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蟹「橫行」長興打造鄉村振興「洪橋模式」

2021-02-08 網易

  窗外霜深露重,寒意濃。這樣清冷的早晨,當大多數人還在享受被窩的溫暖時,長興縣洪橋鎮橡樹下村七?漾的蟹農周玉芳已早早起床,換上捕魚褲,拿上裝備,徑直走向蟹塘開始收網撈蟹。周玉芳撈得起勁,絲毫不覺得冷,臉上溢滿豐收的喜悅。

  在洪橋鎮,像周玉芳一樣的蟹農有近兩百戶。儘管河蟹減產,大家卻都賺得盆滿缽滿。這得歸功於洪橋鎮持續走河蟹精品化養殖道路。

  一路走來,統一管理、統一規格、統一品牌,讓洪橋鎮的河蟹品質過硬,名聲大噪,在讓洪橋鎮「中國河蟹之鄉」的金名片更加閃亮的同時,還打造了河蟹產業鄉村振興的「洪橋模式」。

  

  銷售「線上+線下」 漾蕩河蟹爬向全國各地

  一大早,市民聞先生就驅車從城區來到洪橋挑選河蟹。「今天客戶要回上海了,買點新鮮的漾蕩河蟹,讓他們嘗嘗長興河蟹的味道。」

  蟹塘上,周玉芳已經將河蟹撈起,正一隻一隻上秤,按重量分揀。聞先生是提前一天與周玉芳預訂的。三年前,通過朋友介紹,聞先生成了周玉芳的客戶,肥美的河蟹讓他讚賞有加。此後,每每需要河蟹,他都會提前與周玉芳聯繫。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聞先生還介紹了不少身邊朋友給周玉芳。

  周玉芳一邊聊著天,一邊綁著河蟹。一會兒工夫,10拎禮盒就包裝完成了。「隔三岔五就有客戶上門提貨,在縣域範圍內我們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客戶圈,大家都習慣直接到蟹塘提貨。不願意趕過來的,我們會送貨上門。」周玉芳介紹,因為走精品化路線,所以線下並沒有走批發路線,而是以禮盒裝銷售為主。雖然都是散客,但大多已是老客戶,銷路相對穩定。

  近年來,漾蕩河蟹口口相傳,慢慢從線下轉向線上,「爬」向全國各地。

  下午4點多,蟹農顧國鋒一層一層打包好河蟹,等待順豐快遞上門取貨。「今天這一單是寄到寧波的,是4兩母蟹和5兩公蟹的組合,一盒720元。」顧國鋒介紹著,臉上滿是喜悅。算起來,他養蟹不過六年時間,但憑藉口碑,他的螃蟹遠銷全國各地。「最遠有黑龍江黑河的,還有新疆、雲南的,幾乎每個省份都有。」

  顧國鋒說,目前訂單的一半來自線上,幾乎都是老客介紹新客,主要通過微信群下單。而得益於與快遞公司的良好合作,他能保證每一隻蟹既快又新鮮地到達客戶手中。因此,線上回頭客越來越多。「2020年僅快遞費就付了十幾萬,銷售額已經上百萬了。」養河蟹讓顧國鋒深感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

  事實上在洪橋,周玉芳和顧國鋒只是眾多蟹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憑著良好的品質和老客戶帶新客戶的傳遞以及無憂的快遞配送渠道,漾蕩河蟹暢銷全國。2020年全鎮約有50%的河蟹走線上銷售路線,和三年前相比,足足提升了30%。

  

  河蟹「三統一」發展 成為名氣質量效益「三好生」

  河蟹供不應求,在蟹農謝有才看來,理當如此。因為過硬品質的背後是洪橋鎮下足功夫,即將河蟹統一管理、統一規格、統一品牌的結果。

  養了幾十年河蟹,謝有才見證了所有的轉變。「2003年之前,所有蟹農都是單打獨鬥,河蟹品質參差不齊。」謝有才回憶,受養殖技術的局限,河蟹經常會大量減產。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夏季氣溫特別高,蟹塘裡的水草無法抵抗高溫大量死亡、腐爛,蟹塘水質繼而無法達標,造成河蟹大量減產、個頭偏小。而當時也無法找到徹底解決的辦法。

  轉變出現在2003年,洪橋鎮跨出了重要一步——洪橋漾蕩牌河蟹專業合作社正式註冊成立。同年,又向工商部門申請註冊了「漾蕩」牌河蟹商標,並向技監部門申報制定了地方標準。繁育優良種蟹、邀請專家技術培訓、現場解難指導、走訪城市探信息找銷路、組織無公害生產等,合作社牽手蟹農開始走規模養殖蟹之路。「合作社一成立,我們養殖河蟹真的不一樣了。」謝有才坦言,在合作社社長錢金元的帶領下,土專家和農技專家一起探討如何生態養殖更高品質的河蟹,他們將蟹塘種植的水草由單一品種改為四種水草混種。這樣一來,夏天不怕高溫、冬天也不怕寒冷。「河蟹的大小取決於生態,生態取決於水草,水草的品種增加了,水質淨化得到了保障。」謝有才說,如此,蟹塘生態得到了徹底改善,河蟹的品質也就有了保障。

  與此同時,錢金元還帶頭試驗如何延長河蟹的銷售時間、如何養殖更大的河蟹。在錢金元的蟹塘裡,三塊試驗基地跟其他的蟹塘有所不同,「分別在試驗『155』河蟹生態養殖技術模式、『863』河蟹生態養殖技術模式和長興河蟹生態養殖新技術模式。」錢金元指著蟹塘解釋道,「這三種養殖模式密度不同、品種不同,但都是對現有養殖模式的優化,試驗成功之後畝產值將達到1萬元以上。」目前,這三種模式正在試驗中,成功後將開始大面積推廣。另外,已經成功的河蟹保膏技術讓河蟹的上市期延長了三四個月,使得河蟹從9月上市可以一直賣到春節。

  河蟹有了統一的養殖技術、管理手法,產量增加了,質量提升了,再加上統一的銷售品牌和模式,一條良性發展之路便徹底打開了。目前,全鎮河蟹養殖不僅面積大了好幾倍,河蟹還成為了名氣、質量、效益「三好生」,「漾蕩」這一河蟹品牌更是聞名遐邇,蟹農們的口袋也一天天鼓了起來。「全鎮河蟹養殖面積達1.4萬餘畝,2020年總產量1100多噸,產值1.3億元以上。」錢金元說。

  

  小河蟹帶動大產業 成為鄉村振興金名片

  河蟹良性發展的勢頭與日俱增,不僅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還在專業領域獲得了肯定。「中國河蟹之鄉」「國家級特色農業強鎮」「國家地理標誌」「中國河蟹生態養殖示範縣」等國字號榮譽紛至沓來。

  「如今,河蟹產業已成為我鎮『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一張金名片。依託這一產業優勢,我們要讓鄉村振興紅利惠及千家萬戶。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上創亮點、樹品牌,實現產業更強、鄉村更美、百姓更富。」洪橋鎮副鎮長宋金林介紹,洪橋鎮已將發展路徑規劃得清楚明了,「我們將通過河蟹養殖示範基地建設、蟹苗培育基地建設、休閒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的實施,創建『新農人創業實踐區、優質水產品供應區、農旅融合樣板區』。使洪橋成為高效生態、特色精品、綠色安全的高質量、高水平現代特色農業強鎮建設的先行區和示範區。」

  目前,七?漾核心區以景區化標準建成現代化河蟹養殖園區,以水上行舟的方式,將七?漾河蟹養殖園區、榮美浩翔漁耕園、聖良府觀光農業園區等農文旅項目進行串聯,打造成了「漾蕩之旅」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範帶。

  為了帶動群眾共同致富,七?漾河蟹養殖園區還專門劃出36.6畝蟹塘,建成產業幫扶基地,精準幫扶困難戶10戶,從蟹苗蝦苗投放、生物製劑及飼料投餵、蟹蝦收購銷售等環節,全部由農合聯黨支部落實黨員養殖戶「一對一」「點對點」精準服務,讓困難戶實實在在學到技術,完成「輸血式」到「造血式」的轉變,2020年人均增收13000元以上。

  2020年5月,橡樹下村聯合附近7個行政村積極籌備河蟹產品深加工項目,主要針對規格蟹以下的河蟹進行深加工,從事醉蟹製作和蟹黃、蟹膏分離銷售,幫助蟹農解決銷售難題,實現產品提檔增收。同時,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海洋大學等技術團隊的支持,2020年試點了澳洲淡水龍蝦、沙塘鱧、青蝦、羅氏沼蝦等套養模式,今年將作為「漾蕩」牌農產品全面推廣,預計每畝可增加1000元純收入。「我們還規劃『兩漾一港』農文旅產業示範帶,啟動樂水小鎮創建,實現融合發展。」宋金林一一介紹著,計劃今年新創建農旅融合示範點10個,AAA景區村1個。

  木欣欣而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如今,昔日太湖邊的這個小漁村,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正成為「秀色滿園」的宜居小鎮。

  作者:共享聯盟長興站;來源:X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新鄉賢工作進行時】湖州長興:[濱湖記憶]·洪橋鄉賢示範帶 打造...
    近年來,長興縣委統戰部以古老的洪橋「濱湖文化」為基底,通過「一村一重點」,著力打造以「魚水憶·互助情·和諧風」為內核的五村互聯「濱湖記憶·洪橋鄉賢示範帶」,通過感召和匯聚新鄉賢力量,為弘揚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中道村:鄉賢譜寫現代漁家故事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以產業振興為支點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8月18日,由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會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舉行,活動主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 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
    8月18日,由中國城鄉融合發展聯盟會同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中國人力資源協會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鄉村振興塔元莊同福模式研討會」在河北正定舉行,活動主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 鄉村振興看這裡——正定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研討會召開
    來自北京的三農領域專家學者,媒體代表,以及河北當地領導、就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進行了深入研討,大家認為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在鄉村振興中很有特點和創新,核心是圍繞城郊型經濟和市場需求,村企合作,發揮所長,產業支撐,建立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實現了多方共贏,是新時代鄉村振興中值得總結和借鑑的一種路子,也是鄉村振興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 聚力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南召
    劉書記,請您結合全會精神談一談,您對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和認識?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核心要義是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生態振興一脈相承,提供了路徑和方法。
  •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標誌著鄉村振興將成為繼脫貧攻堅之後農村發展的新主題。鄉村振興更是脫貧攻堅的下半篇文章,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農業農村向著更高目標發展的必然要求。合陽縣在脫貧攻堅伊始,就將目光對準了達成全面小康的後續發展上。致力於打造農村發展更加強勁的新引擎,將產業升級晉檔做為主要抓手長抓不懈。
  • 即墨蓮花山牽手華僑城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12月28日,「未來鄉村創想家」華僑城青島即墨蓮花山戰略發布會舉行,項目將對蓮花山片區的鄉村資源進行深度整合開發,構築青島即墨蓮花山鄉村振興示範區,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全新模式。據了解,即墨蓮花山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將賡續創新思維,發揮基層黨組織優勢,整合本地集體經濟組織,圍繞華僑城全價值鏈鄉村振興新模式,以「城鎮化+農業產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打造農、旅、文、養、創多元產業發展平臺。
  • 長安唐村:以鄉村振興的西安樣板,打造「中國鄉愁」新IP
    2020年10月30日,以「發現城鄉IP之旅」為主題的天朗IP創意節,打開了「鄉村振興、城鄉新生」的機遇,以「三產融合、三元共建」的模式,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長安探索」之路,以「在地文化、資源為底蘊,賦能農業文明,復原原鄉精神」的理念,讓長安唐村成為一個現代人能回得去的「新故鄉IP」。
  • 播州區: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為培育鄉村本土人才、吸引外地優秀人才,留住現有優質人才,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播州區委組織部立足鄉村發展實際,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創造人才培養環境、完善農民就業創業政策等,不斷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濟寧這樣做
    濟寧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秦伯璞) 12月23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濟寧引領區」新聞發布會。市委組織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介紹濟寧市打造「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文旅融合發展,鼎龍·十裡桃江打造鄉村振興新高地
    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各地探索針對鄉村產業的省市縣聯動「點供」用地,支持鄉村休閒旅遊和產業融合發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興的鄉村遊和休閒遊不僅要有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也需要藉助重點文旅項目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 【鄉村振興】阜城全力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
    近年來,阜城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三農」工作實際,深入落實中央、省市委關於推進鄉村振興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全面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新發展。大力推進特色農業實踐,打造產業興旺的樣板。
  • 盤點2019展望2020·鄉村振興篇|打造樣板,山東鄉村振興全面起勢
    打造樣板,鄉村振興全面起勢2020-01-09 來源:大眾日報 01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開局良好。鄉村產業融合步伐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全面起勢。站在2020年的新起點上,山東將加快補齊農村集體經濟、城鄉基礎設施、農村人居環境等短板,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村文化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打造體現新時代標準、彰顯山東特色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 鄉村振興講堂·「一堂一品」|開化首家鄉村振興綜合體——「阿土伯...
    「五位一體」平臺建設,激勵先進、鞭策後進,衢州市委組織部近日公布了一批示範鄉村振興綜合體、3A鄉村振興講堂和市級實訓基地。   阿土伯鄉村振興綜合體坐落於池淮鎮池淮村,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綜合體圍繞「三主」定位和農村政府服務供給側改革要求,堅持黨建統領、區塊聯動,設置「一堂一園二帶二基地」,以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依託鄉村振興示範帶和田園黨建示範帶,結合水果種植採摘基地和茶葉發展培訓實踐基地打造而成,是集農業創業孵化平臺、農業產業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小微產業園、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振興」新引擎。   鄉村振興大講堂
  • 恆豐銀行重慶分行創新「土地託管業務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的「恆豐模式」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近期,恆豐銀行重慶分行與重慶美村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行「恆豐美村聯名卡」。此次聯名卡的發行,邁出了恆豐銀行重慶分行開啟鄉村振興「土地託管業務模式」的重要一步。
  • 安徽巢湖:「5+N」模式破題鄉村文化振興
    為建設文明城市,振興鄉村文化,安徽省巢湖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以紅色文化為底色,堅持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按照「5+N」模式(「5」即打造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點、鄉村記憶館、傳承家風家訓示範村、群眾性評比活動、文化旅遊線路,「N」即特色文化產業項目或文化品牌節慶活動)精心謀劃,不斷破題,重點突出鄉村治理、紅色文化、文旅融合等主題分片打造
  • 即墨蓮花山項目將打造青島鄉村振興示範樣板
    圍繞華僑城全價值鏈鄉村振興新模式,即墨蓮花山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將以高端化、國際化、示範性為定位,以蓮茵河水系、蓮花山山脈為核心,重點打造「一道一路兩區」,在52平方公裡範圍內構建起「農業+、旅遊+、文化+、科技+」的多維創新空間。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濟寧這些做法成效顯著
    原標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濟寧這些做法成效顯著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3日訊 12月23日下午,濟寧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濟寧引領區」新聞發布會。濟寧市委組織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介紹濟寧市打造「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黎平:打造精品旅遊民宿 助推鄉村旅遊振興
    近年來,黎平縣在中國旅遊集團的幫扶下,依託古樸的民族村落和豐富的自然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充分利用空閒地及民居閒房打造特色鄉村精品民宿,為黃崗村的發展注入新活力,助推該縣旅遊發展和鄉村振興。   在民宿設計上,設計師陳國棟希望精品民宿的打造不僅要保留村寨原始風貌,還要為遊客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讓遊客充分感受傳統侗寨的靜謐之美。
  • 哈巴河縣深化「黨建+」模式 促鄉村振興遍地開花
    為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哈巴河縣圍繞「五大振興」籌劃2020年至2022年3年內全面打造「黨建+」精品線,通過發展產業、深化治理、強化人居環境,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面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