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衛立煌,1955年回到大陸後官至副國級,他的後人怎樣

2021-01-10 顏夕侃史

愛國之心不分男女亦不分老少,南宋詩人陸遊在晚年因國家領土得不到收復執長槍灑熱血投身於戰場,可奈何年老力不從心,遂作下「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一日不曾收復國家,又何談安穩生活。

近代,我國誕生出了一大批愛國人士,這其中有文人,有軍人,亦有普通的百姓,他們用自己擅長的領域來保家衛國,趕走侵略者。文人執筆代戈,軍人血灑戰場,百姓們則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幫助前線抗戰者。國家的收復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舉國上下每一個人的事情。

在那個年代,有許多的抗日名將,他們為中國,為趕走侵略者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其中有一位抗日名將叫衛立煌,他很早就跟隨著孫中山先生,可以說有著非常高的資歷。不過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在香港避居,終於在1955年時,他回到了大陸,官位還被上調至副國級,他的子女現在怎麼樣了呢?

衛將軍於1897年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15歲那年便已經開始軍事訓練,後來的他成功成為湖北陸軍學兵營學員,在1917年時,便追隨著孫先生。他的這一生非常努力,也經歷過非常多的戰爭,比如北伐戰爭、中原軍閥大戰以及抗日戰爭等。抗日戰爭或許是他最值得驕傲的戰爭,因為在這裡他擔任過很多的職務,並且也立下了非常多的戰功。

五虎上將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他們是蔣公手下的軍事將領,而衛將軍便是這五虎上將中的一個。其實在這五虎上將中,也只有衛將軍才擔得起這個稱號,其他的人不過是徒有虛名,對於他的戰功,其餘四個人不管怎麼努力都是得不到的。衛將軍在指揮忻口會戰中對敵人的打擊非常的大,不僅如此,他還帶著部隊打通了滇緬公路。

就是這樣勇謀的一個人,卻在抗日戰爭勝利不久後被蔣公解除了一切職務,被迫前往國外進行軍事考察。不過到了1948年,衛將軍被蔣公調遣回國,原因便是前往東北指揮部隊作戰。但因為在遼瀋戰役中,兩方意見不合,遂在結束後衛將軍被他罷免了職務並且還遭到特務的監視。

後來的衛將軍受不了被監控的日子,於是便擺脫他們的監控帶著自己的家屬前往香港避居。新中國成立之後,衛將軍很是欣喜並還來了賀電。1955年時,衛將軍回到了大陸,擔任國內多個職務,其中最高的應該就是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一職,這一職位可以說是副國級了。但不幸運的是,在1960年,衛將軍於北京因病去世,享年63歲。

衛將軍的一生為祖國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他沒有在漫長的人生中迷失方向,永遠都是走向最正確的道路,事業生涯可以說沒有遺憾。衛將軍的一生有過四次婚姻,而這四次婚姻也成功的給他留下了三個兒子與兩個女兒,和他不一樣的是,他的子女們選擇的生活卻是平淡無華的。

大兒子名叫衛道傑,和父親一樣從了軍,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便空閒在家,後來又從事了很多的工作,在1986年時病逝。二兒子名叫衛道熙,關於他的記載不是很多,大概是想過平常人的生活。三兒子名叫衛道然,也是他這麼多子女中最出眾的一個。

衛道然出生於1931年,從小便跟在衛將軍身邊,畢業於香港遠東航空學院,父親去世後,他便帶著夫人回到中國,這期間一直在北京一家汽修公司工作著。後來的他慢慢成為了汽修領域的高級工程師。在2011年時,衛道然因病去世,享年80歲。他還有一個兒子,名叫衛智,受祖父與父親影響常年參加紀念抗戰相關活動。

除了有三個兒子以外,他還有兩個女兒,關於女兒的記載並不是很多。在她們看來,過普通人的生活更好。一生不求揚名立萬,只求安安穩穩過好眼下便足矣。回望歷史,有多少英雄好漢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安逸的生活不過是前人為我們拼搏下的,為了不辜負他們的期望,不讓他們遺憾,我們應當為自己的祖國增添更多的色彩,為自己的祖國創造更多的價值,讓他變得越來越好。

參考資料: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相關焦點

  • 他是國軍五虎上將之一,也是抗日名將,55年回歸大陸官至副國級
    在抗日戰爭時期出現了許多抗日名將。而他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在他帶領的抗日軍隊勢如破竹,打得日軍聞風喪膽。到1955年他回到大陸後官至副國級。那麼他又是怎樣的人物呢?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一講解,衛立煌將軍的抗日事跡。
  • 「五虎上將」衛立煌55年回北京,官至副國級,他的家人結局如何?
    衛立煌將軍於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其父因瘟疫早早病逝,所以全家的重擔都落在了他大哥一人身上。而他也得以進入鄰村一家小私塾學習經史子集,當時尚且年幼的他已經能作詩填詞,這為他以後的官運亨通奠定了文化的基礎。1912年十五歲的他受新思潮影響剪去了頭上的辮子,加入了當時參加過辛亥革命的新軍,自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 國軍二級上將衛立煌在香港經商血本無歸,回歸後成為了副國級領導
    後來衛立煌在洛陽期間,從1939年至1941年的3年中,與毛主席往來電報60多封,一起探討抗戰與革命的理論和戰略。通過與毛主席的交流,衛立煌對共產黨有了更深的了解。凡是抗日的部隊,衛立煌都一視同仁。他排除幹擾,頂住壓力,給八路軍調撥、支援了大批武器彈藥、食品、服裝等軍需物資。例如,1938年春,他一次就撥給八路軍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顆。
  • 國軍核心幹將衛立煌,1955年突然回到大陸,此後升到副國級
    1897年衛立煌出生於安徽,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讓他懷有強烈的報國熱情。長大後的他也十分的熱衷於愛國事業,因此他很早就參加了革命。衛立煌一直跟隨在父親身邊學習,受到了父親很大的影響,為他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不幸的是父親早早地就去世了,維持家中生計的重任就落在衛立煌和兄長的身上。
  • 抗日名將衛立煌,63歲因病去世,他的後人過得怎麼樣?
    、遠徵軍司令等一系列重要職務,功勳卓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抗日愛國將領。衛立煌在抗日戰爭中取得勝利後不久,便被老蔣解除了一切職務,被迫出國進行軍事考察,一九四八年初以前,曾赴海外考察過的衛立煌,在老蔣的一再催促下,返回國內,不久被任命為國民黨東北總司令,統率東北軍政大權,一九四八年九月遼瀋戰役爆發後,衛立煌將軍根據自己制定的固守瀋陽的戰略,以待時變,多次拒絕執行老蔣的命令,最後老蔣在遼瀋戰役結束後撤職,特務人員監視老蔣,其中一個說法是
  • 衛立煌被列為「戰犯」, 排第13位, 為什麼他還敢從香港回大陸
    是的,這位男士就是當年出緬作戰的抗日名將,解放戰爭時東北剿匪總司令。被新中國列為戰爭罪犯的衛立煌將軍,他身邊的女人則是他的妻子韓權華。衛立煌夫婦此次前往澳門,並非是為了遊玩,而是要從當地的海關進入中國大陸,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
  • 他官至副國級,父子兩代主政全國僑聯,95歲入黨,享年100歲
    曾任國務院華僑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全國僑聯副主席、主席,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的莊希泉,67歲官至副國級,95歲高齡入黨,享年100歲。他的兒子莊炎林曾任全國僑聯第四屆主席、黨組書記,98歲去世。
  • 衛立煌:拒絕和蔣介石去臺灣,葬送國軍50多萬精銳,58歲回到大陸
    一九三七年七月,全面抗戰爆發後,衛立煌任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兼前敵總指揮、河南省第一戰區司令等職。衛立煌在這個時期是一個堅定的抗戰派,在國民黨的許多將領中,他曾多次明確表示,任何抗日的部隊,他都將一視同仁。
  • 這位國軍軍長是抗日名將,反對內戰逃到延安,解放後任副國級職務
    國民黨軍隊中有不少人後來棄暗投明,走向了人民軍隊,建國後成為國家高級幹部。其中有一人曾是國軍軍長,也是一位抗日名將,因為反對內戰逃到延安,解放後成為了副國級的幹部。此人的名字叫張衝。張衝,1901年1月25日出生,彝族人,雲南省瀘西縣永寧鄉小布坎(現彌勒縣)人,幼年的張衝讀過私塾,後入鄉和縣城小學讀書,1918年他赴昆明讀書。後來,他組織農民反抗貪官汙吏,不久加入滇軍。1927年時,張衝參與雲南「二·六政變」,又獲得提升的機會,相繼擔任了滇軍的旅長、師長。
  • 程思遠:他曾任李宗仁白崇禧秘書,晚年官至副國級,女兒是亞洲影后
    程思遠是桂系的核心人物,他捭闔縱橫於蔣介石、李宗仁之間,參與籌劃了反蔣、助李宗仁競選「副總統」、逼蔣下野、國共和談等重大歷史事件,最後又與李宗仁一起從海外歸來,晚年官至副國級。1930年至1934年,程思遠擔任中國國民黨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的秘書,由此和新桂繫結下了不解之緣。1937年,程思遠參加了著名的臺兒莊戰役。1938年至1942年,程思遠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秘書。1931年和1948年,程思遠在「桂系」集團兩次逼迫蔣介石「下野」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49年,程思遠辭去中國國民黨要職而赴香港,擔任《正午報》的專欄作家。
  • 他手掌百萬雄兵,迎娶北大校花,新中國成立後成人大代表
    到了民國時期,也是我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在國家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無數英勇義士站了出來,保衛國家,保衛人民,成為了註定要鐫刻在歷史中,讓後人永遠銘記於心的人民英雄。而在眾多人民英雄中,有一個人,他曾是老蔣的五虎上將之一,手握百萬雄兵,將日軍殺得落花流水,後來娶了北大校花,死後被葬在了八寶山。
  • 抗日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陣亡後,他的子女過得怎樣?
    一個優秀的軍隊必然有著優秀的指揮官,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抗日將領。像著名的左權將軍,孫立人將軍等等,正是有著他們的英明指揮,我們的軍隊才能夠在與日本人的戰爭中取得勝利。張靈甫作為國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做出了巨大貢獻。面對外來侵略者,他從不後退,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指揮,一次又一次地將日本人的軍隊擊退。
  • 抗日名將張靈甫後人過得怎樣?兒子成大老闆,孫子長相酷似張靈甫
    不過他們的後人卻能夠代替他們欣賞如今的盛世。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抗日名將張靈甫的後人。正文1903年的夏天,張靈甫在我國陝西省出生。這個生在夏天的孩子於1921年進入長安中學進行學習。但是他並沒有停下鬥爭的腳步,強忍著傷痛,繼續在火線中奮戰。最終,張靈甫與其率領部隊憑藉單薄的一團之力與敵軍的18師團奮戰了一整天。受了重傷的張靈甫也在渡江之後暫時回到後方進行休養。憑藉戰爭中的優異表現,他晉升為153旅副旅長同時兼任305團團長。
  • 鎮嵩軍是抗日「英雄部隊」嗎?衛立煌嫌棄到不行,中條山遭遇慘敗
    正規軍出身的衛立煌真心看不上這支雜得不能再雜的隊伍,盧溝戰火燃起,他一邊迭電南京請纓抗日,一邊跟軍政部商量怎樣甩開這支雜牌軍。 閻錫山劇照 終於獲準北上抗日後,衛立煌率綏署主力第9軍、獨立第5旅趕至河北保定,1937年8月18日正式改編為第14集團軍,衛主任改稱總司令。
  • 全國公認的十位抗日名將,為何只有三位黃埔生,有資格入選
    全國公認的十大抗日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傅作義,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第74軍軍長王耀武,西北軍將領趙登禹。
  • 劉志丹犧牲後,紅28軍軍長由誰接任?軍長後官至副國級!
    劉志丹犧牲後,紅28軍簡直處於崩潰的邊緣,當時的情況很危險,部隊從出發時的1200多人損失到只有700餘人,而且連續作戰一個多月時間又遇到了大敗。軍長犧牲後,可以說士氣降到了最低點,這個時候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領導者,紅28軍可能會全軍覆沒。
  • 衛立煌原是老蔣的愛將,為何分道揚鑣?源於一個女人的去世
    衛立煌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呢?當然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是也離不開一個人的影響。這個人,就是他的妻子朱韻珩。早年,衛立煌參加北伐,任第14師師長,解放南京後,率部駐守在鎮江。有一天,鎮江崇實女子學校校長朱韻珩來找他,當面向他陳述駐軍強佔學校、強徵桌椅、影響學生上課的事,並向衛立煌提出了嚴正的抗議。衛立煌每天忙於軍務,疏於管理這些事,當朱韻珩向他表示抗議後,他十分震驚,當即表示整改,所有徵用的東西全部歸還,損壞的東西照價賠償,並鄭重向朱韻珩道歉。
  • 清華畢業的抗日名將,無辜被囚33年,死後棺槨不入土,原因很簡單
    在整個抗日14年間,中國大地上,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抗日將領,在這些人中,一個時刻都被人尊崇的名字,就是被譽為「軍神」的孫立人,孫立人曾率部隊入緬作戰,擊斃大量日軍,重振國威,可謂是大將之風,退守臺灣後,孫立人卻無辜被囚禁33年,於1990年去世,他死前告誡家人,棺槨不要入土,這是什麼原因呢?
  • 衛立煌率部增援南口抗戰【3】--黨史頻道-人民網
    平西一帶百姓沒有見過服裝這樣整齊、頭戴鋼盔、武器這麼好的隊伍,覺得抗日有希望了,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中共地下組織負責人魏國元對團結在組織周圍的民先隊員、北平淪陷後轉來的抗日青年知識分子進行動員,發動群眾組織抗日宣傳隊,分組到各村進行抗日宣傳。內容包括防空、防特、防漢奸,組織擔架隊搶救傷員、運送彈藥物資、慰問衛部將士。
  • 金庸有一表姐,父親是上將,丈夫官至副國級,晚年卻住60平舊房子
    和金庸一樣,蔣英也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庭,她的父親是一代名將蔣百裡,民國陸軍上將。蔣百裡是一位卓越的軍事理論學家,所著《軍事常識》是中國近代軍事理論的開山之作,而其《國防論》則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國防理論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