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平:魯菜正在沒落?我不認同這個說法

2021-02-17 紅廚網


《紅廚紅菜》

專訪全國具有高超廚藝的大廚

旨在把那些嚴謹認真的大廚推出去

讓更多的人群看到他們的存在

14歲離家學廚的李保平,在他鄉失過業,遭過人白眼,睡過馬路,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通過自己的努力,在23歲的時候成為了廚師長,並拜「中華食神」李耀云為師,用十年時間去磨練技術,學深;再用十年時間走出去,學廣;第三個十年,他在為魯菜的復興而奔走著。

世界廚師聯合會國際認證裁判評委

世界中餐名廚交流協會名廚委員會副主席

中國飯店協會名廚委員會執行委員

中國烹飪協會冷菜藝術委員會副主席

國際中餐美食推廣大使

國際烹飪藝術大師

國家級一級高級技師

中國烹飪大師

中國首屆滿漢全席名師大賽「金牌大廚」稱號,全國烹飪大賽金獎獲得者,中華餐飲「龍王 杯」烹飪大賽「金狀元獎及特金獎」獲得者,搜廚杯國際烹飪大賽「中華金廚獎」獲得者,個人業績編入中國文化管理學會歷史文獻著作《中華頌》,被評為2006 年度餐飲風雲人物100 強,《中國當代名廚》入選名廚,亞洲國際廚皇高級管理成就勳章獲得者,亞洲尊爵金像獎獲得者。

在70年代的甘肅小山村,小孩兒們能讀得好書當然最好,但如果不是這塊料也無所謂,能有一技之長、讓自己吃飽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14歲的李保平,就想在學汽修、學駕駛、學廚這三種技能中選擇其一,但母親擔心,去學和車相關的技能會不安全,便讓李保平選擇了學廚。正好那年,陝西有個廚師培訓班,李保平便第一次走出家鄉,踏上了學廚之路。

在陝西半年的學習培訓,並不像現在這麼系統、專業,那時候學廚,所有食材都要自己掏錢買,但農村出身的李保平沒這麼多錢,就跑到基地後面的小樹林,撿來樹葉、野生植物練切菜.一塊麵團他能用一周,不斷揉面、拉麵、練習包點手法,等他覺得實在沒法再用時,柔軟的白麵團已經變成了硬邦邦的黑麵團.

半年後,培訓結束,李保平被分配到濟南一所大學的機關食堂幫廚,然而這裡的一切,都偏離了李保平的設想。由於食堂做的是大鍋飯,切配用的不是菜刀,而是鍘刀;炒菜用的不是鍋鏟,而是鐵鏟;就連炒鍋,也是那種幾乎能放下幾頭豬的大圓鍋;在那裡做廚師,更像是做保姆……

很快,同行的夥伴們都一個個退出、離開了,李保平也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於是也辭了職。但李保平又不想回家,在陝西培訓的那些日子,讓他真的喜歡上了廚師這個職業。

他想再搏一把,哪怕是進一次真正的後廚。

可是那時,李保平才15歲,一個人在濟南人生地不熟,又沒有身份證,找工作也沒人敢要,迎來的只是一個個白眼。於是,沒有收入的他只能睡在大馬路上。

一天,他新的「睡覺地」正好在一個酒店的後廚外面,而這間後廚是用玻璃做窗圍,李保平就每天眼饞地趴在玻璃外,看著裡面的廚師穿著乾淨、整潔的廚師服,戴著大高帽,各種食材裹挾著灶火在鍋裡上下翻飛。他一邊看一邊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玻璃的裡面。

有了這個想法後,李保平便開始「攔截」出來透風的廚師,打聽當學徒的消息,但幾乎沒人願意搭理這個黑瘦的小屁孩。直到有一天,李保平無意中看到了正在驗收食材的行政總廚,之後他就每天同一時間,到同樣地方等著總廚,希望能成為這裡的學徒。

幾天後,李保平終於等到了機會:酒店有兩個廚師要離開,總廚看李保平有毅力,又有基礎,就讓他進去廚房試試。

睡了半個月馬路的李保平異常珍惜這個機會,什麼髒活、累活都搶著做。在山東,自然是學做魯菜,但魯菜是出了名的難學、難練,為了獲得更多真正鍛鍊的機會,李保平還曾「香煎」過自己的手指。

那時候,李保平還沒有上灶的資格,但碰上婚宴等大型活動,由於後廚人手吃緊,學徒們就有機會幫著做食材的粗加工,不過就是這樣的機會,也是好幾個人競爭。師傅會讓學徒們抽籤,抽到同一粗加工工作的學徒,就一起做一次這項工作,做得好,宴席上這道菜的粗加工就都由你來做,做得不如人,這個機會就沒了。

一次,李保平抽到給經典魯菜「糖醋黃河大鯉魚」炸魚的工作,這道菜要求魚要翹頭翹尾,就需要提著魚的兩頭進行油炸。而為了更好地定型,後面要儘可能地將魚都沒入熱油裡。在這個過程中,李保平提住魚尾的手指也不小心沒入了熱油,但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魚上,絲毫沒注意到這一點,直到把魚完美地炸出來後,才覺得手指火燒火燎地痛。師傅看他這麼拼、這麼能吃苦,就將這個任務交給了他。之後,李保平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上灶機會。

就這樣,李保平用勤奮的汗水,不斷為自己爭取學習、實操的機會,從摘菜、洗菜到成為荷王,再到上尾灶,李保平只用了4年。後來,更是在23歲時便成為了廚師長。

回顧自己近三十年的從廚生涯,李保平說:「從廚的前10年,基本就是這樣不斷在磨鍊自己的技術。」

而之後的10年,李保平用在了到處走、不斷學上面。

和很多北方廚師不同,李保平喜歡新東西,喜歡出去參加比賽、和其他廚師交流。正因為李保平愛「往外跑」,他在2000年也結緣了自己的師父——「中華食神」中國烹飪大師李耀雲,並在2015年正式成為其入室弟子。

李保平說:「師父對我的不安分有過一個評價,說我是廚師裡最不好好燒菜的。」正因為李保平的不安分,讓他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外界,學到了魯菜之外的粵、徽、川等菜系,也讓他對魯菜的現狀產生了深深的擔憂。

「今天的餐飲市場,魯菜館子越來越少,我們真正能品嘗到魯味的東西也越來越少。」但李保平並不認同魯菜「沒落」之說,他認為,魯菜的發展只是遇到了問題。

「其實,長江以北都是魯系的天下,所以不能說魯菜沒落了。」李保平說,但魯菜的發展確實遇到了問題,其一便是國民感知不足。

北方菜系在市場上本就較其它菜系相對弱勢,頭部品牌也不多,西貝、大董是其中的知名品牌,但西貝是西北菜,加上現在的時代講究傳播手段、媒體結構,註定了餐飲對營銷的要求非常高,缺少魯菜餐廳的熱點品牌,自然讓魯菜少了國民關注。

而一些魯菜的經典技法,則是融入了其它菜系卻不為人知,「舉個例子,淮揚菜中拆燴魚頭的『燴』,正是魯菜的經典技法。」李保平介紹道,還有蔥姜蒜爆鍋、炒糖色等技法,也都是來源於魯菜。

雖說魯菜以「宮廷菜」居廟堂之高,不為常人知尚屬正常。但也正因為魯菜是宮廷菜,有皇室的地方就需要魯菜,特別是清帝喜下江南,沿途各地都要備上魯菜師傅,因此魯菜傳之四方,各地官員也慢慢以此為好。

在此過程中,魯菜也不斷和當地的風味特色菜餚融合,才成為了地方菜,所以在很多菜系的菜品中,都能找到魯菜烹調技法的影子,拆燴魚頭便是這樣的典型。哪怕到了今天,這樣的情況也在延續。

比如董振祥創立的大董,很多招牌菜都是以經典魯菜為源。烤鴨自不必說,「大董裡有個菜叫董氏藜麥燒海參,就是從經典魯菜蔥燒海參而來。」但因大董對菜式、食材、擺盤都做了創新,對外便宣稱是「意境菜」。

相比起川菜、粵菜,很多人印象中的魯菜是高冷的,這不僅因為它是宮廷菜、官府菜,以往很少百姓能吃到,也因為北方當地人的消費習慣,下飯館的不多,整個餐飲市場相對不活躍,知名的餐飲品牌少,知名的魯菜品牌更少的原因。

一些魯菜的經典菜品,由於沒有用魯菜的名頭統一去打造、主推,市場便沒有魯菜品牌成為熱點,所以很多消費者也不知道它們是魯菜。比如消費者熟悉的烤鴨、拔絲地瓜、糖醋裡脊、四喜丸子、德州扒雞等,都屬於魯菜。

這些因素,都影響了魯菜的知名度和魯菜的市場。而現今,廚師選擇學習魯菜的意願也越來越淡。

「相比起粵菜的商氣,川菜的接地氣,曾是宮廷菜的魯菜官氣太重。」李保平說,這也就給魯菜的發展帶來了阻礙。因為宮廷菜必然講究,不但食材講究、烹飪技法講究,對廚師的要求更講究。

比如魯菜中,很多時候會選用豬下水如大腸、肝、腰等作為主料,這些主料都有強烈的腥臊味,但和川菜用很多香辛料去處理腥羶味不同,魯菜需要在鹹鮮的底味上,去除腥臊味,這就非常考驗廚師的功夫。

而魯菜的經典技法煨、燜、爆、燴、㸆等,也無一不考驗廚師對食材、火候、烹製時間的結合與精準的掌握。就像經典魯菜九轉大腸,看上去樸實無華,但光小火慢㸆這個環節,就要二十多分鐘,期間為了更好地上色,還要不斷地攪動,以防止糊鍋,這就要求廚師有豐富的經驗。而這些,也導致了魯菜廚師學習周期相對較長。

因此,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很少有廚師能像李保平學廚時一樣,有絕對的毅力去學完整個周期。為了早日出師,早日賺錢,很多學徒都會選擇市場更大更廣的粵菜、川菜,所以魯菜廚師也就越來越少。沒有廚師,又何來市場?

除了外部因素,李保平認為,魯菜的相對封閉,也來源於當地人性格深處的中庸之道。

孔府菜也是魯菜的重要一環,而中庸之道對這片土地的影響,比其它地方都來得深。不顯山、不露水、不出頭,講求低調平和是這裡的特性,這也導致了當地廚師不喜歡自己開店,也不喜歡走出去參加比賽等,喪失了很多對外交流的機會,因此菜品趨於模式化,缺少創新,也跟不上消費者的口味需求變化。

加上北方的地緣經濟情況,不像廣州是最先開放的一批外貿港,粵菜有諸多對外交流的機會,北方人也不像川軍,帶著川菜走遍全國。久而久之,內部自己不想出去,外部沒有因素促使他們走出去,魯菜便走向一種封閉狀態。

不走出去,就沒有推廣宣傳的機會,在其它菜系的強勢擠壓之下,魯菜的生存空間便越來越小,很多廚師也就不再選擇學習魯菜,而廚師的缺口又導致了市場變窄,如此往復,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這一切,都讓李保平這位做了27年魯菜的大廚憂心忡忡,「不是魯菜不好,也不是現代人不接受魯菜,而是魯菜沒有被傳播出去。」李保平說。

有人說,魯菜醬汁太濃,口味過於油膩不受現代人喜歡,對此,李保平解釋道,其實很多菜系都有過去和現在的口味差別問題,但粵菜、川菜在這些方面都有改良成功的案例。魯菜其實也有,近些年許多新派魯菜開始有所發展,通過食材的選用,更講究科學健康、營養搭配,讓消費者更容易接近,比如大董。

「大董的燒海參就是自己創新,加入了薏仁、藜麥等更健康的食材,用以解油去膩。」李保平對於魯菜的創新也不保守,他自己就改良過九轉大腸,在擺盤中加入了黃瓜段,用以增加清爽、平衡油膩。

為了跟上現在年輕人喜歡的獨特口感、講究拍照好看,李保平也改良過糖醋裡脊。他將做好的糖醋裡脊放入冰塊中,讓裹著糖漿的裡脊肉擁有了外脆裡嫩的口感,給原本甜膩的口感增加了一份冰爽,擺盤時,還在底下加上了乾冰,以增加視覺的效果,也讓人更有拍照的欲望。

但像他和大董這樣的魯菜大廚並不多,「魯菜廚師還是太傳統。」李保平說,一方面是技術傳統,另一方面更是思維的傳統,而後者更為重要。

「其實現在有很多機會,可以走出去學習交流,比如各種美食文化節,各種比賽,各種交流、培訓等等,但魯菜廚師們不喜歡去,從根本上說是沒有這個意識。」

李保平自己是從「走出去」嘗到甜頭的,所以他很鼓勵年輕廚師們多走出去,因為只有見識多了,才會有新的想法,才有創新的「源頭」。

對於魯菜的創新,李保平認為應該和傳統對半分,他說:「菜無定式,適口為上」,特別是魯菜這種老百姓感知較弱的菜系,更要跟上時代,用創意菜、融合菜去打開他們的心門,迎合他們的喜好。

「這不是什麼壞事,廚師、菜品總是要與時俱進去發展的。」李保平認為,魯菜市場是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推動的,無論廟堂之高的傳統官府魯菜,還是江湖之遠的新派魯菜,都是在拓寬魯菜的市場。

所以,李保平在從廚的第三個10年,做得最多的就是魯菜的推廣,「在這個時代做廚師,不能只會做,不會說」,說,其實就是一種傳播。

為了推動魯菜的發展,他考取了世界廚師聯合會國際認證評委,主動走出去見識更多的廚師、更多的菜品,再把見識到的技藝、方法拿回來去改良魯菜,讓它更適應現代市場;他還創建了自己的公司,做魯菜的成品售賣,以拓寬魯菜的宣傳渠道;他是很多雜誌、新媒體的特約記者、撰稿人,經常撰寫關於魯菜的文章;他也和電視臺合作很多美食節目,通過視頻教更多的廚師、普通人做魯菜……

同時,李保平也呼籲,希望更多的相關機構能夠參與進來,共同組織更多的魯菜推廣、推介活動,讓更多的本土餐企能做出更多的魯菜品牌,在菜品方面突出魯菜的特色,只有多方努力,才能讓魯菜真正復興。

「魯菜廚師一定要走出去啊,自己沒這個意願,師傅是幫不上忙的。」每每說到年輕廚師的話題,李保平總是心有惋惜,「現在的年輕廚師沒有以前那麼單純了,大家都很著急,急著出師,急著賺錢,也很少有我們以前那種對技術的痴迷追求了。」

但李保平仍然相信,廚師這個職業和魯菜、中國美食,有這個魅力吸引到真正熱愛它的人,所以至今,李保平仍在不遺餘力地奔走著、宣傳著。

也正因為有李保平這樣的大師,我們也堅信,魯菜沒有、也不會沒落。

蔥燒海參

<原料

水發刺參,章丘大蔥,八角,香菜,香蔥,姜。

<調料

醬油,老抽,鹽,味精,白糖,蠔油,上湯,生粉,花生油,雞油。

<做法

1.水發海參清洗乾淨備用。

2.鍋內加花生油、雞油、蔥段、香蔥、香菜、姜、八角等熬製蔥油至濃香備用。

3.鍋內加水,放入海參,調底味,加入老抽飛水,取砂鍋,放入海參,加入上湯、老抽、蠔油等調料,煨至海參入味備用。

4.鍋內下蔥油,放入海參,下上湯,調味,慢火燒至海參入味,加入過油後上籠蒸好的蔥段,水粉團勾芡,淋蔥油,出鍋裝盤即可。

<特點

蔥香濃鬱,口感軟糯。

麻醬茄子配金祘

<原料

茄子,大蒜。

<調料

麻汁醬,蒜汁,香油,陳醋,味極鮮醬油,白糖,色拉油,鹽,吉士粉。

做法

1.茄子去皮,改刀成成長條,撒鹽蒸透至熟,備用。

2.大蒜切成蒜米,加入吉士粉拌均,入七成熱油炸至酥脆備用。

3.將蒸好的茄子加入芝麻醬、蒜汁等調味品調製入味,裝盤,撒上炸制好的金祘米即可。

特點

創意與味道完美結合。

大白菜炒蝦

<原料

大白蝦,膠州大白菜,韭菜,蔥,姜,蒜,八角。

<調料

自製蝦油,美極鮮醬油,鹽,雞精,白糖,熟豬油,胡椒粉。

<做法

1.大白蝦背部開刀,衝水備用;大白菜手撕成塊備用;韭菜切段備用。

2.鍋內下花生油燒熱,下大白蝦煎制出蝦油至八成熟,備用。

3.鍋內下熟豬油,加入大白菜煸炒至斷生備用。

4.熱鍋下花生油、熟豬油,放入蔥姜蒜、八角爆香撈起,放入煎好的大白蝦、大白菜,調味翻炒均勻,加入韭菜,淋自製蝦油,出鍋裝盤即可。

<特點

鹹鮮脆嫩,營養豐富。

九轉大腸

<原料

淨大腸頭,香菜。

<調料

砂仁粉,肉桂粉,胡椒粉,鹽,白糖,蔥姜蒜米,白醋,大紅浙醋,清湯,花椒油,料酒。

<做法

1.大腸頭洗淨,焯水,加蔥姜、料酒、鹽上籠蒸至七成熟,取出涼透,切扳指塊備用。

2.鍋內下油燒熱,將切好的大腸過油炸至脆皮。

3.鍋內留底油,加入白糖炒糖色至雞血紅色時,下入蔥姜蒜米一同快速翻炒,下入白醋、大紅浙醋、料酒、清湯調味,大火燒開,小火慢㸆20分鐘,收汁加入砂仁粉、肉桂粉、胡椒粉,淋花椒油,出鍋裝盤,撒上香菜末即可。

<特點

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

盤絲奶酪山藥

<原料

山藥。

調料

純牛奶,煉乳,白糖,黃油,澱粉,麵粉,泡打粉,色拉油,拉絲糖。

做法

1.山藥去皮切條,用清水泡製。

2.澱粉、麵粉、泡打粉加水調製成脆皮糊。

3.鍋內燒色拉油至六成熱,山藥掛糊,下油鍋炸至堅挺熟透。

4.鍋內下水,加入拉絲糖,慢火熬至完全融化,製成盤絲狀備用。

5.純牛奶、煉乳、白糖、黃油調製成奶酪醬,將炸好的山藥倒入拌均,裝入制好的盤絲中,裝盤即可。

特點

造型美觀,酥脆香甜。

歐錦和 古志輝 王海東 李學深 李林生 王希富

吳玉擎 郭元峰 梁志坤 吳天榮 周志強 彭愛光

董玉振 曾耀文 餘瑞填 餘元升 張亞太 盧遠池

餘梅勝 譚國輝 何海暉 何竟迅 黃威瀚 李開明

徐嘉樂 陳伯強 吳漢華 餘建興 張少偉 唐啟水

梁健宇 麥志雄 梁炳基 溫思恩 吳家泉 劉熾平

莫代泉 李智明 鄧志雄 梁葉桉 何健能 聶金傑

林浩斌 黃惇敏 王英華 曹錦明 金國斌 曾凡敬

岑潤明 周凱芳 葉文健 俞飛鵬 鄒亞雷 餘宗義

蔡錦彪 俞科濱 胡平果 朱上海 包科峰 駱文龍

梁桂鴻 麻劍平 陳海星 周明健 浦雲舟 陳太平

陳國勳 甄建軍 肖卓恆 張德帆 覃宗展 梁前寬

王春增 王偉卿 周祖旺 紀成龍 胡煒焱 李雪冬

周雲星 李永根 郭先鋒 黃明楊 勞經智 陳月餅

謝鑫鑫 羅建良 韓付忠 劉志明 趙紀贏 米富林

李佳豪 張小軍 朱永傑 張曉航 楊紀勤 翟桂忠

陸國明 鄧耀榮 韓繼鵬 董偉華 張其開 翟丙林

梁漢雄 謝國忠 姚國斌 葉志文 鄭志強 陳加春

盧鏡泉 江瑞建 黎敏剛 朱嘯天 遊敬秦 陳鑑生

陸志華 曾昭遞 林世傑 謝明忠

蔣露露 劉萍萍 張筱諾

沈巍 劉強 苗凡 周毅 任彬 王勇 郭建

楊軍 黃明 楊紅 熊玖 金強 呼崎 胡罡

陳慶 李冬 朱菊 劉斌 諶微 魏偉

黃河 王然 趙勇 薛軍 單濤 傅錕

身為廚師的你,

如果也有自己的從廚故事,

也有想跟人分享的經歷,

想向外展示實力的作品。

我們希望你:

1、添加我們的編輯微信

譚先生:Terry_Cat_Tam

(請標註姓名+職位+單位名,否則概不回應)。

2、提供個人照片+個人簡歷+5道代表作品

(精美圖片+菜名)。

3、等待記者預約採訪時間和方式。

4、暢所欲言你的故事吧。

相關焦點

  • 魯菜:八大菜系之首,曾經是那麼的輝煌,如今怎麼沒落了呢
    「魯菜」可能很多人對它並不了解,但是它是八大菜系之首,也是其它菜系的祖師爺,燜、扒、烹、炸、燴、爆、炒等技法的制定者,中國菜的基礎,其他菜系的技法都是魯菜的延續,都在這個基礎上創新,所以魯菜在八大菜系中居首位,是當之無愧的。食在中國,火在山東。
  • 魯菜大師高炳義現場製作九轉大腸,帶你看下,什麼是真正的魯菜
    現在有一種普遍的說法,認為現在的主流菜系是川菜和粵菜,魯菜已經沒落,並且還有一種說法,說魯菜其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菜品等等,這其實是一種誤解。首先,真正的魯菜,經典菜式很多,但是趨向於精品與高檔,製作太麻煩,一般的飯店不願意做;另外,其實大部分家庭裡做的家常菜,最基本的烹飪技巧,如開鍋放蔥姜蒜等等,都是源於魯菜。川菜的水煮魚、回鍋肉,粵菜的白斬雞,這些菜我們在最普通的飯館裡都能見到,而魯菜的一些代表菜,則是在一般的飯館裡很難見到,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魯菜的代表作之一,九轉大腸。魯菜大師高炳義現場製作九轉大腸,帶你看下,什麼是真正的魯菜。
  • 張國榮去世後,香港演藝圈就沒落了,這個說法是否可信?
    有關香港娛樂圈的「沒落」,通常人們都會把時間設定在2000年前後,更有人具體到2003年,因為在這一年,香港娛樂圈裡的兩位重磅明星先後逝世,一位是張國榮,一位是梅豔芳。
  • 花饃【薦讀】李保平
    頭條:花饃【薦讀】|李保平二條:回家的腳步|危紅麗三條:走進虎門|吳建華
  • 王晶導演的這種說法我不認同
    對香港電影人和影迷們來說,香港電影的沒落是心頭上的一道疤,永遠都無法修補。至於香港電影沒落的原因,至今仍有很多種說法,王晶甚至將整個行業的衰敗歸咎於周星馳的身上,對後者來說,這自然是一件無妄之災。臺灣片商的不鬆口加上香港電影方的不妥協,致使雙方談判失敗,臺灣電影市場開始瘋狂打壓香港電影,他們引進大量的好萊塢作品來充盈臺灣的電影市場。
  • 對山東人不滿意:魯菜是八大菜系中的
    這些網友的依據是,八大菜系中只有魯菜,其他七種菜系都來自南方,說明南方菜比較豐富。雖然這一說法看似合理,但事實並非如此,至於南方菜比北方菜豐富的事實,山東人不同意:因為魯菜是八大菜系中的第一種。現在知道魯菜的人不多,但在古代魯菜絕對是第一道菜,畢竟我們都知道齊魯大地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魯菜是中華飲食文化的奠基人。
  • 刻苦鑽研醫學,傳承中醫文化——嶺南行醫者李保平
    1.求學之路 李主任全名李保平,他常常說,生病就要看中醫,吃中藥,初識中醫他便對中醫情有獨鍾。幼時,他一直身體不好找西醫看病,幾經輾轉仍然沒有治好,而到中醫那裡,吃幾付中藥就治好了。那時的他也沒想到中醫效果這麼好。後來,他執著地走上了中醫之路。
  • 火影忍者:綱手遠弱於柱間,你認同「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嗎?
    那麼你是否認同「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呢?很明顯的「一代不如一代」的例子,就是千手一族。千手一族本來是名門望族,實力也極為強悍,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千手一族逐漸開始沒落,至今僅剩下千手綱手。和祖輩的千手柱間比起來,千手綱手的實力明顯差不少。千手柱間是被稱為「忍界之神」的存在,他擁有強大的木遁秘術。
  • 誰說魯菜沒落了?來看看這13款魯菜做法,真功夫
    師傅嫌煩就讓小廚師來接師傅,本來炒菜一起喝一杯,後來想想不太合適,酒吧裡人太多,還是廚師這裡清靜。」  廚師這裡確實清靜,不僅清靜還很安全。畢竟誰也不會想到小廚師會跑到一個法醫廚房裡來喝酒。而且這裡因為離警局近,不少警察都住在這個小區裡。  可以炒菜,這是本市最安全的小區之一。  「那主管人呢?」  「回去陪老婆去了。小廚師現在責任重大,一次得照顧倆。」  「那廚師還讓小廚師當廚師司機。」
  • 為什麼魯菜排第一,看完我服氣了
    按照山東的區域分布,魯菜主要是由膠東菜、濟南菜、孔府菜、博山菜四者融合而成,其發源地為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2〕。〔1〕註:魯菜是自髮型菜系,是中餐基本技法的發源地菜系,其他是影響型菜系,是從魯菜的技法傳過去的。〔2〕註:2016年7月16日-21日,中國食文化研究會來博山區就「中國魯菜發源地」通過評審認定。孟子曾對孔子飲食有規律稱讚有加,曰:「聖之時者也」。
  • 魯菜文化節盛大開幕,魯菜大師齊聚福山!
    為進一步提升福山魯菜品牌,弘揚魯菜文化,叫響「魯菜之鄉」城市名片,推動促進福山餐飲業和旅遊業的又好又快發展,近日由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山區人民政府指導舉辦的魯菜文化節系列活動在福山火爆開啟。國內知名魯菜大師齊聚福山,為福山魯菜振興發展箴言獻策,共話魯菜傳承和創新發展大計。福山魯菜文化節包括福山區民間美食大賽、福山魯菜大師峰會兩大主題活動。
  • 齊魯儒小賢|享譽全球的北京烤鴨是魯菜,魯菜到底有多厲害!
    我是儒小賢來自齊文化發祥地淄博關注wo,我有話對你說都說廣東人愛吃,但是全國最能吃的其實是齊魯山東。還有這個享譽全球的北京烤鴨,其實它是魯菜,並且是由山東的廚師帶到了京城,正宗的北京烤鴨要配的蔥,必須是章丘大蔥。魯菜作為八大菜系之首,是唯一一個北方的菜系,不僅是北京烤鴨。北京菜,東北菜,河北菜,大多數跟魯菜有很大的淵源。
  • 魯菜——最有影響力的菜系
    左邊的高0.34米,是位正在殺魚的廚師,他手握尖刀,形態自若,可見其刀工之精湛;右邊的高0.29米,是位正在合面的廚師,看來動作也非常熟練。從上述兩件文物上可以充分看出,秦漢時期山東的菜餚,在用料上,水產品已佔據重要的位置,這也正是今天魯菜用料的特點之一。北魏時期從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可以看出南北朝時期山東的烹調技術又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 四大菜系魯菜特點|知識
    ● 歷經隋、唐、宋、金各代的提高和錘鍊,魯菜逐漸成為北方菜的代表。● 到了元、明、清時期, 魯菜保持古樸的情韻,學習了其他菜系的長處,又有了新的發展。這時魯菜大量進入宮廷,成為御膳的珍饈,並在我國華北、東北等地區廣為採用。
  • 農村遇到蛇正在脫皮就很不妙,為啥有這個說法?
    在如今蛇都難看到,別說是有幸看到正在蛇蛻皮了,要是能看到一個蛇皮也能說明你這人運氣不錯,畢竟多少可以賣些錢,也算是一筆額外收入。有人說在農村看到蛇皮並不可怕,但遇到蛇正在脫皮就很不妙,為啥有這個說法?農村確實有這樣的說法,看到蛇蛻皮或者說蛇在交尾是一種不吉利的現象,會給人帶來不好的運氣,當然這只是過去一種帶有迷信的說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蛇給予人帶來的惶恐心理太過於嚴重,一條蛇就足夠可以嚇得一個正常人花容失色,如果看到的是蛇正在蛻皮蠕動,或者是翻滾交織交尾,那可想而知一下子就嚇蒙圈了,過去農村大都有神話和迷信一種事物的習慣,再加上過去醫療技術落後,如果一個人受到長時間的驚嚇
  • 魯菜裡的真功夫
    ,用品種不多的調味料靠火候和時間的掌控烹出絕佳滋味。魯菜有句話叫「無湯不成菜」,湯主要分為清湯、奶湯、毛湯,這是調味之源,正所謂「唱戲的腔,廚師的湯」。清湯鮮,奶湯醇,毛湯顏色濁白,用於普通烹調。吊湯選料有句口訣,「無雞不鮮、無骨不香、無肘不濃」。要想湯色醇白,離不開「油」的助力,骨質中的油脂從食材中分離出來,與水產生激烈的碰撞,就能使湯變成奶白色。吊清湯時,為使湯色清亮,傳統方法是雞裡脊剁碎,掃湯後清澈見底。
  • 圖解8道魯菜!
    自昨日採訪完一位魯菜大廚後,我們也有感於魯菜現今少人問津,宣傳力度不足,於是決定今天發布一篇魯菜的製作,以為推動魯菜的復興出一分綿力
  • 菜品文化-中國菜系之魯菜
    魯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宋代以後成為「北食」的代表。明、清兩代時魯菜為宮廷御膳主體,對華北的北京、天津、河北和東北各地的飲食影響較大。因為山東的地理文化原因,魯菜分為濟南菜和膠東菜兩大派。而大連菜即是魯菜系膠東幫在大連的發展成果。孔府菜,以山東曲阜的孔府為名所發展出來的特殊菜餚,由於曲阜是歷代帝王祭典朝聖的地方,自古便擅長製備官府菜,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自成一格和風味獨特而聞名天下。
  • 傳承魯菜文化!齊魯餐飲精英匯在煙臺福山成立
    中國魯菜泰鬥、中國烹飪協會首席顧問劉敬賢,中國魯菜文化博物館原館長趙建民,中國魯菜教育家、理論家陳學真等國內魯菜泰鬥、魯菜名家、名廚出席活動。隨後,李心敏、高速建共同為魯餐匯成立揭牌,魯菜大師劉敬賢、趙建民、戴書經、王洪海登臺見證魯餐匯成立。
  • 做個調查:"美國正在崩潰",你認同嗎?
    做個調查:"美國正在崩潰",你認同嗎?但在一個問題上,大多數受訪者,無論強烈認可,還是幾分贊同,都站在了同一陣線:「美國正在分崩離析」。五分之四的美國人同意「美國正在分崩離析」 圖源IPSOS與此同時,同樣比例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為自己是美國人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