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了詩學高度的博爾赫斯|四方田犬彥

2021-02-19 博爾赫斯

《摩滅之賦》,2019
四方田犬彥 著 蕾克 譯
一頁folio|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痕跡中的瑪利亞·節選


這是博爾赫斯在雙眼接近全盲時寫下的一節,我在戈達爾的電影《卡賓槍手》的開頭看到*,引用到本書,算引用的再次引用。

奇妙的是在博爾赫斯的西班牙語詩篇全集中找不到這一段。這姑且放在一邊。

博爾赫斯,這位年輕時熟讀巴洛克文學巨匠貢戈拉的詩學並試圖以置換比喻來撩撥奇思的炫技詩人,經歷漫長歲月後終於抵達了詩學的高度。

也許有人會說,用星星比喻眼睛,用睡眠比喻死亡,實在太樸素了,甚至是用濫了的俗套。

但這個比喻從作為活證人參與實踐過二十世紀所有文學實驗的阿根廷文學家的口中說出,事態就不一樣了。摩滅的隱喻即真實——容我暫且這麼概括博爾赫斯的話吧。

他不僅在談隱喻的摩滅,也揭示了摩滅這個隱喻本身就是真實。或許我們早就該意識到,所有的真實,即事物已摩滅到無法再摩滅的狀態。晚年的博爾赫斯,比起短篇小說來他更愛詩;與詩相比,更愛充滿「警句」的短歌這種帶著摩滅之相的文體。之所以如此,也許是因為他的全盲,我們該送上讚頌。

對從年少時便沉迷於文山書海的博爾赫斯來說,這個結果除了是雙眼的摩滅再不是別的什麼。

四方田犬彥:平成時代的日本電影


*博爾赫斯公眾號編註:
法語翻譯:胡芽

戈達爾的電影《卡賓槍手》的開頭引用博爾赫斯的字幕如下:

plus cela va, plus je vais vers la simplicité. J'utilise les métaphores les plus usées, au fond c'est cela qui est éternel, qui intéresse tout le monde : les étoiles ressemblent à des yeux, par exemple, ou la mort c'est comme le sommeil...

現在,詩寫得越多,就越簡單。我使用最常見的隱喻,基本都是永恆的那些,通常更能打動人:例如說,星星像眼睛,或者死亡像睡眠……

讓-呂克·戈達爾《卡賓槍手》開頭


來自瑪德琳·查薩爾(Madeleine Chapsal)對博爾赫斯的訪談,訪談發表於1963年2月21日的《快報》(L'Express)中。

德琳:您目前在寫什麼?
博爾赫斯:幾篇詩作。

瑪德琳:為什麼不將它們翻譯成法語? 
博爾赫斯:由於押韻這些詩作越來越難以翻譯。您也知道我幾乎看不見了,所以我不再動筆寫作,打草稿也不能。尤其是寫自由體詩時,打腹稿更加困難,至少於我而言,我記不住詩句,而韻律可以將詩句連接起來。最近我寫了幾首十四行詩。
 
瑪德琳:這一定是一首極其複雜的詩歌吧……
博爾赫斯:完全沒有!我年輕時,就像所有年輕人一樣,我也對複雜的事物很感興趣。現在,詩寫得越多,就越簡單。我使用最常見的隱喻,基本都是永恆的那些,通常更能打動人:例如說,星星像眼睛,或者死亡像睡眠……

lexpress.fr/culture/livre/1963-entretien-avec-jorge-luis-borges_2058870.html


博爾赫斯,這位年輕時熟讀巴洛克文學巨匠貢戈拉的詩學並試圖以置換比喻來撩撥奇思的炫技詩人,經歷漫長歲月後終於抵達了詩學的高度。

——四方田犬彥|蕾克 譯

— Reading and Rereading —


《摩滅之賦》,2019
四方田犬彥 著 蕾克 譯
一頁folio|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一頁folio

題圖:博爾赫斯和兒玉
在日本善光寺


關於博爾赫斯的一切

歡迎關注、投稿

borges824博爾赫斯找到我們

閱讀原文看🧭但有時,博爾赫斯也會非常殘忍|曼古埃爾(李卓群 譯)

相關焦點

  • 四方田犬彥:用思考的眼神看電影
    閱讀改變城市 第96期四方田犬彥  王眾一《日本電影110年》
  • 掌中寶|03 四方田犬彥《論可愛》
    四方田犬彥《論可愛》,孫萌萌譯,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1版四方田犬彥的名字,是在一些日本電影研究信息裡看到的。這本小書,也記不得購於何時何地了,當時翻閱過後,就一直丟在書架的最上層。如何論「可愛」?「可愛」的現象,「可愛」的由來,「可愛」的不同含義,這些作者當然都寫到了。
  • 四方田犬彥 | 口中的硬糖
    文章:四方田犬彥書法:若谷           冬飲黃酒 溫情呵護沈復 | 對花熱飲此刻花開·無棄  我們在這裡等你
  • | 專訪四方田犬彥
    但在日本電影學者四方田犬彥看來,這無異於將喜馬拉雅山脈的各個高峰勾連起來,便聲稱自己已經洞察了世界屋脊的全貌,事實上,正是這些藝術高峰之間無數的無名之作,串連起了日本電影發展與演變的來龍去脈——「電影的歷史絕不只是經典佳片的歷史」,這是四方田犬彥在《日本電影110年》一書中寫下的第一句話。
  • 四方田犬彥 | 人生的乞食
    事實也如此,《驢皮記)獲得的高度評價讓他站到了解臺中央。然而諷刺的是,巴爾扎克寫盡了拉法埃爾的彈指一生。自己卻未能逃脫小說主人公的命運。他剛過五十便戛然而止的人生,未嘗不是拉法埃爾的再現,未嘗不是一張驢皮引發的摩滅。借用《驢皮記》裡的話,他過度相信自己擁有「讓全宇宙彰顯在自己身上的崇高能力」,以至於違背了自己的人生準則而縮短了性命。
  • 卡爾維諾:博爾赫斯是一位簡潔大師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最早是塞爾焦·索爾米讀了博爾赫斯小說法文譯本之後,熱情地跟埃利奧·維託裡尼談起,後者立即建議出版一個義大利譯本,並找到了一位熱情且趣味相投的譯者弗蘭科·盧琴蒂尼。自此,義大利的出版商們一直在爭相出版這位阿根廷作家的譯本。這些譯本現在由蒙達多裡匯集起來,並收錄另一些尚未翻譯過的文本。這將是迄今最完備的博爾赫斯作品集: 第一卷剛於本周出版,編輯是博爾赫斯忠誠的朋友多梅尼科·波爾齊奧。
  • 羞澀的博爾赫斯
    ◎ 魏天無 (武漢 大學教授) 阿根廷詩人、作家博爾赫斯很喜歡旅行。有一次蘇珊·桑塔格好奇地問他:「你從旅行中得到什麼呀?」他回答:「我去的每一個地方,人們對我都那麼好。」在桑塔格印象中,博爾赫斯很可愛,而且相當的孩子氣,完全一副無助的樣子,「他從未真正有過成年人的生活。我覺得,他並未真正有過性生活」(《蘇珊·桑塔格談話錄》,姚君偉譯)。
  • 博爾赫斯的影子|何塞·多諾索
    但是博爾赫斯的作品不然。在智利,二位姨媽和一個表兄喜歡文學,他們對我說博爾赫斯在馬列亞之上。但是我瀏覽了一下,讀了一點博氏的書,覺得不怎麼樣,也許因為我太偏愛馬列亞了,也許因為我聽不進來自身邊的親戚的意見。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恩裡克·埃斯庫拉和阿利內·博斯卡很起勁地對我談到博爾赫斯。那些不屬於《南方》雜誌的作家群但跟他們有聯繫的作家,也同樣熱烈地談論博爾赫斯。
  • 博爾赫斯和他的迷宮
    可以預計的是新版《博爾赫斯全集》的推出必將掀起新的博爾赫斯閱讀狂潮。作為一個讀過博爾赫斯絕大部分作品、幾種關於博爾赫斯傳記的讀者、一個多年的博迷,我願與博爾赫斯的新老讀者分享博爾赫斯帶給我的震撼與美好。
  • 從「菊花詩」看《紅樓夢》中蘊含的獨特詩學精神
    林黛玉的這一創作,毫無疑問地繼承了《詩經》由來已久的「比興傳統」,儘可能地在物我交融的情況下,完整切合地表達詩人的獨特感受和個性,進而使詩作體現出濃厚的主體精神,使「為情作」在主體層面上具有更深廣的外延內涵,進而上升到「感發生命」,使他人產生情感共鳴的詩學高度。除這首《問菊》外,寶釵所作《憶菊》中「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痴。
  • 社會詩學:基於社會問題情境的情動裝置
    趙趙於2016年在北京唐人藝術中心舉辦的同名個展《趙趙》展示了前文所說的「關係的生成」:其展覽的主體作品《塔克拉瑪幹計劃》,是一堆經過限定尺寸(一臺冰箱的高度)切割的電纜線矩陣。這恰似為社會詩學所做的精準註腳。在電影《賽德克-巴萊》裡,「彩虹橋」是詩學裝置,女人們集體上吊自殺的圖像和莫那-魯道父子在小溪邊歌唱的聲音促使男人們去拼殺日軍,以穿越彩虹橋,觸動這個詩學裝置,回歸祖靈。反過來,正是有這個彩虹橋的存在,他們才有動力去做出後來的行動。歷史投射到心理的圖像調動了詩學的力量。
  • 認知詩學的研究歷程及發展趨勢
    以1983年楚爾的《什麼是認知詩學》一書為標誌,「認知詩學」一詞首次出現。值得注意的是,認知詩學從萌芽期就和認知文學研究相伴相生。熊沐清認為,認知文學研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文學研究包括認知詩學、認知修辭學、認知文體學、認知文化研究和狹義的認知文學研究。但認知詩學和狹義的認知文學研究不同,二者是平行關係。從《牛津認知文學研究指南》的內容編排也可得知,狹義的認知文學研究不包含認知詩學。
  • 博爾赫斯的地圖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旅行攝影巡迴展開幕
    2019 年也是博爾赫斯誕辰 120 周年。、阿根廷駐華大使館、阿根廷傳媒系統部門,以及Pablo Feldmann-Nadia Hutnik文化項目公司大力推動,以及上海靜安區文化館、上海譯文出版社等單位合力之下,「博爾赫斯的地圖冊——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和瑪麗亞·兒玉旅行攝影巡迴展」於2019年7月26日在上海靜安區文化館開幕,博爾赫斯夫人瑪麗亞·兒玉女士,以及阿根廷駐華大使蓋鐵戈先生
  • 西萊爾·貝洛克《猶太人》|博爾赫斯
    ∞《文稿拾零》,2017Textos cautivos,1986博爾赫斯
  • 重溫經典詩歌|博爾赫斯:雨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來自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的《雨》。這是一首關於「世界」的詩,其中的思想超越了一切時空,不經意透露了其探索宇宙本初的蛛絲馬跡。雨水本來就延綿細膩,忽然像記憶那樣傾盆而下,伴隨著甘甜和凜冽,讓人難以逃脫。本期音頻選自中外傳世詩歌散文精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又有博爾赫斯遺作被挖掘,大師是怎麼看探戈的?
    幾位已去世的作家都有遺作出版,其中包括博爾赫斯、羅貝託·波拉尼奧、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已讓人等待了四年之久的,就是博爾赫斯的遺作《博爾赫斯論探戈 》(El tango: Cuatro Conferencias)。這本新書除了能讓讀者通過文字領略博爾赫斯的智慧,還可以聽到這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博爾赫斯本人的聲音。
  • 明代詩學的「以聲辨體」論
    明代詩學中的「以聲辨體」顯示出明人對「聲」與「體」關係的深刻認識。以「聲」區辨詩與文,是明人「以聲辨體」的重要方面。李東陽曰:「言之成章者為文,文之成聲者則為詩。」(《匏翁家藏集序》)「章之為用,貴乎紀述鋪敘,發揮而藻飾……若歌吟詠嘆,流通動蕩之用,則存乎聲。」
  • 為博爾赫斯讀一首詩—保羅•瑟魯
    沒鋪地毯,免得絆倒這位盲人,也沒有會讓他撞上的擋路家具。鑲木地板隱隱反光,處處一塵不染。那幾幅畫畫得不清不楚,不過三幅版畫線條清晰,我認出是皮拉內西的《羅馬景象》。最有博爾赫斯味道的,是《賽司提亞司的金字塔》,可以給博爾赫斯自己的《虛構集》當插圖。皮拉內西的傳記作者比安科尼稱他是「描畫廢墟的倫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