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會一名陳皮商家在微信上轉發了他拍攝的圖片,並配說明:特意去香港海味街(看)擺賣的陳皮,逛了近百家,所見貨色全是用廣西皮及龍門皮充當新會陳皮,以次充好,虛報年份,還有常見的人為做舊,就這樣的生意手法,叫我怎麼敢(在香港)買別的東西。
微信發出後,市民在網上討論紛紛。
對新會陳皮不熟悉的市民,難以有該商家區分新會陳皮和廣西皮的能力,但我們從新會陳皮歷史和其價值分析,新會陳皮不會這麼便宜。正所謂,低於市場價的東西,難以確保質量。
在香港,25年的新會陳皮65元一兩,20年的新會陳皮30元一兩,18年的新會陳皮25元一兩,15年的新會陳皮20元一兩,每斤新會陳皮178元(沒有標明年份)。
簡單換成按內地以斤計量和人民幣的算法,方便大家計算。(香港一斤是16兩,800克。10元港幣是8.4元人民幣)
25年的新會陳皮546元人民幣一斤(500克),20年的新會陳皮252元人民幣一斤(500克),18年的新會陳皮210元人民幣一斤(500克),15年的新會陳皮168元人民幣一斤(500克),每斤(500克)新會陳皮93元人民幣(沒有標明年份)。
換算好後,大家一看,都會疑問:新會陳皮怎麼會這麼便宜?
第一,從新會柑種植歷史分析,15年至20年的新會陳皮,是很稀少的。
1980年——1990年期間,新會柑種植由於發展速度快,最終導致賣柑難,柑谷價比倒掛,柑賤傷農,大量柑園棄管失管,導致九十年代上旬的黃龍病大爆發,1991年至1997年是新會柑桔產業的急速直滑期,年均萎縮面積近2.3萬畝,直到1996年新會柑總面積為0.07萬畝,也就是說,1996年——2000年的新會柑,種植較少。而且當時陳皮價格低賤,市民收藏的新會陳皮更是少之有少。而香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16年——20年的新會陳皮!而且價格低到沒人信了。
第二,從目前新會流通的新會陳皮的價格來分析。
目前,正宗的新會年份陳皮,市場價格大約應為這樣:25年的新會陳皮約8000元人民幣一斤(500克),20年的新會陳皮約5000元人民幣一斤(500克),18年的新會陳皮約3000元人民幣一斤(500克),15年的新會陳皮約2000元人民幣一斤(500克)。
影響年份新會陳皮的價格,因素有很多,但主要還是有這三方面:一是年份,二是收藏方法,三是產地,但決定價格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年份。就算不是核心產地,價格也不會和香港相差這麼遠。
第三,認真看了網上的圖片,這樣的陳皮,稍熟悉新會陳皮的市民看了,也知道不是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和廣西皮,怎麼區分?
新會陳皮是「茶枝柑」又名「大紅柑」、「新會柑」的果皮經曬乾或烘乾之後,必須陳化三年以上,稱之為「新會陳皮」。廣西皮、碰柑皮、盧柑皮、焦柑都不屬於這個範疇。
性狀對比如下:
新會陳皮
呈整齊3瓣,基部相連,裂片向外反卷,露出淡黃色內表面,有圓形油點。外表面色褐黃,色澤棕紅,皺縮,有許多凹入的油點。質輕,容易折斷。氣香濃鬱,味微辛,甘而略苦。
其他產地的陳皮
常剝成數不規則的數瓣,片小,有的破裂為不規則的碎裂片。外表面橙紅色,黃棕色至棕褐色,久貯後顏色普深,有細皺紋及許多圓形小油點。內表面淡黃白色。質硬而脆。氣香,味辛、苦。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