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視頻直播平臺亂象侵害未成年人 專家建議加大內容風險審核力度

2020-12-23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張雨亭 張穭方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寧迪)直播間低俗表演、「誘導打賞」、封禁主播借殼復出······近日,在2020音視頻直播行業綠色內容生態共建峰會上,南都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發布了《音視頻直播平臺內容痛點及治理創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音視頻直播平臺目前仍存在不規範現象,平臺在內容監管上要思考治理創新。

自2019年12月起,南都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對音視頻直播行業的100餘家平臺展開為期一年的持續監測,剖析了行業在主播管理、內容審核、直播打賞、未成年人、內容建設五個方面存在的管理瓶頸以及行業治理現狀。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監測巡查,研究中心發現主播常見違規行為可歸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沉痾已久的直播間低俗表演、傳遞不良價值觀等行為;第二種是主播及其經紀代理的「誘導打賞」行為;第三種是利用直播間等公開渠道售賣違規資源或者色情服務;第四種是已遭平臺甚至行業封禁主播通過換馬甲、換平臺借殼復出,比如,註冊小號、採用「變聲器」以身犯險。

在內容審核方面,研究中心發現目前音視頻直播審核能力參差不齊、中小平臺審核力量薄弱的問題依然存在,最鮮明的表現是對舉報處理的響應遲緩。

今年7月,研究中心曾對13家直播平臺的舉報便捷度和反饋效率進行實測,在舉報部分直播間低俗內容後,12小時內有8家平臺作出回應,38%的平臺沒有回音,部分平臺雖通過私信告知用戶已接收到舉報,但48小時內均未給出任何後續進展消息。

《報告》指出,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服務形態,直播打賞的創新與漏洞並存。

研究中心曾針對直播打賞展開調查,發現存在打賞金額上限普遍設定過高、直播間內打賞過於頻繁、利用「抽獎」「競猜」「返利」等方式涉嫌組織網絡賭博等現象。比如,通過100家平臺的禮物打賞額度進行梳理,發現四成平臺設置單次打賞金額最高可超百萬元。

未成年人打賞難退的糾紛,則暴露了平臺在未成年人識別、退款機制不健全等諸多方面的短板。南都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曾梳理25家平臺用戶協議中和未成年人相關的條款,發現僅有不足四成平臺對未成年人的充值消費行為作出提示,且多為「免責條款」。

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目前,未成年人瀏覽區域推薦低俗內容、適合未成年人瀏覽內容供給不足等現象在行業中比較常見。

今年9月,南都網絡內容生態治理研究中心在調查中仍發現,有的視頻網站中教育頻道存在與教育無關的短視頻,其中包含標題封面性暗示、傳播偽成功學、情感PUA、輸出低俗庸俗價值觀等內容,目前,相關資源現已下架。

在對全國15個省份近2000名未成年人家長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僅三成受訪家長表示會開啟青少年模式管理孩子瀏覽視頻、直播的行為。

音視頻直播平臺如何實現內容監管的治理創新?《報告》發現,目前部分平臺已通過建立信用評價體系、AI技術賦能審核、技術識別未成年人、優化青少年模式,以及算法幹預內容導向等措施加強治理。

在主播管理方面,較多的是建立信用管理體系和嚴格的評分機制,如酷狗直播等平臺採取了主播管理分級分類措施,讓主播行為直接與本人信用分關聯,並與公會信譽值掛鈎,一旦主播違規,則公會也會被連帶影響信譽值。

在審核方面,目前多數平臺都採取了人機審核相結合的模式,比如自主研發AI、聲紋等智能識別算法模型,用戶內容一經上傳,首先經過圖片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過濾,再由人工團隊進行覆核。

關於未成年人消費、打賞難退等問題,《報告》建議,有效識別未成年人身份,實現事前阻斷是防範關鍵。目前,多數平臺已建立起未成年人身份識別系統,通過人臉識別、用戶畫像、行為數據分析等多種技術手段來定位未成年用戶,實施攔截。未成年人內容供給方面,多數平臺通過對青少年模式的優化,實現內容的多元化、個性化輸送。

數美科技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風險識別,該公司創始人、CEO唐會軍指出,當前在內容審核上人工成本高,如果平臺規模大,投入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而在語音等特殊場景下,對內容的風險識別有很大的技術難度,「很多人在一起說話,非常嘈雜,再放些背景音樂,識別起來就更有一定挑戰。」

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網際網路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石月看來,平臺需要在治理中發揮關鍵作用,加強平臺文字、圖片等內容監控技術,加大語音審核巡查的研發,「可能也需要政府出臺一些鼓勵性政策,來鼓勵企業在這方面進行一些研發。」石月認為,平臺還要加強提升正面、高質量內容的輸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2020音視頻直播綠色內容生態共建峰會」在京舉行,熱議多元共治...
    網絡音視頻及直播行業發展迅猛,為我們的生活不斷注入新力量、帶來新創想,但傷害網絡內容生態,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現象仍時有曝光。如何標本兼治、管建並舉,為音視頻直播行業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12月2日上午,以「清朗網絡空間 踐行時代擔當」為主題的「2020音視頻直播綠色內容生態共建峰會」在北京舉行,該活動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南方都市報社承辦。會上,南都發布了《網絡音頻社交「軟色情」侵害風險研究報告》及《音視頻直播平臺內容痛點及治理創新報告》兩份報告,剖析違規不良信息侵害路徑、行業共性痛點及治理經驗等,助力內容生態建設。
  • 建設音視頻行業健康內容生態,比心陪練呼籲各方聯手共建共治
    建設音視頻行業健康內容生態,比心陪練呼籲各方聯手共建共治 2020年12月2日,「2020音視頻直播行業綠色內容生態共建峰會」在北京舉辦,峰會聚焦「音視頻行業內容健康安全、保護未成年人」的話題,來自政府主管部門
  • ...平臺亂象為何屢禁不止 專家學者呼籲給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網絡環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焦敏龍)國家網信辦近期會同相關部門全面巡查國內31家網絡直播平臺的內容生態,依法約談處置虎牙直播等10家存在傳播低俗內容等問題的網絡直播平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日前測試發現,包括被約談平臺在內的許多手機直播App,仍存在註冊登錄無法有效識別用戶年齡、存在軟色情內容等有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亂象。
  • 讀者聚焦―― 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讀者聚焦——網絡直播亂象當治
    國家網信辦指導屬地網信辦依法依規對十家平臺企業進行約談,視違規情節對相關平臺分別採取停止主要頻道內容更新、暫停新用戶註冊、限期整改、責成平臺處理相關責任人等處置措施,並將部分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 對於如何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行業生態,一些讀者來信提出了相關建議。
  • ...有未成年人一月打賞7000元,77%網民認為直播平臺存低俗內容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其中包括色情低俗內容、網絡賭博等亂象。同時,一些平臺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有的直播平臺利用疫情期間網民上網時長增加的時機,通過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
  • 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 未成年人直播亂象何時休?
    未成年人直播亂象堪憂近年來,隨著視頻平臺的發展,網絡直播、短視頻備受未成年人青睞,卻亂象頻出。未來網記者注意到,在「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的直播間,有網友質疑「這麼小直播,違法吧?」小奧的媽媽回覆說:「這個天下,直播的小孩多的是。」
  • 部分直播平臺亂象叢生 直播不能什麼都播
    目前,網絡直播行業蓬勃發展。《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5.6億,佔網民整體的62%。然而,在行業競爭和利益驅動下,一些直播平臺亂象叢生。防疫期間,全國大多數網民上網時長明顯增多,有的直播平臺利用這一時機,為追流量、抓眼球,任由主播穿著暴露、言語粗俗、行為惡劣,通過「送福利」、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進行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進行充值打賞,所涉及的舉報案例居高不下;有的直播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絡購物市場秩序……網絡直播平臺的這些違法違規行為,嚴重破壞網絡生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惡劣影響
  • 中紀委:給直播亂象敲警鐘,有未成年人一月打賞7000元,77%網民認為...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其中包括色情低俗內容、網絡賭博等亂象。同時,一些平臺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有的直播平臺利用疫情期間網民上網時長增加的時機,通過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
  • 【淨網2020】短視頻、網絡直播、網路遊戲,對未成年人影響有多大?
    青少年所創作的短視頻內容,更加符合青少年用戶的心理特點,貼近他們的情感需求,能夠充分釋放他們的創作欲望,展示自身個性,提升其社會參與意識。報告建議短視頻應用佔據了青少年網民越來越多的時間,也引發了社會對青少年網絡沉迷風險的憂慮。
  • 央視頻繁點名直播亂象背後:一批涉黃直播平臺「死灰復燃」
    他告訴記者,直播行業剛剛崛起時,亂象比現在更多。經過幾輪治理,行業跑出一些大公司,審核要求趨於嚴格,與幾年前相比,「不是一星半點的強。」當前,涉黃直播主要是不知名中小直播平臺,但這些平臺伺服器大多在國外,如何治理,目前仍是難題。
  • 最高檢:加大對侵害農村留守兒童等犯罪打擊力度
    ,持續推進「一號檢察建議」落實,加大對侵害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犯罪打擊力度。《意見》要求,依法保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加大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依法嚴格追訴職務侵佔、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和挪用資金犯罪,綜合考慮其犯罪行為對民營企業經營發展、商業信譽、內部治理、外部環境的影響程度,精準提出量刑建議。
  • 評論|直播亂象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其中包括色情低俗內容、網絡賭博等亂象。同時,一些平臺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有的直播平臺利用疫情期間網民上網時長增加的時機,通過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北京朝陽法院曾披露,有未成年人一個月打賞7000餘元,更有甚者,一年內打賞65萬餘元。
  • 未成年人網絡直播「隱秘的角落」:超四成App存少兒不宜內容
    作者/法治周末記者 王京仔原標題:那些未成年人網絡直播「隱秘的角落」導讀:南都個人信息保護中心選取了30款視頻、語音類直播App作為測評對象,從隱私政策合規、帳號創建及家長同意、內容建設及審核、特殊技術設計、充值打賞設置五個方面展開,考察被測App是否採取了有效措施保障未成年用戶的網絡權益
  • 「地評線」東湖評論: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網絡生態環境
    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重拳出擊,聯合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各部門依法處置158款違法違規直播平臺,掛牌督辦38起涉直播重點案件,督促平臺清理有害帳號及信息,封禁一批違法違規網絡主播。此舉對於遏制未成年人充當網絡主播譁眾取寵帶來的不利影響,引導未成年人綠色上網,起到了關鍵作用。
  • 「地評線」東湖評論:治理網絡直播亂象淨化網絡生態環境
    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重拳出擊,聯合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工作。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各部門依法處置158款違法違規直播平臺,掛牌督辦38起涉直播重點案件,督促平臺清理有害帳號及信息,封禁一批違法違規網絡主播。此舉對於遏制未成年人充當網絡主播譁眾取寵帶來的不利影響,引導未成年人綠色上網,起到了關鍵作用。
  • 存在助眠內容挑逗、多名助眠主播誘售低俗色情音視頻等問題,荔枝...
    本報訊 近日,針對荔枝APP存在助眠內容挑逗、多名助眠主播誘售低俗色情音視頻等問題,廣東網信辦會同省「掃黃打非」辦、廣州市網信辦、廣州市「掃黃打非」辦依法約談了荔枝APP負責人,責令其關停直播板塊「助眠」頻道,下架錄播板塊中助眠類違規節目,全面排查清理違規音視頻,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 內容審核:貓途鷹APP內容審核出現漏洞遭下架
    據了解,國家網信辦自11月5日起組織開展行動應用程式信息內容亂象專項整治,是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部分行動應用程式傳播淫穢色情、暴恐血腥等違法違規信息,提供詐騙賭博、招嫖賣淫等違法違規服務的網絡亂象開展的。
  • 抖音被處頂格罰款,中國紀檢監察報: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31家主要網絡直播平臺普遍存在內容生態不良現象,其中包括色情低俗內容、網絡賭博等亂象。同時,一些平臺留言互動、彈幕和用戶帳號註冊疏於管理,違法違規信息層出不窮。有的直播平臺利用疫情期間網民上網時長增加的時機,通過低俗表演等方式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