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曉昱空間的3.14159 | 詩人北島在這裡坐鎮

2021-02-22 卓坊間

在電視主播和電臺主播間,我一直偏愛後者。我認為他們不賣色相,只玩嘴功,他們噼裡啪啦,總能把「空間」填滿,與其說伶牙俐齒,不如說腦靈筋活。我心目中的典型,是卓坊間主人「舌及」的一位女士。她早先是電臺主播,後來開了深圳的第一家書吧,再後來與一堆男人創立了列入國際帆聯賽歷的「中國杯帆船賽」,其智商、情商、「商」商一直跨著性別被仰嘆。

這天是周日,我們的相聚衝著這位詩人而來的——北島,攜著他的「詩與詩學」演講團隊,在物質書吧連續進行六天的分解。

她叫曉昱,頭偏離我的這位。我認識她十幾年,至今不知道她姓啥,只聽過部下叫她曉總。她頭偏向的,是亞洲周刊總編邱立本,而右邊這位是紀錄片大導鄧康延。

這張照片的意義在於,我們都在這個書吧結緣。物質生活書吧十八歲,我們仨男人,分別在始期、中期、中後期見證了她的長大。

此趟來書吧,首先是接受北島團隊關於「詩學」的啟蒙,「詩與詩學」一連六天在這裡開講。順便,帶著求索的心態而來,叩問這個標杆性書店在網絡狂風中不倒的秘密。

1、物質生活書吧,為什麼會在房價在十八年間翻了好幾十倍,現在又網購風狂作的惡況下,巍然屹立?

2、在曉昱的職業歷程中,這個文化堡壘,與後來的帆船事業,有著什麼樣的邏輯關係?

幾些甘霖落下,她冒著雨絲,選擇一個能拍到LOGO的地方,娓娓道來——

前階段很多人都在曬十八歲的照片,我說,誰都有十八歲,但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家十八年的店,堅持在一件事上做十八年。當時沒有這樣的業態,在充滿物質的深圳,做這樣的精神空間。看到了在這裡讀書的孩子成了大人,又擁有了自己的孩子。我認為這是我們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我們也創造了這個城市文化的第一次。也見證了這個城市的歷史,這對我來說也是人生有趣的印跡。

中國杯帆船賽最早的緣起,也是在書吧孕育的,(是怎樣的機遇,孕育你這樣的大野心?)我覺得都是機緣巧合,人生很多事情,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中隱藏著必然,有可能是我個人一直追求著做一些品牌的工作,一直做著創新,希望做著別人沒做過的事——有引領性的事情。給別人創造價值也挑戰自己。我來深圳二十幾年,也都是沿著這樣的軌跡,在一個個平臺上,實現自己想實現的東西。

所以後來成為深圳的城市名片的中國杯帆船是,在這裡孕育並不奇怪,這裡有很多深圳的有識之士在這裡聚會,這裡是思想交匯的陣地,所以它能孕育一些新的思想新的事件、並不奇怪。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堅持。因為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有很多夢想,有很多創意,,但誰能夠把它堅持下來,誰能夠把它做成一種模式,誰能夠把它做成一種品牌,誰能夠真正地改變歷史,這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很多城市都在扶持實體書店和書吧,深圳這方面有沒有?

我們不太清楚。我想有一些業態需要遵循市場規律,而有一些需要政府的扶持,我想都是好事。這根每一個經營者的訴求有很大的關係。不能同一而論吧。

中國杯帆船賽開始的時候,你們好像更注重市場運作,不要政府的資助……

中國杯帆船賽的運作跟一個書吧是不同的!因為它剛開始就是一個國家級賽事。政府在它開始的時候,就要對它進行政策上的支持。它不可能靠幾個民營企業家的一己之力就能夠完成的。

但是這幾年政府除了在政策上支持,在其他方面,比如資金的投入,也加大。我想這主要是看到我們的認真和堅持的態度,也看到了我們對這座城市的影響

——曉昱的話,我聽懂了。什麼事,貴在堅持。每個人都有心思,都想創新,但很多人最後都見異思遷,堅持不下來。怎麼在創新中堅持,在堅持中創新。各人有各的況境,各人有個人的操守,所以結果也因人而異。

曉昱們在事業上的風光耀眼,算不算成功,各有各的視角。但人生在世,成功不成功,不需要太多的定義。做到她想做、別人沒做過的事,這就夠了。評判,留給別人,交給歷史。

詩學,於我,頗有挑戰。

金絲燕教授深入淺出講完課,北島老師提綱挈領做總結,主持人東東和王淩,作評述和提問,總算讓我對中間插入的六堂課有了一知半解。

【視頻】北島老師造訪物質生活書吧及曉昱空間記錄

詩,我喜歡。北島,我更喜歡,不久前,我才去深圳書展,親耳實目聆聽了這位大師的演頌。你去了嗎?沒有,補下!

【視頻】北島在香港書展朗讀自己的三首詩作


北島給來聽課的粉絲籤完書,曉昱帶著大家,來到一個門面遮掩但裡面別有洞天的會所,我們姑且稱之為「昱空間」。這裡像是中國杯帆船賽的博物館,記載著這個杯賽從無到有的故事。這裡又像一個收藏間,收納著曉昱周遊列國的戰利品。

在一艘遊艇的模型前,大家停下腳步。曉昱介紹,這是其團隊正在設計的產品,名曰御風號。設計者既設計這艘船,也為我們設計空間。北島一本正經地聽著問著,永遠是認真的樣子,靜靜地。不像讀詩時,表情那麼豐富。

北島老師的認真更體現在對讀者的態度上。看看他的籤名,一筆一划,都是規規矩矩,認認真真,毫不含糊,毫不潦草。

下一個節目,自然是松下靈魂,來享受美食。有詩人的地方,自然離不開美酒。「現在喝的是19XX!」「換個杯,這是另一種,19XX的!」

曉昱向來賓介紹一個穿著與三聯出的北島著作封面一樣素雅的設計師。我發現她的姓「琚」完全是為後來的居空間設計事業而生的。她說,自己還設計教堂,目前的工程在福建。

曉昱與「老相好」、當年《深圳青年》的一面旗幟鄧康延,一唱一和,憶著曉昱當年的青春之歌;北島老師回首自己在北歐的心路歷程,回應曉昱記者式的文化,卻拒絕我狗仔式的錄影;邱立本先生,分享著亞洲周刊培養八個總編輯的輝煌;三聯的董老師與大家感懷出版社堅持創品牌的不易;來自深圳出版界的尹先生,與北島探討著他的小語種詩作的出版狀況……

王淩端著酒過來,自我介紹。「哦,未遂弟媳……」一切盡在不言中。

【視頻】這個片子記錄曉昱空間的山頂一詩一壺酒

「北島老師,有泉州人在網上向你致敬,他是(旅港泉州籍作家)蔡其矯的親戚。說你是蔡老的忘年交……」我見縫插針,舉杯敬酒之際,順便說。「對,他已經過世,我專門有一篇寫他!」北島喝著酒,淡淡地說。

後來,我找到這篇寫於2007年2月的文章——《遠行,獻給蔡其矯》

文中,北島對這位忘年交的敬與義,一目了然:

1975年冬,我在艾青家認識蔡其矯,那年我26歲,他57歲。艾青到北京治眼疾,住白塔寺附近的王府倉4號,一家四口擠在一間小屋。家中陳設簡陋,一目了然。

那天上午,有人敲門後高聲通報:「艾青同志在家嗎?我是蔡其矯。」只見他一頭捲髮……一見面,他就誇我詩寫得好,讓我口訥而竊喜,手足無措。

第二天蔡其矯就來我家串門。惟一的皮沙發像爛桔子般陷落,只好把客人請上床。我們背靠牆並肩而坐,腿翹到床沿外。他引導話題,從詩到政治到性。他單刀直入,問我是否有過性經驗,弄得我大紅臉。接著他坦言對愛情及性的看法,我只好跟進,講述了失敗的愛情故事。他告訴我,他譯過惠特曼的《伐木者,醒來》和聶魯達《馬楚比楚高峰》,答應下次帶給我。

……

去(2006)年7月,在香港與陶然等人相聚,席間說起關於蔡老的傳記《少女萬歲》。我要來電話號碼,當晚打過去。蔡老聽到是我,甚喜。我約他到香港相見,他長嘆道:「恐怕不行了,我88歲,老嘍。」東拉西扯,從朋友到海洋。誰成想,那竟是我們最後一次通話。

滿天星鬥連成一片,璀璨迷離。看來總得有最後一次,否則人生更輕更賤。我們都走在這路上,誰都沒有免於死亡的特權。也許重要的是,你與誰相識相伴相行,與誰分享生命苦樂,與誰共有某些重要的時刻,包括最後一次。


不對!反了!我突然醒悟,這是歡宴,曉昱的主場。我把配角與主角反串了。但我卻想讓曉昱旁邊的這位董老師,在北島的散文集,寫幾句勉勵的話。「能這樣的!」被拒絕了。來自出版界的尹老師進一步說明,出版界歷來有這麼一個規矩,出版人的名字不在作者的出版物上出現。有時候作者在後記上加上出版人的大名,最終都被刪掉,瞧瞧,一頓飯幾口酒,讓我收穫這麼多。

席尾,我對著北島和曉昱說,我希望今年十月,在中國杯帆船賽中,北島老師半臥在帆船的甲板上,拿著酒杯,光裸的腳,觸碰著鐵索。詩性隨風而至,順日而降……

曉昱說,「好了!好了!我們與北島老師會有很好合作的……」

曉昱空間是個山頂,是個文化高地,3.14159諧「山頂一詩一壺酒」。有點噱頭,卻達意。

『一切語言都是重複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愛情都在心裡
一切往事都在夢中
一切希望都帶著注釋
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
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


恍然覺得,北島的老詩句好像是描述這「山頂一詩一壺酒」的。

帶著酒力發效引發的迷茫,我抹黑回到蓮塘,突然感覺最後一句,是有著大聲公習慣的我,在酒宴上的寫照。開心,但必須譴責自己:我媽的!

相關焦點

  • 語文教材「朦朧詩」: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人北島及其代表作
    許多讀者私信,希望能專門介紹朦朧詩派代表詩人北島及其代表作。我學力不足,為滿足友友們的要求,再寫這姐妹篇。一般教科書大多認為,上述10位,食指、北島、顧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楊煉、芒克、海子、牧野等是朦朧詩派創作上的代表詩人。北島(上圖第一排居一者)是朦朧詩創作上的領軍人物。
  • 龐德、北島、聶鑫森,三位詩人的地鐵詩呈現了現代詩美的多樣性
    地鐵是現代社會出現在都市裡的一種新型交通工具,它以安全、便捷、節省地面空間的優越性贏得了世人的青睞;它以深入地下、穿越地腹的神奇魅力觸發了詩人無限的遐思與靈感,因而與地鐵有關的詩作不斷湧現。在這眾多的地鐵詩中,以龐德《在一個地鐵車站》、北島《地鐵車站》和聶鑫森《地鐵》最為著名。當我們把這三首地鐵詩放在一起閱讀欣賞時,筆者發現它們抒寫的對象雖然相同,但在詩歌藝術上卻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 當代著名詩人北島,精選8幅楷書欣賞:清雅秀逸、鏗鏘有力!好字
    北島在當今書壇,有不少的人認為古人的書法之所以能夠寫得那麼好,是因為當時的讀書人從剛入私塾開始就練毛筆字,寫多了自然能夠熟能生巧,寫毛筆字可以講是當時吃飯的基本功一樣,寫得好也就不足為奇了今天課代表要分享的乃是當代著名詩人北島的書法作品。或許很多人對「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這句詩很是熟悉,而看北島的書法正如其詩一般,或清雅秀逸、細膩溫潤,或銀勾鐵畫、鏗鏘有力。可以說,北島其人的秉性、文學思想也恰如其分地體現在了它的書法之中。
  • 北島:我只他媽喊了一聲
    北島的詩風格冷峻,他早期的詩歌更是充滿了懷疑、批判、挑戰和反思的精神,像冰凌一樣,反射出冰冷銳利的鋒芒。不過,這只是就其前期詩歌的整體風貌來說的。其實,北島的詩中也不乏沸騰著熱血、張揚的字句,有時甚至還會飆出髒話,但這與其精神向度也並不違和,而是相符的。
  • 【中國新詩三百首之九—— 北島詩1首】回答北島:我相信了.
    2011年8月8日,北島獲準入境參加青海湖國際詩歌節並接受了新華社的專訪。2013年10月30日,「時間的玫瑰——北島詩歌之夜」在香港中文大學的邵逸夫堂舉行,600多人入場,創下主辦方同系列活動的最高紀錄。2014年10月17日,北島闊別45年重回北京四中,並表明希望能回北京四中開課。
  • 北島的詩《進程》遭謾罵,評論區被迫關閉,究竟寫的什麼惹來攻擊
    4月15日,著名詩人北島,在網上分享一首舊作《進程》,結果在評論區遭到大量的攻擊。北島隨後在評論區說:這是(評論區)討論詩的平臺,但不應使用語言的暴力。我從此關閉詩和詩的評論區。有網友將截圖發到網上,迅速熱發熱議,對使用語言暴力迫使北島關閉評論區的一片譴責。
  • 視頻:《回答》——北島,崔永元等
    「紙疊的小船放進溪流/裝載著最初的誓言/你堅決地轉過身去:/是的,昨天……」(節錄自《是的,昨天》)----南唐後主的故國不堪回首之痛絕、之無限哀傷,在千年之後的詩人北島身上得以重現。    也必須承認,八十年代,北島的詩,我是每逢必讀,而且每讀必然給我心靈以強烈的震撼,以至如同乃至勝似己出,而不能自己。這種共鳴與慰藉,是我在同時代的任何其它一位作家與詩人那裡都沒有也不能夠得到的。    愚以為,什麼叫將個人的命運與時代、與祖國、與人類結合在一起,什麼叫文學的深刻性,北島先生的詩,給我們作出了最好的註腳。
  • 2016全球華語大學生年度詩人出爐,北島:都是天之驕子
    在短詩大賽的基礎上,今年主辦方還增加了「全球華語大學生年度詩人」的評選。7月28日,評選結果出爐。歷經層層選拔,新詩和舊體詩詞各10位大學生從全球1560所高校2.3萬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斬獲年度詩人殊榮。
  • 租房被騙,《愛的3.14159》既夢幻又現實!
    邵雨薇在《愛的3.14159》劇情中租屋被騙,她真實生活也碰過惡房東,「我剛到臺北的時候不懂電費怎麼計算,還想說為什麼臺北的電費這麼貴
  • 在國外漂泊近20年的北島,是凜冽的孤島,也活成了黑暗中的向陽花
    詩人本著這一創作想法,在不同的創作時期都大膽地打破傳統,顛覆傳統意象的屬性表達自己獨特的意象意蘊。這一創作手法以詩人出國前的詩歌創作為代表。縱觀北島前期的詩歌創作,我們很容易發現高頻率出現的「太陽」、「月亮」、「星星」等星空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詩人獨特的「天空意象群」。詩人通過對「天空」意象群的獨特抒寫表達自己挑戰時代,重建星空的理想。
  • 北島一字詩《生活》,短短一字卻直指人心,是傑作還是譁眾取寵?
    我國當人詩人北島便是如此,他成長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特殊的年代中堅持與主流背道而馳的創作方向,又曾在國外漂泊多年,只能對著鏡子說母語。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常能發人深省,還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他的詩作尤其簡練而有力量,傳遞出他對世界的思考。北島曾寫過一首最特別的詩,全文只有一個字,卻擁有直擊人心的力度。有人對其讚嘆不已,有人卻抨擊是譁眾取寵,這首詩究竟該褒該貶?
  • 《愛的3.14159》最新一集:邵雨薇、吳思賢各遇告白!
    邵雨薇和吳思賢主演《愛的3.14159》,劇中兩人一起在餐廳打工,卻因被客人吃豆腐而起了爭執。邵雨薇有感而發,她自己也曾有過被客人騷擾的經驗。
  • 我與北島母子的一段萍水之緣
    湖州清瀾堂趙氏家族合影(圖片來自網絡)作者:戴建石不久前,讀到老友《大公報》編輯夏智定先生的文章《悼念北島之母》,方才得知北島之母孫美麗女士已仙逝,享年91歲。夏先生撰輓聯悼念:「母儀不凡書香永馨其果雲美麗,兒孝如故詩情長新乃竟為北島。」他的悼念文章使我回憶起兒時的一段往事。從小隨祖母在湖州長大。記得湖州衣裳街上有條竹安巷,巷內有座舊宅清瀾堂,大門口聳立著一對破損的石雕,殘留獅子戲球的印痕,屋內的門窗鑲嵌著飛禽走獸的木雕。雖然舊宅已陳舊破落,但依稀可見當年的繁華。我的童年就在清瀾堂度過。
  • 北島:我拿本書,在長椅上曬太陽,心變得軟軟的
    北島先生,是自己最喜歡和最尊崇的詩人作家,沒有之一。北島先生,這樣寫著,「我拿本書,在長椅上曬太陽,心變得軟軟的,容易流淚,像個多愁善感的老頭。」我總是情不自禁,而且心甘情願地走近北島先生勾勒的文學世界,沉浸在詩文之中,遊走於情緒與情感的交織地,心嚮往之,感慨之。
  • 北島為什麼叫北島——中國當代作家的筆名由來
    朦朧派著名詩人北島,原名趙振開,為什麼起這個筆名?1969年,北島和芒克(原名姜世偉)到河北省白洋澱插隊,1978年底,芒克與北島共同創辦文學刊物《今天》。芒克回憶說,創辦《今天》雜誌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應該有個筆名,正如魯迅、巴金等眾多文壇前輩一樣。
  • 海子和北島的詩都各有什麼特點
    一、 海子海子,原名查海生,生於安徽省懷寧縣,畢業於北京大學,當代青年詩人。代表作有《亞洲銅》《阿爾的太陽》《海子、駱一禾作品集》等。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
  • 北島的詩
    3、《和弦》  樹林和我  緊緊圍住了小湖  手伸進水裡  攪亂雨燕深沉的睡眠  風孤零零的  海很遙遠  我走到街上  喧囂被擋在紅燈後面  影子扇形般打開  腳印歪歪斜斜  安全島孤零零的  海很遙遠  一扇藍色的窗戶亮了  樓下
  • 北島最經典的一首詩,細細讀來 老淚縱橫!
    有人說北島的詩歌是晦澀難懂的,我想說其實和詩人所處的時代有關,是當時的大環境決定的,北島的時代是你可以根據歷史想像得到的。北島那一代朦朧派詩人已經開始自覺使用西方現代性文學的技巧了,又由於時代環境的問題,使用了很多象徵暗示,因此晦澀難懂是很正常。不是說藝術性不好,相反,如此強烈的特點正體現出了其鮮明的現代那麼,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哪個藝術性怎麼評價其好壞呢?各有千秋罷了。
  • 北島的詩歌《五色花》賞析
    北島的這首《五色花》一般被解讀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這自然不會錯,但顯然不夠準確。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是哀沉的,雖然沒有「夢碎的聲音」,但在「深淵」邊上的五色花,在沉澱「昨日時光」的水窪旁邊的「五色花」,時時讓人擔心它隨時可能的凋殘。
  • 【新劇推】愛的3.14159
    臺視主頻  2018年7月21日起   每周六  22:00-23:30東森綜合臺2018年7月22日起   每周日  22:00-23:30《愛的3.1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