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款傳統高毛利魯菜菜品

2021-02-17 職業餐飲網


---

職業餐飲網旗下:

面向業內大廚的微媒體《職業廚師》即將上線,歡迎關注訂閱。微信號:chushi168

---

  在川菜橫行天下的時代,魯菜似乎有點呼聲不夠,但事實上魯菜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非常體現廚師功力。職業餐飲網小編為大家搜集以下八款魯菜菜品,賣相好,毛利高哦!

一、風乾肉爆兔丁


原料:蒸熟的風吹肉丁50克,鮮兔肉丁100克,仔姜丁、四季豆丁各25克。

調料:色拉油500克,蒜末、香油各3克,雞精、白糖、料酒各5克,幹辣椒段10克。

醃料:胡椒粉、鹽各2克,松肉粉、大廚四寶肉寶王各1克,水澱粉10克。

製做:

1.將醃料調勻,下入切好的兔肉丁上漿備用;

2.鍋入色拉油燒至三成熱,下兔肉丁滑約1分半鐘撈出,風吹肉丁也入油滑半分鐘撈出,再入仔姜丁、四季豆丁一起過油,倒出備用;

3.鍋留10克底油,下蒜末、幹辣椒段煸鍋,入風吹肉丁炒出香味,接著下兔肉丁、仔姜丁、四季豆丁一同煸炒,用雞精、白糖、料酒調味翻勻,淋少許香油起鍋裝盤即成。

味型:鹹鮮香,帶糊辣味。

創新點:提高上菜速度,除了善用醬汁以外,原料的選擇也很重要。可以專門選取一些提前預製的原料或易熟的東西,比如風吹肉和質地鮮嫩、易熟的兔肉丁搭配就一點不耽誤事。風吹肉拿過來就能用,兔肉丁只需滑一下油,很快就能上菜。另外,此菜還考慮了口感搭配。風吹肉雖然很好吃,但單獨成菜,口感太單一,於是加上鮮嫩的兔肉丁與幹香的風吹肉搭配,二者正好互補。

特點:此菜是用風吹醃肉與鮮兔肉合炒,兔肉的鮮嫩和風吹肉的幹香、仔姜的辣、四季豆的清香融合在一起,再加上一點融合了多種口味的糊辣味,讓人吃過一次就忘不掉。

技術關鍵:兔肉滑油時一定要注意油溫不能高,三四成即可,否則滑出來不嫩,很容易造成外焦裡不熟的情況。

二、多味汁腸頭


原料:熟大腸頭(造型似九轉大腸)500克,麵包糠50克。

調料:李錦記海鮮醬220克,沙拉醬、日本燒汁、雞蛋液各50克,生粉80克,冰糖水20克,色拉油1千克,韓國燒汁(芝麻香味)10克。

製做:

1.李錦記海鮮醬、日本燒汁、冰糖水、沙拉醬、韓國燒汁調勻製成多味汁;

2.大腸頭片成大斜片,拍生粉後裹勻蛋液,拍上麵包糠,入燒至五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2分鐘至色澤金黃,取出裝入盤中,表面淋10克調好的多味汁點綴,其他多味汁裝入小碗中跟大腸一起上桌。

特點:質地酥脆,味道鮮美。

熟大腸頭的製作方法:大腸頭洗淨,按九轉大腸的做法套好,兩頭用牙籤別住,入滷水大火滷40分鐘即可。

創新點:撇開別的不說光看味汁就絕對有新意,這款用沙拉醬、日本燒汁、海鮮醬、韓國燒汁、冰糖水調好的味汁,鹹、鮮、甜還帶有點兒輕微辣,配以炸酥的大腸,不僅味道別致,而且絕對不會讓人感到大腸的油膩。

三、西嶽寶扇


原料:小牛肉500克,捲心菜400克,紅櫻桃1顆,青椒圈2克。

調料:精鹽3克,味精2克,料酒10克,檸檬汁150克,白醋、白糖各50克,花生油1000克(實用100克)。

製做:

1.將牛肉修成厚約0.2釐米的扇形片6片,依次用木槌捶松,撒上精鹽、料酒醃約5分鐘備用;

2.取炒鍋加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下入捶好並插好竹籤的牛肉扇片,小火炸1分半鐘,撈出瀝油;

3.取大盤擺上牛肉扇片成圖案,均勻撒上青椒圈,把捲心菜切絲壘成山峰,上放一顆櫻桃,取淨炒鍋加檸檬汁、白醋、白糖、精鹽、料酒,小火燒開,將燒開的檸檬汁均勻淋到肉片上即可。

特點:造型美觀,風味獨特,有檸檬的特殊香味。

技術關鍵:要選取嫩鮮的小牛肉,並用木槌捶松,才能達到肉嫩汁香的效果。

四、空心琉璃丸子


空心琉璃丸子是魯西傳統名菜,用料普通,但技術含量很高,與外地常見的空心丸子在製作工藝上有著本質的區別。琉璃丸子是將燙麵擠成小球,入熱油浸炸,吐出面芯而形成中空。其吐面的核心技法令許多同行反覆觀摩學習而難窺其中奧秘。因此,琉璃丸子代表了東昌傳統烹飪的高超水平,是當地廚師的安身立命、參賽獻藝之必備絕技。

原料:

精麵粉100克,開水280克,雞蛋黃2個,白糖150克

製作流程:

1、麵粉500克盛入盆中,澆上500克沸水攪勻,然後朝同一個方向攪打至沒有顆粒、均勻細膩、富有彈性、狀似厚糊時停止(整個過程約需要10分鐘,最好由倆人交替操作,否則臂力不支),加入一粒蛋黃,繼續朝同一方向攪勻。

2、鍋下寬油燒至160-180℃,將打好的燙麵擠成大慄子狀的丸子,放入油中炸至挺身浮起,撈出瀝油。

3、鍋內油再次升溫至七、八成熱,下丸子復炸,麵糊受熱後外層凝結成丸壁,內裡部分隨著熱氣吐出,形成空心,此時撈出,掰掉吐出的麵團。

4、鍋內油再次升溫至八成,下空心丸子炸至金黃酥脆,撈出控油。

5、鍋留少許芝麻油,放入白糖200克熬至起小黃泡的拔絲狀態(拔絲涼後即為琉璃)時,倒入丸子裹勻糖汁,盛入盆中輕輕顛涼,擺入盤中即可上桌。

麵粉加入開水燙勻朝同一方向不停攪動,10分鐘左右中途加入一粒蛋黃攪好的麵團富有彈性擠成丸子放入油中炸至定型初炸定型的丸子將面丸二次復炸至吐面揪出吐出的面芯入油三炸至酥脆鍋下白糖熬至拔絲,投入丸子裹勻,放涼即成琉璃

大師點撥:

1、加入一粒蛋黃可以起到增色、起脆的作用。

2、面丸一定要擠得溜圓,否則空心丸子扁圓不定,賣相不美。

3、面丸是否會吐空與燙麵的硬度、油溫息息相關,若面燙硬了,則油溫就低一點;若面燙軟了,則油溫就高一點。總之讓面丸達到「外層炸硬定型而裡層還沒有凝固」的程度,這樣裡面的熱氣就能把未凝固的面拱到外面,形成吐空狀態。

4、很多廚師在製作這道菜時會苦惱:「為什麼我炸丸子時總有一些頑固分子不吐空呢?這是不是說明我又失敗了?」其實,空心丸子是手工產品,它不同於機器製作那麼整齊劃一,即使技術水平再好,也總有一部分麵團不吐空,這是正常的。在製作時,能有90%的面丸吐空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剩下的頑固分子直接選擇放棄。本身這道菜全靠廚師技藝賣價,成本很低,所以損耗幾個不算什麼 。

技術關鍵:

1、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燙麵,將其燙熟,燙成厚糊狀。

2、要朝同一個方向攪面,用力持續攪15分鐘左右,中途不要停,攪至麵糊光滑無顆粒。

3、第一遍炸時,丸子剛剛浮起就立即撈出,不要將皮炸緊炸硬了,否則第二遍炸時麵團就吐不出來了。

4、第二遍炸面丸時油溫要控制在150℃左右。炸時保持小火,不要炸上色,若發現上色就趕緊撤火。炸的過程中要用手勺舀起熱油追著丸子澆淋,讓其上下受熱均勻。

5、最後炒糖時也可以加點糖桂花,口味更好。


五、香煎糯米排骨


原料:糯米1千克,排骨150克,雞蛋黃一個。

調料:鹽8克,白糖、味精、雞精、香油各5克,生粉10克,花生油150克。

製做:

1.將糯米用冷水浸泡2-3小時,瀝乾水分,大火蒸35分鐘取出,取1千克熟糯米放入盆中,加入鹽6克、白糖3克、味精3克、雞精3克、香油拌勻備用;

2.排骨斬成小塊,加剩餘的鹽、味精、雞精、白糖以及生粉拌勻,蒸籠底下放一半糯米,壓實,中間放上排骨,上面再鋪糯米,壓實,使糯米糰兩面扁平,上蒸籠中火蒸15分鐘取出備用;

3.將雞蛋黃打散,塗在糯米表面,鍋內放花生油,四成熱放入蒸好的糯米糰,煎2分鐘左右至表面金黃,再煎另一面至金黃。

特色:外表酥脆,口感嫩滑。

技術關鍵:蒸排骨的時候,一定將糯米壓實。

創新點:製作工藝上,糯米排骨一般用來蒸,這道菜蒸完以後再炸,吃起來外有油香內有清香。

六、老虎雞子


老虎雞子是聊城傳統名菜,雞子即雞蛋。它不同於外地的虎皮雞蛋(將熟雞蛋去皮油炸,使其外表呈現虎皮般的皺紋),而是將雞蛋液油炸成餅,再熘入味。成菜中的蛋黃、蛋清形成環狀的花紋,黃白相間,如同虎皮一樣。傳統做法中,此菜所用雞蛋數量為奇數,如七個或者九個(這是因為以前飯店的盤子種類較少,規格是固定的),不加蔥、姜,而加醬瓜或者醬萵苣粒、蒜末,突出蒜香鹹鮮味。

製作流程:

1、雞蛋7個打入碼鬥,不要攪拌,用筷子在每個蛋黃上戳一小孔。

2、鍋下寬油燒至七成熱,倒入蛋液浸炸,用漏勺聚一下,修成圓餅形,撈出翻面,在蛋黃上繼續扎幾個孔,然後放入油中炸至金黃色,瀝油後放到砧板上,切成象眼塊,裝入盤中。

3、鍋留底油,下蔥姜蒜末、醬瓜末10克炒香,烹醋10克後加生抽5克、高湯100克、鹽3克、白糖3克調味,勾薄芡後淋花椒油8克,澆到雞蛋上即可。

特點:雞蛋黃白相間,狀如虎皮,味汁鹹酸開胃。

大師點撥:

1、雞蛋打入碗中後,要用筷子在每個蛋黃上戳一下,這樣在油炸時,會有絲絲蛋黃從裡面噴湧出來,摻雜到蛋清中,黃白相間,形成虎皮狀的花紋。

2、炸時油溫控制在七成即可,過高容易炸糊。

3、蛋液倒入油裡之後,蛋黃會下沉到鍋底,所以要及時用鍋鏟將其鏟起來,否則會焦糊。

4、此菜最後還可以澆糖醋汁,口味酸甜濃香,也非常好吃。

七、鍋塌豆腐


用料:

豆腐(北豆腐)400g,雞蛋兩枚,青紅甜椒各10克,蒜三瓣,水200ml

配料:

生抽一勺,耗油一勺,大喜大牛肉粉一小勺,澱粉一小勺,普通麵粉小半碗,白胡椒粉撒三下

做法:

1.青紅甜椒切小丁,蒜切末,豆腐切五六毫米左右厚度的片,雞蛋打散

2.一小勺澱粉加少許水備用

3.平底不粘鍋,倒少許油抹勻,豆腐反正面粘上一層麵粉,輕抖掉多餘的麵粉

4.再浸到蛋液裡,蘸一層蛋液後撈起

5.放入不沾平底鍋,小火煎,一面定型後用鏟子沿豆腐塊之間縫隙鏟開相連的蛋,輕輕翻面繼續煎。

6.翻過來的一面會有蛋液不均勻的地方,用勺子舀上碗裡剩餘的蛋液,全部蛋液都能用上,下面定型後再翻過去一次,稍微煎一下。把煎豆腐鍋拿離灶臺。

7.另起一鍋,倒入少許油煸香蒜末

8.倒入200毫升水,加入一勺生抽,一勺耗油,一小勺大喜大牛肉粉,撒三下白胡椒粉,煮開

9.把煎豆腐鍋放回灶臺,倒入湯汁,中小火煮,期間給豆腐翻個面

10.湯汁收一半,撒上青紅椒丁。視湯汁多少加入水澱粉勾芡,不要收的過幹,留些湯汁會很好吃。

小貼士:

如果想豆腐更入味,可以在第一步豆腐切好後撒上少許鹽,醃製五到十分鐘。

八、荷花魚子滑嫩雞


原料:三黃雞肉800克,青杭椒、魚子醬、淨茶樹菇、小米辣各50克,洋蔥250克,西蘭花100克。

調料:味精、雞汁、白糖、自製辣醬、香沙果(一種香料)、白蔻、姜、蔥、香油各5克,鹽8克,料酒50克,澱粉20克,紅油750克。

製做:

1.三黃雞肉去骨切成一指條,然後用香沙果、白蔻、精鹽5克、料酒醃漬10分鐘後,揀出雞肉粘上澱粉備用;

2.青杭椒小米辣對剖去籽,放入乾淨的鍋中小火炒至辣椒表皮發白並斷生(用不加油的乾淨鍋來炒辣椒是重慶鄉下的一種家常做法,炒好的辣椒香辣無比);

3.炙鍋下紅油把醃好的雞肉滑散,然後瀝出餘油,接著下姜、蔥、茶樹菇煸炒,下剩餘的鹽以及味精、自製辣醬、白糖、雞汁調味,下煸好的杭椒、小米椒、香油出鍋入盤,用汆水的西蘭花圍邊;

4.洋蔥切成荷瓣,盛裝成品魚子醬擺在盤子周圍即可。

特點:口味醇厚,色彩分明。

自製辣醬:郫縣豆瓣醬500克,辣妹子醬1瓶(280克),蠔油10克,十三香10克調勻即可。

創新點:雞肉、魚子、小米辣、洋蔥、青杭椒等搭配鮮豔。

----

職業餐飲網 餐飲業第一新媒體

(2006年-2015年 十年相伴)

微信號:zycy168

五十萬餐飲業同仁訂閱

微信號:chushi168

群體定位:業內廚師

微信號:cycyq168

群體定位:餐飲業準備創業和正在創業的
-

相關焦點

  • 菜品文化-中國菜系之魯菜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調技法的框架;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風格特點進一步得到升華。
  • 魯菜大師高炳義現場製作九轉大腸,帶你看下,什麼是真正的魯菜
    現在有一種普遍的說法,認為現在的主流菜系是川菜和粵菜,魯菜已經沒落,並且還有一種說法,說魯菜其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菜品等等,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此菜品最大的特點,除了傳承了魯菜精細複雜的做工外,兼有五味,即「酸甜苦辣鹹」,這種味道很難在別的菜品上被呈現出來。高炳義,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屬於山東省內魯菜殿堂級的人物,也是北京豐澤園飯店魯菜大師王義均的高徒,王義均本人是中國烹飪界元老級人物,國廚位列001號。高炳義大師現場製作的這道九轉大腸,無論是從傳承的正宗上還是操作的手法上,都算是教科書式的做法了。
  • 13款好味魯菜做法,魯菜裡的真功夫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漢族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一個自髮型菜系,選料考究,刀工精細,技法全面,調味平和,菜品繁多,對火候的要求尤為苛刻嚴格,以其味鮮鹹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
  • 魯菜文化節盛大開幕,魯菜大師齊聚福山!
    為進一步提升福山魯菜品牌,弘揚魯菜文化,叫響「魯菜之鄉」城市名片,推動促進福山餐飲業和旅遊業的又好又快發展,近日由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山區人民政府指導舉辦的魯菜文化節系列活動在福山火爆開啟。國內知名魯菜大師齊聚福山,為福山魯菜振興發展箴言獻策,共話魯菜傳承和創新發展大計。福山魯菜文化節包括福山區民間美食大賽、福山魯菜大師峰會兩大主題活動。
  • 魯菜裡的真功夫
    魯菜延續千年是傳統八大菜系之首,內外功夫甚是了得,比如刀功、火功、勺功,有些得以傳承,有些幾近失傳,有些新做改良。
  • 傳承魯菜文化!齊魯餐飲精英匯在煙臺福山成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秦雪麗通訊員範志強亓慧敏徐小翔12月17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市福山區委宣傳部獲悉,12月16日,中國餐飲·齊魯餐飲精英匯成立大會在福山舉行,當天,福山魯菜文化藝術展暨精美食材展示會和魯菜文化書畫展等系列活動同步舉辦
  • 四大菜系魯菜特點|知識
    歷史上魯菜有三個最重要的時期:2500年前的儒家聖賢們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1500年前《齊民要術》中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餐的烹調技法框架;明清時期大量菜品進入宮廷,形成了眾多極端考驗廚藝的菜品和技法。
  • 中國八大菜系裡,中國北方為什麼只有一個魯菜?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糖醋鯉魚是用鯉魚製作的一道山東濟南傳統名菜,為魯菜的代表菜品之一,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酸甜可口,香鮮味美。據說此菜最早起源於濟南濼口,後逐漸流傳至山西、河南等地。在河南時,形成了糖醋熘魚、鯉魚焙面等菜品。
  • 誰說魯菜沒落了?來看看這13款魯菜做法,真功夫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可以看菜品。我們每天會發布全網絡新的菜品等文章,歡迎大家交流。""每天 廚師走過去關掉了櫥櫃的門。  「廚師怎麼過來的,喝了酒還開車?」  「沒有,主管送師傅來的。那些狗仔太煩人,在師傅們家門口蹲點。師傅嫌煩就讓小廚師來接師傅,本來炒菜一起喝一杯,後來想想不太合適,酒吧裡人太多,還是廚師這裡清靜。」  廚師這裡確實清靜,不僅清靜還很安全。
  • 魯菜要火!這些菜你吃過沒?
    昨天的晚宴,菜品主打孔府菜,據了解,為了保證所有上桌的菜品色香味俱佳,餐飲團隊歷時兩個多月的研發新菜品,每一道菜都做到了極致。作為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起源於齊魯大地的魯菜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也最見功力的菜系
  • 李保平:魯菜正在沒落?我不認同這個說法
    一些魯菜的經典菜品,由於沒有用魯菜的名頭統一去打造、主推,市場便沒有魯菜品牌成為熱點,所以很多消費者也不知道它們是魯菜。比如消費者熟悉的烤鴨、拔絲地瓜、糖醋裡脊、四喜丸子、德州扒雞等,都屬於魯菜。這些因素,都影響了魯菜的知名度和魯菜的市場。而現今,廚師選擇學習魯菜的意願也越來越淡。「相比起粵菜的商氣,川菜的接地氣,曾是宮廷菜的魯菜官氣太重。」
  • 42家魯菜餐廳上榜2019紅廚帽榜單!
    酒店擁有幹燒芋頭、農家地鍋菜,高壓活海參、醬拌八帶、紅燒墨魚、長新家常魚、小海鐵鍋魚、海水增豆腐、一品清蒸魚、濃湯螺片、老漢豬蹄、菜根香等特色菜品。船歌魚水餃,2009年7月13日創立於青島,源於膠東傳統的漁家美食,專注於海鮮水餃,是中國第一個水餃單品類細分品牌,是去青島必吃的魚水餃,被譽為「青島美食城市名片」。
  • 圖解8道魯菜!
    3、例份版的鍋塌魚肚煎好之後,要再加湯㸆一下,而位上版的菜品塊頭較小,且魚肚已提前入味,所以直接淋汁就可上桌。這是一道傳統魯菜,如今在市面上已很難見到。此菜巧選豬元寶肉,經過醃製、上漿、滑汆,最後澆入魯菜經典奶湯,潔白的湯麵飄著玫紅色的肉塊,濃香滑嫩鮮美。如何將豬肉變成「核桃」?
  • 舌尖上的中國,不可錯過的5道經典魯菜
    魯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烹飪技巧豐富、難度高,非常考驗廚師的功底,同時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菜系,孕育出的美食數不勝數,如果你想吃魯菜,這幾道是不可錯過的。 (蔥燒海參) 一道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傳統魯菜,幾乎每一個魯菜名廚都會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魯菜之美,未曾入口,已垂涎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其發源地為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 ,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 的菜系。是黃河流域烹飪文化的代表。魯菜分為濟南風味菜、膠東風味菜、孔府菜和其他地區風味菜,以濟南菜為典型,煎炒烹炸、燒燴蒸扒、煮氽燻拌、溜熗醬醃等有50多種烹飪方法...魯菜的經典菜品有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紅燒大蝦等。糖醋黃河鯉魚,是山東濟南的傳統名菜。
  • 傳承中的經典 頤庭魯菜養生宴
    2020年12月3日晚,「泉城味道」創意宴席觀摩推廣活動第五站來到美麗的濟南銀座頤庭大酒店,品鑑別具特色的頤庭魯菜養生宴。濟南銀座頤庭大酒店名廚工作室以銀座旅遊集團「服務至臻」,「合作至誠」,「創新至遠」,「效益至上」的企業精神為指引,突出「品質為主、特色為魂、顧客為師、創新為路」經營理念,將魯菜的養生優勢和儒家文化思想相結合,針對當下疫情對飲食提出的更高要求,開發了頤庭魯菜養生宴。
  • 為什麼魯菜排第一,看完我服氣了
    魯菜:五味調和,唯中唯和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1〕(相對於淮揚
  • 【美食季】八大菜系之魯菜
    今天我們來一睹魯菜的風採魯菜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是歷史最悠久齊魯風味尤重製湯,清湯、奶湯的使用及熬製都有嚴格規定,菜品以清鮮脆嫩著稱。用高湯調製是濟南菜的一大特色。糖醋鯉魚、宮保雞丁(魯系)、九轉大腸、湯爆雙脆、奶湯蒲菜、南腸、玉記扒雞、濟南烤鴨等都是家喻戶曉的濟南名菜。濟南著名的風味小吃有:鍋貼、灌湯包、盤絲餅、糖穌煎餅、羅漢餅、金錢酥、清蒸蜜三刀、水餃等。
  • 魯菜——最有影響力的菜系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2500年前山東的儒家學派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1600年《齊民要術》總結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調技法的框架;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風格特點進一步得到升華。魯菜即山東萊。起源於春秋戰國,成形於秦漢,成熟於三國晉南北朝時。
  • 煙臺市第二屆經典魯菜烹飪大賽開幕 120餘名選手展現美食技藝
    本屆大賽由煙臺市商務局、煙臺市總工會、煙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煙臺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福山區人民政府主辦,福山區商務局、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煙臺市魯菜產業促進會、煙臺麗苑華宴餐飲有限公司承辦,大賽以「傳承魯菜文化、豐富魯菜內涵、提升烹飪技藝」為主題,設有中式烹調、中式麵點、冷菜雕刻、營養配餐4個比賽項目,參賽作品以傳統魯菜為主,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120多名選手報名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