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4月6日,廈門大學將迎來100周年華誕。百年校慶不只是一場慶典,更是文脈的傳承、理想的賡續。推出「百年拾光」欄目,重溫廈大百年光輝歲月,再讀廈大十軼英雄篇章。回望以展未來,溫故以新精神。與廣大師生校友一起,追尋立校本心、昂揚廈大精神、思考時代責任,共為「吾國放一異彩」。
欄目第二篇由顏章炮老師講述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廈門大學,講述福建省第一個黨組織誕生的故事。
八閩革命搖籃
節選自顏章炮《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其革命文化積澱深厚。建校伊始,校園裡便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開福建省之先河。福建省的第一個黨組織也是誕生在廈大。一些廈大的教職員和學生積極參加革命鬥爭,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奮戰,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廈門大學都發揮重要作用,對福建省特別是閩南、閩西地區的革命產生重大影響。
1921年4月底,廈門大學哲學教員朱穩青發起國際勞動節紀念活動,成立籌委會,出版紀念專刊,會後向師生宣講馬克思政黨學說和國際工人運動史。這是福建省傳播研習馬克思主義的開端,距廈門大學成立不過20幾天而已。次年,社會主義青年團員施乃鑄由上海轉學廈大,在校內外進行革命活動,將《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帝國主義論》《論左派幼稚病》等馬列書籍贈送同學閱讀。1923年,廈大映雪樓閱覽室陳列《嚮導》《新青年》《中國工人》《中國青年》《湘江評論》等進步刊物,供師生閱覽。同年,學校開設《社會學史要》課程,其中有專章介紹馬克思主義。1924年冬,廈大學生羅揚才等人在廈門組織「閩南文化促進社」,推進新文化運動,介紹馬克思主義。這時期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在廈大和廈門地區的傳播,為其後中共廈門大學支部的建立作了思想理論準備。
△1923年,廈大映雪樓閱覽室的進步書刊
1925年6月,共青團廣東區委派人到廈門考察革命運動,將集美師範學校和廈門大學的進步學生組織骨幹李覺民、羅揚才等7人吸收入團,並建立了閩南地區第一個團支部。團支部成立後,積極組織和領導學生聲援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在運動中培養和鍛鍊骨幹,這又為共產黨組織在廈門大學的誕生做了組織準備。
△羅揚才
1925年11月和1926年1月,羅揚才和李覺民先後到廣州參加會議,二人在廣州被會議的共產黨臨時支部吸收入黨。為加快廈門地區建立黨組織的進程,中共廣東區委調派廣東大學學生黨員羅秋天轉學廈大,於是,廈門地區便有3名共產黨員,具備建立黨支部的人數條件。1926年2月,遵照廣東區委的決定,廈門地區3名黨員聚集在廈門大學囊螢樓一樓羅揚才宿舍,宣告中國共產黨廈門大學支部成立,羅揚才任支部書記。這是福建省的第一個黨組織,福建的革命鬥爭從此掀開新篇章。
△廈大囊螢樓
羅揚才領導黨支部,以廈大為基地,在廈門地區積極發展黨員,建立和發展黨組織。1926年4月,以廈大支部領導成員為骨幹,成立中共廈門特別支部,隨即派遣以廈大黨員為骨幹的隊伍分赴漳州、泉州、閩西地區建立黨組織。
他們像撒出去的革命種子,在各地生根發芽,成為當地黨組織的創建者和發動革命的組織者與領導人。廈大黨支部是名副其實的廈門和閩南、閩西地區革命的搖籃。
在廈門地區,羅揚才領導的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如火如荼,包括反對日本出兵南滿、開展「五九」國恥紀念活動、反抗帝國主義文化侵略、迎接北伐軍入閩等。1927年1月,廈門總工會成立,選舉羅揚才為委員長,楊世寧(曾在廈大就讀)為副委員長。在大革命形勢的推動下,廈門的工人運動蓬勃發展,建立基層工會30多個,擁有會員2萬餘人,工人糾察隊300人,建立黨支部10個。羅、楊領導工人開展「二五」加薪運動,發動罷工鬥爭,工人運動一浪高過一浪。
「父親大人膝下:
敬稟者,兒為國為民而死,死亦甘心。家中業產可付盛兄管理,羅氏隨自由改嫁。
不孝兒德懷絕筆
民十六、五、十九。」
——楊世寧臨刑前給父親的絕筆信
1927年4月9日,廈門發生反革命政變,反動派派兵包圍總工會,羅揚才、楊世寧等7人被捕,後被解往福州關押。在獄中,二人堅貞不屈,於6月2日英勇就義。
1928年夏,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會議期間編輯的《革命烈士傳記》收入「羅揚才同志傳略」。
△中央檔案館編輯的《革命烈士傳記資料》中所載「羅揚才同志傳略」
△廈大校園裡羅揚才烈士雕像
今天,羅揚才烈士的革命精神已成為廈門大學「四種精神」之一,指引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廈大人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廈大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