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內(外)角平分線定理

2021-02-19 數學王國的一千零一夜

01

—定理內容(值得了解)

三角形內(外)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

三角形內(外)角平分線外分對邊,所得的兩條線段與其內角的兩邊對應成比例.

02

—定理證明(值得研究)

(以內角平分線為例)

已知:如圖,AD是△ABC的內角∠BAC的平分線。

求證: BA/AC=BD/DC; 

證明1:(做平行線)

過C作CE∥DA與BA的延長線交於E。

則: BA/AE=BD/DC; 

∵    ∠BAD=∠AEC;  ∠CAD=∠ACE;

       ∠BAD=∠CAD;

∴    ∠AEC=∠ACE;

∴    AE=AC;

 ∴  BA/AC=BD/DC 。

證明2:(面積法)

過D作DE⊥AB於E,DF⊥AC於F;

∵    ∠BAD=∠CAD; ∴  DE=DF;

∵  BA/AC=S△BAD/S△DAC; 

      BD/DC=S△BAD/S△ABCDAC;

∴  BA/AC=BD/DC

03

—典型例題(值得探究)

1、如圖,在 △ABC 中,CD 是 高,CE 為∠ACB 的角平分線.若 AC=15,BC=20,CD=12,求CE 的長

2、已 知 面 積 為 4 的 △ABC 的 邊 長 分 別 為BC=a,CA=b,AB=c(c>b),AD 是∠A 的角平分線,C′是 點C 關 於 直 線AD 的 對 稱 點.若 △C′BD 與△ABC 相似,求△ABC 周長的最小值.

3、如 圖 ,在 正 方 形 ABCD 中,E、F 分別是邊AB、BC 上 的 點,DE 與 AC 交於點 M,AF 與BD 交於點N.若 AF 平 分∠BAC,DE⊥AF,且 記 x=BE/OM,y=BN/ON,z=CF/BF,則(  ). 

(A)x>y>z   (B)x=y=z 

(C)x=y>z   (D)x>y=z

4、如圖,在 Rt△ABC 中,∠ACB=90°,點 D 在邊CA 上,使得CD=1,DA=3,且∠BDC=3∠BAC,求BC 的長.

參考答案:

1:

2:

3:D

4:

請點擊右下方 「在看」 寫下你的想法

相關焦點

  • 角平分線定理(初中)
    大家好,今天我來為大家帶來的是角平分線定理以及一些延伸內容。
  • 中考數學——三角形的高、中線和角平分線
    :三角形的三條中線:1.定義:在三角形中,連接一頂點與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這個三角形這邊的中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1.定義:在三角形中,一個內角的角平分線與它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與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 與三角形有關的定理
    今天我們來講講三角形(文章有點長,需要耐心閱讀)一、1、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內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注意哦,其實三角形的定義中,可以不強調同一平面內,因為三個點才能確定一個面。但是四邊形、五邊形等多邊形就必須強調在同一平面內。
  • 三角形的「五心」,你真的掌握了麼?最全,內含奔馳定理,歐拉線
    三角形的五心問題在高中課本中並沒有直接給出,但是高考中卻時有出現,如果沒有對此進行有效研究和訓練,碰到此種問題,即使是尖子生也會一頭霧水,筆者針對這個問題專門對三角形的五心進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其中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內心我們在這裡會做重點介紹,旁心由於高考並不多見,在這我們只做簡單說明.
  • 三角形中線定理
    每條三角形中線分得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性質設⊿ABC的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1、三角形的三條中線都在三角形內。2、三角形的三條中線長:.______________ma=(1/2)√2b²+2c²-a² ;.
  • 三角形概念火熱出爐!
    (2)等邊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相關概念(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底邊上的中線(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2)等腰三角形的外心、內心、重心和垂心都在頂角平分線上,即四心共線。
  • 全面認識三角形(經典收藏)
    2、三角形中的主要線段(1)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一個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三條平分線交於一點,這一點叫做"三角形的內心",要區別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及「角的平分線」的區別。「角平分線」是線段,「角的平分線」是射線。
  • 正弦、餘弦定理一些有趣簡單的推論
    ↑↑相關文章在這裡↑↑設△ABC的三角A,B,C所對的邊分別為a,b,c,則 上面兩個定理就是鼎鼎大名的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兩個定理的一些簡單有趣的推論。之所以簡單,因為我會,之所以有趣,因為不考。推論1、角平分線性質
  • 三角形的內心、外心、中心、重心
    內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線交點的原理:經圓外一點作圓的兩條切線,這一點與圓心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原理:角平分線上點到角兩邊距離相等)。 2、外心:是三角形三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即外接圓的圓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邊的垂直平分線交於一點。該點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 中考數學幾何公式定理總結大全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
  • 一般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
    最初學習的三角函數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為了表示邊長之間的關係而定義的。後來隨著角度定義的擴展,三角函數的定義範圍也擴充了,將其角度擴展到了任意2角。現在我們利用三角函數作為工具來分析一般的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在一般形狀的三角形ABC中的其中一個頂點向對邊作垂線,可形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在這兩個三角形中,根據直角三角形中斜邊與直角邊的關係,可得這就是一般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它表示了邊和對角之間的比例關係。
  • 中考專題之三角形知識點總結
    三角形相關知識內容初中數學幾何領域最為核心、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這不僅是因為三角形是基本的平面圖形之一,更是由於三角形研究其他圖形的工具和基礎。如要學好多邊形(常見的是四邊形)、圓,那麼首先必須掌握好三角形知識內容,否則在學習其他幾何內容時就會感到特別困難。
  • 尺規作圖: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過線外一點作線的垂線 - 熊二的...
    初中尺規作圖要會畫的三類線: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過線外一點作線的垂線,第三類也叫找垂足或找垂線段。角平分線: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把這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的射線尺規作圖步驟:(以作∠ABC的角平分線為例)①任意選取半徑,以角的頂點點B為圓心畫圓弧,與∠ABC的兩邊分別交於點M、N;②取一半徑滿足r >1/2MN,分別以M、N為圓心,畫等半徑的圓弧,交於點O;③以B為端點,過O作射線BO,射線BO就是∠ABC的角平分線.
  • 初中數學三角形以及簡單的角度計算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三角形的一些經典題目,主要是利用三角形內角和來求角的度數,三角形內角和概念實在是簡單的有點侮辱人,但是它出的題卻是難為人,求角的度數很容易將代數運算和幾何圖形結合起來,彎彎繞繞的,因此也是考試中常常會遇到的題型。
  • 初中數學重點公式定理集合,值得收藏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7、平行公理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三 角 形 17、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19、推論2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20、推論3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22、邊角邊公理(SAS)
  • 初中三年必備數學幾何定理,分年級段總結,趕快收藏
    線的定理:①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②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角的定理:①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②鄰補角互補;③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互餘;④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初二):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到角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
  • 三角形的「五心」性質歸納總結
    任何三角形都有五心,分別是重心、垂心、外心、內心、旁心。重心:三角形三邊中線的交點,為三角形的重心;在三角形的內部;重心定理:重心到頂點的距離是到對邊中點距離的2倍。垂心:三角形三邊高線的交點,為三角形的垂心;銳角三角形垂心在內部,直角三角形在直角頂點,鈍角三角形在外部。外心:三角形三邊垂直平分線的交點,為三角形的外心;銳角三角形的外心在內部,直角三角形在斜邊中點,鈍角三角形在外部;此點為△外接圓的圓心,到三頂點的距離相等,這個距離叫外接圓半徑R.
  • 三角形全等相關知識點我都給你找到了
    求證:∠ADC+∠B=180 如下左圖所示,從角的一邊OB上的一點E作角平分線OC的垂線EF,使之與角的另一邊OA相交,則截得一個等腰三角形(△OEF),垂足為底邊上的中點D,該角平分線又成為底邊上的中線和高,以利用中位線的性質與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的性質。如果題目中有垂直於角平分線的線段,則延長該線段與角的另一邊相交,從而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可總結為:「延分垂,等腰歸」。
  • 構造法求15度角的餘弦值
    例如求15度角的餘弦值問題,就可以用構造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下面我用兩種方法來求一下15度角的餘弦值.(方法1)已知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15度,∠A=90度,求角C的餘弦值.我們可以採用構造法,找到BC的中點E,作DE垂直於BC,交AC於點D,連接BD,這樣我們就在三角形ABC中構造出一個30度60度90度的直角三角形,我們可以設AB=a,進而通過特殊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表示出其他線段的長度,進而可以求出15度角的餘弦值.(方法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90度,∠C=30度,利用構造法求15度角的餘弦值.
  • 初中數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性質+輔助線技巧都在這裡了!
    求證:∠ADC+∠B=180 (3)作角平分線的垂線構造等腰三角形如下左圖所示,從角的一邊OB上的一點E作角平分線OC的垂線EF,使之與角的另一邊OA相交,則截得一個等腰三角形(△OEF),垂足為底邊上的中點D,該角平分線又成為底邊上的中線和高,以利用中位線的性質與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