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田犬彥 | 人生的乞食

2021-02-19 石堂山新黃酒


與其說人耗盡了一生,不如說是一生把人用光了——旁觀形形色色的人生後,難免要發出這樣的感嘆。

有的人因為偶然際遇,經歷了非常人所能及的榮光與沒落,如今精疲力竭,感到一切都是虛空,連活下去都是痛苦的事,因為那個靈魂知道「活著」本就毫無意義。他已經沒有重生的機會,然而肉體尚未得到死亡的應允,他被人遺棄,苟延殘喘。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深切地關注起這樣的人生殘敗者,他們有的出現在我的現實生活裡,有的是在媒體中偶然見到,還有的來自書籍。每次與這一群人偶遇時,我都在心裡稱他們為「人生的乞丐」,想側耳傾聽他們的來歷。「說呀,你究竟怎樣虛擲了青春?」魏爾倫的這一句詩,伴隨著小提琴聲浮現在腦海裡。

對人而言,調零,或者沒落,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是十九世紀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終生思考的問題。如果司湯達述說了英雄主義和幸福,福樓拜以遁世者的態度懷疑一切,那麼巴爾扎克描寫的則是從人生巔峰跌落下來的人和無力抵抗命運而選擇了自我毀滅的人的悲哀。神創造了人,然而在有計劃的自我毀滅過程當中,人是自己的造物主,這就是《人間喜劇》作者的信念。

自殺這件事,是多麼地偉大而恐怖,大多數凡人的沒落,就像小孩從低處摔下來,並不會受傷。但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就不同了,他是從高處跌落的,他爬到天上窺見過凡人難近的天堂。(巴爾扎克《驢皮記》)

是的,要想摔得氣勢非凡,就得先爬到非比尋常的顯赫高位。有人野心素積,選擇了一條自不量力的道路。最開始他每賭必贏,成了社交界紅人,獲得了地位和名望,走到了幸福頂點。但他越來越貪婪,終於把自已推到了危險的邊緣。忽然有一天,破滅降臨到他頭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不用講了,太陽底下無新事,沒落之身所講述的悲劇,都似曾相識。關於這一點,他們都不自知,所以越發顯得悲哀。

巴爾扎克在三十二歲時寫的《驢皮記》描寫了一個青年自滅的過程,在文豪留下的眾多作品中,這是令人印象格外深刻的一部。接下來我想詳細介紹這篇小說,感受下這位偉大作家眼中映照出的人生摩滅之相。

小說主人公拉法埃爾•瓦朗坦因為父親破產而陷人貧困,所以想去巴黎找個機會。最初三年,他連朋友和女朋友們也避而不見,埋頭在一個破舊閣樓裡孤苦隱居,只與房東的女兒波利娜建立了良好關係。這個野心勃勃的青年並不在意仰慕他的波利娜,一心只想著如何進人巴黎社交界,想得到兼有地位和美貌的女姓青睞。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結識了馥多拉伯爵夫人,並展開熱烈追求,兩人關係進展到了可以在臥室談心的地步。但是他因為無心失言惹怒了伯爵夫人,被冷酷地驅除出門,那之後,拉法埃爾開始沉溺賭博和放蕩,自暴自棄。他一心想徵服所有社交圈的女人好報復全世界,用他自己的話說,「放蕩生活用自己有力的雙手把生命的果實都榨乾了,只在它的周圍留下難堪的渣滓或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謊言」。

《驢皮記》的故事,從戴著「一頂邊緣已經脫毛的帽子」的二十六歲青年拉法埃爾拿著最後幾枚銀幣走向賭場孤注擲的場景拉開了序幕。時值十月末,鉛灰抑鬱的冬天正在逼近。引用一段原文,讓我們看看巴爾扎克是怎樣用綿密饒舌的文筆幸災樂禍地描寫了這位青年的:

他青春的臉部輪廓,優雅中帶著優愁的陰影,從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回報,而希望全部落空,一心求死的人所特有的憂鬱和麻木,給他的前額染先上了病態的土灰色。苦澀的微笑使他的嘴角銘刻下細小的皺紋,他臉上自暴自棄的神情,讓人看著心痛。他那因縱慾過度而渾濁的眼底裡,還閃爍著某種不為人知的才華的光芒。他那曾經燃亮著地清光彩的高貴容貌,如今一點影子都不剩了,放蕩生活早已在上面烙印下了汙濁。醫生們無疑會把他眼周的黃圈和面頻上的黯淡血色歸國於心臟和肺部的痼疾。

而在賭場門口收下瓦朗坦的帽子遞給他號牌的人,是個年輕時就沉淪在賭徒生活裡、現已窮途末路的老頭,他用無神而冷謨的眼光瞥了一眼主人公:

如果是哲學家,也許可以從那一瞥裡看到慈善醫院的悲慘、破產者的落魄、數不清的窒息屍檢報告、終身苦役和流放加扎科的暗影。這個老人,就像全靠達賽發明的骨膠湯維繫著生命一樣,那張毫無生氣的老臉,正是跌落到谷底之人的慘白模樣。他的皺紋裡,還留著往日的苦惱痕跡....他就像一匹無論怎麼鞭打都不見效的駑馬,任何東西都無法觸動他。輸得精光的賭徒走出賭場時的痛苦嘆息、無聲的咒罵、一雙雙變得空洞的眼神,現在的他早已無動於衷。

這段活靈活現的審醜描寫,寫盡了襤褸人生所特有的表情——失去了活著的感動,也嘗不到死亡的甜頭。巴爾扎克的大部分作品,描寫的都是這樣的人生流轉,青年拉法埃爾的絕望怎樣一路變成了賭場門口老頭的冷漠麻木。

巴爾扎克世界裡的人物,通過極致的人生選擇而浮現。拉法埃爾年紀輕輕就在幾次選擇中失敗,形容落魄,他像中了咒一樣,賭博這個選項始終無法停下手。他的面容和衣著上遍布著摩滅和劣化的徵兆。最後他當然賭輸了,把僅有的三個銅子兒施捨給塞納河邊的乞丐後,腦子裡只剩下一個念頭,就是自殺。到此為止,這就是小說的開篇,接下來,驢皮的故事才正式開始。

名副其實一文不名的拉法埃爾,仿佛冥冥中被人指引了似的,走進伏爾泰堤岸邊的一家古董店。店主是個穿著黑天鵝絨便袍的矮小老頭,前額上滿是皺紋,自稱百萬富翁,已活了一百零二歲,他給青年介紹了店裡的各種珍寶,最後拿出一塊驢皮。這張驢皮雖然只有狐皮那麼小,卻在漆黑的店裡放射出耀眼的光輝,「簡直像一顆小彗星」。那種神秘的光亮,似乎是從磨得異常平滑的皮面上反射出來的,「皮面上的黑粒,就像石榴石的切面」,形成無數折射光亮的焦點。店主故弄玄虛地說,這塊驢皮是一個婆羅門教徒給他的。皮的背面刻印著阿拉伯文咒語,「如果你佔有我,你的願望將得到滿足,願望每實現一次,我就縮小一圈,就如你生命的天數」。

巴爾扎克在描寫這個老頭時,不止一次用到了「靡非斯特」這個詞。想必他在描寫這段場景時,從倫勃朗的著名版畫《浮士德》那裡得到了不少靈感。這裡的驢皮,頗有點鍊金術士夢寐以求的點金石的味道。

就這樣,拉法埃爾又被通到一個極致的人生選擇面前。老頭以賢哲的語氣告訴青年,兩種本能會讓人生萎縮,一種是 「欲望",一種是「可以",若能加以克制,轉而去貫徹「知」,就能和他一樣幸福長壽。老頭已遊覽了整個世界,學會了人類所有的語言,通過觀察把現實中的一切銘刻到了思想裡。他蔑視直接的行動,把全部精力傾注在「看」上,才有了今日的財富和長生。「所以,要想當驢皮的主人,一定要千萬小心啊。」老頭這麼叮囑青年,而青年回答說,他就喜歡過強烈而盛大的生活,要讓所有世人對他刮目相看。

毫無疑問,這個故事構架是浮士德傳說的反向設定。浮士德是傳說裡的歐洲中世紀鍊金術士,後來被歌德寫成了詩劇。在浮士德的故事裡,終生求知的老學者浮士德在俗世快樂的誘惑下,與靡非斯特籤署了協議,魔鬼滿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浮士德死後靈魂將歸魔鬼所有。而在《驢皮記》裡,卻是負責誘惑的老人向疲於思考和放蕩生活的青年發出正面的人生警告,青年不愛聽,反而提出了更貪婪的願望,以至於縮短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先亮出了「反浮士德」的故事構架,隨後又用類似惡搞的手法解構了這個設定。這一點我們稍後再細說。順帶一提,德國語言學家庫爾提烏斯在《巴爾扎克論》中寫道, 晚年歌德終於寫完了《浮士德》的第二部,臨死前一年(1831年)讀了剛間世不久的《驢皮記》並大加讚賞。也許,巴爾扎克通過小說液露出的對浪漫主義的哪諷,想以現實主義取而代之的意志,被歌德一眼看穿了吧。

回歸正題。拉法埃爾成了驢皮的主人,他馬上說了一個願望。首先,他想要一個媲美王宮盛宴的宴會。並在他出門後不等過河的時間裡,他許願自己的命運能夠從此改變。同時,他還慷慨地把好運分給老頭一點,他祈願老頭愛上一個舞女,不要再拒絕放蕩生活帶來的快樂。驢皮馬上有了反應,變得像手套一樣柔軟,任由新主人捲起放進了上衣口袋。

他的願望果然成真了。拉法埃爾一出古董店門,就迎頭撞上三個朋友,他們邀請他起去參加一個銀行家舉辦的宴會。席上儘是豪奢佳餚和美酒,還走來一群仙子一樣明豔的美女。他尤其著迷一個名叫歐弗拉齊的舞女。歐弗拉齊正迎合了他的想法,認為人生年少須盡歡,不奢望能長壽到老。他越發覺得自己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向宴會賓客訴說了自己所有的辛酸往事,發誓要報復全世界。喝得醉醺醺的拉法埃爾拿出驢皮四下炫耀。提出心願,想得到二十萬法郎的財產。他沉浸在權力和財富的幻想裡,覺得全宇宙都在自己的手心中。

第二天早晨,一名公證人出現在他面前,告訴他剛剛繼承了一筆遠親留下的巨額遺產。但這時,拉法埃爾也馬上注意到驢皮縮小了一圈,他不禁渾身戰慄起來:如果驢皮的消失意味著死亡,那他自己豈不像沙漠中的旅人一樣,每喝下口水都意味著生命就此縮短,他今後每許一個心願,都與求死無異。正在他面色青灰、呆若木雞的時候,朋友們紛紛擁上來要求雨露均沾。拉法埃爾忽然發瘋一樣驅趕走了眾人,因為這樣,他也受到眾人的惡毒詛咒。

這場騷動的一個月後,十二月初某天,一個老人出現在已經當上侯爵的拉法埃爾面前。老人曾是他小時候的家庭教師。自從那場大宴會後,我們的主人公一直在家中閉門不出,過著與享樂無緣的生活。他驚怒於老人想當校長的請求,本想將其趕出門去,但冷靜下來以後,他還是聆聽了老師的想法。

當夜,拉法埃爾一改隱居作息,去了劇院,在休息室裡看到那個給他帶來不幸的古董商正和舞女歐弗拉齊如膠似漆。正當拉法埃爾後悔自已做錯了選擇時,古董商向他走來,大言不慚地說自己從前的禁慾人生觀是錯的,如今一個小時的愛情就抵得上整個人生。說完,老頭滿足地離開了。留下青年一個人呆若木雞。

這個古董商,酷似《幻滅》裡的伏脫冷,是巴爾扎克小說中必然登場的幕後黑手式的人物,又仿若沒有直接登場的父親的代言者,他像戲劇提詞人一樣操縱著純情而貪婪的青年,讓青年站在燈光打亮的舞臺中央,自己卻狡詐地隱藏在舞臺下方的黑洞裡,悠然旁觀臺上的進展。就連他先前標榜的「欲望、能力和認知」的禁慾式的人生構圖,也說不定只是哄騙拉法埃爾進人陷講的說辭。因為這個醜惡的老頭早已扔掉了他的公式,眼下正與年輕美人幽會貪歡。這樣一來,小說開始提示的「與浮土德的故事正相反的構架」,發生了再次逆轉,終究變回了《浮士德》《驢皮記》是對浮土德故事的怪誕而戲謔的模仿。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巴爾扎克與浪漫主義的歌德截然不同的地方。

拉法埃爾在劇場裡遇到了他過去傾慕的酸多拉夫人,卻已不再為她心動。反倒是與旅店房東女兒波利娜重逢的瞬間,令他胸臆高漲。他強烈渴望她愛上自己,於是向驢皮說出這個心願,驢皮卻紋絲不動。因為,波利娜從很久之前就深深愛上了拉法埃爾,對已經實現的事,驢皮當然不會有反應。而自從遇見古董商的那一晚開始, 「仿佛穿上了一件鉛外套」般苦惱的拉法埃爾不知其中道理,他咒罵驢皮撒謊不聽命令,宣布契約到此作廢。

從青年宣布契約作廢的那刻起,驢皮不再像過去完成心願後就縮小一圈,它的行為規則漸漸混亂起來。獲得自由的青年終於與波利娜相愛,而波利娜不知何時已是男爵家的千金小姐。滿心幸福的拉法埃爾回到家後,忽然個冰冷如利刃的念頭報過心頭,果然,驢皮似乎又收縮了。他明明沒有開口,為什麼驢皮依舊交小了呢?他覺得自己的生命恐怕只剩兩個月了,一身冷汗後,他瘋了似的把驢皮扔進了花園裡的水井。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拉法埃爾只是把驢皮封印了,試圖不再去想它,這種「眼不見為淨」的方式當然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二月裡某個寒冷的一天, 正當拉法埃爾和波利娜在鮮花盛放的溫室裡享受甜蜜的新婚生活時,一個園丁走來,說他在水井裡發現了古怪的水生植物,然後遞過來那張驢皮。在水中泡了那麼久,驢皮既沒有被浸溼,也沒有泛潮,只是變得只有十五釐米見方了。拉法埃爾臉色蒼白,卻無法告訴波利娜事情的真相。

他許下重金,邀請來各方學者高人,其中一位博士認為,這是波斯神秘動物野驢王的皮,它被當作東方的動物之王,「在山裡像鹿一樣蹦跳,如鳥兒般飛翔,人們不可能抓住它」。這是一段對不可能實現的願望的絕佳隱喻。還有的學者想用機器延展驢皮,驢皮絲毫沒有任何動靜,但機器卻壞掉了。有的學者想割一塊下來調查成分,驢皮仿佛有惡魔附體,一絲一毫都割不動。顯微鏡也派不上用場,還有水壓、電流、化學製劑,都無法發現驢皮的秘密,直到有個醫生開口說,或許是拉法埃爾的過度緊張,才讓驢皮變小的。

惶惶不可終日的拉法埃爾決定離開巴黎,去療養所治療不久前開始的劇烈咳嗽。在這裡,我們可以管窺巴爾扎克最擅長的科學世界觀。這在他於《驢皮記》之後寫成的《對於絕對的探索》裡闡述得更為詳盡。簡而言之,他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燃燒的過程,生命長度與燃燒的烈度呈反比。礦物和植物幾乎靜立,所以長生;人類因天賦創造力而躁動,故而短命。不過,人體小宇宙的能量能夠通過燃燒而轉化為思想。信奉此學說的醫生告訴拉法埃爾,你生來含氧過高,燃素豐富,註定要產生偉大的激情,只有鄉下和峽谷裡的霧氣才能中和。於是,拉法埃爾出發去了療養所。

不用說,他在療養所也遇到了麻煩。偶然一件小事讓他陷入了不得不和名青年進行決鬥的處境,他的願望一旦實現,對方就會死在他的槍下,於是他努力勸說青年取消決鬥。然而,對方從他從容態度和熾烈目光中感受到了令人畏懼的癲狂之氣,反而深受刺激,堅持要決鬥, 最終這名青年死在拉法埃爾射出的子彈之下。驢皮當然又縮小了,小如一片橡樹葉子。它已經不再聽主人的話,開始擅自行動了。

拉法埃爾立刻乘坐馬車離開療養所,決定去鄉下的大自然裡平靜地生活。但他的病情一直惡化,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所剩無幾,想最終返回巴黎。這時驢皮又擅自反應了,瀕死的病人連微弱的噪聲也不堪忍受,他剛剛覺得馬車外鄉村節日盛會的樂隊演奏聲吵鬧,下一個瞬間天空就烏雲密布,霎時間下了一場六月的傾盆暴雨,樂隊除了一個吹木管的盲樂師之外其他人均一鬨而散。驢皮的魔力終於完全逆轉,不再是因願望實現而引人走進死亡,反倒是已近死期之人的所有願望都會自動實現。

回到巴黎後的幾天裡,拉法埃爾服用鴉片緩解了病痛,迴光返照般,波利娜也回到他的身邊。拉法埃爾給波利娜看了那塊驢皮,告訴她自己的生命即將消逝。可是波利娜無法理解,以為他在癲狂妄言。他說出臨終前的最後心願,想再一次將波利娜擁入懷裡,但波利娜只覺得害怕,她逃到隔壁房間。在拉法埃爾掌心裡的驢皮不斷收縮,令人發癢,它已經完全失去控制,不實現恩望卻在自動縮小。拉法埃爾用盡最後的力氣,撲到錯亂的波利娜身邊,咬著她半裸的乳房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至於驢皮,究竟是完全消失了,還是恢復到原來的尺寸等待下一位新主人,故事裡沒有再提半句。

用這麼長的篇幅講完了這個故事,想必可以看看到,《驢皮記》顯示的是一個令人驚畏的摩滅圖景。

驢皮最初統合了拉法埃爾的意願和能力,令他心想事成。作為代價,驢皮自身發生了形態上的摩滅和收縮,同時,也召喚了死亡。驚恐之下拉法埃爾忍不住毀棄了最初的契約,從這刻開始,驢皮便失去了控制。意願和能力失去均衡,死亡依舊逼進。最後驢皮不再聽從主人的願望,兀自縮小,弄死了主人。

在巴爾扎克信奉的能量經濟學中,幸福就像驢皮,是一種定量,享受之後就會減少。所謂幸福達到一定程度後便會自我繁殖並引導人走向更高境界的辯證法理論,在巴爾扎克看來是不存在的。由此,從他的邏輯看,人活在世上,就是消耗和摩滅。所謂賢者,便是懂得慎用活力、將意志化為思想、將低層次的願望化為表象的人。巴爾扎克之所以喜歡塑造高布賽克和葛朗臺之類的守財奴,也是出於對這種絕對能量的崇拜。這些守財奴渴望長生,懼怕浪費,主動將生命的摩滅降到最小限度。

這部情節奇幻的小說裡,主人公拉法埃爾抑鬱不得志的青春時代,正是巴爾扎克自身經歷的投影。這一點他在私人書信中曾提到過。《人間喜劇》的作者深信,小說的成功能把他帶人巴黎社交界。事實也如此,《驢皮記)獲得的高度評價讓他站到了解臺中央。然而諷刺的是,巴爾扎克寫盡了拉法埃爾的彈指一生。

自己卻未能逃脫小說主人公的命運。他剛過五十便戛然而止的人生,未嘗不是拉法埃爾的再現,未嘗不是一張驢皮引發的摩滅。借用《驢皮記》裡的話,他過度相信自己擁有「讓全宇宙彰顯在自己身上的崇高能力」,以至於違背了自己的人生準則而縮短了性命。普魯斯特在《駁聖伯夫》中寫道,「巴爾扎克把浮上腦海的東西一點不剩地全寫到紙上了」。極致摩滅的寫作,必然會導致極致摩滅的人生。

不過,拉法埃爾在古董店裡發現的那張驢皮還是令人好奇的。《驢皮記》法語標題為「La Peau de Chagrin」,拆開也可以理解為Chagrin (悲傷、遺憾、不甘心)之皮。或者,巴爾扎克就是從這個文字小遊戲裡找到了小說的靈感。可以說,巴爾扎克筆下這個妖異又夢幻的物質,與卡夫卡的奧德拉德克、博爾赫斯的阿萊夫一樣,堪稱近代西方小說中出現過的最邪門又荒誕的物體。有種東西會召喚死亡,或者說死亡早已潛藏在其內側,經過不斷的摩滅和收縮,死亡從其襤褸破綻中緩緩現身了而已。

巴爾扎克通過描寫事物的無情原理,給浪漫主義者標榜的「人和思想有無限的可能性」的觀念潑了一盆冷水。顯然,面對浪漫主義者,巴爾扎克亮出了自己的能量蓄積和摩滅的經濟法則。歌德傾慕希臘古典美學,相信秩序與和諧,在他筆下浮士德通過尋找世界的至高秩序而完成了自我救贖。不得不說,與歌德晚年終於寫成的這部大作相比,《驢皮記》是部充滿了辛辣諷刺和黑色戲調的反論之作。這塊煮不熟燒不爛無法下口的驢皮,和《驢皮記》這部小說一起,問世至今已有兩個世紀,卻絲毫不見摩滅的跡象,到現在仍閃著神秘的光亮,向人們展示人生摩滅的圖景。至於我,今後可能會寫一本本書的續集吧,在物質的摩滅之後續寫人生的摩滅,所謂《淪落者列傳》。

 

  文章:四方田犬彥

譯者:蕾克        

  書法:若谷          

兆傑薦影 | 春已逝 情亦遠

夏樹芳 | 既撼狂花 復雕病葉

此刻花開·無棄  我們在這裡等你 

       


--  長按關注  --

相關焦點

  • 四方田犬彥:用思考的眼神看電影
    閱讀改變城市 第96期四方田犬彥  王眾一《日本電影110年》
  • 抵達了詩學高度的博爾赫斯|四方田犬彥
    ∞《摩滅之賦》,2019四方田犬彥 著 蕾克 譯一頁folio|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痕跡中的瑪利亞·節選 四方田犬彥:平成時代的日本電影*博爾赫斯公眾號編註:法語翻譯:胡芽戈達爾的電影《卡賓槍手》的開頭引用博爾赫斯的字幕如下:plus cela va, plus je vais vers la simplicité.
  • 掌中寶|03 四方田犬彥《論可愛》
    四方田犬彥《論可愛》,孫萌萌譯,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1版四方田犬彥的名字,是在一些日本電影研究信息裡看到的。這本小書,也記不得購於何時何地了,當時翻閱過後,就一直丟在書架的最上層。如何論「可愛」?「可愛」的現象,「可愛」的由來,「可愛」的不同含義,這些作者當然都寫到了。
  • 四方田犬彥 | 口中的硬糖
    終究有一天我會把人生摩滅完,然後死掉吧。不對,這麼說不準確。應該說,終有一天,人生會把我摩滅乾淨,把我交給死亡。文章:四方田犬彥書法:若谷           冬飲黃酒 溫情呵護沈復 | 對花熱飲此刻花開·無棄  我們在這裡等你
  • | 專訪四方田犬彥
    但在日本電影學者四方田犬彥看來,這無異於將喜馬拉雅山脈的各個高峰勾連起來,便聲稱自己已經洞察了世界屋脊的全貌,事實上,正是這些藝術高峰之間無數的無名之作,串連起了日本電影發展與演變的來龍去脈——「電影的歷史絕不只是經典佳片的歷史」,這是四方田犬彥在《日本電影110年》一書中寫下的第一句話。
  • 武狀元蘇乞兒中周星馳「奉旨乞食」,歷史上確有其人
    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想必各位小夥伴都看過吧,蘇燦考武狀元未果卻淪為了乞丐,後因救駕有功,皇帝本想重用,奈何蘇燦無意做官,只想雲遊四方沿街乞討
  • 佛教託缽乞食的緣起……
    比丘在乞食時應當遵循正確的乞食原則,具足必要的乞食威儀。比丘在乞食後回到寺廟,應當如法將飲食分配給大眾,令老弱比丘都能平等飲食。乞食具有多種功德利益,還有一些必要的禁忌。比丘在乞食時,託缽七家,若不得食,不得再乞……只有明了這些功德利益與禁忌,才能更為如理如法地乞食。比丘在乞食時,還應當心存正念,保持一顆清淨心。乞食也是比丘的修行方式,
  • 陶淵明乞食
    陶淵明乞食作者 | 丁小村
  • 直言:我不相信最終需乞食
    今天,效力TVB二十七年的小生吳家樂,於社交媒體上發文:「27年了,對於現在的 我來說,真的需要做出一個重要決定,我不相信忠忠直直最終需乞食!」所以,即使吳家樂以後沒有工作也無需乞食。吳家樂發的感嘆更多是對於自己在TVB辛辛苦苦27年的有感而發!
  • 曾自嘲乞食想離巢,TVB男藝人加入《愛.回家》成續約籌碼
    入行27年的藝人吳家樂月前在社交平臺曬出黑白照,表示「要作出一個重要的決定」,又指:「27年來心中的那團火從未熄滅‥我總不相信『忠忠直直終須乞食』!」似暗示離巢。不過經無線挽留,他終秘密續約,加上高層曾勵珍愛才,力撐仍有火的他入劇組拍《愛.回家之開心速遞》。
  • 人生贏家!21歲姆巴佩在法甲大殺四方,和20歲法國模特傳出緋聞
    人生贏家!21歲姆巴佩在法甲大殺四方,和20歲法國模特傳出緋聞本賽季的歐洲五大聯賽已經結束了,其中法甲是最早結束的五大聯賽。雖然提前結束了法甲聯賽,但是法甲霸主巴黎聖日耳曼依然是無人撼動的法甲冠軍。除了在法甲賽場大殺四方,在球場下姆巴佩也被球迷稱為人生贏家。一方面是因為姆巴佩有了超強的人氣,一方面是因為姆巴佩和20歲的法國美女模特傳出了緋聞。和姆巴佩傳出緋聞的女孩叫做德瓦裡布,德瓦裡布今年20歲,依然是一名學生,模特是她的兼職工作。2018年世界盃的時候,年輕的德瓦裡布就和表現優異的姆巴佩傳出緋聞,到現在雙方也沒有證實戀情,但他們的緋聞依然在流傳。
  • 一位老人的四方記憶
    後有感而發,根據我的真實經歷創作整理了《我憶四方》這篇文章。 我叫曲智義,今年84周歲,曾是七冶建築公司技術員。60年曾任馬鞍山文藝編輯。63年進青島房管局四方修繕隊技術組。因喜歡文藝,經常參加四方工人俱樂部活動。參加一次四方區文代會,另外還參加一次市(姜樹茂當選主席)文代會。1964年在青島日報發表相聲「一家之主」等作品。
  • 抖音人生的風景就像大海的風湧是什麼歌誰唱的? 《世界第一等...
    抖音人生的風景就像大海的風湧是什麼歌誰唱的? 《世界第一等》完整諧音歌詞分享時間:2019-05-04 13:1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人生的風景就像大海的風湧是什麼歌誰唱的? 《世界第一等》完整諧音歌詞分享 抖音上有的人喜歡流行的歌曲,也有人喜歡一些老歌。
  • 《刀劍神域彼岸遊境》垂直四方斬怎麼觸發 垂直四方斬觸發教程
    導 讀 《刀劍神域:彼岸遊境》中單手劍的技能是很多的,很家都不太清楚垂直四方斬的具體效果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分享的單手劍技能垂直四方斬效果介紹
  • 四方頂初雪之美
    昨天,在許多許多人的期盼中,四方頂的雪洋洋灑灑的自天空漂下來,只輕舞飛揚了一會兒,就將整個頂子披上了一件薄薄的紗衣。雲層很厚,罩在頂子的上空,也將四方頂籠罩成一個獨立的異域空間。此刻雲層之下,四方頂之外,是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