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的詩《進程》遭謾罵,評論區被迫關閉,究竟寫的什麼惹來攻擊

2020-12-28 三度說事

4月15日,著名詩人北島,在網上分享一首舊作《進程》,結果在評論區遭到大量的攻擊。

北島隨後在評論區說:這是(評論區)討論詩的平臺,但不應使用語言的暴力。我從此關閉詩和詩的評論區。

有網友將截圖發到網上,迅速熱發熱議,對使用語言暴力迫使北島關閉評論區的一片譴責。

一位影評人感慨說:這是一種話語的空間讓渡吧,讓出舞臺。當年那個寫出「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的北島,也選擇了退後。

三度在這裡就不譴責了,因為一譴責,心中義憤填膺,難免言辭激烈,成為另一種語言的暴力。

對語言的暴力,既是北島反對的,也是三度一直痛恨了。

三度作為文藝青年,早年也曾寫了上百新詩,今天就從一個半吊子詩人的角度,來嘗試著解析一下:

北島的《進程》一詩,究竟表達了什麼意思,遭到大規模的謾罵?

《進程》的具體寫作年月不詳,大概是在上世紀89-93年。

而八十年代末打到九十年代初,不僅是以北島、舒婷、顧城等為代表的朦朧詩派,走向落寞的紀年。

也是整個中國新詩,集體走向落寞的紀年。

三度至今尤記得,在九十年代末和新世紀初,別人問我幹什麼的,我回答說:寫詩的。

再往後幾年,別人問起幹什麼的,偶爾也還會還羞羞答答的回答說是「寫詩的」。

再後來,別人問起,就再也絕口不提是「寫詩的」了。

所以從《進程》一詩的題目來看,結合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新詩的處境,對該詩的脈絡,便有了一個很好定位。

《進程》第一段:日復一日,苦難/正如偉大的事業般衰敗/想一個小官僚/我坐在我的命運中/點亮孤獨的國家。

這一段回到我上面說的結合九十年代初新詩的處境,意思便很淺顯了。

北島作為寫作新詩的一員,身為朦朧詩的代表之一,在面對新詩從鼎盛走向衰敗, (先鋒詩派的代表人著名海子89年臥軌自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之一顧城93年在紐西蘭殺妻後自殺)可不就像一個小官僚,在命運的潮流中中流砥柱嗎?

《進程》第二段:死者沒有朋友/盲目的煤,嘹亮的燈光/我走在我的疼痛上/圍欄以外的羊群/似田野開綻。

這裡得交代一下第二個時代背景,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初,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神州大地熱火朝天。

尤其92年確立市場經濟,更是火上添油,無數人下海經商,無數人收起筆或放下書,湧向廣東那片熱土,一切向前(前)看,朝前(錢)走,只有北島還走在詩歌的路上。

第三段:形式的大雨使石頭/變得殘破不堪/我建造我的年代/孩子們憑藉一道口令/穿過書的防線

綜合第一段的新詩處境和第二段的時代背景,第三段也就不難解讀了。

北島和無數詩人建造的新詩的昌盛的年代,無數人養就的讀詩的習慣,在市場經濟的熱潮中,輕易被擊潰,瞬間就殘破不堪。

這裡讀者可能會疑惑,按三度你的解析,北島的《進程》,只是時代的浪潮中,一個詩人的牢騷而已,為什麼引發那麼多人的攻擊?

那就得說說北島這人了,熟悉或者讀過北島詩歌的人,想來都知道,北島之所以是北島。

那是除了北島的詩歌冷峻、思辨外,還有很強的批判性,總是在悖論與斷裂中探尋乃至拷問著人類、時代乃至自我的真理與價值。

看到這的朋友,讀者可能仍然疑惑,你這說了等於沒說嘛?那三度很遺憾的告訴你,那只是你不明白。

相反,那些做壞事的人,你看他糊塗,為什麼不做好事,要做壞事?其實人家心裡比誰都明白。

比如為什麼要在北島評論群起謾罵,回想芳芳的日記被圍攻,可不正是北島《進程》一詩最後一句寫的情況:孩子們憑藉一道口令/穿過書的防線

當然,朦朧詩派,大家也都知道,顧名思義,朦朦朧朧的,絕不能單從字面上解讀。所以以上也僅是三度朦朦朧朧的解析。

(這裡是三度說事,我是三度。你關心的,就是我關注的。關注我,一起關心!說事可以少了我,說的事可不能沒有你!)

相關焦點

  • 北島:詩歌是我的信仰。餘秀華:詩歌是我的拐杖
    剛看了一個餘秀華訪談視頻,臺下觀眾問:「劉年說『詩歌是人間的藥』,北島說『詩歌是他的信仰』,你認為詩歌是什麼?」餘秀華後面的回答證明了別人對她聰明的評價,因為她沒有按套路出牌,而是製造了一個焦點,她說她無法理解「詩歌是信仰」,更進一步說北島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是廢話。臺下鬨笑。然而,我卻覺得這話說得好極了,真的。
  • 漫談「詩與高貴」:從賈淺淺與北島開始
    他有本詩集叫什麼……夜店狂飆。我看了看賈淺淺其他的詩——其實有的還是可以的。就像原來有個烏青,他寫的一些詩還是有東西的。可能媒體報導誇張了……但是單論文章挑出來的那些詩,確實很傻逼。波拉尼奧一直認為自己是詩人,因為沒錢用才寫的小說。他的小說一般都以自己(文藝青年、大學學生)為原型。其小說的風格一直都是白描,基本上全是敘述。這種敘述沒有使得內容枯燥,反而以精簡的風格寫出了他小說中長久不散的陰鬱氣氛。
  • 海子和北島的詩都各有什麼特點
    讀著海子的詩,你會發現,海子對於事物的描寫給予了「寫真實」和「人文關懷,但同時又有了讚頌和歌唱。海子的詩歌意象具有獨特、成熟、貼 切、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等特點,值得我們學習。海子是一個抒情詩人。海子曾說過,抒情就是血。
  • 北島一字詩《生活》,短短一字卻直指人心,是傑作還是譁眾取寵?
    這句熟悉的詩出自《警世通言》,常用於比喻在逆境中堅持奮鬥必定會有所收穫。我國當人詩人北島便是如此,他成長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特殊的年代中堅持與主流背道而馳的創作方向,又曾在國外漂泊多年,只能對著鏡子說母語。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常能發人深省,還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的詩作尤其簡練而有力量,傳遞出他對世界的思考。北島曾寫過一首最特別的詩,全文只有一個字,卻擁有直擊人心的力度。
  • 【中國新詩三百首之九—— 北島詩1首】回答北島:我相信了.
    橋上、河邊、圍欄旁,到處都「堆」滿了圍觀粉絲,讓人有一種參加明星演唱會的錯覺。稚氣的琅琅童聲中,夾雜著一個磁性的男聲,音量不大但有力,現場幾乎所有人都是衝著他而來,不惜被擠成「肉餅」。 這個聲音來自詩人北島。
  • 北島的詩,你是他詩中的家雀,還是候鳥,抑或不歸的旅客?
    中國著名當代詩人、作家,朦朧派代表人物之一:北島,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至今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北島,祖籍浙江湖州人,1949年8月2日出生於北京,北島為美籍華人,他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定居香港。
  • 北島最經典的一首詩,細細讀來 老淚縱橫!
    有人說北島的詩歌是晦澀難懂的,我想說其實和詩人所處的時代有關,是當時的大環境決定的,北島的時代是你可以根據歷史想像得到的。北島那一代朦朧派詩人已經開始自覺使用西方現代性文學的技巧了,又由於時代環境的問題,使用了很多象徵暗示,因此晦澀難懂是很正常。不是說藝術性不好,相反,如此強烈的特點正體現出了其鮮明的現代那麼,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哪個藝術性怎麼評價其好壞呢?各有千秋罷了。
  • 北島一首經典的現代詩,題目兩個字,內容僅有一個字,卻廣為流傳
    北島,是詩人芒克給起的名字,如今早已成為朦朧詩派的中國標誌,北島取得過很多成就,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瑞典筆會文學獎等等。但是很多人不太關注北島的詩,因為他的詩太安靜了,安靜得讓人無所適從。
  • 「這首詩把北島嚇了一跳!」 | 可能是最好的一套文化啟蒙書
    有一天,北島兒子、上小學一年級的兜兜被選入普通話朗誦組……他要朗誦的詩叫《假如我是粉筆》:假如我是粉筆 / 我會很樂意犧牲自己 / 讓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我不需要你們保護 / 但求你們不要讓我粉身碎骨。這首詩把北島嚇了一跳!我們的教育不僅在傷害孩子們的想像空間,更可怕的是從小就教唆孩子去犧牲自己!
  • Apink成員吳夏榮遭到大量黑粉謾罵與攻擊 並發文道歉
    近日Apink成員吳夏榮(Oh Ha Young)和gugudan成員金世正(Se Jeong)遭到大量黑粉謾罵與攻擊,並發文道歉!這又是為何呢?隨後Apink吳夏榮和gugudan姜美娜等藝人分別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傳了隊員們的合照,可萬萬沒想到這都能招來黑粉們的攻擊,他們的理由非常奇葩——他們認為女子足球隊不是單純的「聯誼會」,而是以「戀愛為手段」建立的,女藝人們會和男子足球隊「談情說愛」。
  • 北島的詩
    >  6、《傳說的繼續》  古老的陶罐上  早有關於我們的傳說  可你還不停地問  這是否值得  當然,火會在風中熄滅  山峰也會在黎明倒塌  融進殯葬夜色的河  愛的苦果  將在成熟時墜落  此時此地  只要有落日為我們加冕  隨之而來的一切  又算得了什麼
  • 蘇恩生日感慨不適宜,遭「鍵盤俠」攻擊謾罵,封禁期已到仍未解封
    今年9月末,鬥魚舞蹈區人氣主播「蘇恩Olivia」因側臥直播不慎發生直播事故,之後其直播間被鬥魚封禁關閉。有網友說她防範意識太差,也有網友認為是因為喝了點小酒有點迷糊才導致事件的發生。 但按照《鬥魚主播管理規定》的處罰,女主播「蘇恩Olivia」的直播間以嚴重違規被封禁處罰。
  • 北島的詩有創造性的意義,生活的啟發源於它
    讀《北島》詩選有感品味生活,感受時光在我咿呀學語時,便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模糊地懂得,要住上溫暖明朗的大房子必須珍惜時間。而北島的詩總會緩緩賜予我新生的奇蹟。我的姐姐有本檯曆,裝訂簡潔。心細的她會在每一張日曆上打上鉤或叉,那些紅豔豔的記號若無其事地評判著無數個昨日,無數個今朝。興許她還在考慮跋山的理想,涉水的憧憬,時光就有意無意地溜走了。翻閱《北島詩選》,我忽然被卷進那股強大的漩渦,拉扯進恍然隔世的隧道。
  • 不管北島食指的評價是對是錯,餘秀華這首詩都夠水平,感動不少人
    只有餘秀華的詩,讓他們不敢輕視。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詩壇巨匠北島先生,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先是肯定了餘秀華的一些詩句是能打動他的,但同時也表示:「但是作為一個詩人我覺得不夠,她畢竟沒有認真地閱讀,反省自己」。個人認為北島老師這個話,其實是作為前輩的一種肯定和鼓勵。
  • 龐德、北島、聶鑫森,三位詩人的地鐵詩呈現了現代詩美的多樣性
    在這眾多詩篇中,尤以龐德的《在一個地鐵車站》、北島的《地鐵車站》的和聶鑫森的《地鐵》最為有名。儘管它們都以地鐵作為表現對象,但它們的手法卻各不相同:《在一個地鐵車站》重在意象的選擇;《地鐵車站》重在直覺表現;《地鐵》則重在描寫和哲理的呈現。三首詩可謂各有千秋,各有長短。
  • 北島:那時我們有夢
    1980年章明寫了《令人氣悶的「朦朧」》一文,批判九葉派詩人杜運燮復出的新作《秋》,後來「朦朧詩」的說法自此出現。章明寫道:「『朦朧』並不是含蓄,而只是含混;費解也不等於深刻,而只能叫人覺得『高深莫測』。我猜想,這些詩之所以寫得『朦朧』,其原因可能是作者本來就沒有想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