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帶大家了解了5種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黑茶,那麼作為中國茶裡的大宗——綠茶,有哪些綠茶的製作技藝入選了國家非遺項目名錄呢?
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目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綠茶製作技藝共有13種,其中大部分為傳統名茶,但也有大眾了解不多的小眾茶,今天先來分享其中的5種。
01.
婺州舉巖
婺州舉巖,又稱金華舉巖,屬半烘炒綠茶,產於浙江金華北山村一帶。產地峰石奇異,巨巖聳立,此石猶如仙人所舉,因而此處所產之茶名曰「舉巖茶」。因其湯色如碧乳,古時稱婺州碧乳茶。
舉巖茶條索細緊略扁,依稀可見白毫,色澤銀中有翠,泡茶後茶湯淺黃明亮,葉底嫩黃成朵,滋味鮮醇甘美,茶香濃厚雋永,略帶慄香。
舉巖茶在清明後、穀雨前一芽一葉時採摘。經攤、炒、抓、挺、烘5道工序製作而成。工藝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創新,從而保持舉巖茶獨特的色、香、味、形。
02.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製。
每年清明穀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
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衝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
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採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03.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中國傳統名茶,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尖茶,產於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一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
其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捲邊」的美名。
清鹹豐年間,猴魁先祖鄭守慶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開出一塊茶園,生產出扁平挺直、鮮爽味醇且散發出陣陣蘭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
猴魁茶界普遍認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4年,在國際茶博會上獲得「綠茶茶王」稱號。
04.
六安瓜片
六(lù)安瓜片簡稱瓜片、片茶,是傳統歷史名茶,產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在唐代被稱為「廬州六安茶」;在明代被稱為「六安瓜片」,清朝時被列為朝廷貢茶。
六安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製作過程中已木質化,剔除後,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
05.
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屬綠茶類,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特產。
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蘭蕙;色澤翠綠,白毫顯露;葉芽如金鑲碧鞘,內裹銀箭,十分可人。
衝泡後,清香高揚且持久。滋味鮮爽,飲畢,唇齒留香,回味甘而生津。葉底嫩綠明亮,芽葉朵朵可辨。
06.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屬綠茶類,是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其主要產地在信陽市溮河區、平橋區和羅山縣。
民國初年,因信陽茶區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獨特個性,其顏色鮮潤、乾淨,不含雜質,從外形上看則勻整、鮮綠有光澤、白毫明顯。衝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
在我國歷史上,綠茶是出現最早的茶類,也是目前國內產量最大,飲用範圍最廣的一種茶。閒來泡一杯綠茶,不僅僅是唇齒間的享受,更是放鬆身心的好去處。這幾款非遺綠茶,你都喝過嗎?
「
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