇了。有時候我會想假如白起沒說過那句嘲諷的話,是不是他最後就可以善終了呢?假如秦王和丞相任何一個人心胸稍微寬闊一點,能夠體諒白起的難處,他們最後也不會鬧得這麼僵吧?
  • 都是秦國功臣,商鞅為何慘遭車裂,張儀卻能逃過一劫?
    戰國時期中的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全國,和那些些有才華的文成武將是分不開的,自從秦孝公頒布了求賢令之後,大批的有志之士加入到了秦國,為秦國富強出謀劃策。而最先來到秦國的就是商鞅,而這時的秦國可謂是國弱民窮。
  • 嬴駟團隊、嬴稷團隊、嬴政團隊相比,綜合實力誰最強誰最弱
    贏駟是秦惠文王,就是車裂商鞅的那個秦王,在位時間有27年,秦惠文王贏駟的團隊成員主要有:張儀、公孫衍、樗裡疾、司馬錯、甘茂等人。 嬴稷就是秦昭襄王,就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王,在位時間長達55年,秦昭襄王嬴稷的團隊成員主要有:魏冉、範雎、白起等人。
  • 從死囚到秦國宰相、最終被斬首棄市,範雎的命運為啥如此大起大落
    到了公元前305年,掌控秦國大權的是宣太后,以及四貴:穰侯魏冉、華陽君羋戎、高陵君嬴顯、涇陽君嬴悝。也就是說,與秦昭襄王聯合執政的是他的母親、兩個舅舅、兩個弟弟。同時,他們將以往在秦國政壇中呼風喚雨的他國謀士清除殆盡。比如在範雎入秦的途中,王稽的車隊就曾遭到了魏冉的盤問,好在範雎早有準備,才得以順利進入秦國。
  • 大秦帝國把範雎黑的太慘了,還歷史上一個真實的範雎
    從頭開始說吧:第一:歷史上的範雎沒有試圖投奔魏冉。電視劇中,範雎為了換個主子,給王稽送禮,在廁所拜見魏冉,給魏冉擦屁股。極盡諂媚之能事!太猥瑣了,電視劇憑空加了這一段,使範雎的形象太差!範雎當年到了秦國以後,給秦王上書,秦王看了很高興,於是召見範雎。範雎到了離宮,假裝自己不認識,秦王來了也不行禮。左右很生氣,對他說:「大王來了!」範雎故意大聲說曰:「秦國哪有王?秦國只有太后、穰侯罷了。」秦王到了,聽到範雎的話,於是請他上座,道歉說:「寡人早就該見到先生了,只是一些國事耽擱了。」………於是向範雎請教國事,之後讓他做客卿。
  • 大秦帝國一統天下,哪些人的貢獻可以排進前3,答案:2男和1女
    看完了最近熱播的《大秦賦》,駱駝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除了歷代的秦王,和開疆擴土的武將,又有哪些人可以憑藉貢獻排進前三?駱駝的答案裡,有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商鞅排在第一位的,我認為應該是推動了秦國變法的商鞅。為什麼駱駝要這麼說呢?
  • 在《大秦帝國》中,範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相比合縱連橫有何妙處
    而劇中出現的一個關鍵性人物——範雎,他在秦國的歷史上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在這裡需要指出,範雎和蘇秦、張儀一樣都是是鬼谷子的徒弟。範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的雄才偉略為秦國一掃六合(韓、趙、魏、楚、燕、齊商鞅變法的成果,沒有實力基礎,一切都是空談,在雄厚的實力下,任何舉措的阻力都會減小,而如果這個方針由當時最弱小的韓國來執行的話,下場會很慘的,因為六國中沒人會鳥他!
  • 重用客卿:秦國強大與能夠統一六國的秘密
    秦孝公一紙《求賢令》將法家大才商鞅吸引到秦國來,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使秦國國富兵強,實力大增。秦惠王用魏國人張儀,「外連衡而鬥諸侯」,破壞六國的合縱,使秦國的優越地位越來越明顯。秦國強大起來後,周天子承認秦孝公是天下的霸主,各國的諸侯們都來向秦國祝賀。公元前340年,公孫鞅率兵打敗魏軍,魏惠王把黃河以西的土地全部割給秦國。秦孝公把於、商一帶十五邑封給公孫鞅,稱他為商君,所以後人習慣把公孫鞅稱為商鞅。張儀「散六國之從」 範雎提出遠交近攻
  • 五國伐齊之後,範雎向秦昭襄王獻上一計,五十年後發現真高明
    繼商鞅變法後,範雎提出的一項外交策略又讓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進了一步。而這個外交策略提出五十年後,秦始皇攻滅六國,一統天下,不得不說這個外交策略是真的很不錯。當然,在實行這個外交策略之前,秦國的外交政策一直在摸索中前進,而且並不固定,只要是能讓秦國的東進之路順暢一些,秦國都會去做。
  • 商鞅、白起、呂不韋下場都很慘,為何功高震主的魏冉,得以善終?
    魏冉,戰國時期楚國人,本姓羋,在秦惠文王執政時期,隨陪嫁的姐姐羋月一起來到秦國。之後通過羋月的關係,魏冉被安排進秦國的軍隊之中,從此走上了仕途,而在秦武王時期,由於魏冉勇猛過人驍勇善戰,很快便得到了重用,漸漸掌握了秦國的軍權。
  • 大良造:秦國的二把手
    秦國二十等軍功爵制如下:一級為公士,二級為上造,三級為簪嫋,四級為不更,五級為大夫,六級為官大夫,七級為公大夫,八級為公乘,九級為五大夫,十級為左庶長,十一級為右庶長,十二級為左更,十三級為中更,十四級為右更,十五級為少上造,十六級為大良造,十七級為駟車庶長,十八級為大庶長,十九級為關內侯,二十級為徹侯商鞅、公孫衍、白起都當過秦國大良造。
  • 作為楚國人,李斯為什麼要背井離鄉,去秦國求發展
    李斯我們都很清楚了,他是秦始皇的丞相,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貢獻。秦朝建立後,他提出了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措施,都被秦始皇採納,並對後世乃至於現在都有很大的影響。既然李斯能力這麼強,為什麼他一個楚國人不為楚國效力,而非要去秦國呢?其原因有三點。
  • 秦國的一位丞相:力助秦昭襄王蠶食六國,卻害死了白起
    比如出自衛國的商鞅、吳起、呂不韋,都是在其他諸侯國成名的。再比如李斯、王綰、甘茂等楚國人,最終都成為了秦國大臣。至於本文所要說的範雎,其實原本是想要在魏國求取功名的。不過,範雎不僅沒能在魏國揚名立馬,反而差點丟掉了性命。
  • 範雎的溫情:不忘知遇之恩,為秦國確定統一基礎
    範雎出生於魏國,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好,範雎此人雖出身寒門,但是心中卻有懷有很大的志向,而且為人勤奮,成年後成為了一個足智多謀,能言善辯的謀士。而後在秦昭王身邊得到重用,成為秦國一代名相,為秦國後期取得大業奠定了基礎,範雎也在歷史上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
  • 範雎:從廁所中走出來的秦國宰相
    而現實是,齊王只是欣賞範雎的才華而已,但須賈和魏齊明顯不會這樣想。 範雎最終通過裝死逃過一劫。通過魏人鄭安平,範雎和來魏國出使的秦國謁者王稽搭上了關係。王稽被範雎的才華徹底徵服,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範雎要去秦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