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星在勤奮中升起——記譯製片導演、著名配音演員楊成純

2020-11-18 光影音畫賞

成功之星在勤奮中升起——記譯製片導演、著名配音演員楊成純

成功之星在勤奮中升起——記譯製片導演、著名配音演員楊成純(未記錄作者姓名)

話得從一次聯歡會說起,一陣歡樂的聲浪將著名配音演員楊成純湧(擁)到了話筒前,能親耳聽到他那雄渾淳厚富有魅力的聲音,這是多少觀眾的共同心願啊。他開口了,說的是日本影片《追捕》中矢村警長對長岡了解的一段臺詞:「朝倉跳下去了,唐瀨跳下去了,你也跳下去!你倒是跳呀,怎麼,你害怕了?」他說得那麼輕鬆舒緩,但每一個字卻似乎凝集著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觀眾折服了,陶醉了,他的話音未落,全場就立即滾過一片潮水般的掌聲。掌聲記載了他的成功,成功又蘊含著多少艱辛。是啊,他畢竟為此已付出了二十多年的心血。

一九六三年,楊成純從上海電影專科學校表演系畢業了。這位在中學時代就酷愛話劇表演的年輕人躊躇滿志,憧憬著未來銀幕生涯的美好前景。誰知畢業分配方案公布後,楊成純的去向竟是上海電影譯製廠!生活的陰差陽錯把他強拉入一條新的軌道——當配音演員!為此,他失望痛苦、懊惱惆悵,對著這陌生的崗位搖頭嘆氣。是嘛,許多人看來,配音是那麼單調枯燥,創作的天地又是那麼狹窄,能搞出啥名堂?當演員有多「帥」!一部戲打響,就能出名走紅。學了三年電影表演的楊成純又怎能不這樣想呢?

俗話說:「沒有吃過李子的人,就不知道李子是啥滋味」,這話一點不錯。當楊成純第一次站在話筒前,為《海岸風雷》中的小兒子配音時,他才感覺到「配音」這兩個字的分量有多重,他絕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樣輕鬆單調,單說語言表達的基本功就夠他好好磨練一陣子——粗粗一聽,他的普通話說得很流利,但細細一琢磨,其中不乏「南方風味」。至於如何運用語言技巧來塑造人物性格,表現原片的風格,學問就更深了。實踐改變了小楊的初衷,使他感到當配音演員並未吃了「虧」,只要自己認真學習,刻苦摸索,同樣大有作為,大有奔頭!從此,他懷著極大的熱情,一頭扎進了配音工作中。他先從發音練起,天天練,字字練,力求達到自己嘴中說出的每一個字都準確清晰。他還在語言的感情色彩上下功夫,融「喜怒哀樂」於話語中。為了開拓自己的戲路子,避免落入「千人一聲」和模式,他根據不同人物的不同特點尋求不同的處理方法,增加聲音的厚度和深度,讓自己的聲音去靠攏角色,而不是讓角色遷就自己的聲音。

就這樣,他邊幹邊學、邊摸索,先後為《大篷車》《海狼》《三十九級臺階》《愛德華大夫》《逃往雅典娜》《非凡的艾瑪》《勝利大逃亡》等數百〔多〕部影片和電視片的主要角色配過音,成為觀眾十分熟悉和喜愛的配音演員。楊成純是個勤奮好學的人,對待事業有著執著的追求。當他在配音藝術上日趨成熟後,他又大膽地闖進了譯製片導演這塊藝術領地。這些年,他先後導演譯製了《(啊,)野麥嶺》《苔絲》《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勝利大逃亡》《逃往雅典娜》《沉默的人》《希西》《風雪黃昏》等近百部影片。其中,前四部影片還榮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楊成純深深地感到,作為譯製片導演,要使原片在既定的框框之中,通過語言的再加工來充分顯示其藝術魅力,必須對原片有深刻、透徹的理解,從時代的背景、風土人情、風俗禮儀到影片的風格、人物的性格等等,都能有所知。這樣導演在與翻譯探討劇本時,在啟發演員時,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片的風格,詳盡地表達出原片的意圖。要做到這一點,迫使導演必須掌握廣博的知識,楊成純深諳此理,他幾乎將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到了學習上,書成了他形影不離的忠實夥伴。他還刻苦學習英語,能夠(對不起,剪報沒有剪全。只能到此為止了。抱歉之至!——穆闌)

相關焦點

  • 來自病榻上的報告——採訪著名配音演員、譯製導演衛禹平
    來自病榻上的報告——採訪著名配音演員、譯製導演衛禹平作者:韻 樂我是在病榻旁採訪衛禹平的。看到他蒼白的面容、呆滯的目光和癱瘓的肢體,我的心很沉,一股痛惜之情油然而生,可惡的病魔對一位富有才華的著名配音演員竟然如此無情,真是罪孽啊。老衛呢,儘管是身體殘弱,但仍然譯製不住內心的激動,他硬是撐起身子,費力地、斷斷續續地用含糊不清的語言,向我訴說他的過去,訴說著他對電影藝術深摯的愛……一九三八年,十八歲的衛禹平懷著一腔愛國熱忱,參加了抗敵演劇隊,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 他最滿意的——下一步戲 記著名配音演員尚華
    他最滿意的——下一步戲 記著名配音演員尚華他最滿意的—— 下一步戲----記著名配音演員尚華提起尚華這個名字,影迷們決不會陌生。這些年來,尚華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外國影視片中的人物語言形象:《悲慘世界》中的沙威警長、《冷酷的心》中的「魔鬼」胡安、《虎口脫險》中的音樂指揮、《簡愛》中的聖約翰牧師、《鷹冠莊園》中的錢寧先生……與此同時,他還為《嚴鳳英》、《鄭板橋》、《風流局長》等幾十部國產電影、電視劇中的重要角色配音。真可謂碩果纍纍、事業蓬勃。
  • 追憶那些記憶深處的譯製片配音「女神」
    ,期間曾參演《群鶯亂飛》、《歌杉淚痕》等話劇,1949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後被保送到華北大學藝術幹部訓練班戲劇科進修,1949年9月被分配到東北電影製片廠,成為新中國第一代譯製片配音演員,從此開始了其配音藝術生涯。
  • 看《花木蘭》《信條》,譯製片原來是這樣配音的?
    如今,隨著年輕一代觀影習慣的改變,譯製片是否風光不再?如何讓年輕觀眾真正感受電影配音藝術的魅力? 在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期間,我們也專程來到了長影譯製片廠,在廠長王曉巍和著名配音演員胡連華的帶領下,近距離感受電影譯製工作的魅力。
  • 《TERA》正統魔幻配音 譯製片大師獻聲
    這些譯製片的配音大師們,有著正統的聲線和專業的配音技巧,對於詮釋西方魔幻題材擁有獨到的經驗,他們的加入將使《TERA》在聽感上的魔幻氣息更加濃鬱,下面是一段出自官方的配音片段,讓我們先聽為快。「李世榮配音路人NPC,撩騷玩家」音頻地址:「甘道夫」周志強配音巴拉卡作為國家話劇院院長的周志強,其大氣、沉穩的聲線曾在《指環王1、2、3》中生動詮釋了甘道夫這一角色,將甘道夫的長者風範深入到中國觀眾心中,該角色形象與《TERA》中的巴卡拉族十分相似,都有著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法術,整個配音過程中,周志強老師拿捏有度,一氣呵成,為《TERA》百人聲優團隊中的青年演員樹立了榜樣
  • 那些輝煌年代裡,我們喜愛的配音演員
    曾為《三劍客》、《被侮辱與被迫害的人》、《社會中堅》、《廣島之戀》、《海岸風雷》、《基督山伯爵》、《大篷車》、《虎口脫險》等數百部經典譯製片配音。20世紀50年代起,李梓先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譯製廠工作,任配音演員、演員組組長。曾被譽為「上譯廠的當家花旦」、「永遠的葉塞尼亞」。李梓經歷了上海電影譯製廠最輝煌的時期,在接近半個世紀的配音生涯中,李梓最為人熟知的角色包括《簡·愛》中的簡、《葉塞尼亞》裡的葉塞尼亞等。李梓的配音作品還包括《巴黎聖母院》、《音樂之聲》、《英俊少年》、《望鄉》、《白夜》、《陰謀與愛情》、《走向深淵》等。
  • 配音導演、配音演員張遙函
    》(法國,其他配音演員)《女巫鬥惡龍》(丹麥,其他配音演員)《至暗時刻》(英國/美國,譯製導演,配 邱吉爾)《維京:王者之戰》(俄羅斯,配 費奧多爾)《聖誕奇妙公司》(法國,譯製導演,配 聖誕老人)   2018《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美國,其他配音演員)
  • 譯製片《普通一兵》故事,配音演員找村長,東北味兒臺詞太魔性
    聽起來這麼不靠譜呢,沒辦法,那個時代譯製片還是一個新鮮事物,起碼在國內,還屬於一塊未開發的土地,根本沒有配音演員這個概念,袁乃晨只能簡單要求,聲音好聽是首選的,然後儘量要有些憨厚的感覺就行。在譯製片出現之前,國內普通觀眾要看外國電影的話,除非是默片,不然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看電影前先聽講解員講一遍電影劇情(有點像評書),二是去比較高級的配備「譯意風」(同傳)的影院,很麻煩。
  • 經典譯製片視頻連載 《大獨裁者》(1)
    今天起播出德揚Dion先生製作的經典譯製片視頻連載之《大獨裁者》,一共9段。
  • 經典譯製片《虎口脫險》,向幽默的指揮家與油漆匠致敬
    路易·德·菲耐斯,法國著名電影導演,演員,劇作家。菲耐斯在劇中飾演斯塔尼斯拉斯·納伯爾。生活中,他是一個極具喜劇天賦的演員,沒有他精湛的表演,《虎口脫險》估計也不會成為法國影史上程碑式的作品。與此同時,電影也令默默無名的他,一夜成名。
  • 盤點上譯廠十大經典譯製片,《佐羅》第八,《追捕》殿軍
    筆者曾先後寫過上譯廠七位功勳配音演員的文章,也專門寫過老廠長陳敘一,但從未盤點過上譯廠這些經典譯製片。數量太多,經典太多,盤點起來就像財迷進了寶庫,不知道拿哪個寶貝好了。不過如果不來一次「十大」或「十佳」這樣的盤點總覺得缺點什麼,畢竟現在各行業都流行這種半娛樂半懷念性質的盤點,筆者就結合自己和網絡上以及現實中一些同道之人的看法,拿出一份個人版的「上譯廠十大經典譯製片」,每部片子將從藝術性和技術性兩個方面綜合進行評定。一家之言,歡迎拍磚。拋磚引玉,恭請補充。
  • 連載 從梵皇渡路到永嘉路(27)戴學廬和楊成純(上)
    這就是戴學廬的名字和他那略顯喑啞的聲音。戴學廬跟伍經緯、劉廣寧都是1960年進入上譯的新手,那年進入上譯的還有楊成純和嚴崇德。有人曾把楊成純比作上海電影譯製廠的薩克斯風。這個比喻相當貼切,準確抓住了楊成純的聲音特徵。就戴學廬早期配音作品給我的印象,我覺得他的聲音也有點類似薩克斯風。如果把伍經緯、劉廣寧分別比作長號和豎琴,那也就是說,1960年一年內上譯廠就增添了一支長號,一架豎琴和兩支薩克斯風!
  • 銀海聲河之星——我國已故著名配音演員邱嶽峰
    當他說到邱嶽峰"幾十年來忍辱負重,為黨和人民作了很大貢獻"的時候,在場的許多悼念者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熱淚。在這些人當中,有的只是站在遺像之前,才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這位老配音演員。他們久久地凝望著死者的遺像:您為什麼要離開我們?  有一個相隔千裡之遙的孩子,不幸從小就患了小兒麻痺症,兩條腿完全殘廢了。
  • 年輕人都在聽原聲片的今天,我們不該忘記那個時代的配音演員
    2020年6月25日凌晨1:02分,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與世長辭,享年81歲。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她的聲音卻深深留在幾代人的影像記憶中。歐美文化的迅速介入,中日韓文化的三國交匯,讓我們這一代人更容易接受原版影片而不是中文配音。那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說一說那些年的譯製片和配音演員?因為那還是我們父母輩共同的回憶,不能因為我們的習慣而強制懷舊的老人們失去了選擇情懷的權利。
  • 導、演雙優,配音才子:紀念著名配音演員肖南誕辰九十周年
    1948年考入東影第四期訓練班,畢業後入東影從事譯製片配音、導演工作。他塑造的《教育的詩篇》中的馬卡連柯、《人民的歌手江布爾》中的江布爾都是觀眾難以忘懷的經典藝術形象。肖南的聲線大氣磅礴,所以為偉人和高級領導獻聲,就成為肖南眾多配音作品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中,《攻克柏林》中的一代偉人史達林,尤為觀眾所津津樂道。《魔鬼集團》中季米特洛夫長長的答辯詞,更是允稱配音經典。
  • 遼藝再為央視六套譯製片配音
    本報訊 記者王臻青報導 5月19日,記者從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寧兒童藝術劇院)了解到,連日來,該劇院應邀為央視六套電影頻道譯製片配音,遼藝16名演員參加了配音工作。 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寧兒童藝術劇院)影視製作中心主任朱梅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該製作中心組織演員們為三部譯製片配音,每人一個錄音軌道,逐一在遼藝錄音棚裡錄音。配音導演由滕奎興、吉芸含擔任,佟春光、蔡菊輝、劉海霞、賈毅寧、齊昕欣、賈麗娜等遼藝演員以及瀋陽廣播電視臺宋曉參與配音,安瑞、朱甲錄音。
  • 從青澀小生到配音大師——紀念著名配音演員、譯製導演徐雁逝世五周年
    徐雁(1933.9.8~2012.2.22),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訥河縣拉哈鎮,1948年嫩江第一師範藝術班畢業後到東影工作,1949年重返齊齊哈爾讀書,1951年重返東影擔任配音演員在蘇聯影片《除奸記》中擔任重要角色,此後先後在400餘部影片中擔任配音工作,七十年代以後,又開始擔綱譯製片導演工作。1996年,參加日本影片《九龍之首》的配音工作後,逐漸淡出大銀幕。2004年又應邀擔任影片《保護行動》的配音工作。徐雁早期以塑造青澀小生形象著名,晚年則多塑造老成、持重的形象,聲音渾厚。
  • 經典譯製片視頻連載 《大獨裁者》(9)
    《大獨裁者》(9)《大獨裁者》是由查理·卓別林為導演
  • 從小男孩專屬到聲音魔術師——記長影著名配音演員孟麗
    孟麗入廠時,因聲音特點關係,主要為形形色色的男孩兒獻聲,其中《泥之河》既是孟麗的處女作,也是比較為觀眾所熟悉的一個藝術形象。此外,完成於1989年的《天空之城——拉普塔》也是孟麗男孩子系列中的經典作品。孟麗由於用聲技巧高超,因此戲路越拓越寬,既能塑造溫柔、善良、多情的青年婦女形象,像《強權女王》中的凱吉麗、《當樹枝折斷時》中的麥克利等等,都是其中的佳作。
  • 來自上譯廠的採訪——上譯部分演員、導演談我國譯製片現狀
    春節前,我有幸在我國最早成立的電影譯製廠——上海電影譯製廠,採訪到部分演員和導演,他們就我國目前譯製電影、電視劇,乃至國產片配音等問題,見仁見智,各自闡述了不盡相同的看法和意見。梨園行有所謂「生、旦、淨、末、醜」之說,這就是搭配,聲音出來不是一片,而是各有色彩。蘇秀(配音演員,譯製片導演)大量國外的藝術片進來,可以使人民了解到國外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等,是了解世界的窗口。譯製工作肩負著這樣一個重任,看到這項事業的日漸興旺,使我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