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呂蒙取荊州又叫「呂子明白衣渡江」,說的是呂蒙盡伏精兵於船艙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的故事。不過,僅僅從字面上來看,白衣勝雪,袖帶飄飄,卻恰好也是呂子明瀟灑國士之風的寫照。
《漫話三國人物》江東四傑卷
第六節:國士呂子明
少年時的呂蒙是屬於嗔目語難的猛人,十五、六歲就偷偷地混到姐夫鄧當的隊伍裡參與討伐山賊,鄧當怕他出事,不好向自己的老婆和嶽母交代,多次斥責阻止無用後,就向呂母告狀。
呂母責怪呂蒙的時候得到了這樣的回答:「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多半是依附姐夫鄧當的生活很傷害呂子明的自尊心,「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小人以有人可託庇為光榮,英雄以有託庇於別人的嫌疑為恥辱。大丈夫不願意依附他人,有骨氣的呂蒙寧願刀頭舔血也不願意當吃閒飯的小舅子。
當時有個軍吏譏笑呂蒙說:「彼豎子何能為?此欲以肉餵虎爾!」多次輕辱呂蒙。一千多年後法國的拿破崙對譏笑他矮小的將軍說:「如果你認為自己個子高是個差別的話,我會用我手中的劍砍下你的頭顱消除這個差別。」
呂蒙估計是因為全家託庇姐夫的緣故一向為人看不起,平時很是憤憤,就省下了一番恫嚇,用實際行動消除了「這個差別」,「引刀殺吏」,也夠兇悍的。同樣屬於兇悍之輩的孫策對此非但沒有責怪,反而將他「引置左右」。
後來呂蒙無論是在西擊黃祖的戰鬥中「親梟就首」,臨陣斬殺黃祖的大將陳就,還是在皖城攻堅戰裡「手執桴鼓」,在箭雨中身先士卒,都是扮演勇猛的先鋒將的角色。
這不是因為呂蒙嗜血,呂蒙好殺,而是呂蒙不得已,他是小人物,沒有煊赫的家事,要奮鬥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代價,就要去冒險。像周瑜和魯肅,甚至陸遜都是士族出身,可以不鋌而走險,只需要穩妥、持重就能夠「累官不失州郡」,就能夠有機會出人頭地。
呂蒙之輩則只能先靠拼命去取得一張入場券,去取得能夠展現國士之風機會的資格。呂蒙不入軍旅,可能一輩子都是小舅子;呂蒙不殺軍吏,可能一輩子都是懦夫豎子;呂蒙不臨陣好勇鬥狠,可能一輩子也沒有資格和孫權討論荊州的問題。
東吳是兵為將有的,兵是將的私產,也是將的財富和獲取權力的資本,而呂蒙為將後卻多次拒絕了把孫權別人的兵佔為己有的命令。
一次是在周瑜在南郡攻打曹仁的時候,益州無用人的屬下襲肅,舉軍降吳。周瑜上表,請將襲肅的兵配給呂蒙,讓襲肅掛閒職。孫權想著呂蒙前有斬陳就的武勇,近有解夷陵之圍的機智,就同意了周瑜的表章。但是呂蒙「盛稱肅有膽用,且慕化遠來,於義宜益不宜奪也」,不因私廢公,拒絕了對自己來說的好事。
後來呂蒙的同僚成當、宋定、徐顧早死,子弟幼弱,孫權又一次把這三個人的兵配給呂蒙,心想這回可不關國家懷敵附遠的大計,想必呂蒙肯定會答應。不料呂蒙又一次以「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的理由上表拒絕,孫權開始以為呂蒙是在做樣子,沒有聽,直到呂蒙再三上表才改變初衷。呂蒙又為三人的子弟擇師,「使輔導之」。
呂蒙讓兵不全是顧全大局,更大程度上是他「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國士胸懷,理解襲肅帶兵的不易,理解三將後代早年喪父的苦楚。討滅廬江的山賊時,有生殺大權的呂子明採取的是「誅其首惡,餘皆釋放」的政策,攻心為上固然是原因,也說明了殘忍好殺不是他的本性。
說呂蒙離不開甘寧,甘寧是東吳第一流的勇將,水匪出身,在濡須口帥百人夜劫曹操的營寨,為了在黑暗中相互識別,每個騎兵都插一隻白翎,因此這次戰鬥又稱為百翎貫寨。在呂蒙攻皖城的時候也是甘寧手持鐵鏈,率先等城,是不可多得的先鋒將。
然而甘寧卻有著猛將們脾氣暴躁的通病。有一次,甘寧的廚師得罪了他,逃到呂蒙那裡,大約是因為呂蒙當初對甘寧有舉薦之恩,又好說話。呂蒙想當和事老,就在甘寧來拜望呂母的時候為這位廚師講情。甘寧當場答應,卻在回船後把廚師綁在桑樹上射殺。
呂蒙聞之自然大怒,「擊鼓會兵,欲就船攻寧」,甘寧自知理虧,「故臥不起」,可能是等著呂蒙來殺。呂母勸呂蒙不能夠因私怒殺甘寧,呂蒙估計是想到了曾經對孫權說:「天下未定,鬥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的話,以大局為重,親自上船去請甘寧赴宴,事情以甘寧涕泣歔欷曰:「負卿」而結束。
江夏太守蔡遺曾經向孫權告呂蒙的狀,當豫章太守出缺的時候,呂蒙卻向孫權舉薦蔡遺是良吏。要知道,當時江夏在曹操的部將文聘手裡,蔡遺的江夏太守就和逃到臺灣的國民黨官員官銜為大陸某省的省長式的虛銜,而豫章太守是實缺,連孫權都讚賞呂蒙有祁奚的雅量高致。
看看呂蒙為將後的寬容克己,很難想像當初的呂子明會因為幾句話而殺人,也許後來的呂蒙才是真正的呂蒙。儒雅風流是一種奢侈,寬容大度也是一種奢侈,呂蒙骨子裡是國士,不是悍將,但是他不得不先去做悍將,只有先做悍將才能夠成為國士。
一種無可選擇的無奈,又何嘗不是一種悽涼。或者可以說,前期的呂蒙和後期的呂蒙是一個人,一個為自己尊嚴而奮鬥的人。所處的地位不同,決定了處事的方法不同,權傾一時,殺了人「至尊不問」的呂蒙原諒甘寧叫寬容;跟著姐夫後面混,被軍吏辱罵而沒有反抗就叫懦弱。國士是絕對的,而寬容是相對的。
下回:江東四傑卷 第七節 ——利害使人爭
提示:在微信號「三國故事」上的【漫話三國】專欄可查看所有漫話三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