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記憶】蔣為民:被老公第一次拉手就是在學校禮堂裡看《我的左腳》.

2021-02-22 藤井樹觀影團
2020年的春天,太特別了。等啊等,電影院依然沒有復工的消息。在影院尚未復業之際,我們特別策劃了系列訪談:我的電影院記憶。今天是這個系列訪談的第三十二期,我們邀請了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執行院長蔣為民,一起去聽聽,院長小學時代搬著凳子去操場上看露天電影的記憶。

蔣為民: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執行院長。



Q:你最近一次在電影院看電影是什麼時候?和誰一起?看了什麼電影?

A:今年1月23日,新冠疫情蔓延的嚴峻程度已經全面呈現,所有聚集性的場所開始逐步關閉了。當天中午,《姜子牙》率先宣布春節檔撤檔,一小時後7部新片竟然全體撤檔……史無前例的悲壯感!

這一天是個冷雨紛紛的日子,想到即將冷清的電影院,我決定帶著兒子和乾女兒一起去看一場電影,結果,影院已經冷清如許了,諾大的大堂裡有5個工作人員,我特意去買了兩瓶水。

1月23日下午上海吳中路巨影國際影城大堂

那天看的是日本紀錄片《坂本龍一:終曲》,情節基調和現實基調如此吻合的一部片子。一如日本紀錄片的細膩,片子拍得平實,但是這位《末代皇帝》《荒野獵人》的配樂大師罹患癌症而不頹喪、不放棄的從容,那份對藝術、對聲音的專注和痴迷,卻是讓我深深地受到了鼓舞。

《坂本龍一:終曲》劇照

Q:你最近一次在電影院哭/大笑的經歷?

A:最近一次在影院的流淚應該是今年初在上海影城看的4K修復版《美麗人生》,義大利喜劇大師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二戰題材。我買了三張100元的票,請我的老閨蜜們一起看的,大家都紅著眼睛走出放映廳。

挺黑色幽默的喜劇片。最偉大的喜劇就是這樣,笑著笑著,就想流淚了。

Q:你是否有過排隊買電影票的經歷?請詳細講述~

A:應該問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排隊買票的,哈哈哈哈——我這個年紀的大半生都是排隊買電影票的呀!從十幾歲開始到四十多歲,都是排隊買票的。突然發現,想不起來當初排隊的場景了。太正常的事情是記不住的。

 

Q:你對禮堂式電影院(影院改建為多廳之前的樣式)還有印象嗎?是怎樣的記憶?

A:當然有啊!我讀高中時,參加上海市中學生影評培訓班,在上海市少年宮的禮堂裡看了不少電影,禮堂不記得了,有一部片子名字印象深刻:《山本五十六》

我讀大學時,學校裡的東部禮堂經常放電影。很大一個禮堂,能坐上千人,還有樓上,瀰漫著一種樸素的莊嚴感。正規用途是學校的藝術系學生表演用的,也在那裡搞各種演出和活動,我也在臺上表演過小品,以及參加辯論賽。

 

Q:讓你印象最深刻的電影院是哪一家?為什麼給你留下了這樣深刻的記憶?

A:我覺得電影院對我來說都一樣,不一樣的是和誰一起去看電影、為什麼會去、以及看什麼電影。雖然最近十年的電影院有極為豪華、美觀和舒適的,甚至還有香氛,但是,我喜歡的電影院基本上是跟生活方式有關,乃至拔高到人生記憶點的高度。

有幾家電影院是真的難以忘記的,比如黃浦區的新光電影院,真是殿堂級的記憶。我在大學階段就是學校的影評骨幹,常有機會去新光看內部電影,基本上都是藝術片,師從吳貽弓導演讀碩士的時候,大部分電影是在那裡看的。

還有一個不能忘記的電影院——2005年,在紐約,時代廣場附近的AMC影院,票價10.75美金。我第一次知道電影院可以有10個廳(大約是)。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在那家電影院獨自看了16部電影,差不多也算是在練聽力。

美國人看電影的時候情緒十分放鬆,笑起來旁若無人,聲震寰宇,而且還有帶著毛線去打毛衣的。

 

Q:你看過露天電影嗎?對露天電影院是怎樣的記憶?

A:看過啊!小時候,大約是「四人幫」粉碎後有一段時間,1977-1978年之間,我家附近的中學操場上有時候晚上會放大銀幕電影,不要錢,就是需要早點搬個凳子去看。

去看的人很多啊,都是附近居民,年輕人居多,男生居多,像我這種小學生並不多。人矮,有時候需要站著才能看清楚。

看過的電影我竟然還有點記憶,有一個是蘇聯影片《鄉村女教師》,有一個是湘劇《園丁之歌》,還有一個是李秀明主演的當代題材。

奇怪的是,我對一個細節記得特別清晰,就是電影裡有一個小資背景的男生端著一杯純正橙色的橘子汁,當時覺得特別驚豔:怎麼會有這麼好看的橘子汁啊?!味道一定很濃。

 

Q:你對看早場/午夜場電影的記憶?

A:早場的電影多半是電影節的時候,印象深刻的是前幾年去看上海國際電影節《摯愛梵谷·星空之謎》,早上8:30,梵谷是我鍾愛的畫家,毫不猶豫地去了。

平生看過三次通宵場,都是年輕時荷爾蒙作用的結果。大學畢業的那個階段流行看通宵電影,一般是連看四場電影,那會兒座椅都是硬的,坐一宿很累的。

一次是一幫要好的女同學去電影院守夜,還有兩次應該都是和男生一起看的。啥也沒發生,白看。但是,那個時候真是身強力壯,一個通宵場啥也沒吃,硬挺。

印象特深的是有一次從影院出來,天亮了,又餓又渴,但是沿街的商店都沒開,連瓶水都買不到,結果跑到附近同學家討水喝,她和我上下鋪,我也沒見外。

三十年後,這事兒還被同學拿來取笑,「早上6點多哦,帶著個帥哥到阿拉屋裡廂討一杯白開水伊講!」


Q:你留意過在電影院裡和你一起看電影的人嗎?給你印象最深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A:好像當時會左顧右盼看一眼,但是通常不會記住。我記憶中最驚喜的一次是在美國訪學時參加的一個國際紀錄片影展「Full Frame」,有一場片子放的是馬丁·斯科西斯早期紀錄片,居然得知他本人也在場,放映結束後還跟大家交流了對紀錄片的認識和創作的理念。

 

Q:有沒有過一個人「包場」看電影(整個影廳只有你一個人)的經歷?當時是什麼樣的情況?

A:不記得了,也許有那麼一次。但是只有兩三個人的情況還是有的。前年在和平電影院的IMAX廳看了一場《影》,可能是因為白天場,並且是上映了很久。

我很迷戀這種在空空蕩蕩的、黑魆魆的影院裡,獨自觀影的感受。也許這就是一個人進入白日夢的最佳場景,孤獨,空曠,但有一束光。

 


Q:讓你和周圍大部分觀眾一起哭/一起笑的電影橋段是?請描述當時你和周圍觀眾的狀態。

A:和周圍人一起哭的橋段太多了,比較近期的是看《芳華》。我和女友相約去觀影,從苗苗給爸爸寫信開始,記不清幾次,怎麼也有個7-8次,我反正是哭成狗了,我朋友估計和我差不多。

另一側陌生的女生,節奏也差不多。到後來發現紙巾都溼透了,不得已,跑去洗手間又帶了幾張紙回來。

 

Q:請描述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電影院觀影經歷。

A:有太多印象深刻的觀影經歷,比如人生第一次看的電影是《閃閃的紅星》;還有,看了15分鐘《長城》就憤怒地離場;有一次是鬱鬱寡歡中獨自去看周冬雨的銀幕處女作《山楂樹之戀》,以淚洗面的時候分不清是為故事還是自己。

還有一次是陪著我那快臨產的姐姐去看《最後的貴族》,提心弔膽,擔心她情緒激動導致臨盆,於是專門挑了產院附近的電影院。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杜克大學訪學的時候,和兩個留學生小友去看電影。學生票價只有2美元,我因為顯年輕,又拿了一張校園ID卡,老美售票員毫不猶豫相信了我,心下竊喜。這也是我第一次看無字幕版的英文原版電影,《百萬寶貝》(Millionaire Baby,2004),當時的英文很爛,臺詞基本上聽不懂,本來以為會是一場噩夢——結果我居然還看哭了。

這一次特別的觀影經歷讓我深深理解了電影的真諦,是故事、是人物、是畫面、是表演、是臺詞、是聲音、是情緒、是氛圍、甚至是體感,造就了一部電影。即便缺失了對語言的精準理解,觀眾還是可以沉浸於這場白日夢。

 

Q:電影院觀影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有沒有哪個人生的重要時刻是在電影院發生的?

A:意味著很多,有時候是我的圖書館,有時候是我的港灣,有時候是我的庇護所,有時候是我的社交場,其意義和咖啡館並列。

比如被我老公第一次拉手就是在學校的禮堂裡看《我的左腳》,我記得正在全神貫注地看我的男神丹尼爾·戴·劉易斯,突然意識到我的右手被悄悄握住了,想了想,沒有抽走。

這是1990年的故事,我猜他早已經不記得了。

Q:你目前最期待在電影院裡看到什麼電影?最希望和誰一起去電影院?

A:什麼電影都可以。但我更期待看《蕎麥瘋長》,畢竟那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溫影的校友——藤井樹第一次當製片人的電影,真是歷經艱辛和磨難的處女作,我們一群人相約要包場支持她!

【寫在最後】

你學生時代看過通宵電影嗎?是哪部電影讓你決定為它通宵?文末留言區,說說你的經歷~

本系列訪談系上海市長寧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扶持項目

上海市長寧區主要電影院地圖索引

你學生時代看過的通宵電影是哪些?

| 微博 |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豆瓣 | 

| 搜狐號 | 企鵝號 | 什麼值得買 | 大魚 |

| 趣頭條 | 虎嗅 | 百家號 | 新知 | 大風號 |

合作、投稿、諮詢請聯繫:17717464097

轉載聲明:原創文章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轉發或者點個「在看」再走唄!☟☟☟☟

相關焦點

  • 我,就是在電影院混大的孩子
    木衛二我從初中開始就養成了去電影院的習慣,大部分時間都是那個騎著單車,把肯德基藏在松松垮垮的校服裡,矇混過關的小破孩影迷。那時候在白塔寺附近上中學,常去的就是紅樓電影院,地質禮堂。這兩個地方都很破爛,只有一個或兩個廳,去之前要打電話確認今天放什麼片。印象最深的是看《黑暗騎士崛起》,《2012》,《盜夢空間》,我一個人邊看邊吃肯德基,覺得很幸福。後來紅樓電影院拆了,我搬家了,也不再去地質禮堂。
  • 【電影院記憶】黃軒:第一次在電影院看自己演的電影,緊張到雙手顫抖、喉嚨發緊.
    等啊等,電影院終於迎來了即將復業的好消息。在影院復業之際,我們特別策劃了系列訪談:我的電影院記憶。今天是這個系列訪談的第三期,我們邀請了演員黃軒,一起聽聽他在電影院看自己主演的電影時的複雜情緒。A:印象特別深的去電影院經歷應該是我第一次去電影院看自己演的電影吧,好像是《無人駕駛》。坐在裡面緊張不安,全程手都是冰涼的,甚至我看到中間的時候,手都在微微顫抖,嗓子眼兒都是緊的。那個印象比較深刻,而且跟著一幫觀眾,你坐在裡面看你自己特別的刺激。
  • 【電影院記憶】黃軒:第一次在影院看自己演的電影,緊張到雙手顫抖...
    等啊等,電影院終於迎來了即將復業的好消息。在影院復業之際,我們特別策劃了系列訪談:我的電影院記憶。今天是這個系列訪談的第三期,我們邀請了演員黃軒,一起聽聽他在電影院看自己主演的電影時的複雜情緒。Q:請描述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電影院觀影經歷。A:印象特別深的去電影院經歷應該是我第一次去電影院看自己演的電影吧,好像是《無人駕駛》。坐在裡面緊張不安,全程手都是冰涼的,甚至我看到中間的時候,手都在微微顫抖,嗓子眼兒都是緊的。那個印象比較深刻,而且跟著一幫觀眾,你坐在裡面看你自己特別的刺激。
  • 回不去的記憶之 看電影
    小學有兩三年住爺爺家時,那時候晚飯後沒有什麼娛樂消遣活動,與中市后街石板街一牆之隔的河北招待所禮堂,不定期的會放電影,招待所所長是隔壁鄰居,省了買票錢,爸媽常帶我去看電影,一家人穿上體面的衣服,手拉手走到簡陋的禮堂,
  • 2020年第一場電影:10年前,我們曾在學校禮堂通宵看電影跨年
    做完這些入了場,整場電影下來加我就三個人,我依舊選擇坐在最後一排。基本算是包場的感覺了。上一次進影院還是19年12月份,去看胡歌的《南方車站的聚會》。算下時間的話,這次是時隔9個月第一次走進影院。我不算是影院的常客,從前大概保持在一個月進一次影院的頻率。
  • 【電影院記憶】陳松伶:最不喜歡和老公一起看電影,他老聊戲,打擾我看片.
    那時老公在青島拍戲,和他有時間就去看一些,多是娛樂、放鬆一些的。 Q:你最近一次在電影院哭/大笑的經歷?A:《夏洛特煩惱》很感動,也有大笑。我的笑點很低,屬於電影院嘎嘎嘎嘎笑的那一種。Q:讓你印象最深刻的電影院是哪一家?為什麼給你留下了這樣深刻的記憶?A:是銀都戲院,我很喜歡看卡通片,《動物奧運會》是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看的。
  • 【電影院記憶】陳松伶:最不喜歡和老公一起看電影,他老聊戲,打擾我...
    等啊等,電影院依然沒有復工的消息。在影院尚未復業之際,我們特別策劃了系列訪談:我的電影院記憶。那時老公在青島拍戲,和他有時間就去看一些,多是娛樂、放鬆一些的。Q:你最近一次在電影院哭/大笑的經歷?A:《夏洛特煩惱》很感動,也有大笑。我的笑點很低,屬於電影院嘎嘎嘎嘎笑的那一種。
  • 大光明電影院,老臺東抹不去的記憶!
    曾經的老影票,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可當年的記憶,是否還深藏在你的腦海?不知是否會勾起你美好的回憶.上世紀70年代,電影《暗礁》裡的大光明電影院鏡頭大光明電影院是解放後臺東一路上的第一座新建築,也是解放後青島新建的第一座電影院,當時具有20世紀50年代的設施水平。
  • 走進電影院,聽巴黎影人分享坎城記憶
    以前因為很容易受到他人影響,所以我更喜歡獨自去看。如今,我發現兩個人一起無論做什麼,只要是和文化相關的活動,都會覺得自在。您對電影院的偏執?我唯一的偏執就是對座位和熒幕距離有著特別的要求,簡單說來就是讓自己的視線舒服一些。參與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最深刻的一段記憶是什麼?
  • 讓我笑的是電影院活了,讓我哭的也是電影院活了
    和他們一起看電影的也是一對「影院情侶」,招楊和她的老公。報名時,招楊向我們提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在哪看電影,也不是看什麼。而是——「我可不可以帶老公一起?」對於這四個人來說,電影院有同樣的意義:愛情發生的地方。
  • 暨南大學禮堂電影院:2018年6月1日放映《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數字電影信息
    這一次,嘴裡沒把門的大雄(大原惠美 配音)又在胖虎(木村昴 配音)和小夫(關智一 配音)面前立下豪言壯語,「我一定要發現寶島!」國家電影是實行院線制管理,禮堂票房收入受院線監督,第三方監督機構隨時檢查。2、禮堂3D數字電影需要「RD」角度的圓偏振3D眼鏡觀看。廣州市大部分電影院都是使用該類眼鏡,但也有的電影院使用「MI」角度的3D眼鏡,因此您自帶來的眼鏡有可能不一定能在禮堂使用,但您可以在禮堂內選擇購買3D眼鏡,只要您小心保管,該眼鏡可以長期多次使用。3、高於120釐米的兒童,須要購票。
  • 電影院,這次我不想缺席了
    >3愛一樣東西就讓它存在得久一點記得我第一次參加影展像禮堂一樣的電影院,整場放映過程中無人說話、無人遲到、無人看手機,放映完畢,全場鼓掌。那一幕現在想起來仍然覺得很感動,這是我在家裡看電影永遠感受不到的體驗。電影院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 還記得第一次是和誰一起看《哈利波特》的嗎?
    隨著電影院復工,老電影的重映實在太令人開心了。《大話西遊》《星際穿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些都是我以前在電腦上看完就決定只要電影院重映,就一定會去補電影票的電影。上周六的時候,和朋友參加完漫展,就到旁邊的萬達影城進行了一場魔法之旅。
  • 還記得第一次和誰一起看《哈利波特》?
    我不得不說電影院的音效和視覺效果比電腦上的好得多,在魁地奇遊戲中,告密者飛到我臉上好幾次。  接觸哈利·波特應該是初中的暑假了,那時,我每天和媽媽一起看一部電影,當我看到最後的時,我媽媽問我:「沒有換演員吧。」我說不。  然後我媽媽很驚訝地說:「他們都不用讀書嗎?每天都在拍電影?」我說是魔法學校!
  • 暨南大學禮堂電影院:2019年6月28日放映《我的青春都是你》數字電影信息
    《我的青春都是你
  • 暨南大學禮堂電影院:2019年3月1日放映《馴龍高手3》數字電影信息
    也可在禮堂內購買3D眼鏡(10元,個人可重複多次使用)。《馴龍高手3》放映為數字3D版本(需要佩戴3D眼鏡)。注意事項:1、進入禮堂必須購票入場,一人一票。國家電影是實行院線制管理,禮堂票房收入受院線監督,第三方監督機構隨時檢查。2、禮堂3D數字電影需要「RD」角度的圓偏振3D眼鏡觀看。廣州市大部分電影院都是使用該類眼鏡,但也有的電影院使用「MI」角度的3D眼鏡,因此您自帶來的眼鏡有可能不一定能在禮堂使用,但您可以在禮堂內選擇購買3D眼鏡,只要您小心保管,該眼鏡可以長期多次使用。3、高於120釐米的兒童,須要購票。
  • 【電影院記憶】梁靖康:看早場電影,一個人享受整個影廳,感覺自己特...
    Q:你最近一次在電影院哭/大笑的經歷?A:應該就是看《奪冠》的時候,我也有幸提前觀影,這個電影真的讓人又哭又笑。Q:你是否有過排隊買電影票的經歷?請詳細講述~A:其實以前小的時候,我是不怎麼看電影的。A:禮堂式電影院基本上就是我童年的回憶了,因為以前小學的時候,學校總是會組織我們一起去看電影,然後一群小學生手牽著手排著隊去看電影。我記得那個時候,大家一起看《媽媽再愛我一次》的時候,所有人包括老師都哭的稀裡譁啦。Q:讓你印象最深刻的電影院是哪一家?為什麼給你留下了這樣深刻的記憶?
  • 暨南大學禮堂電影院:2018年3月16日放映《古墓麗影:源起之戰》數字電影信息
    也可在禮堂內購買3D眼鏡(10元,個人可重複多次使用)。《古墓麗影:源起之戰》放映為數字3D版本(需要佩戴3D眼鏡)。注意事項:1、進入禮堂必須購票入場,一人一票。國家電影是實行院線制管理,禮堂票房收入受院線監督,第三方監督機構隨時檢查。2、禮堂3D數字電影需要「RD」角度的圓偏振3D眼鏡觀看。廣州市大部分電影院都是使用該類眼鏡,但也有的電影院使用「MI」角度的3D眼鏡,因此您自帶來的眼鏡有可能不一定能在禮堂使用,但您可以在禮堂內選擇購買3D眼鏡,只要您小心保管,該眼鏡可以長期多次使用。3、高於120釐米的兒童,須要購票。
  • 記憶深處的露天電影院
    上海老底子《露天電影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沒有比看露天電影更令人興奮的了。那時候,看電影去呀!決對是一句振奮人心的號召。一早上消息就悄悄地傳出:晚上某某弄、某某村放電影呀,廣播裡沒宣傳,群眾又沒電話,卻像主席的話兒一樣傳遍四方。晚飯敷衍了事,稀裡譁啦添飽肚子後,扛上一張椅子,便匆匆上路看電影了。那時候的電影大都在晚上露天放映,每當這時,不管大人小孩,全弄或全村出動,近地的會自帶凳子,遠道時則輕裝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