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官至副國級,新中國首任文化部部長,現代文學巨匠,85歲去世

2020-12-20 騰訊網

曾任新中國第一任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名譽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的茅盾,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於1981年3月27日逝世,享年85歲。

公開資料顯示,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浙江嘉興桐鄉人,早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他由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轉為正式黨員。

1919年對於茅盾,也是特別的一年。《新青年》雜誌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受到這本雜誌的啟示,加上李大釗、魯迅文章的啟發,茅盾開始對文學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五四前後,茅盾翻譯了不少外國文學,這些譯稿被不斷發表在雜誌和報刊上。1919年底,《學燈》刊發了一篇通訊《沈雁冰致虞裳》,茅盾開始第一次使用沈雁冰這個名字發表文學作品。

1920年,《小說月報》在新思潮的啟發之下,開始進行革新。茅盾主持新增了一個欄目——「小說新潮」,開始登載白話小說、新詩、譯文和論文。

1921年,由沈雁冰主編、經過全面革新的《小說月報》出版,刊登魯迅、鄭振鐸、葉聖陶等人的文章,批判封建文學觀念,推動新文學運動的發展。

自此,茅盾主編的《小說月報》成為倡導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陣地。

1927年大革命宣告失敗。

茅盾說:「我經驗了中國的最複雜的人生的一幕,終於感到幻滅的悲衰,人生的矛盾」。此時的他,陷入了不願趨附時勢又不肯輕易放棄自我追求的兩難境地。

思量過後,他下定決心「從文」,開始創作其第一個小說集《蝕》三部曲,在這部小說中,「茅盾」的筆名開始正式走入大家的視野

新中國成立後,他任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人民文學》《譯文》雜誌主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第四屆、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茅盾一生文學成就斐然,他從1927年開始創作小說,抗戰期間,他的作品主要描寫抗戰過程中人民的生活,其代表作有《子夜》《春蠶》《夜讀偶記》等。

其中,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81年3月14日,重病中的茅盾將25萬元稿費捐出設立的茅盾文學獎,是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也是中國第一次設立的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文學獎,在中國文壇的影響較大。

1981年3月27日,現代文學巨匠茅盾逝世。他被稱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

茅盾故居坐落於浙江省桐鄉市烏鎮觀前街,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茅盾的另一座故居,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後圓寺胡同13號,1984年被北京市政府京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第二年對外開放。

相關焦點

  • 她是新中國首位女部長,副國級,民國才女,85歲去世,遺產捐國家
    曾任司法部首任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等職的史良,是民國十大才女、新中國第一個女部長、新中國人民司法工作的開拓者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奠基人、中國婦女運動的領袖之一,她於1985年9月6日逝世,享年85歲。
  • 他83歲任副國級,光明日報原總編輯,出版總署首任署長,享年89歲
    曾任《光明日報》總編輯,首任國家出版總署署長,文化部副部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代主席,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六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職的胡愈之,是著名政治活動家,編輯出版家,國際問題專家,翻譯家,83歲任副國級,享年89歲。
  • 魯迅兩個弟弟:二弟為敵軍效命,不起眼的三弟卻官至副國級,意難平
    魯迅與自己的其他兩個弟弟就是惺惺相惜的關係,著名的周氏三兄弟都有各自的生活,魯迅成為著名的文學大家,而魯迅的兩個弟弟,一個成為了人人痛恨的大漢奸,另一個卻官至副國級。一、文壇大家說起民國時期的兄弟,周家三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無疑具有著很高的名氣。其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大哥周樹人了。
  • 他官至副國級,父子兩代主政全國僑聯,95歲入黨,享年100歲
    曾任國務院華僑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全國僑聯副主席、主席,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的莊希泉,67歲官至副國級,95歲高齡入黨,享年100歲。他的兒子莊炎林曾任全國僑聯第四屆主席、黨組書記,98歲去世。
  • 軍長後官至副國級!
    在山西三交鎮的交戰中,紅28軍遭到了重大的損失,年僅33歲的劉志丹也在此戰中不幸犧牲。劉志丹犧牲後,紅28軍簡直處於崩潰的邊緣,當時的情況很危險,部隊從出發時的1200多人損失到只有700餘人,而且連續作戰一個多月時間又遇到了大敗。
  • 他是國軍五虎上將之一,也是抗日名將,55年回歸大陸官至副國級
    而他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在他帶領的抗日軍隊勢如破竹,打得日軍聞風喪膽。到1955年他回到大陸後官至副國級。那麼他又是怎樣的人物呢?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一講解,衛立煌將軍的抗日事跡。衛立煌將軍是安徽合肥縣人,國軍陸軍二級上將,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華北最高司令香月清時曾稱他為支那虎將。
  • 1978年,他被文化部部長親自點名破格錄取:你來上學,工資照發!
    60至70年代知青下鄉高考一度廢止,直至1978年才恢復。因此,包括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人在內的一批才華出眾的年輕人蹉跎了整整10年歲月,還差點上不了大學。78年恢復高考,這些人的機會來了!他們紛紛填報志願,躊躇滿志想在藝術界闖出自己的天地。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當時的藝術院校對學生年齡是有要求的,不少人年齡超標根本不能錄取。
  • 新中國駐印度尼西亞首任大使
    著名作家 文藝理論家 1922 年由鄭振鐸介紹,加入「文學研究會」 他從新詩起步,開始了漫長曲折的文學道路至1957年2月,出第二版。1959年1月再出新版。前後再版、重印達二十餘萬冊,這在中國文論出版史上,屬於罕見。) 此外,尚有劇本《黃娜小姐》 散文集《鄰人們》《捉鬼論》 《任生及其周圍的一群》等
  • 抗日名將衛立煌,1955年回到大陸後官至副國級,他的後人怎樣
    其中有一位抗日名將叫衛立煌,他很早就跟隨著孫中山先生,可以說有著非常高的資歷。不過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在香港避居,終於在1955年時,他回到了大陸,官位還被上調至副國級,他的子女現在怎麼樣了呢?衛將軍於1897年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15歲那年便已經開始軍事訓練,後來的他成功成為湖北陸軍學兵營學員,在1917年時,便追隨著孫先生。
  • 錢瑛——新時代「女包公」,新中國首任監察部部長
    新中國首任監察部長,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繼史良(司法部長)、李德全(衛生部長)之後的第三位女部長。被譽為新時代的「女包公」。這錢秀英就是爾後在洪湖蘇區威震敵膽,新中國成立後首任監察部長的錢瑛。錢瑛1903年5月4日生於周家磯。她三歲時,家裡突遭厄運,在周家磯的四家店鋪毀於一場大火,損失慘重。1983年元旦,家住漢口友誼街太平裡十七號的錢瑛二姐錢瑄,對前去訪問的潛江縣誌辦的李堯章、羅仲全等同志說:「錢瑛癸卯年(1903)生於潛江周家磯,三歲時隨母親回鹹寧住了一段時間後又回到潛江。我們是潛江、鹹寧兩頭住」。
  • 紅二十五軍開國上將,第四十軍首任軍長晚年,他成為副國級官員
    黃麻起義爆發時,他只有14歲。但是,起義對他的影響很大。他不僅參加了農民協會,三年後還參加了遊擊隊。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退後,留在鄂豫皖的紅二十五軍由軍長吳煥先率領。雖然粉碎了敵人的幾次「圍剿」,但部隊受到嚴重破壞。為了壯大實力,又增加了不少地方武裝。就是在這個時候,韓先楚所在的遊擊隊加入了紅25軍,韓先楚成為224團副連長。長徵中,二二四團是紅二十五軍的第一梯隊。
  • 「魯迅的三弟」周建人96歲去世,留下7個子女,如今現狀如何?
    至民國初,周家後人周鳳儀還是當朝秀才,他培養了三位大名鼎鼎的兒子,即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周樹人——文壇巨匠周樹人,筆名魯迅,近代文學家、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指引了近代新文化發展方向,對五四運動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有著重大影響,時至今日,還是各界文人的精神領袖。
  • 清末民初至今中國文壇十大文學巨匠
    二、魯迅魯迅,生於1881年9月25日,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這段話耳熟能詳,根本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打出來。只因為他是少年的閏土、潦倒的孔乙己、可憐的阿Q、棄醫從文的民主革命戰士和英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脊梁。
  • 程思遠:他曾任李宗仁白崇禧秘書,晚年官至副國級,女兒是亞洲影后
    程思遠是桂系的核心人物,他捭闔縱橫於蔣介石、李宗仁之間,參與籌劃了反蔣、助李宗仁競選「副總統」、逼蔣下野、國共和談等重大歷史事件,最後又與李宗仁一起從海外歸來,晚年官至副國級。1930年至1934年,程思遠擔任中國國民黨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的秘書,由此和新桂繫結下了不解之緣。1937年,程思遠參加了著名的臺兒莊戰役。1938年至1942年,程思遠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秘書。1931年和1948年,程思遠在「桂系」集團兩次逼迫蔣介石「下野」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49年,程思遠辭去中國國民黨要職而赴香港,擔任《正午報》的專欄作家。
  • 請辭臺「文化部部長」,龍應臺這1000天做了什麼?
    2014年1月15日,臺灣當局「文化部」將搬至新莊合署辦公大樓,龍應臺(右)在辦公室整理文件行李準備搬遷事宜。法國當地時間18日晚間,龍應臺於巴黎主持第17屆臺灣地區與法國文化獎頒獎典禮。當月22日,龍應臺轉往英國,期間在倫敦大學、劍橋大學舉行2場公開英文演講。2013年5月22日,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龍應臺在報告臺當局「文化部」成立一周年之際,被問到是否會後悔當部長時表示:「每天會、當然會」。這一回答引發議論和聯想。
  •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部長通道"都說了啥?|高層
    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召開第三次全體會議,文化部部長雒樹剛會前在經過「部長通道」時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 戲劇文學巨匠——湯顯祖丨周育德說牡丹亭·壹
    他一生撰寫的傳奇劇作《臨川四夢》是明代晚期最優秀的戲曲作品,尤其是《牡丹亭》以其不滅的光輝照耀著劇壇和文壇。《牡丹亭》四百年來經久不衰,演繹著戲中生死之戀,傳遞著人間的百般真情,人們為之著迷、為之稱頌、為之流連。新中國成立以來,《牡丹亭》還多次作為國慶獻禮劇目演出,毛澤東主席曾親筆題寫劇中最經典的【皂羅袍】曲詞。
  • 紅25軍參謀長戴季英,建國後伸手要官,後來結局怎麼樣?
    紅25軍成立於安徽金寨麻埠,首任軍長是曠繼勳。1932年,紅25軍主力隨紅四方面軍向西轉移,剩下的部隊則組成新的紅25軍,留在鄂豫皖蘇區堅持鬥爭。後來根據中央指示,紅25軍進行整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參謀長戴季英,全軍共三千餘人。
  • 「五虎上將」衛立煌55年回北京,官至副國級,他的家人結局如何?
    解放後他和他的家人又去哪裡呢?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衛立煌將軍於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其父因瘟疫早早病逝,所以全家的重擔都落在了他大哥一人身上。而他也得以進入鄰村一家小私塾學習經史子集,當時尚且年幼的他已經能作詩填詞,這為他以後的官運亨通奠定了文化的基礎。
  • 文壇巨匠普希金一生傳奇,欣賞他十句名言,俄國文學之父實至名歸
    俄國文學對世界影響巨大,追根溯源,俄國文學是從何而來?普遍的答案是:普希金。在這裡引用另一位俄國偉大文學家別林斯基的一句話:只有從普希金開始,才有了俄羅斯文學。普希金是現代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創立了俄國詩歌語言和文學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