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陸婷,原名陸永江,1985年4月出生於貴州省黎平縣永從鎮上寨村的一個侗族家庭。那裡侗族文化底蘊深厚,女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侗族刺繡。我母親就是一名侗族刺繡師,從小在侗族刺繡薰陶中長大。幼年時,因為火災導致我的右手手指不能自然伸直,屬四等殘疾。但我沒有放棄,堅持完成大學學業,主攻工藝設計專業。
大學畢業後,我來到黎平順化鄉做一名鄉村教師。有天,我的母親與我長談了一宿,希望我學習並傳承刺繡工藝。可右手手指殘疾的我能做好刺繡的活嗎?在母親的勸解下,我決定試試。我自己設計圖案,右手不行用左手,經過三年的潛心鑽研刺繡技藝,勤學苦練、拜師求藝,我突破了自己並學成了技藝。
2014年3月,我自行創作的手工刺繡精品——「子孫背帶」獲得在湖南舉辦的「民族刺繡博覽會」刺繡類二等獎,得到了相應的讚譽和信賴。同年,我製作的手工刺繡作品「行歌坐月圖」在杭州參加刺繡博覽會榮獲金獎。
這一試,試出了新天地,我也順利的接過了母親的班。從那時起,我就暗下決心把手工刺繡作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業。在我的不懈努力下,2014年11月,我自籌資金在自家房子一樓創辦了「黎平縣彥婷手工刺繡坊」。我繡的「鳳凰呈祥」「迎客松」「歡樂侗女情」「侗族大歌」等作品畫工精巧,贏得了不少客商的青睞。
80平方米的小店鋪,承載著我的脫貧致富夢想,當年我賺到了8萬元。隨著生意越做越大,我擴大了店面規模,我又租了100多平方米的鋪面,繼續我的刺繡經銷,我不僅刺繡侗族的工藝品、裝飾品等,還擴大到民族服飾,並且擁有了價值20萬元的刺繡成品。
我脫貧致富後,想到的是要大家共同脫貧致富。尤其是帶領殘疾婦女通過自己的雙手致富。於是,我積極響應殘聯的號召,投身到全縣殘疾婦女、農村婦女和下崗女工刺繡的技能培訓中。在我的動員下,很快有80多名殘疾婦女加入了團隊,我手把手的將刺繡基本技巧、熟練計法、色彩搭配、效果調理、繡品裱裝等技能毫不保留傳授給每一位參訓女同胞,確保姐妹們把刺繡手藝真正學到手。
一路走來,榮獲很多榮譽,除了自身奮進之外也感謝各級領導的關懷。2017年5月,我榮獲了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和「五四優秀青年獎」。2018年6月被選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現在,在取得初步成就的基礎上,我在黎平縣巖洞、銅關、肇興、高屯、蒲洞、地西等7個侗繡基地,3000多名農村婦女和80多名殘疾朋友參與到刺繡中來,增加了收入,順利脫了貧。
刺繡不言苦,追求無止境。我要以刺繡之名繡出致富華章,同時將刺繡這一侗族古老的手工藝術傳承下去。未來,我將投身到新一輪學習中,不斷探索,把時代精神融入侗族刺繡,繼續幫助家鄉、建設家鄉。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軍
通訊員 陳本良
見習編輯 段嵐茜
編輯 駱航念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