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誰都能拍《雙子殺手》,「技術顛覆」只有李安能做到

2021-01-10 大話港片

李安對於電影技術的野心,不僅僅在於《雙子殺手》那精益求精到近乎苛刻的拍攝方式和放映條件。從《斷背山》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那一年開始,不滿足於用傳統方式展現自己影片人文內核的李安,就流露出對好萊塢最為前沿的高清高幀技術與CG特效的探索與推進的野心。

李安其實一直在努力

在《斷背山》達到李安電影系列的人文頂峰之後,傳統的24幀影像已經滿足不了李安的要求。所以,他需要在技術方面加強對電影品質的推進。於是,高清和CG的加入,是他發展拍攝技巧的必須。而關於這一議題的嘗試,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面就已經顯露出來了。

那些經過3D技術加持,完美還原原著所描寫的,PI在漂流過程裡所見證的瑰麗奇景——滿船的栩栩如生的動物,由始至終陪伴他身邊的老虎,以及那些在海上漂流的壯麗景象,甚至是那個暫時棲身的夢幻小島……李安都用恢宏而美輪美奐的大型特效,以及細緻入微的CG效果,完美呈現了那個在最絕望的幻境裡。

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則是他對於畫質清晰度的一次嘗試,4K/3D/120幀用來捕捉人物的微表情,還原戰場上那些槍林彈雨的真實質感。

所以,在為數不多的戰爭場面裡,觀眾能夠親身感受重型機槍武器將敵軍轟成渣滓的臨場感,就像一場極為慘烈的車禍發生在你的眼前,已經不是血肉橫飛的效果,而是血霧飄灑,液體本身變成了清晰可見的霧粒.

而另一個方面,高清鏡頭對於人物表情的展示優勢一覽無遺。通過鏡頭對比利在整個事態裡面部表情絲絲入扣的捕捉,那些面對國家為了宣傳他們時候的自我懷疑,面對親友質疑的不知所措,反而戰場上面對生死抉擇之時的狠礪與堅定……那每一絲肌肉的顫動,眼神的遊移,那種戰場上坦然生死,卻要在生活裡面對最親近之人質疑的人物精神狀態的變化,在高清攝像機的細節抓拍之下,每一絲情緒的轉換都如在眼前,如若親臨。

120幀高清技術的熟練

這一次,李安的《雙子殺手》相當於在完成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和《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兩個實驗性項目之後,正式的120幀高清高幀鏡頭與CG技術的聯合演習。

我們在前面已經見識過120幀高清高幀鏡頭在展現人物面部表情的細膩,以及抓取戰爭、追逐這樣的動態場景時的精準,而隨著技術進一步的推進到《雙子殺手》裡,120幀鏡頭對於動作的捕捉與還原更加精純,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追車,槍戰,爆破這樣的鏡頭,領略到整體水平的推進。

尤其是超市狹路相逢的那一幕,被重火力壓制年長版史密斯在其中艱難逃生,人物焦灼與求生的欲望,夾雜了子彈宣洩的快感,商品包裝袋爆裂的破碎感,貨架上薯片被子彈擊碎的鬆脆感,都能夠完整地呈現在觀眾眼前,完美的彌補了傳統24幀拍攝的動作過程模糊化的弊病,達到一個畫面流暢性和質感的全面提升,讓觀眾親身感覺被炮火硝煙包圍的那種恐懼。

而同時,120幀鏡頭能夠更好地展現整體的景深、顏色的層次、以及自然光源的光線彌補。這樣的優勢,使得《雙子殺手》這樣一部三分之二的時間裡都是弱光場景的3D電影,能夠在那些陰暗或者黑夜的場景裡,補償弱光場景裡畫質的損失,進而讓觀眾看清楚那些殺手穿行的黑夜或者陰暗角落裡會被忽視的細節之美。

而在視覺上,120高幀鏡頭在《雙子殺手》的拍攝效果裡,突破了前後景深的限制,能夠更完美的還原大範圍的景色的質感,讓觀眾可以克服之前大場景和深景致裡失焦或者糊邊的困擾,更加清晰一致的飽覽前後色彩一致,內外縱深得體的大角度外景。同時高幀鏡頭又能完美再現高速動作戲裡的力道與速度的展示,加上追車戲裡摩託車上的第一人稱視角鏡頭,讓觀眾產生了突破銀幕,親身經歷高速追車的爽快感。

CG技術的推進

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開始,李安探索CG特效對於人物塑造的多種可能性。那些塑造幻境裡動物的皮毛質感,還原面部表情的技術,延續到《雙子殺手》裡面,變成了集合威爾史密斯一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面部表情採集,與促成後面幾個角色同框出現必需的技術支持。

威爾·史密斯在先期劇情裡一人分飾兩個角色,不論是51歲退休殺手的成熟滄桑,還是23歲年輕殺手的青春茫然,憑藉他多年的經驗,都能夠完整的從眼神中呈現了鮮明的對比。而這個23歲的史密斯是特效CG技術製作完成的,不同於以往只是單純的減齡,這次23歲的年輕版史密斯因為面部動作捕捉的精確化與細微化,能夠呈現出更鮮活更富有生命力的面部細節,更好地完成史密斯返老還童的效果展示。

而後期,隨著另一個克隆體的加入,威爾·史密斯要先後以三個年齡階段的不同面貌出現,而且到交代結局的時候,三個人同框的鏡頭出現,這樣的CG技術支持越顯出它的重要性。

於是,觀眾看到同一個鏡頭裡,三個不同年齡段,情感狀態完全不一樣,外貌卻又一脈相承的三個角色的同時展現,那種三個截然不同的「互搏」之態,讓觀眾的觀影熱情依然呈現全然的炸裂狀態。

《雙子殺手》這樣精緻的拍攝手段,當然需要更加苛刻的放映手段。而想要真正意義上了解李安這一次關於拍攝技術的厲害之處,建議還是選擇較為高清的放映版本來觀看。畢竟,放映條件越高,越能展現《雙子殺手》那些融合了4K、3D、高幀率、高亮度、高動態範圍、廣色域、沉浸式聲音等最新技術的優勢。

李安投入巨大的精力與物力,同時從空間維度、空間解析度、時間解析度和像素質量等方面全面提升整體聲畫品質,為的是儘可能地用視覺效果,來呈現更加複雜而多樣化的運動場面,用場面的細緻程度來反應劇情裡人物內在感情的時刻變化,捕捉每一次的細微心理與外表變化,更加全面而細密的完成人物的塑造。

李安的3D+4K+120幀是「技術的顛覆」,他自嘲自己做電影「挺貪心的」,而貪心其實來源於他的追求完美與擁抱創新。《雙子殺手》是他一次不可或缺的進步,而他的一小步,則是電影的一大步,致敬「華人之光」。

相關焦點

  • 《雙子殺手》:李安還是在拍文藝片
    《雙子殺手》的北美口碑和票房都不理想,投資虧損已成定局。而豆瓣評分只有7.1。這對於一出手就長期穩定在8.5分的李安來說,就是不及格的成績。全世界只有一個獨特的李安導演,所以他的作品必須滿足某種期待。項目最初,據說在上世紀90年代電影公司就曾開始啟動,因為技術難度太大,在今天才真正得以完成——這是真正從故紙堆裡挖出來的古董故事。 《雙子殺手》劇照這些創作背景,都暗示著無論李安導演試圖用什麼樣的新技術來包裝本片,《雙子殺手》的題材,都是落後於時代的產物。
  • 《雙子殺手》劇情爛?李安拍的可不是動作片
    關注點都在技術層面上。一個是高幀率和3D技術結合的觀影體驗。一個是完全利用數位技術製作出來的年輕版威爾史密斯。我覺得李安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在《雙子殺手》裡,並沒有太多那些動作片常見的快速移動鏡頭,晃動鏡頭等等。
  • 拍完《雙子殺手》的李安,真的江郎才盡了嗎
    所以在用上高幀率新技術的過程中,李安最在意的就是演員的臉,高幀率能展現出人臉上的全部細節,在李安的心裡,看透一個人物的皮膚就能看穿一個人,如同上帝一樣看穿一個人。現實生活中,李安並不是一個技術控,他在多個場合裡講過自己連信用卡都不太會用,在日常生活裡是個白痴,但為了電影他願意從零學起,了解每一個技術細節。不過李安也有一個最大的對手,他已經65歲了。
  • 李安導演的《雙子殺手》到底怎麼了???
    這兩部影片,分別是昆汀的《好萊塢往事》,以及李安的新作《雙子殺手》。不過,如今回頭再看,其實還蠻諷刺的。因為,《好萊塢往事》已經宣布撤檔,具體什麼時候能上,誰也說不準。而李安導演的《雙子殺手》雖然如期上映,但是,卻遭遇了非常大的質疑。
  • 從《雙子殺手》看李安的「技術革新」之殤
    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及《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相同的是,李安繼續忙碌在「開創前沿電影技術」的第一線。 《雙子殺手》中三大技術核心「數字人物、高幀速率、3D」有機融合和包裝,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全新觀影體驗。影片在依舊擁有120幀、4K、 3D等版本之外,《雙子殺手》同時還是世界首部「CINITY」電影。
  • 拍了30年電影的李安,為什麼會拍出《雙子殺手》
    李安在接受訪談時說,他拍電影已經30年了。明白觀眾更關注的是角色的感情和關係,但對於創作者來說,滿足觀眾對於感情的期待,成為了一份工作,不再有新鮮感了。背後的寓意是滿足觀眾,是創作者拍攝影片這份工作的基本需求。而滿足自己的創作想法,則是在工作之外的,能有成就感的所在。而讓李安能有新鮮感的,是新的技術。
  • 李現力推的李安電影《雙子殺手》真的有那麼好看嗎?
    近日,李現安利了李安導演的電影《雙子殺手》,還表示自己追星成功,看到了自己崇拜的李安導演,他表示《雙子殺手》技術上的效果從方方面面都給予了視覺上的衝擊,而導演對於很多場戲的處理、鏡頭、動作設計也與眾不同,仿佛置身其中。他一直覺得導演非常擅長的情感處理,也得到了很有趣的傳遞。
  • 《雙子殺手》票房、口碑陷爭議,李安這次真的拍砸了?
    延續上一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120幀+4K+3D」,並用特效製作年輕版威爾史密斯,65歲的李安在電影創作上沒有流露出絲毫的保守懈怠,反而用新作《雙子殺手》再次展現他在探索電影技術上的敢為人先。只是這一次,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陷入較大爭議。支持他的人認為,他的突破代表未來電影科技發展新趨勢,而影片在故事上的短板,則成為這次觀眾和影評人吐槽的焦點。
  • 李安《雙子殺手》最全觀影指南
    新片《雙子殺手》用60幀看,比預期的要好很多。本以為一個「自己打自己」的故事並不是什麼新鮮題材,但在李安的手下還是看到了他想表達的關於「人」的探討,人的痛苦、困惑,都來自每一個人與自己「我」的關係。因為不是每個明星都能接受大銀幕60幀/120幀的考驗,「數字造人」也需要花更多技術手段來打磨。威爾·史密斯是一個無畏和敬業的演員,當他們共同接觸到到這個構想時,便一拍即合了。
  • 李安新作《雙子殺手》,利用全新技術,讓50歲的「史皇」重返23歲
    電影中年輕的史密斯是根據動作捕捉技術,100%用特效製作出來的人物。關於複製人的劇本,很多人都會覺得總是有那麼些老舊,所以,當《雙子殺手》的劇本送到了李安手裡,他沒有那麼容易照單全收的。這個故事,早在20多年前就曾經被籌備了,但幾經嘗試之後,當時技術達不到製作真正的「雙子殺手」複製人,於是它被擱置了。而在大約兩年前,《雙子殺手》遇見了李安。
  • 《雙子殺手》:能打動人的電影,永遠不會讓技術站C位
    前提是,究竟能不能吸引你看下去,什麼才是讓你沉浸到戲裡的原因?不是高清畫面沉浸式體驗,而是內容。技術不是內容,技術是展現內容的手段。手段,永遠不是打動人的關鍵。1·列車過後,然後?《雙子殺手》我看的是60幀、4K雷射、3D版。本來想著今天再去廣州唯一一家能放120幀、4K、3D的影院對比一下。
  • 李安解讀新片《雙子殺手》:是用中國文化的底子來拍西片
    時隔三年,著名導演李安《雙子殺手》的新作終於即將面世。電影《雙子殺手》講述了特工亨利(威爾·史密斯 飾)正準備退休,卻發現自己被一個年輕殺手追殺,而這個人竟是比現在的自己年輕25歲的克隆體的故事。《雙子殺手》國際版海報繼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後,65歲的李安除了痴迷於刻畫人性外,又迷上了技術。
  • 李安和他的《雙子殺手》:孤獨的開拓者
    就連一向以技術聞名的詹姆斯·卡梅隆,也還在猶豫要不要給《阿凡達2》上每秒60幀。沒有標準化,就意味著耗時,意味著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李安本人也提到了攝製時的艱難,「放映也沒有,攝影機也不對,怎麼調焦距都不會,工作人員也不會做。」所有的東西,都得等自己摸索通了再做,這一來一去,都是成本。如今,技術問題的確解決了。但《雙子殺手》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嗎?
  • 《雙子殺手》爆冷,李安度過了最尷尬的一次生日
    原因無它,《雙子殺手》上映後口碑爆冷,大家對它的評價兩極分化,一邊是劇情上的難看至極,一邊是技術上的登峰造極。現實生活中提起克隆技術,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技術已達到,但道德倫理不允許」。陰謀論者則把目光轉向蘇聯和美國的地下實驗室,尋找秘密實驗的蛛絲馬跡。說回《雙子殺手》。《雙子殺手》的劇本遞到李安手中的時候,它是一個純動作電影。為了給電影本身加上獨屬於李安的人文色彩,他用了半年時間對劇本進行修改。
  • 《雙子殺手》劇本簡單到無聊,故事配不上「技術控李安」?
    《雙子殺手》海報□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10月18日,李安新片《雙子殺手》中國公映,這部給電影拍攝和放映技術帶來革新的電影不出意外地又引起觀眾的爭論。特效視覺讓人嘆為觀止據介紹,《雙子殺手》的劇本成型於上世紀90年代,但受限於當時電影技術水平,始終沒有拍成電影。如今的電影技術已經日新月異,所以好萊塢重啟了這個項目,影片的最大賣點就是120幀+3D+4K的高幀高清視效,而這也是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的最大難點。
  • 《雙子殺手》撲街:人們不再相信李安的魔法
    沒錯,他就是李安。一個集萬千才華與榮耀於一身的導演。都說有個「李開復」,他用「AI技術」極大地「開復」了我們的視野。那還有個「李顛覆」,他用「120幀技術」極大地「顛覆」了我們對於電影的認知。而《雙子殺手》就是李安對傳統電影技術的一次「big challenge(大挑戰)」。
  • 李安新片《雙子殺手》新技術電影,你會為之買單嗎
    事實證明,李安還是李安,在刷新人們對電影認知的同時,也未停止探討父子關係,很難不讓人想到李安自己與父親的關係。《雙子殺手》的版本導致一些影院出現放映失敗的情形。《雙子殺手》對影院的放映要求較高,適應不同放映需求,內地共發行了18個版本:
  • 《雙子殺手》血虧5.3億!卡梅隆等導演為何不認同李安的120幀技術
    李安新片《雙子殺手》在內地上映近一周,預計總票房不到2.3億元人民幣。據Box Office Mojo統計,截至10月22日,《雙子殺手》的北美票房只有3816萬美元,全球總票房只有8327萬美元。美國《好萊塢報導》撰文表示,《雙子殺手》的製作成本高達1.38億美元,票房要到3億美元才能收回成本,《雙子殺手》可能將虧損7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相當於5.3億元。《雙子殺手》的IMDb評分只有不及格的5.7分,國內觀眾大都對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有情結,豆瓣評分高達7.1,即使如此,不少小夥伴依舊覺得這部電影「很不李安」。
  • 《雙子殺手》:60多歲的李安還在搞電影革新技術,值得我們敬佩
    我看了很多條對於《雙子殺手》的評價,大多數都集中在劇情的問題上。確實,對於李安這樣宗師級、殿堂級的導演來說,《雙子殺手》確實跟導演本身名不副實。但我覺得這個坑不在於李安,在於編劇或者製片人。眾所周知,李安最擅長的領域是文藝劇情片,觀眾已經看過他導演的商業片《綠巨人浩克》,這部被稱為「李安最差」的作品。
  • 李安最差的電影《雙子殺手》,卻在科技上成就了他
    哪怕是我們最近看到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復仇者聯盟:奧創時代,都已經不是原汁原味的3D。他們都是以2D技術拍攝,後期製作才轉成3D的。李安的心中有一顆種子。「2D電影就像牆上的一幅畫,不是真的。但是3D電影太生動了,以致於你的大腦會不自覺的相信發生在面前的一切是真的。」這才是電影技術的真正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