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星在勤奮中升起——記譯製片導演、著名配音演員楊成純
成功之星在勤奮中升起——記譯製片導演、著名配音演員楊成純(未記錄作者姓名)
話得從一次聯歡會說起,一陣歡樂的聲浪將著名配音演員楊成純湧(擁)到了話筒前,能親耳聽到他那雄渾淳厚富有魅力的聲音,這是多少觀眾的共同心願啊。他開口了,說的是日本影片《追捕》中矢村警長對長岡了解的一段臺詞:「朝倉跳下去了,唐瀨跳下去了,你也跳下去!你倒是跳呀,怎麼,你害怕了?」他說得那麼輕鬆舒緩,但每一個字卻似乎凝集著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觀眾折服了,陶醉了,他的話音未落,全場就立即滾過一片潮水般的掌聲。掌聲記載了他的成功,成功又蘊含著多少艱辛。是啊,他畢竟為此已付出了二十多年的心血。
一九六三年,楊成純從上海電影專科學校表演系畢業了。這位在中學時代就酷愛話劇表演的年輕人躊躇滿志,憧憬著未來銀幕生涯的美好前景。誰知畢業分配方案公布後,楊成純的去向竟是上海電影譯製廠!生活的陰差陽錯把他強拉入一條新的軌道——當配音演員!為此,他失望痛苦、懊惱惆悵,對著這陌生的崗位搖頭嘆氣。是嘛,許多人看來,配音是那麼單調枯燥,創作的天地又是那麼狹窄,能搞出啥名堂?當演員有多「帥」!一部戲打響,就能出名走紅。學了三年電影表演的楊成純又怎能不這樣想呢?
俗話說:「沒有吃過李子的人,就不知道李子是啥滋味」,這話一點不錯。當楊成純第一次站在話筒前,為《海岸風雷》中的小兒子配音時,他才感覺到「配音」這兩個字的分量有多重,他絕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樣輕鬆單調,單說語言表達的基本功就夠他好好磨練一陣子——粗粗一聽,他的普通話說得很流利,但細細一琢磨,其中不乏「南方風味」。至於如何運用語言技巧來塑造人物性格,表現原片的風格,學問就更深了。實踐改變了小楊的初衷,使他感到當配音演員並未吃了「虧」,只要自己認真學習,刻苦摸索,同樣大有作為,大有奔頭!從此,他懷著極大的熱情,一頭扎進了配音工作中。他先從發音練起,天天練,字字練,力求達到自己嘴中說出的每一個字都準確清晰。他還在語言的感情色彩上下功夫,融「喜怒哀樂」於話語中。為了開拓自己的戲路子,避免落入「千人一聲」和模式,他根據不同人物的不同特點尋求不同的處理方法,增加聲音的厚度和深度,讓自己的聲音去靠攏角色,而不是讓角色遷就自己的聲音。
就這樣,他邊幹邊學、邊摸索,先後為《大篷車》《海狼》《三十九級臺階》《愛德華大夫》《逃往雅典娜》《非凡的艾瑪》《勝利大逃亡》等數百〔多〕部影片和電視片的主要角色配過音,成為觀眾十分熟悉和喜愛的配音演員。楊成純是個勤奮好學的人,對待事業有著執著的追求。當他在配音藝術上日趨成熟後,他又大膽地闖進了譯製片導演這塊藝術領地。這些年,他先後導演譯製了《(啊,)野麥嶺》《苔絲》《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勝利大逃亡》《逃往雅典娜》《沉默的人》《希西》《風雪黃昏》等近百部影片。其中,前四部影片還榮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楊成純深深地感到,作為譯製片導演,要使原片在既定的框框之中,通過語言的再加工來充分顯示其藝術魅力,必須對原片有深刻、透徹的理解,從時代的背景、風土人情、風俗禮儀到影片的風格、人物的性格等等,都能有所知。這樣導演在與翻譯探討劇本時,在啟發演員時,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片的風格,詳盡地表達出原片的意圖。要做到這一點,迫使導演必須掌握廣博的知識,楊成純深諳此理,他幾乎將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到了學習上,書成了他形影不離的忠實夥伴。他還刻苦學習英語,能夠(對不起,剪報沒有剪全。只能到此為止了。抱歉之至!——穆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