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娘的上海男孩們 拿什麼來拯救?

2020-12-23 周易精算劉三百

上海的男孩們為什麼越來越娘?

越來越多的朋友抱怨上海的男孩子們越來越沒有男子氣,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班裡表現最搶眼的總是上海的小女生們,這種陰盛陽衰的現象仿佛已經統治了整個上海灘。我的一些朋友以及一些諮客家長也時常和我說道這個問題。她們是這樣描述的:「上海的小女生們真厲害,你看在班級裡從班長、學習委員、物理課代表、語文課代表、數學課代表、大隊長、小隊長,就連勞動委員都是小女生們全權掌控了!」這個還沒說完那個又說道:「是哦!是哦,我兒子那個班上,老師一提問,爭先恐後回答問題的都是女生,就連搞活動積極在前的都是女生們,男孩們好像都非常謙虛害羞的一樣,真是很奇怪的現象!」有些諮客家長也會非常擔憂的問我:「老師,我家的孩子以後會不會真的越來越娘呢?你看他都15歲了,一點不像我們那個時代,男孩子就有男孩子樣!」的確家長的擔心是非常必要的,總體上來看上海的男孩們正在走向去雄性化的路途中,為什麼會這樣?

劉老師提出以下幾點認知方向與大家分享,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批評和指正不足之處。

心理學中的認同、內射和合併理論

中國人有句古話叫:「有其父必有子」,或者「有其母必有其女」。

同樣非常適合用來解釋佛洛依德精神分析中的認同、內射和合併理論,佛洛依德說道:「仔細觀察學齡前兒童,都會發現兒童在說話的語調及姿勢上與其父母中的一位驚人的相似。一些認同,尤其是在年幼的孩童身上所表現的認同,似乎是對父母的亦步亦趨。即使在稍微年長的人中,如一位大學生開始喜歡一位特定的學長、老師,或者是一位教徒追隨敬重的教長,在獲得追隨者、仿效者心理的認同後,認同對象的客體形象、言行舉止會內射到這些追隨或仿效者的內心深處,最終在會變為對認同對象的完全效仿(Wholesale incorprationg,又成為合併)」。

另外,美國精神分析協會高級分析師南希.麥克威廉士(Nancy McWilliams)也說道:「內射,包含了人格成長過程中不假思索或潛移默化的人格效仿,而這其中父母性格的特點會成為孩子某些人格特徵的潛移默化或主動效仿的對象。」

從兩位心理學專家的表述中不難看出,你是什麼樣的母親或父親將會塑就什麼樣的女孩或男孩。當然,也會有例外的可能,但絕大多數都在其中。

上海女人文化

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地域文化,養育了不同性格特質的人群,就拿娶媳婦來說,每個地方的女子都非常的不同,所以有人就這樣說:「娶湘女多情亦多才,娶川妹子辣而有味,娶西湖美女身姿翩躚,娶客家女人任勞任怨,娶廣東女子有福氣,娶北京小妞夠刺激,娶上海美女沒了脾氣……」

上海一直是整個中國時尚文化的象徵。上海這個一百多年來中國最大的產業城市,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紙醉金迷的不夜城,到五十年代飄著香風的南京東路,再到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流行文化之都,上海和上海的女人一直都是潮流的引導者,更是時尚的締造者,因此而形成了優越而特殊的上海女人文化。

上海女人,引以為榮的,或讓人尤其嫉妒的,不是張家長李家短的閒言碎語,並不是嬌美的面容和誘人的身段(當然這些她們也有),而是她們對男人善於巧布心計,逢迎或掌控渾然自如的本事。在她們的價值觀中,她們相信擺平身邊的男人,世界就會被擺平。而上海也儼然是整個中國女人文化進化最快、最精緻和最強勢的地方。

當然,上海女人的強勢文化形成的原因,還和江南歷史男子文士傳統中的文職形象有很大的關係,男人的謙讓和對女性的尊重,增大了上海女性的家庭地位。

上海女人也因此借勢奪取了家庭管理的話語權甚至是統治權。

媽媽越強勢 兒子越懦弱

曾經一本書《女人不狠地位不穩》中專門用一章論述過,家庭裡女人過於強勢,不僅老公受到壓制,對兒子的成長也非常不利,甚至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女人越強勢,培養出的兒子不僅不會像她一樣堅強,反倒越懦弱。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個精彩的論斷:「假如母親較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裡其他的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迎合和恭順。」

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孩最終會在認同、內射和合併的心理作用下成為了越來越擁有主動、強勢和權威性的女朋友、一家之主甚至是全家專制的掌控者!最重要的上海的女人文化正在大批量的生產和造就這樣的趨勢,所以也就見到了本文開頭那段話:越來越多的朋友抱怨上海的男孩子們越來越沒有男子氣......

最最可怕和可悲的是:上海的男孩們正在被這種強勢的母親力量和弱勢的父親形象一點點的侵蝕和消磨!

我們該做些什麼?

心理學專家知道,父母性格特質會對孩子造成典型的複製作用,如:暴虐的父親必然有個暴虐的兒子,愛嘮叨的母親必然會培養出愛嘮叨的女兒,大多數人總是這樣在不經意之間充當兒女的榜樣,塑造著兒女的性格,並影響著兒女的心理成長。

從心理學上講,男孩的成長需要一個男性的高大「父親」形象,(其實爺爺的高大男人形象也行)當家庭中「父親」高大形象缺失的情況下,很有可能男孩會認為這樣的男性形象就是像父親該有的形象,女性也就應該像母親一樣,管理父親、管理家庭。

上海的女人文化最終使男孩對男性力量認識較少,男孩難於男性化,缺乏陽剛之氣,在體重、身高、動作等身體發育方面都會受影響,同時在性格成長中會出現懦弱、膽小、孤僻、自卑的心理特質,以及較易出現自控能力弱、焦慮抑鬱等情感障礙,同時更會缺乏男子的擔當責任氣概,當這些所有的特質集合後男孩最終在未來進入社會後,還會按照他認同的女人強勢的模式發展,無法按自己性別角色規範行事,喜歡找強勢的女人結婚......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於批評現在的某些文化現象,只是希望能看到這篇文章的男人和女人們如果你們的家庭有男孩正在成長,那麼請你們仔細的思考一下,我們的男孩子們正在成長,我們是否需要改變一下我們的言行和舉止,給他們塑造或打造一個可以學習如何成為擁有陽剛之氣的男子漢良性的家庭氛圍!

我的悄悄話

另外我悄悄的告訴大家,看到這篇文章並轉發的朋友,家裡的男孩最終都成了正在的男子漢了!

相關焦點

  • 為何中國男孩越來越娘?父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男孩究竟該怎麼養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不得不感慨:現在的男孩越來越「精緻」了,不僅性格偏「靜」、脾氣偏「軟」、愛好偏「宅」,連穿衣打扮也追求起「花樣美男」的效果。而在傳統認知中,男孩不就該大大咧咧、風風火火,渾身充滿「小小男子漢」的氣概嗎?為何這種「娘氣文化」愈演愈烈呢?
  • 為何現在男孩越來越「娘」?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3種父母害了他
    而男孩這樣的改變,也逼得女性不得不強大起來,現如今很多男孩和女孩,仿佛性別反了一樣,這種反差看得人內心複雜。因此現在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問,為何現在的男孩越來越「娘」?如果人們仔細剖析的話,相信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多半與家庭教育有關,3種父母害了他。
  • 大公網:當男子漢成稀缺 拿什麼「拯救男孩」?
    其實,就是南京這所學校,不舉辦「拯救男孩」之類的教育論壇,我們也已感受到,當下的不良的教育文化和環境,就像是一個無形的籠子,把男孩捆綁其中,只能在有限的空間活動,而不能有絲毫的超越和犯規。就像是一條無形的鎖鏈,鎖住了與生俱來的粗獷、個性,他們不得不「戴著鐐銬跳舞」,其身心發展,人格發展,創造力發展,個性發展,受到極大抑制。
  • 中國男生越來越「娘」!男孩究竟該如何培養,隔壁甲子園給我們上了一課
    吉田輝星報導隊員們一場一場贏,在甲子園滯留的時間越來越長,帶的盤纏都不夠用了!秋田縣的農民伯伯們也不斷地在家鄉為娃娃們募捐盤纏。當然氣氛是非常歡樂的!就此金足農的這群高三大男孩的夏天結束了男孩們難抑悲傷,痛痛快快哭了一場!
  • 為何男孩子越來越「娘」?家長審視教育方法,別毀掉他的男子氣概
    而作為一個男孩,他將來是這個家庭的頂梁柱,也必須有能夠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氣概。 因此,很多家長在教育男孩兒時都會告訴他,流血流汗不流淚。 之所以會拿這句話來激勵男孩,也是從側面反映,在大家的意識中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氣概。
  • 只有娘道才能拯救宇宙
    女司機們各種找藉口不去,無奈之下李文麗才站出來。氣的武漢通行官微連發好幾條博文,致敬逆行中的女性鏡頭。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明明是嚴肅的抗疫題材,結果更像是一部:婆媳劇。再比如,婆婆嫌棄李文麗是小地方來的,配不上她家兒子,把這對夫妻硬給拆散了。抗疫結束後,婆婆又希望他們復婚。……挺好的題材,怎麼拍出來內味兒了呢。原來,《最美逆行者》的導演叫郭靖宇,而曾經有一部大型封建婆媳劇《娘道》也是出自這位導演。
  • 拿什麼來拯救你!瞼板腺
    檢查發現,楊迪眼睛的瞼板腺已經消失了,連腺體的管子都沒有了,醫生說,這眼睛已經老到了50歲……那瞼板腺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在眼睛中很重要嗎?容我向您慢慢道來。瞼板腺是一種在眼皮周圍的特殊皮脂腺,也是人體最大的皮脂腺。瞼板腺位於眼皮瞼板內,與瞼緣成垂直排列,並開口於瞼緣。
  • 拿什麼來拯救某些墮落的師德
    面對墮落的師德,我們拿什麼來拯救?女教師出軌學生家長,滿屏都是嘲諷以前看到有人在評論區對老師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的時候,總喜歡辯解幾句,因為當下有不少老師還是盡職盡責,特別是廣大農村老師。但今天看到這則醜聞以後,我突然感到以往的辯解總是那麼蒼白無力。醜聞就是醜聞,墮落就是墮落,不是說你披著教師的外衣就硬要別人去尊重你,首先看看作為教師的你,是否有值得別人尊重的資格?
  • 拿什麼拯救你,娛樂圈的文盲藝人們?
    九年義務教育都普及多少年了,為什麼卻有一種感覺,娛樂圈的文盲明星是越來越多了?「涵」字裡面,什麼時候有「子」了?問:有一個角超過90度的三角形,叫什麼三角形?在鞠婧禕的心中,這個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這位叫謝可寅的新人,寧知道罌粟是什麼東西嗎?寧知道在調味料裡放罌粟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為嗎?給謝可寅同學開的科普小課堂:罌粟別名鴉片、大煙。
  •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髮際線!!
    髮際線後移的原因大家已經知道了,接下來就是姐妹們最最最期待的拯救髮際線環節了!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讓自己的髮際線看起來低一些,可以通過改變髮型的方式來修飾。另一種就是前額髮際線後移,這種情況可能就要藉助齊劉海來拯救了,如果不知道齊劉海是個多麼寶藏的髮型,那麼看看程瀟的對比圖就能一目了然。一定有些妹子不知道自己剪完劉海什麼樣,所以不敢輕易嘗試,沒關係,可以嘗試一下假髮劉海!
  • 拿什麼來拯救你的大腦門
    拿什麼拯救你的髮際線之畫髮際線 為了拯救自己的髮際線,很多小仙女們可算是操碎了心。她們為了擁有完美的髮際線,嘗試了很多方法,比如前段時間在各大平臺大火的畫髮際線,就引起了一大波愛美小姐姐的效仿。
  • 疫情期間,我們倒還好,苦了娘老子們
    :「妹子啊,網吧什麼時候開門有消息了,記得和我說一下啊。「 「看電視算什麼,我娘天天玩全民K歌。每天在家聽到3D版的《紅塵情歌》、《唯你等待》等歌曲,最可怕的是現在我沒事就會哼上兩段。」 ——一位來自不願透露自己疫情期間聽歌品味的w說道。
  • 中國男孩「娘化」?!不存在的
    導言:今天的熒幕上充斥著各種」小鮮肉「; 身邊愛打扮的男孩子也越來越多,化妝護膚美容保養也不是女生的特權。這些現象讓一些人開始擔憂,認為今天中國的男孩子在」娘化「, 甚至更進一步,把這種擔憂放大到對國家社會的前途的層面上,說「少年娘則國家娘」 。 那麼「娘化」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 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該擔心的又是什麼呢?
  • 新聞系男生越來越娘了慫了嗎?
    近年來,「娘文化」開始滲透到各個領域,尤其是用來描述男性,那麼「娘文化」到底是什麼? 然而這種看似越發越「精緻」的男性形象,在一些傳統男性眼中成為了一種「搔首弄姿」的「偽娘」文化,痛罵其為「娘炮」… 「娘」什麼時候成為一種屬性標籤,在文化含義上「娘」雖然帶著女性色彩,但女性色彩並不能以「貶義」使用,當女性詞彙被賦予『貶義』時,也從背後影射出一種性別態度,這種態度現在依舊存在。
  • 精緻和「娘」有什麼區別?「娘化」的時尚,算不算一種畸形的審美
    什麼是時尚?什麼是潮流?每年的流行是由誰來決定的?怎樣才算是正常的審美?怎樣才是畸形的審美?其實關於這些問題我思考了很長時間,現在有一些審美我覺得是畸形的,但是卻有很多人喜歡,所以我也不知道是否是我的主觀影響了對客觀的認識。
  • 《星際紅警》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
    而在野外,更是有許多國破家忘的美女們在顛沛流離。而玩家們,則是需要在路過野地的同時順手幫一下忙就能拯救她們與水火之中了。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相對與遺蹟中史前文明的公主小姐們個人認為還是野地的那些美女比較值得拯救,畢竟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在外面漂泊無依無靠的比那些遺蹟中養尊處優的公主們可憐多了。
  • 西瓜視頻獨播《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劉燁出色演技為電視劇加分
    電視劇《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正在西瓜視頻獨播,雖然這部電視劇大家以前也看過,但是現在重溫這部《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仍然能夠引起大家深深的思考。劉燁在劇中飾演龍小羽的角色,深刻表現了人物的內心,真實反映了人的人性,真的不愧為影帝。據說,當初導演讓劉燁在韓丁律師和龍小羽之間選擇一個,劉燁選擇了飾演龍小羽,他認為這個角色更適合他。
  • 何炅自曝童年陰影:那些被「娘」綁架的中國男孩
    在節目裡,做主持的易烊千璽就收到了這麼一條男聽眾的困擾:我是一名男生,因為喜歡織毛衣而被他人嘲笑,說織毛衣是女人活,這個行為特別「娘」。他問:男生織毛衣真的很「娘」嗎?何炅驚訝了:「娘」什麼時候成為了一個貶義詞?
  • 為什麼《上海堡壘》選了鹿晗來拯救地球?
    這個被許多演員拒絕的科幻項目,鹿晗卻選擇了相信——他相信《上海堡壘》,相信中國自己的科幻電影。約五、六年前他在創作劇本時,就被鹿晗的一張圖片擊中,當時的滕華濤並不認識鹿晗是誰,但他認為這個男孩和他心目中的江洋很相似,於是兩人在北京有了一面之緣。"小鹿剛出道時,就一眼看中了他的少年感,覺得他就是電影裡的江洋。因為籌備期比較長,五年後快開拍了再次去找他,他還沒忘記我們的約定,很痛快地就答應了,我一看,幾年過去了,他的少年感一分沒減,"江洋"還在。"
  • 鞋企巨頭們迎來「至暗時刻」!拿什麼拯救「老化」的服裝品牌們?
    近些年來,隨著行業調整,不少中國老牌鞋履品牌經歷了從高光走向沉寂的歷程,紛紛陷入困局。2019年,富貴鳥正式退出港交所舞臺;2020年,曾經風光一時的貴人鳥遭遇ST;之後達芙妮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一連串知名民營頭部鞋企相繼迎來「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