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定神情,一雙飽經滄桑的手,一顆不急不躁的心……他們是龍塢的手藝人,也是守藝人。因為堅守,他們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顯得格外珍貴。
一門手藝,就是一種活法,龍小塢將以《美麗城鎮·龍塢匠人志》系列,帶大家「尋訪」隱居在茶山間的「龍塢匠人」,記錄龍塢「美麗城鎮」建設中的「人文美」,一同感知匠心,走近傳統,重拾工匠精神。
正是四月,漫山茶樹,清風過耳,龍塢的茶香直抵心間。
龍塢茶鎮實景圖
茶農一生與茶相伴。種茶、採茶、炒茶、賣茶,把大自然靈氣從山裡運向遠方。
炒茶王葛如根在龍塢生活數年,對茶,他有說不完的話。
炒茶王葛如根
龍小塢見到葛如根的時候,是在需要爬15分鐘陡坡的茶山山頂,明前茶龍井43已經過季,葛如根正拿著鐵鋸,鋸掉已經老掉的茶枝。
炒茶大賽我已經參加了快20年,我的夢想就是要成為炒茶王。
在2020年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上,葛如根獲得了炒茶王稱號。
炒茶王葛如根獲獎證書
他放下手裡的鐵鋸,笑笑坐在田埂邊,悠然點上了一支煙,向我們講述和茶共同走過的時光。
葛如根講述和茶走過的時光
年輕時做過雜工,背過300斤的貨,後來還是放不下家裡的茶園。葛如根對茶,是滿滿的熱忱和情懷。
因為熱愛,所以願意忍受炒茶的苦。手掌暗黃髮黑,沒有血色,手指和掌心布滿厚厚的老繭,還有一兩個炒茶時高溫灼傷的水泡,一看就知道,這是炒茶人的手。
炒茶
也因為勤奮,練就了在高溫狀態下,雙手同時炒茶的絕技。早些時候,條件不好,炒茶人都是用煤油爐子點火炒茶,而這最能體現炒茶人對火候控制的本事。
炒茶
在葛如根眼裡,茶樹有自己的脾氣,每一根茶枝都不一樣,茶樹的栽培需要用心和耐心。你為它付出多少,它就會回報你多少。
所以當別人家的茶樹過季時,他們家的茶樹還能採出許多茶葉,而且茶形更飽滿,顏色也更翠綠。
翠綠的茶葉
龍塢集鎮有14000畝茶園,是西湖龍井最大產區,有「萬擔茶鄉」之稱。如此成就的背後,是一代代茶農用一雙雙手換來的,在他們心中,傳承是必然的。
談起未來,炒茶王葛如根早已設定了下一步的目標,那就是帶著兒子參加明年的師徒聯賽。上陣父子兵,傳承炒茶技藝,推動西湖龍井茶走向世界。
炒茶王葛如根
「守著茶山,就是守著祖先世世代代的饋贈。」在葛如根心裡,手工炒茶技藝和茶山一樣,得留給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