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剛結束的第90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水形物語》斬獲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個份量最重的獎項,除此之外,還榮膺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原創配樂兩個獎項。有人說,《水形物語》的勝利,代表著奧斯卡的政治立場。畢竟更多人更喜歡它的競爭對手《三塊廣告牌》,包括我在內。那麼奧斯卡為何會青睞它?難道只因這是一部政治正確的電影?
拋開它政治意識形態的勝利,《水形物語》作為電影本身,它在故事的打磨、情節的安排、節奏的掌控以及整體藝術的呈現上也屬上乘。這是一個勇敢又浪漫的愛情童話,一個跨物種的情感故事,一個風格復古但表達前衛的新型敘事。
影片將故事背景設置在美蘇冷戰時期,主角艾麗莎是一個啞巴孤兒,在一家政府實驗室當保潔員,她與一位黑人女性清潔員和一位有同性戀傾向的落魄白人畫家是朋友。除此之外,她別無所有。生活日日重複,平淡無奇。直到有一天,她在實驗室裡看到了被當作戰利品的怪異生物,偶然的互動,艾麗莎發現這生物通人性,他喜歡聽音樂,能看懂手語,並且還會與她交流。
從此,艾麗莎的生活有了光彩,她和他一起欣賞音樂,為它翩翩起舞,她開始想念他,依戀他……可是,這生物畢竟是美國從蘇聯拿到的戰利品,他被作為一種生物武器,要被美軍活體解剖以破壞蘇聯的太空計劃,一場政治和軍事上的廝殺就此開始。而艾麗莎為了解救他,開始了一場愛的大冒險,她不顧生命危險,不惜一切代價,動用全部力量,終於將「男友」解救出來,可是,美軍又怎麼會放過她呢,一場政治與愛情的較量由此開始……
縱觀整部影片,與其說它是意識形態先行,不如說它是一個特殊時期的現實寫照。艾麗莎對怪異生物所產生的愛情,折射出美國社會的底層邊緣人士不被尊重,渴望平等的強烈願望。在人的世界裡,他們被無視,被排斥,被低看。只有在與這怪異生物的交流中,艾麗莎才是完整的,生動的,她的一舉一動,她的喜怒哀樂才能夠被感知,受重視。她的勇敢來自於被尊重的在乎感,她的無畏堅持自一份心有靈犀的無障礙溝通。哪怕對方和自己不是同一個物種,哪怕這種愛情會被當作怪異,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畢竟我們的同類中,也有很多披著人皮的狼,以人之名行獸之事。所以,我認為這愛情首先源自於一種平等,一種真正被當作一個完整的、正常的人來看待的平等。
影片把一個跨物種的愛情故事講述地細膩動人,前提是將怪異物種作擬人化處理,這怪異物種除了外表看起來不是人之外,有著人類的一切情感。他會痛會叫,他知道感恩,他懂得傷感離別,他還會擁抱撫摸,他甚至還和艾麗莎親密接觸,影片最後定格在受了傷的怪異物種與艾麗莎在水中深情對視,彼此含情脈脈。這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個比看起來正常還正常的「人」。
在此,突然想起了一句形容怪人的話,「若你喜歡怪人,那麼我很美」。正是這種擬人化處理,才能把這個愛情故事講述下去,凡是產生情感,必須得有互動,一來一往,情感才能流動起來。否則,就是幻覺了。所以,真正感人的不是跨物種戀愛,而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比物種更難跨越的是從狠毒到善良的人心,從國家到世界的格局,從戰爭到和平的距離。
此外,影片絕佳的視聽呈現為這個故事提供美妙的審美體驗,復古暗黑的色調為故事披上了童話色彩,優雅迷人的配樂詮釋了浪漫冒險的愛情,華麗流暢的剪輯使得故事的節奏恰到好處,主角艾麗莎靠肢體語言完美演繹了戀愛中的女人。
整體而言,《水形物語》挺好看的。
文 / 沐光之晨
作者原創,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