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到底橫切好還是豎切好?產後三原則,刀口恢復到隱形狀態
我自己是順產生寶寶,但做過幾年育嬰師,護理過不少產後媽媽們,其中也有剖腹產產婦。
關於剖腹產的刀口走向,有一定的護理經驗。在我看來,刀口恢復狀態和刀口走向有一定關係,但不是絕對的。
剖腹產到底是橫切好還是豎切好?
懷孕後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分娩。順產還是剖腹產?如果是剖腹產,橫切還是豎切呢?很多媽媽在懷孕7個月起,就開始為這些事情憂心了。如果需要剖腹產,在腹部切一刀是免不了了。那麼,橫切好還是豎切好呢?
從手術便捷性上來說,豎切視野好,方便醫生操作;橫切刀口廣度、寬度都有局限性,需要醫生具備更高超的手術技術才能進行。
從美觀上來說,橫切更適合,豎切刀口隱蔽性差,一眼就能看出來,而橫切刀口在腹部下方,只要不穿特別短的漏肚臍裝,一般看不出來的。
從身體生理結構來說,腹部的豎切刀口跟皮膚正常紋理相反,恢復起來不如豎切(符合皮膚正常紋理)更快一些。但具體也要看產後護理以及產婦個人體質。
剖腹產選擇豎切還是橫切?
如果必須剖腹產,橫切和豎切一般會徵求產婦以及家屬的建議,能橫切儘量橫切,畢竟現在醫學水平發達,醫生水平也越來越高,橫切不存在太大的技術問題。
但如果是高齡產婦,分娩時還有其他疾病,需要一起處理,那就只能選擇豎切,這樣醫生視野開闊,可以看的更清楚。
表姐當時生孩子,一直想要橫切,但醫生說,胎兒體位靠上,橫切後不利於取出胎兒,後來建議她豎切。所以,根據胎兒的體位以及產婦自身的情況,醫生也會給出建議,到底適合哪種刀口以及如何做好產後護理。
如果你是二胎媽媽或者多次分娩,一般醫生會選擇在上次刀口的位置進行手術,也就是兩次切口基本一致,這樣恢復起來更快。
產後三原則,刀口恢復到隱形狀態
選擇順產或者剖腹產,都是根據產婦以及胎兒的情況進行的,剖腹產之所以讓人頭疼是因為傷口處的恢復,很難和之前完全一樣,甚至到「隱形」狀態。但在產後護理中注意下面幾點,恢復也能更快一些。
做好衛生護理工作。
產後抵抗力低,不注意衛生容易引起傷口感染,之後會有凸起的疤痕。除了日常洗刷外,還要及時更換護墊,勤用清水洗。可以用擦浴的形式進行,傷口快好了也別揭,以免留下疤痕。
Tips:傷口剛癒合洗澡時可以用創可貼貼住傷口處,避免接觸到水,引起發炎。
飲食上的調整。
產後飲食的調整,對身體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傷口的癒合。飲食中增加含有豐富蛋白質、鈣元素的食物,比如魚湯、骨頭湯、鴿子湯等。表姐剛生完寶寶第二天,護士就送來了鴿子湯,說是對癒合傷口有幫助。我生寶寶是順產但有側切,醫生也建議喝鴿子湯,有條件的可以多喝幾次。
但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有些影響刀口恢復,容易留疤的食物,比如醬油、醋等,能不吃就不吃。
適當的運動。
術後進行必要的運動,不能整天躺在床上,不利於傷口恢復。比如產後瑜伽、腹式呼吸、散步等,都是可以的。但短時間內不能提重物,減輕腹部壓力,坐著、躺著都注意下。
Tips:側躺時切換姿勢,避免一側壓擠到腹部,傷口容易裂開、感染。
枕邊育兒寄語:
總之,分娩是以母嬰安全為主,橫切或豎切,主要根據當下的情況進行調整,相信醫生的建議就好了。但如果產婦自己有主意,也可以跟醫生商量,看看是否能平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