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把北島嚇了一跳!」 | 可能是最好的一套文化啟蒙書

2021-02-18 知識分子

● ● ●

「給孩子」系列緣起於詩人北島。有一天,北島兒子、上小學一年級的兜兜被選入普通話朗誦組……他要朗誦的詩叫《假如我是粉筆》:

假如我是粉筆 / 我會很樂意犧牲自己 / 讓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我不需要你們保護 / 但求你們不要讓我粉身碎骨。

這首詩把北島嚇了一跳!我們的教育不僅在傷害孩子們的想像空間,更可怕的是從小就教唆孩子去犧牲自己!

從那天起,北島親自甄別、挑選,在全世界收集自己心目中最適於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他花了兩三年的功夫,最終編選了《給孩子的詩》。

這本書受到許多家長和孩子的喜歡,問世一年銷售超過20萬冊,至今已重印34次,銷售58萬冊。

之後,策劃出版方活字文化又為「給孩子」系列推出了很多人文大家的書:李陀編選的《給孩子的散文》,葉嘉瑩編選的《給孩子的古詩詞》(有普通版和講誦版兩個版本),黃永玉寫的《給孩子的動物寓言》,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寫的《給孩子的漢字王國》,李澤厚寫的《給孩子的美的歷程》……

現在,這套書已經出了7本,每一本都是很好的書,不僅適合孩子看,自覺沒有特別好的啟蒙教育的大人,也可以看。

《給孩子的詩》是本系列第一本,在豆瓣上,《給孩子的詩》豆瓣評分8.1,超過700名讀者給出了五星評價。

北島以音樂性、可感性、經典性為標準,親自甄別、挑選57位不同國別的詩人、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將自己心目中最適於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集結成一冊。海涅的《星星們高掛空中》、金子美鈴的《積雪》、葉芝的《當你老了》,舒婷的《致橡樹》、余光中的《鄉愁》、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匯集了最適合孩子閱讀的詩歌名作。北島說:「讓孩子天生的直覺和悟性,開啟詩歌之門,越年輕越好。」

2015年,「給孩子」系列推出了第二本書《給孩子的散文》。這是北島聯袂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李陀共同選編的最新作品。

《給孩子的散文》收錄散文46篇,涉及45位中國現當代作家。書中作家、篇目、版本的擇選,都體現編者北島和李陀一以貫之、別具風格的文學理念與美學目光。

近年來,中國的語言正在發生讓人眼花繚亂的變化,無論這個變化的規模、範圍,還是速度、幅度,都是漢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而且,也許這些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網絡語言。正因如此,一本「給孩子」閱讀的散文,怎麼做到讓孩子們喜歡讀,這就很難。

所以,北島和李陀在《給孩子的散文》的編選上做了一些努力,讀一讀裡面的文章,可以發現,其中的很多文字,不但不很甜,相反還都有點「鹹」。希望孩子們在讀過這些散文後,回頭看看,一百多年以來的漢語寫作是多麼豐富多樣。

系列中的第三本,則是《給孩子的古詩詞》。本書由當今中國古典詩詞講壇影響最大、92歲高齡的葉嘉瑩親自選編,她將自己心目中最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的中國古詩詞結集成冊。

《給孩子的古詩詞》共收錄作品218首,不同風格的177首中國古代經典詩作、41首經典詞作。

葉嘉瑩從事中國古典詩詞教研已有70年,她的足跡遍布全球各地,她教的學生有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大學博士,從青年到老年。

曾經有人問她:中國古典詩詞會滅亡嗎?她以為不會。在她看來,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歷、生活體驗,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只要是有感覺、有感情、有修養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充滿興發感動之力的生命。

《給孩子的動物寓言》是「畫壇鬼才」黃永玉為孩子編繪的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是繼《給孩子的詩》《給孩子的散文》《給孩子的古詩詞》之後,「給孩子」系列的第4本新書。

黃永玉今年94歲,自稱「九零後」,每天仍保持上午寫作、下午畫畫的習慣。黃永玉是好玩的,他的畫作與文字中,洋溢著童稚、喜悅與奔放,一種快樂精神。

《給孩子的動物寓言》由黃永玉親自繪畫並創作138則與動物有關的寓言,一幅畫作配一句短語、一篇短文,或幽默逗趣,或意味深長,於生動活潑的形象中揭示嚴肅深刻的哲理。

「給孩子」系列第五部《給孩子的漢字王國》,是一本外國人為孩子寫的講述漢字故事的書。八十四歲的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出於對漢字的迷戀和好奇,耗費八年時間,總結實際教學與研究經驗,用一本書講述神秘而有趣的有關漢字的一切。

作為一個外國人,她對每一個漢字都充滿了好奇,比如為什麼人們把自來水的開關稱為「龍頭」?為什麼人們把懷孕叫做「有身子了」?「身」和「孕」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許多中國人見了面不問「你好」,而問「你吃了嗎?」等等。書中只講述了200多個「基本漢字」,它們大多是中國人最早創造使用的漢字。可以說,這是一本孩子學習漢字的通俗易懂的入門書。

本系列的第6本,是《給孩子的美的歷程》。本書根據著名美學家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刪編而成。功利地講,《美的歷程》屬於那種可以幫一個人快速建立起知識體系的書,它被譽為當代經典,中國藝術入門書,不僅因為它縱橫捭闔、充滿思辨力量地講述了中國數千年文明史,更因為李澤厚先生的如椽大筆雍容典雅,充滿美感。

《給孩子的美的歷程》,保留了《美的歷程》中適合孩子、也有必要讓孩子閱讀的內容,並配以109幅圖片。以優美的語言、獨特的觀點講述了中國數千年文明史中「美」的發展歷程,將「美」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清楚、具體地呈現在孩子眼前,給予孩子美的教育和欣賞美的能力。

p.s.「給孩子」系列還在繼續推出新作品,包括《給孩子的數學故事》、《給孩子的音樂》、《給孩子的古文》等等。

不誇大地說,在當代,只有「給孩子」系列有野心,也有實力去完成這個足稱偉大的系統工程:聚集最頂級的人文大家,為孩子構建起完整且正向的知識體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給孩子」公眾平臺,了解更多新書出版情況。

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兒童閱讀推薦平臺「給孩子」,

持續「給孩子一部好作品」,

帶孩子走入人文的世界。

微信ID:tochildren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詩三百首之九—— 北島詩1首】回答北島:我相信了.
    橋上、河邊、圍欄旁,到處都「堆」滿了圍觀粉絲,讓人有一種參加明星演唱會的錯覺。稚氣的琅琅童聲中,夾雜著一個磁性的男聲,音量不大但有力,現場幾乎所有人都是衝著他而來,不惜被擠成「肉餅」。 這個聲音來自詩人北島。
  • 不管北島食指的評價是對是錯,餘秀華這首詩都夠水平,感動不少人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詩壇巨匠北島先生,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先是肯定了餘秀華的一些詩句是能打動他的,但同時也表示:「但是作為一個詩人我覺得不夠,她畢竟沒有認真地閱讀,反省自己」。個人認為北島老師這個話,其實是作為前輩的一種肯定和鼓勵。
  • 北島:那時我們有夢
    這斷裂,頗能說明問題。《今天》創刊,北島寫《致讀者》:「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尚且遙遠,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今天,只有今天!」雜誌貼到西單民主牆,還貼到了中南海門口,以及文化部、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文學》《詩刊》等文化「單位」和北大、清華等高校。電影學院則是陳凱歌去張貼的,他妹妹參與了《今天》第二期的刻版。《今天》創刊號上發了一篇「評」,副標題是「醒來吧,劉心武」。
  • 北島一字詩《生活》,短短一字卻直指人心,是傑作還是譁眾取寵?
    這句熟悉的詩出自《警世通言》,常用於比喻在逆境中堅持奮鬥必定會有所收穫。我國當人詩人北島便是如此,他成長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特殊的年代中堅持與主流背道而馳的創作方向,又曾在國外漂泊多年,只能對著鏡子說母語。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常能發人深省,還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的詩作尤其簡練而有力量,傳遞出他對世界的思考。北島曾寫過一首最特別的詩,全文只有一個字,卻擁有直擊人心的力度。
  • 漫談「詩與高貴」:從賈淺淺與北島開始
    這首詩,讓我想起了一篇文章,或者說一個軟體:電子詩人。從鋼琴家到油畫從荷花到舞蹈家從花到晚霞從科學家到盔甲……呀,我的密碼我的色拉我的尾巴我的頭髮和我的科學家……笑死,你把我潤滑吧。這才像是AI忍俊不禁式的詩句。想起來之前有一陣子大家都在分享Siri寫的詩,異曲同工。考慮人工智慧有沒有詩意、能否創造詩意——這就是對「詩意」本質的再思考和再書寫了。
  • 北島一首經典的現代詩,題目兩個字,內容僅有一個字,卻廣為流傳
    北島,是詩人芒克給起的名字,如今早已成為朦朧詩派的中國標誌,北島取得過很多成就,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瑞典筆會文學獎等等。但是很多人不太關注北島的詩,因為他的詩太安靜了,安靜得讓人無所適從。
  • 北島的詩,你是他詩中的家雀,還是候鳥,抑或不歸的旅客?
    北島是一位對世界有廣泛影響力的中國詩人。北島真正開始寫詩,是在1970年於海邊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後。所以他的詩裡常含有,海浪、漂泊、海鷗、燈塔、船隻,和海平線,等現在讀來,有些羅曼蒂克的意象。他曾說:"詩歌是一種憂鬱的媒體,而詩人的使命是孤獨的。"
  • 龐德、北島、聶鑫森,三位詩人的地鐵詩呈現了現代詩美的多樣性
    在這眾多詩篇中,尤以龐德的《在一個地鐵車站》、北島的《地鐵車站》的和聶鑫森的《地鐵》最為有名。儘管它們都以地鐵作為表現對象,但它們的手法卻各不相同:《在一個地鐵車站》重在意象的選擇;《地鐵車站》重在直覺表現;《地鐵》則重在描寫和哲理的呈現。三首詩可謂各有千秋,各有長短。
  • 北島的詩《進程》遭謾罵,評論區被迫關閉,究竟寫的什麼惹來攻擊
    4月15日,著名詩人北島,在網上分享一首舊作《進程》,結果在評論區遭到大量的攻擊。北島隨後在評論區說:這是(評論區)討論詩的平臺,但不應使用語言的暴力。我從此關閉詩和詩的評論區。有網友將截圖發到網上,迅速熱發熱議,對使用語言暴力迫使北島關閉評論區的一片譴責。
  • 海子和北島的詩都各有什麼特點
    太陽強烈,水波溫柔一層層白雲覆蓋著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徹底乾淨的黑土塊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泥土高濺,扑打面頰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海子的詩中還充滿著一種絕望的、執著地認同死亡的情感,但這種絕望並不顯得頹廢,而是顯得非常壯美,這與他的內心氣質和後來的命運是有關的,在《春天,十個海子》中,他寫道:「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在光明的景色嘲笑這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 北島的詩
    3、《和弦》  樹林和我  緊緊圍住了小湖  手伸進水裡  攪亂雨燕深沉的睡眠  風孤零零的  海很遙遠  我走到街上  喧囂被擋在紅燈後面  影子扇形般打開  腳印歪歪斜斜  安全島孤零零的  海很遙遠  一扇藍色的窗戶亮了  樓下
  • 北島最經典的一首詩,細細讀來 老淚縱橫!
    有人說北島的詩歌是晦澀難懂的,我想說其實和詩人所處的時代有關,是當時的大環境決定的,北島的時代是你可以根據歷史想像得到的。北島那一代朦朧派詩人已經開始自覺使用西方現代性文學的技巧了,又由於時代環境的問題,使用了很多象徵暗示,因此晦澀難懂是很正常。不是說藝術性不好,相反,如此強烈的特點正體現出了其鮮明的現代那麼,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哪個藝術性怎麼評價其好壞呢?各有千秋罷了。
  • 語文教材「朦朧詩」: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北島及其代表作
    北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定居香港。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含大學語文),普遍選入北島詩歌代表作《回答》和《宣告一一給遇羅克烈士》。語文教師要講好北島的詩是有極大難度、極大挑戰性的!以前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現在說NO,提出要「一條河」置換「一桶水」了。
  • 視頻:《回答》——北島,崔永元等
    (北島/1981年/無題----大意如此,原載《四川文學》。以下引詩未署名者均為北島作)。         「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過眼煙雲/.一切語言都是多餘的.」(見《一切》)。這顯然不是一般的教義上的宿命論。
  • 見證曉昱空間的3.14159 | 詩人北島在這裡坐鎮
    它不可能靠幾個民營企業家的一己之力就能夠完成的。但是這幾年政府除了在政策上支持,在其他方面,比如資金的投入,也加大。我想這主要是看到我們的認真和堅持的態度,也看到了我們對這座城市的影響。——曉昱的話,我聽懂了。什麼事,貴在堅持。每個人都有心思,都想創新,但很多人最後都見異思遷,堅持不下來。怎麼在創新中堅持,在堅持中創新。
  • 北島木歌,婉轉吟唱生活的詩與遠方
    作者: 名雕裝飾北島木歌自然肌理的詩意於紛繁憂擾中尋一方心靈的棲息地看雲捲雲舒賞花開花落>用簡單質樸的語言書寫詩意的人生木作系列 /北島木歌項目地址 / 深圳壹城中心項目面積 / 137㎡玄關The Vestibule
  • 北島的詩歌《五色花》賞析
    北島的這首《五色花》一般被解讀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這自然不會錯,但顯然不夠準確。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是哀沉的,雖然沒有「夢碎的聲音」,但在「深淵」邊上的五色花,在沉澱「昨日時光」的水窪旁邊的「五色花」,時時讓人擔心它隨時可能的凋殘。
  • 詩歌翻譯後還是詩嗎?
    這是東、西文化不同的緣故,也是漢語詩人和西方詩人思維的不同。而今,我們的母語詩歌既要體現漢語的獨特性,也要嫁接外來詩歌的技巧、思辨和智性。能真正根據其原始母語閱讀西方詩歌的人,應該是鳳毛麟角的。大多數人閱讀的都是翻譯過來的版本。翻譯是個技術活,翻譯詩歌如同再創作,由於語法結構的差異性,能否保持原有的詩性,是見仁見智的事情。
  • 北島為什麼叫北島——中國當代作家的筆名由來
    《詩刊》刊用她的第一首詩《致橡樹》時沿用「舒婷」,如此舒婷便成了她的筆名。殘雪(1953- )原名鄧小華,先鋒女作家,著有《黃泥街》等。用殘雪作為筆名,是因為她「覺得殘雪這個意象比較美,有獨立的個性,拒絕融化,也可以說是踩得很髒的雪」。
  • 在國外漂泊近20年的北島,是凜冽的孤島,也活成了黑暗中的向陽花
    詩人本著這一創作想法,在不同的創作時期都大膽地打破傳統,顛覆傳統意象的屬性表達自己獨特的意象意蘊。這一創作手法以詩人出國前的詩歌創作為代表。縱觀北島前期的詩歌創作,我們很容易發現高頻率出現的「太陽」、「月亮」、「星星」等星空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詩人獨特的「天空意象群」。詩人通過對「天空」意象群的獨特抒寫表達自己挑戰時代,重建星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