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霜深露重,寒意濃。這樣清冷的早晨,當大多數人還在享受被窩的溫暖時,長興縣洪橋鎮橡樹下村七?漾的蟹農周玉芳已早早起床,換上捕魚褲,拿上裝備,徑直走向蟹塘開始收網撈蟹。周玉芳撈得起勁,絲毫不覺得冷,臉上溢滿豐收的喜悅。
在洪橋鎮,像周玉芳一樣的蟹農有近兩百戶。儘管河蟹減產,大家卻都賺得盆滿缽滿。這得歸功於洪橋鎮持續走河蟹精品化養殖道路。
一路走來,統一管理、統一規格、統一品牌,讓洪橋鎮的河蟹品質過硬,名聲大噪,在讓洪橋鎮「中國河蟹之鄉」的金名片更加閃亮的同時,還打造了河蟹產業鄉村振興的「洪橋模式」。
銷售「線上+線下」 漾蕩河蟹爬向全國各地
一大早,市民聞先生就驅車從城區來到洪橋挑選河蟹。「今天客戶要回上海了,買點新鮮的漾蕩河蟹,讓他們嘗嘗長興河蟹的味道。」
蟹塘上,周玉芳已經將河蟹撈起,正一隻一隻上秤,按重量分揀。聞先生是提前一天與周玉芳預訂的。三年前,通過朋友介紹,聞先生成了周玉芳的客戶,肥美的河蟹讓他讚賞有加。此後,每每需要河蟹,他都會提前與周玉芳聯繫。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聞先生還介紹了不少身邊朋友給周玉芳。
周玉芳一邊聊著天,一邊綁著河蟹。一會兒工夫,10拎禮盒就包裝完成了。「隔三岔五就有客戶上門提貨,在縣域範圍內我們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客戶圈,大家都習慣直接到蟹塘提貨。不願意趕過來的,我們會送貨上門。」周玉芳介紹,因為走精品化路線,所以線下並沒有走批發路線,而是以禮盒裝銷售為主。雖然都是散客,但大多已是老客戶,銷路相對穩定。
近年來,漾蕩河蟹口口相傳,慢慢從線下轉向線上,「爬」向全國各地。
下午4點多,蟹農顧國鋒一層一層打包好河蟹,等待順豐快遞上門取貨。「今天這一單是寄到寧波的,是4兩母蟹和5兩公蟹的組合,一盒720元。」顧國鋒介紹著,臉上滿是喜悅。算起來,他養蟹不過六年時間,但憑藉口碑,他的螃蟹遠銷全國各地。「最遠有黑龍江黑河的,還有新疆、雲南的,幾乎每個省份都有。」
顧國鋒說,目前訂單的一半來自線上,幾乎都是老客介紹新客,主要通過微信群下單。而得益於與快遞公司的良好合作,他能保證每一隻蟹既快又新鮮地到達客戶手中。因此,線上回頭客越來越多。「2020年僅快遞費就付了十幾萬,銷售額已經上百萬了。」養河蟹讓顧國鋒深感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
事實上在洪橋,周玉芳和顧國鋒只是眾多蟹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憑著良好的品質和老客戶帶新客戶的傳遞以及無憂的快遞配送渠道,漾蕩河蟹暢銷全國。2020年全鎮約有50%的河蟹走線上銷售路線,和三年前相比,足足提升了30%。
河蟹「三統一」發展 成為名氣質量效益「三好生」
河蟹供不應求,在蟹農謝有才看來,理當如此。因為過硬品質的背後是洪橋鎮下足功夫,即將河蟹統一管理、統一規格、統一品牌的結果。
養了幾十年河蟹,謝有才見證了所有的轉變。「2003年之前,所有蟹農都是單打獨鬥,河蟹品質參差不齊。」謝有才回憶,受養殖技術的局限,河蟹經常會大量減產。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夏季氣溫特別高,蟹塘裡的水草無法抵抗高溫大量死亡、腐爛,蟹塘水質繼而無法達標,造成河蟹大量減產、個頭偏小。而當時也無法找到徹底解決的辦法。
轉變出現在2003年,洪橋鎮跨出了重要一步——洪橋漾蕩牌河蟹專業合作社正式註冊成立。同年,又向工商部門申請註冊了「漾蕩」牌河蟹商標,並向技監部門申報制定了地方標準。繁育優良種蟹、邀請專家技術培訓、現場解難指導、走訪城市探信息找銷路、組織無公害生產等,合作社牽手蟹農開始走規模養殖蟹之路。「合作社一成立,我們養殖河蟹真的不一樣了。」謝有才坦言,在合作社社長錢金元的帶領下,土專家和農技專家一起探討如何生態養殖更高品質的河蟹,他們將蟹塘種植的水草由單一品種改為四種水草混種。這樣一來,夏天不怕高溫、冬天也不怕寒冷。「河蟹的大小取決於生態,生態取決於水草,水草的品種增加了,水質淨化得到了保障。」謝有才說,如此,蟹塘生態得到了徹底改善,河蟹的品質也就有了保障。
與此同時,錢金元還帶頭試驗如何延長河蟹的銷售時間、如何養殖更大的河蟹。在錢金元的蟹塘裡,三塊試驗基地跟其他的蟹塘有所不同,「分別在試驗『155』河蟹生態養殖技術模式、『863』河蟹生態養殖技術模式和長興河蟹生態養殖新技術模式。」錢金元指著蟹塘解釋道,「這三種養殖模式密度不同、品種不同,但都是對現有養殖模式的優化,試驗成功之後畝產值將達到1萬元以上。」目前,這三種模式正在試驗中,成功後將開始大面積推廣。另外,已經成功的河蟹保膏技術讓河蟹的上市期延長了三四個月,使得河蟹從9月上市可以一直賣到春節。
河蟹有了統一的養殖技術、管理手法,產量增加了,質量提升了,再加上統一的銷售品牌和模式,一條良性發展之路便徹底打開了。目前,全鎮河蟹養殖不僅面積大了好幾倍,河蟹還成為了名氣、質量、效益「三好生」,「漾蕩」這一河蟹品牌更是聞名遐邇,蟹農們的口袋也一天天鼓了起來。「全鎮河蟹養殖面積達1.4萬餘畝,2020年總產量1100多噸,產值1.3億元以上。」錢金元說。
小河蟹帶動大產業 成為鄉村振興金名片
河蟹良性發展的勢頭與日俱增,不僅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還在專業領域獲得了肯定。「中國河蟹之鄉」「國家級特色農業強鎮」「國家地理標誌」「中國河蟹生態養殖示範縣」等國字號榮譽紛至沓來。
「如今,河蟹產業已成為我鎮『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一張金名片。依託這一產業優勢,我們要讓鄉村振興紅利惠及千家萬戶。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上創亮點、樹品牌,實現產業更強、鄉村更美、百姓更富。」洪橋鎮副鎮長宋金林介紹,洪橋鎮已將發展路徑規劃得清楚明了,「我們將通過河蟹養殖示範基地建設、蟹苗培育基地建設、休閒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的實施,創建『新農人創業實踐區、優質水產品供應區、農旅融合樣板區』。使洪橋成為高效生態、特色精品、綠色安全的高質量、高水平現代特色農業強鎮建設的先行區和示範區。」
目前,七?漾核心區以景區化標準建成現代化河蟹養殖園區,以水上行舟的方式,將七?漾河蟹養殖園區、榮美浩翔漁耕園、聖良府觀光農業園區等農文旅項目進行串聯,打造成了「漾蕩之旅」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範帶。
為了帶動群眾共同致富,七?漾河蟹養殖園區還專門劃出36.6畝蟹塘,建成產業幫扶基地,精準幫扶困難戶10戶,從蟹苗蝦苗投放、生物製劑及飼料投餵、蟹蝦收購銷售等環節,全部由農合聯黨支部落實黨員養殖戶「一對一」「點對點」精準服務,讓困難戶實實在在學到技術,完成「輸血式」到「造血式」的轉變,2020年人均增收13000元以上。
2020年5月,橡樹下村聯合附近7個行政村積極籌備河蟹產品深加工項目,主要針對規格蟹以下的河蟹進行深加工,從事醉蟹製作和蟹黃、蟹膏分離銷售,幫助蟹農解決銷售難題,實現產品提檔增收。同時,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海洋大學等技術團隊的支持,2020年試點了澳洲淡水龍蝦、沙塘鱧、青蝦、羅氏沼蝦等套養模式,今年將作為「漾蕩」牌農產品全面推廣,預計每畝可增加1000元純收入。「我們還規劃『兩漾一港』農文旅產業示範帶,啟動樂水小鎮創建,實現融合發展。」宋金林一一介紹著,計劃今年新創建農旅融合示範點10個,AAA景區村1個。
木欣欣而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如今,昔日太湖邊的這個小漁村,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正成為「秀色滿園」的宜居小鎮。
作者:共享聯盟長興站;來源:X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