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007:幽靈黨》、《我的青春期》、《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
統籌:蔡劍平
編輯:王偉(東北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
(本文由虹膜、桃桃淘電影、文慧園路三號、電影公嗨課、電影山海經微信公眾號聯合發布)
《007:幽靈黨》得分5.1分
1. U兔:7分
電影類書籍譯者
前20分鐘爽爆,值IMAX,大遊行的美術做得真好,長鏡頭雖沒什麼出彩但也算亮點,人群上的直升機調度得精彩,營造出緊張感。可惜華麗MV後越來越俗套,反派的智商直接影響影片的精彩程度。跟《碟5》劇情如出一轍好尷尬,雖拍得比《碟5》略好但狂轟濫炸也沒什麼勁。上集還有重大情節轉折,這集什麼推進都沒有。
2. 汽車大師:7分
電影撰稿人
門德斯導的這兩集最值得稱道的是拍出了英倫典雅氣——羅馬追車戲就是典範:沒太多花巧,靠沉穩的節奏感來驅動。平均鏡頭時長感覺比如今多數動作片長出不少。就是這個伯恩範的邦德實在與典雅靠不上邊,這部乾脆去了趟丹吉爾。後半部劇情荒誕得離奇,賽朵的角色早半個鐘頭結束就瀟灑了。
3. 大奇特:6分
歐美老電影愛好者和DVD收藏發燒友
《天幕殺機》的陰鬱之後做到了娛樂至上的返璞歸真,更傾向於重回康納利/摩爾時代的基調,這才是007電影。繼上部重啟軍情六處,此次再度「復活」幽靈黨,並與60年代《幽靈黨》三部曲做了致敬與呼應,這是邦德迷的樂趣。軍情五處和幽靈黨內外兩條線並駕齊驅,做到了文戲和武戲的互補。無奈後半段幽靈黨老巢部分突兀、混亂(屬於對《你只能活兩次》、《金剛鑽》的老調重彈,已經不適應於當今的時代)。編劇們仍然放不下玩深度,把布洛夫的人設改得離譜,心理戲也過分複雜和誇張化了。
4. 西帕克:6分
影評人、電影媒體從業者、藍光收藏愛好者
沒有了迪金斯大神,這部《007》也少了上一集的藝術質感。但對於《007》系列的老愛好者來說,可以在本集中看到經典元素的大量回歸,和各種自我致敬。不管是邦德的風流成性,還是大反派在沙漠中暗藏的基地,甚至是針管SM都頗有些超現實的復古感。門德斯導演的這兩集邦德,其實各有各的趣味。
5. 雲中:6分
導演、影評人、《電影公嗨課》聯合創始人
中規中矩的邦德式電影一枚。對專業人士來說,攝影值得一看;對普通觀眾來說,場面值得一看。沒了。
6. 妖靈妖:5分
電影文化工作者
作為《007》電影的忠實粉絲,可以看到影片與過去《007》系列出現的魔鬼黨電影的部分橋段互文和拆解的趣味,但對於現代觀眾而言,在薩姆·門德斯忙於塑造人物、注入莎劇元素和氛圍時,也許更願意看到《碟中諜》、《速激》這種節奏更快、不用大腦、動作戲設計更為複雜的動作片。更何況門德斯這次對人物關係也不自信了起來,邦德說自己是米老鼠是對這種處境的最佳註解性自嘲。
7. 梅雪風:5分
媒體人,曾任《看電影·午夜場》創刊主編、《電影世界》主編,現《大眾電影》副主編。
與《碟中諜5》的劇情架構差不多,但它比《碟5》還要疲軟。從動作場面來說,《碟5》起碼還有阿湯哥的親身上陣搏命演出可看,《007》則除了開頭的長鏡頭,其餘皆乏善可陳。而陰謀則毫無緊張感,最後謎底揭開,原來大魔頭也不過是得不到充足父愛的小公舉,這對於《007》這麼大的格局來說,未免娘炮了一些。
8.桃桃林林:5分
影視自媒體人。產品包括:微信公眾號:桃桃淘電影;微博:桃桃淘電影;優酷視頻:桃淘好萊塢;本周院線新片。
非常失望。基本從鬼畜的片頭曲開始,這片就沒什麼看頭了。這麼多明星大牌,卻堆出如此老套、乏味、毫無新意與亮點的劇情,邦女郎繼續符號化,如同那符號化的床戲。故事滿是槽點,反派好像一個笑話。看點大概只有各位穿西裝耍帥吧,如T臺的模特一般。
9. 獨孤島主:5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自我設定了一個陰謀論,但是陷入了自我毀滅的想像不可自拔,劇作層面敷衍了事導致比較客觀的動作場面無所依託,更致命的是邦德在片中完全成了「最後一分鐘營救教員」,完不完成這個任務,到最後對觀眾來說變得無關緊要,把舊樓全部炸平也無濟於事。
10.風間隼:5分
影評人
全面回歸70年代的寶馬香車、花花公子式的邦德形象,開頭墨西哥城廣場的空中動作戲場面浩大,令人驚嘆,後面就每況愈下,節奏和場面都乏善可陳。簡直難以想像與上一部同出自一位導演之手。弟弟妒兄弒父這件事提醒我們,生二胎需謹慎。
11. 吳李冰:5分
影評人(常用筆名LOOK)、《虹膜》電影雜誌編輯總監
即便一個勁地渲染英倫風,《007》系列還是有淪為膚淺幼稚可比美漫超級英雄大片的趨勢。
12. magasa:4分
《虹膜》電影雜誌主編、虹膜微信公眾號(IrisMagazine)運營者
近年最混亂的一部《007》,丹尼爾·克雷格晚節不保。他的外形和剛接任邦德時有了一些能夠察覺得到的變化,再演下去很可能就無法勝任邦德的倜儻瀟灑了。開篇在墨西哥城的直升機打鬥拍得不錯,之後就一瀉千裡。故事……說不上有什麼故事。反派的整個動機、手段都弱爆了,像是過家家。沃爾茨現在總被定型化為一個精緻的、咬文嚼字的優雅反派——擺不脫《無恥混蛋》的影響,這對他來說真不是好事。
13. 迷影蘭波:3分
電影從業人員
開場長鏡頭驚豔,情調也有,之後就一路亂來,莫大胸激情戲莫名其妙,蕾雅·賽杜跟邦德激情還沒拉拉床戲投入,最糟心的還是節奏和劇本,爛俗到二流國產劇的程度,可憐了想飆戲的瓦爾茲,根本沒人搭,門德斯在上部裝逼唬住了不少人,這部則真正露了怯。
14. 雪梨卡通:2分
影視劇編劇、影評人
史上最貴和最長的《007》,也是史上最爛的《007》。別的電影看片時還需要挑刺,這部沒法挑刺,因為它是釘床。這兩分,一分是給它部分場景的攝影,比如開場,一分是因為它不是3D。有看這部《007》的空閒,不如去看看抗日雷劇,起碼還有衝突還有轉折還懂得什麼是起承轉合。
《我的青春期》得分5.6分
1. U兔:9分
電影類書籍譯者
太郝傑了。故事簡單卻能用豐富的細節和清爽脫俗的鏡頭語言講得很好,笑點貼心淚點鑽心。看完可能記不住這段感情卻能記住這種感覺。能看出很多電影的印記,不僅有《古惑仔》、《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還有很多日本片和港片的味兒,不是模仿而是那種勁兒。結尾特別像《橄欖樹下的情人》,浪漫極了。包貝爾意外驚喜,兩個年輕演員也很出色。大陸終於有像樣的青春片了。
2. 西帕克:7分
影評人、電影媒體從業者、藍光收藏愛好者
難得一部沒有落入感傷回憶俗套的青春片,反諷元素多於自傳,很高興看到郝傑導演適應體系的同時,依然沒有拋棄自己的鄉土情懷與嘲諷精神。
3. 大奇特:6分
歐美老電影愛好者和DVD收藏發燒友
儘管已經向商業片妥協,敘事也有斷裂,但郝傑依然沒有拋棄他的鄉土情懷和那股騷情。這是他的自傳體電影,用發夢的小夥和圓夢的導演,來表現兩個時空的美好與脆弱,結尾的「雪藏」(定格)畫龍點睛。包貝爾在《港囧》裡的差,在這裡全都贏回來了。
4. 妖靈妖:6分
電影文化工作者
小鎮青年也有自己的青春要致敬,同時還要向改變人生命運的電影本身致敬。郝傑的新作雖然被刪得支離破碎,但其多重鏡像的骨架仍支撐著它呈現出同類青春片所沒有的趣味或惡趣味,在虛實之間,展示了小成本獨立製作作為院線電影的更多可能性。
5. 王昕:5分
電影研究者
由文化定義被學校管制的「青春期」是如此漫長,成熟動物的性衝動與性渴望如同一個高溫乾燥環境裡的火藥桶,在禁錮中湧動燃燒。郝傑創造了一些足以承載這類揭竿而起的衝動的場景。然而也許是刪減的原因,全片有大量斷裂之處,春夢變為夢想的過程也不清晰,從結尾將全片反身嵌套的做法雖然有趣,但交待的也不夠可信(比較像噱頭)。有趣的倒是頗具藝術電影範的結尾,冰封在曾經的那時那刻,帶著心愛的姑娘回家。一種原生態的可愛。
6. howie:5分
資深影評人,《華語電影》系列叢書統籌
先聲明,《我的青春期》公映版據說刪減了20多分鐘內容,而我無緣得見那個更完整的版本,以下評價只就公映版而言。前述原因應該可以解釋影片的支離破碎感,但無法解釋郝傑場面調度能力的貧弱,以及高清DV電視風的攝影。這部電影證明了《美姐》的好,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導演的藏拙。不過這部露了怯的電影,幻想性場面還算有趣,郝傑也依然誠實,但也僅此而已。
7. 梅雪風:5分
媒體人,曾任《看電影·午夜場》創刊主編、《電影世界》主編,現《大眾電影》副主編。
前面青少年戀愛的部分,倒有些真實生猛的東西,但成人部分的混亂與矯情,則讓人猝不及防,對我來說更多的不是價值觀上的不適,而是劇作上的胡來任性,這種分裂,真是讓我百撕不得騎姐。
8. 本南丹蒂:4分
上海國際電影節策展人
已然支離破碎的結構,一廂春夢在青春期裡揮發得無影無蹤。愈發懷念《光棍兒》裡那渾然天成的土腥氣,鄉村的詩意力量變成了青春橫陳的都市裡的土菜館。後半程的迷影故事變成了無力的全面的坍塌。最讓人欣慰的是新人孫怡的大銀幕處女秀,她或許是個值得期待的演員。
9. 賽人:3分
影評人、CCTV6《電影報導》(前身為《中國電影報導》)策劃
沒頭沒腦,對影像和生活本身極端缺乏觸覺,還喪失了郝傑以往電影中對原生態充滿趣味的把握。
《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
1. 賽人:5分
影評人、CCTV6《電影報導》(前身為《中國電影報導》)策劃
典型小清新,走的是舌尖上的墨爾本路線,但學生腔過重,人過於安靜和乾淨了。
2.桃桃林林:4分
影視自媒體人。產品包括:微信公眾號:桃桃淘電影;微博:桃桃淘電影;優酷視頻:桃淘好萊塢;本周院線新片。
這文藝腔電影,看到最後都沒太想明白片子講的是什麼。果然是根據散文改的,真的是從頭到尾各種碎片,有一搭沒一搭的。學了很多日式青春片的套路,比如從頭到尾的畫外音,可惜男主的臺詞又不太行,表演也不太行。配樂朗誦風光片,也許有人會喜歡吧。
3. 感恩而死:3分
電影策展人、上海國際電影節選片顧問
就像片中安東尼驚訝自己的網絡日誌都能有出版社出書,我也驚訝導演有勇氣把它給拍出來。整部片子就跟安東尼用矯揉造作的文藝腔堆砌而成的網絡日誌似的,結構散得厲害,再加上從頭到尾聒噪的旁白,以及演員們同樣誇張做作的表演,令我如坐針氈。唯一有點打動我的地方大概就是于榮光對兒子學廚的理解和支持了吧。
4. 本南丹蒂:3分
上海國際電影節策展人
似乎是個青春偶像劇的快銷品,但充滿了本科學生畢業作品的生澀氣質。
話說,你們看出來《我的青春期》是在哪兒取景拍攝的嗎?
「影向標」是一個致力於院線電影打分和評價的集體。《影向標》產品版權歸影向標團隊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有轉載需求,請聯繫yingxiangbiao2015@163.com」
影向標(2015.7-)評分表
《刺客聶隱娘》
8.4
《終結者:創世紀》
5.7
《頭腦特工隊》
7.6
《山河故人》
5.7
《心迷宮》
7.2
《我的青春期》
5.6
《碟中諜5:神秘國度》
7.0
《港囧》
5.4
《解救吾先生》
6.7
《破風》
5.3
《滾蛋吧!腫瘤君》
6.5
《小黃人大眼萌》
5.3
《史努比》
6.5
《007:幽靈黨》
5.1
《小王子》
6.4
《三城記》
4.9
《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
6.4
《像素大戰》
4.5
《暗殺》
6.3
《我是證人》
4.4
《夏洛特煩惱》
6.2
《九層妖塔》
4.2
《烈日灼心》
6.0
《剩者為王》
4.0
《華麗上班族》
6.0
《移動迷宮》
3.9
《蟻人》
5.9
《宅女偵探桂香》
2.5
《絕命海拔》
5.8
《新娘大作戰》
2.1
講述傳奇作家聶華苓的香港優秀紀錄電影《三生三世聶華苓》今晚6點30首播,藝術影院大廳,點擊「閱讀原文」格瓦拉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