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會陳皮,是廣東三寶之首,素有「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的美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趣聞,從旁證實「
新會陳皮值千金」這一美譽,不算誇誇其談。
中新網,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香港油麻地一名婦人收藏的一批陳年陳皮日前離奇失蹤,疑是逆子偷走變賣,婦人追問時更遭砸傷,遂大義滅親報警,逆子涉偷竊被捕,之後獲保釋返家後否認偷竊,反指母親有腦退化症及幻覺。至於被偷走的17瓶有80年歷史的
新會陳皮,女事主起初稱值逾百萬元(港幣,下同),其後又指
估值近千萬元。新會陳皮被譽為「廣東三寶」之一,有婦人稱被偷去太公留下近百年陳皮,損失千萬元,其子涉案被捕。涉案逆子42歲,與68歲母親同住。
![]()
香港北角英皇道一家海味店劉師傅指出,陳皮由橘子成熟果皮曬乾或烘乾所得,可治百病。
陳皮歸肺、脾經,主治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用於胸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是一味重要中藥材,亦可作烹飪佐料。 劉表示,陳皮愈久愈靚,氣味若達到純清香,幹身與外皮色澤深色,一般可賣到一個好價錢。
![]()
這本是一則2014年的香港盜竊案件舊聞,為何說是趣聞?一來,子盜母物,算作家事,本著「家醜不外揚」的原則,很少會往外說,更別說是親媽報警抓兒子還引來了新聞媒體報導了,加之港媒的寫作手法十分生動,別開生面,與當時內地媒體板正的寫作方式形成對比,一則新聞,卻頗具有趣味色彩;
![]()
二來,當時(2014年)新會陳皮雖在藥材界有一席之地,但是粵港澳廣府文化以外的地帶,人們對新會陳皮並不熟知,而該篇報導經中國新聞網的轉載,
讓新會陳皮作為「高價收藏品」進入了大眾的視野,讓其他地區的人們對新會陳皮有了新的認識。![]()
在珠三角、港澳臺、東南亞、美加等華僑較多的地方,老一輩的人外出打工,都把新會陳皮作為家鄉的「手信」帶到自己的所在地,新會陳皮的養生作用和調味作用幾乎街知巷聞。以陳為貴,以老為尚。在舊時代,人們口口相傳,都要認定「新會陳皮」「新會特產」才買,形成了很高的認知度和忠誠度。
![]()
而千禧年後,新會陳皮、新會柑獲得國家地理標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中國陳皮之鄉等這些國家級的認證和標識,是國家以法規形式莊嚴認可,是信譽標誌。
2020年,新會陳皮榮登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指數榜首(中藥材產業),讓我們期待,接下來的新一年,新會陳皮將會「越戰越勇」,被更多人知曉和認可!
新會陳皮編輯發布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內容節選自丨中新網、星島日報
主編微信丨jmrbxfr
推薦閱讀丨張伯禮院士說:經常喝點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