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龍:我的家鄉新會真是個好地方

2021-01-09 南海網

「豪哥」,讓人難忘。

年輕時曾學詠春拳。

上凌村牌坊。梁長其 攝

形象高大,功夫了得的狄龍,年輕時經常出演武俠。

  人稱「豪哥」的狄龍,有著一些鮮為人知的小秘密。他原名叫譚富榮,「狄龍」只是他的藝名。他在香港出生,故裡是江門新會。今年3月,狄龍應我市邀請,答應「入住」明星主題公園,談及對家鄉新會的印象時,他稱:「新會是葵鄉,柑很甜,是個有山有水、人傑地靈的好地方。」

  明星檔案

  狄龍

  原名:譚富榮

  籍貫:新會

  出生日期:

  1946年8月3日

  星座:獅子座

  職業:演員

  最喜歡的運動:溜冰

  文/本報記者 梁長其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

  故裡探訪

  或與譚詠麟同故裡

  狄龍家鄉是新會,這是毋庸置疑的,可若要進一步深究至村,以目前現有的資料,有相當的難度。就在記者四處打聽時,卻意外地從網上獲悉,狄龍很可能是雙水鎮上凌村人,與歌星譚詠麟同故裡。據網站「維基百科」有關「狄龍」的詞條稱,狄龍本名叫譚富榮,籍貫是「廣東新會雙水上凌鄉」。

  記者就此向雙水鎮上凌村方面求證,該村年輕的村支書兼主任譚炳南在詢問村內多位老人後,仍無法證實這一消息。「我也是第一次聽聞。」譚炳南表示,據村裡掌握的資料,該村的華僑及港澳同胞有100多人,多分布在香港、澳門或美國等地。在這之前,村人未曾與狄龍聯繫過。這也難怪,狄龍於1946年出生,在香港出生、成長,還沒回過新會。更重要的是,很多人看到「狄龍」的名字時,往往會誤以為他姓狄,而不知道譚富榮才是他的真實姓名。

  「我們上凌是不是狄龍的家鄉,現在還不好說。」譚炳南話語謹慎。不過,他也表示,目前他們已得知譚詠麟是上凌村的,如果再能證實狄龍也是上凌村,則真是雙喜臨門,他們歡迎狄龍回上凌尋根。

  事實上,今年3月,狄龍在答應「入住」明星主題公園,談及對家鄉新會的印象時,表示新會是葵鄉,是個有山有水、人傑地靈的好地方,曾多次想帶兒子回老家尋根、祭祖。以後如果時間充足的話,將回家鄉走走看看。

  欣然「入園」按下手印

  今年3月,狄龍聽說家鄉要建五邑籍歌影視明星主題公園時,他非常高興,並稱讚說:「太好了,希望這個公園能帶來清新的、健康的、正面的影響,讓年輕人更加注重身體、精神的健康。」

  在按手印時,狄龍表示,以前他也曾按過好幾次手印。他認為,人們之所以把它當成一種景觀去看,是因為覺得有你的成績和作品在裡面,有利於文化信息、優良傳統的傳播。此外,還可以鼓勵、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在演藝事業上走正途。

  錢,讓兒子去賺吧!

  狄龍在香港出生、長大、工作,對香港很有感情。1997年香港回歸前,他曾表示,他喜歡香港的安定、自由,並早已決定把香港作為長居地。他的要求很簡單,當工作太忙要放鬆,或覺得悶時,可以自由到外地旅行,已經很滿足了。

  狄龍還是一個很有家庭觀念的人。1975年,他與同是演員的陶敏明結婚,1980年7月30日有了兒子譚俊彥。隨著兒子逐漸長大,為了多些時間照顧家庭,狄龍決定要少拍戲,多些享受生活。「我覺得快樂比其他更重要,金錢不算什麼,我不賺,留給兒子長大時賺好了。」狄龍這樣表示。對於兒子,他曾表示「要跟他一起成長」。他希望兒子在年輕時可以多闖、多磨練,不想兒子養尊處優,什麼都能隨手可得。

  星聞趣事

  鍾愛「狄」、「龍」二字

  很少有人記得狄龍的本名「譚富榮」。關於「狄龍」這一藝名,狄龍曾透露說,那是他考入邵氏電影公司時,電影導演張徹看過他的外型後取的。「因為這個名字有點像古人,而那時正流行古裝片。」狄龍表示,「狄龍」其實是滴龍,導演告訴他要想成龍,就必須像水滴融入大海那樣,將自己融入集體。

  對於「狄」與「龍」二字,狄龍特別鍾愛,並願意將這兩字與朋友「分享」。他的好友狄威曾取過「屠龍」的藝名,狄龍認為這名字不好,建議他改名,後來「屠龍」真的改名為「狄威」了。還有一次,狄龍與鍾楚紅拍戲,當時導演楚原讓鍾楚紅鑽入叢林,那叢林有荊棘,而另一邊則是斜坡,鑽進去有被刺傷和滾下山坡的危險。鍾楚紅「奉命」後,一點也沒有猶豫,這讓狄龍對看似嬌小的鐘楚紅刮目相看,認為她很勇敢,後來就叫她「鍾楚龍」。在狄龍心中,「狄」是出類拔萃的,而「龍」則是勇不可擋的。

  曾拒絕美國片商邀請

  狄龍拍了很多黑幫片,不過,狄龍卻經常說,人心裡一定要有正義感,一定要走正道。《英雄本色》大獲成功後,美國片商找狄龍拍戲。狄龍在看了劇本之後,卻堅決拒絕了。他後來解釋說:「因為他們把我當成了一個商品,而不是一個藝術家,他們希望我演黑社會老大,而我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不能為了錢把中國人最基本的尊嚴丟掉。」

  演藝生涯

  武俠、「大哥」形象深入人心

  狄龍與李小龍、梁小龍、成龍並稱香港「四小龍」。由於家境貧苦,狄龍11歲便在服裝店當學徒。他從小崇拜英雄好漢,為了不受人欺負,曾拜師學詠春拳。

  1968年,狄龍考入邵氏公司的南國演員訓練班,被導演張徹「選角」相中,並於1969年開始演藝生涯。在上世紀70年代,香港電影處於新派武俠片高潮時期,狄龍還與楚原、古龍,組成有名的「鐵三角」。由於狄龍不僅在造型上神肖形似,武打招式也豐富多彩,他的演技獲得肯定。1986年,狄龍憑藉《英雄本色》獲得23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近年他將工作重點放在了電視劇上。

相關焦點

  • 【新會老地方】三江臨潮,一個有酒又有故事的地方……
    我在老井附近偶遇一間老屋,這是民國時期臨潮人陳洛經營的釀酒作坊舊址,名叫恆茂酒坊。可惜我無緣見識當年的「恆茂酒坊」招牌,老酒坊如今成為老人聚集的地方。一位老人見我對牆壁所掛的一隻老式木盒感興趣,便告訴我,這是從前的釀酒人遺留下來的香筒,曾經裝滿了用於燃點水煙的線香,男人們在進入恆茂酒坊勞作之前,或在收工之後,先坐在這裡抽幾口水煙。這個香筒,讓我窺見了昔日臨潮人的菸酒生涯。
  • 狄龍「我不做大哥好多年」背後的真相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這是狄龍在《英雄本色》裡的一句難忘的臺詞。
  • 《我和我的家鄉》:好山好水好地方,是我生長的地方
    前兩天還情不自禁哼唱《我和我的祖國》,在今年這個中秋國慶雙節同慶的特殊日子裡,《我和我的家鄉》就熱鬧歡騰地上映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講述了祖國北京喜歡《天上掉下個UFO》的故事結尾,有一種本能性的純粹歡樂,配樂相當輕盈靈巧,呼應影片高昂情緒:家鄉的物質財富已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人都選擇自己想要的。
  • 新會魚燈
    「鯉魚屈屈尾,主人生好利;鯉魚嗑嗑鰓,主人大發財」。新會人與鯉魚淵源極深,從「年年有餘」的富足到「吃呵海鰓,吾使蓋被」的補益,新會人對鯉魚的喜愛無處不在地滲透於人們的生活,而新會的魚燈,猶如代表這份情感的精靈,在夜景中熠熠生輝。百年前,兩廣總督的乾兒子魚肉鄉裡,百姓苦不堪言。後來,罪貫滿盈的他被一個外號叫「大鯉魚」的好漢鬥翻,真是大快人心!
  • 視頻丨央視解說新會陳皮的故事;你好,我叫新會陳皮;陳藏新會陳皮;陳皮保存有技巧
    》攜手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與您再度深入新會陳皮世界,尋找那些不為人知的關於新會陳皮的故事,講解陳皮的好、陳皮的用法、陳皮普洱茶的味道。(二)你好,我叫新會陳皮你好,我叫新會陳皮。別名:廣陳皮,大紅皮。我的出生地:江門市新會區藥理功夫:理氣、健胃、燥溼、祛痰、疏肝、利膽。
  • 廣東省第二個動物園:新會動物園47年往事記
    1958年,時任廣州動物園黨委書記李均發回到家鄉新會,他看上了北門外馬山旁邊的金山,提出在這裡開闢新的動物園。這個提議受到新會縣領導的重視,縣委馬上動員幹部群眾將金山一帶的荒山水田改造,由本地著名建築師鍾雪設計,而動物園的主角動物們則一部分由廣州動物園贈送,另一部分從市場上收購。
  • 從紅透半邊天到淡出演藝圈,狄龍真實經歷譜寫「不當大哥很久了」
    【本文主筆:小舟】1946年10月,黑龍江鶴崗誕生了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廠——東北電影製片廠,而此前的兩個月,一個與電影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男嬰在廣東新會呱呱墜地了。這個男嬰,正是被稱為香港娛樂圈、電影圈「四小龍」之一的狄龍。幼時的狄龍,家境貧寒。
  • 《我和我的家鄉》:誰不說俺家鄉好,這是我成長的地方
    信譽好,整體質量確實不錯。事實上在我看來,這不是指導你,而是表達我們心中已經有的東西,這是為了表達我們對家鄉的愛和我們希望看到他越來越好的願望。膠片的長度是2半小時,分為五個單元。1、《北京好人》延續去年的風格《我和我的祖國》。
  • 新會有個鎮叫做『沙堆鎮』!最近上頭條啦!
    ,可能當地人都未曾發現自己的家鄉已經產生了巨變。大家一起來欣賞這個靚絕了的新會沙堆鎮吧!除了發現巨變沙堆,最近還有一件事吸引了大批其他鄉鎮的朋友,齊齊組隊趕往那伏村,欣賞那30多畝金黃一片的油菜花。是30多畝!30多畝!30多畝!甚是壯觀!春天正是踏青賞花、外出郊遊的好時節!想不想去遠郊的田園,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一睹盛開的油菜花?
  • 「大哥」狄龍:被邵氏拋棄,和姜大衛反目,用15年才明白人情冷暖
    相比大家都對《英雄本色》有著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一句「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了」。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學著說這句話,這句話是劇中宋子豪所說的,而扮演者正是狄龍。可以肯定的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最帥氣的武俠美少年,一定是狄龍本尊。電視熒幕前大家看到狄龍過得瀟灑,快意江湖,然而這都是劇本寫好的,日常生活中的狄龍並沒有那麼自在。
  • 74歲的狄龍,為何去《鄉村愛情》跑龍套,為錢所困還是安享晚年?
    從第一部《鄉村愛情》推出到現在,這部劇陸續更新了12部,伴很多人走過了14個年頭。而在《鄉村愛情11》裡74歲的狄龍的加入讓很多觀眾十分驚喜之餘,更多的是疑惑,狄龍的個人氣質實在和《鄉村愛情》太不搭了。雖然在該劇中他飾演的是一個香港富商,但只要稍微熟悉港片的觀眾總是會覺得彆扭,難道真像網友說的那樣,是為錢所困?
  • 歲月成就了陳香,來江門細細品味新會陳皮的芬芳
    據說就連康熙皇帝也是對新會陳皮讚譽有加,在《本草蓬源》中有跡可循,「桔皮苦辛溫無毒,產粵東,新會,陳久者良」。▲廣東有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新會隸屬我國人文璀璨的五邑僑鄉——江門,這個地方「三山環抱」、「三水交匯」,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這裡的土地也分外肥沃,獨特的生長水土與氣候環境決定了新會陳皮生來比其他陳皮味道好、藥用價值更高。
  • 《我和我的家鄉》:誰不說俺家鄉好,這是我生長的地方
    其實在我看來,它並不是在引導大家什麼,而是表達了我們內心已經有的東西,它表達的就是我們對於家鄉的熱愛,和希望看到家鄉越來越好的心願。病好之後回到家鄉才發現,舅舅自己有農村合作醫療卡,性質和社保卡是一樣的……2、《天上掉下個UFO》
  • 【新會老地方】三江臨潮,一個有酒又有故事的地方......
    世間美酒無數,新會人的杯盞,常常惦念本地米酒,特別是歷史悠久的臨潮米酒。那熟悉的味道裡,蘊藏著一種歸屬鄉土情懷的淺淺的醉意。臨潮米酒,始終陪伴著我們的悲歡離合,或在喜慶的筵席斟滿萬千祝福,或在餞行的餐桌飲盡百般離愁,或在清明的祭臺寄託無盡哀思……無論滿杯半杯,盛的都是深情厚意。三江臨潮村,這個有酒又有故事的地方,讓我數度深陷其間。
  • 姜大衛狄龍40年恩怨:從邵氏雙俠到兄弟決裂,是誰踏錯第一步
    狄龍、姜大衛二人一見如故,八年時間形影不離,他們曾被譽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影史上最好的雙生,沒有之一。但是這兩人卻在一夜之間形同陌路,四十年內不再見面,一個說我絕對不會和好,一個說不想見就不見。從萬眾矚目的最佳搭檔到老死不相往來,兩人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恩怨,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從哪兒說起呢?
  • 狄龍:香江第一美男,青蔥歲月,我不做大哥好多年了
    上學時,有次在操場排隊,太陽很毒,狄龍差點暈倒。突然想起鞋底有個大洞,怕被人看見笑話,一激靈精神起來。長得大一點,狄龍跑去香港謀生。當服務員,幹雜工,到服裝店當學徒,他學習很認真,成了一名有手藝的裁縫師傅。
  • 新會增設上萬個停車位!
    新會增設上萬個停車位!> 為進一步規範停車秩序,儘可能滿足市民停車需求,十二月以來,新會交警積極開展停車位施劃工作
  • 新會陳皮價格便宜一定不會是好貨
    ,所見貨色全是用廣西皮及龍門皮充當新會陳皮,以次充好,虛報年份,還有常見的人為做舊,就這樣的生意手法,叫我怎麼敢(在香港)買別的東西。在香港,25年的新會陳皮65元一兩,20年的新會陳皮30元一兩,18年的新會陳皮25元一兩,15年的新會陳皮20元一兩,每斤新會陳皮178元(沒有標明年份)。
  • 推薦一個好地方作文:家鄉的小河!
    家鄉的小河小河雖然沒有潭水的寧靜,也沒有大海的寬廣,但是十分有趣,尤其是我的家鄉的那條小河。家鄉的那條小河十分的清亮,清得連偶爾路過的小魚、小蝦和水底的石頭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那些石頭底下時不時就會冒出一串串泡泡,扒開一看,只見一群小魚、小蝦湧了出來,它們見被發現了,又急急忙忙換地方藏好。原來它們在玩捉迷藏的遊戲呢!有時還會碰到一隻小螃蟹,它就大膽多了,總是大搖大擺地從一塊石頭下移動到另一塊石頭下,想要尋找一塊獨一無二的石頭當作它的樂園。這真是一條有趣的小河。小河不僅有趣,而且還很熱鬧。
  • 新會陳皮又要火了!明天,江門這個地方超熱鬧!街坊們別錯過…
    、街坊廚神大賽、麗宮「僑寶杯」詩歌朗誦比賽經典唱誦大賽、新會陳皮文化博覽會……在新會陳皮村,更有「千人開皮 · 傳承非遺」大型文化活動、2019首屆新會柑鬥皮大賽、新會柑農「萬畝柑園」鮮果交易會!11月8日 陳皮村「千人開皮,傳承非遺」活動邀請了新會12個種植產區的柑農、學生、愛好者等到現場參與鮮柑開皮,傳承非遺文化,同時創造一個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最多人同時開皮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