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牛排哦,真的是在家最好復刻的料理了,比什麼所謂的「快手菜」都要快手,但儀式感和滿足感可能輕易就勝過了辛辛苦苦燒的一桌子菜。
配上我局實操過N次零失誤煎牛排大法,真的,快樂到想蹦迪(為了不打亂節奏,這個方法附在文章最後)。
局座為了測試這家牛排,暗搓搓地連續好幾天,一到下午就親自煎牛排投餵我們,還假裝隨便嘮嗑地詢問我們哪塊最好吃(盲測我們一直做,但這麼沒有防備的倒也是第一次),對手中比它貴的,比它便宜的都有,保鮮方式不同的也有,結果還是穩穩勝出(現在想想局座套話的功力真是……令人後怕……)。
這是坐在廚房門口的攝影師(划水)偷拍的
總之,有了盲測的優異成績,局座就愉快地去跟這家澳牛供貨商盤了,盤了幾個禮拜(不知道供貨商經歷了什麼),最終拿來了以下這些貨,不多,但個個是精品。
和上次介紹肉卷、肉片一樣,先來看看基本信息:
1788年,一支英國艦隊到達澳洲,並帶去了安格斯牛。按理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為枳「,但安格斯牛在澳洲這個被稱為「住在牧場上的國家」裡,不但沒有水土不服,反而長成了「貴族「。
獨自擁有一塊孤懸海外的大陸,與世界其他國家均不接壤,擁有世界上最廣闊、最清潔的天然牧場,澳洲天然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安格斯牛,而在狂牛症肆虐的時期更是一枝獨秀,至今,澳洲牛肉的安全性,一直為世所公認。
隨著澳洲畜牧業的蓬勃發展,也為了保護純種澳洲黑安格斯牛,澳大利亞獨立農民成立了安格斯牛協會(Australia Angus Society)。血統純正的澳洲安格斯牛生活環境要求嚴苛、飲食極其講究,連福利都有法律保護,協會的管理甚至細化到每平方公裡最高可以養幾頭牛,傲嬌得不行。
為了保持澳大利亞產品的高標準,澳大利亞肉類和畜牧業協會(MLA)和各級政府共同努力建立了嚴格的標準和體系,以保證生產的整體化和產品的可追溯性NLIS。
每隻純種的黑安格斯牛從出生起,終生佩戴的電子耳標會完整記錄整個成長過程,DNA檔案可追溯,知根知底。
上次說和牛肉卷的時候就已經科普過了,對於谷飼牛來說,育肥時間越長,肉越肥美,和牛起碼要300天以上;而澳洲安格斯牛,100天就達到國標了,但是呢,谷飼200天以下的牛肉都是沒有M等級評定資格的,因此我們選用的全部是200-300天的牛,能登上M3級別,性價比尤其高。
這裡還要解釋一個本花當初的疑問,為什麼同為M3等級,200天~300天,會存在100天的差距?後來經過求證搞明白了,道理很簡單:A同學備考了300天能拿到80分,B同學備考了200天,也能拿到80分,所以何必糾結於花了多久呢?A、B同學的學習方式才是關鍵,這裡對應的就是——科學的飼養方式和飼料配方。
另外,谷飼時間其實只在「短期谷飼」的牛肉上有參考意義,因為沒有考試的資格,只能看天數,而等到能進行M等級評定,看分數就好,M等級就表明了你所真正需要關心的油花、香味、風味等。比如在上海近年來牛排星人的新晉地標——Stone Sal 言鹽西餐廳,他家菜單就不和你扯天數,M等級就足以說明問題。
圖片來自網絡
順便提一句,菜單上的價格你們也看到了,而這家店還算是價格比較公道的,而我們的價格,後面公布時就可以感受到,什麼叫不心疼的享受。
前面說到了飼養方式的問題在「短期谷飼」牛上尤為關鍵,雖然我們關於如何養牛所知甚少,但只要選擇足夠優秀的原料供應商,這些就不是問題。
這次推薦的M3牛排,全部來自NH Foods Australia(澳洲NH食品公司,以下簡稱NH)的子公司——Wingham Beef Exports(溫納姆牛肉出口加工廠)。
位於新南威爾斯州中北海岸,擁有全集成化的加工設施,每天可以加工800頭牛,其中80%是英國品種的谷飼牛,以優質的大理石花紋而聞名,出口到世界各地。同樣也是家年年拿獎的公司。
而牧場則是同屬NH旗下的Whyalla Beef:
位於新南威爾斯州邊界,主要養殖黑安格斯牛和澳洲和牛,是南半球規模最大且最富裕的農場之一,每年輸出15萬頭牛到NH旗下的兩家牛肉出口加工廠。
選用優質的小麥、大麥、玉米等穀物飼養,直聘了90名技術工人和承包商,每天確保動物健康維護管理和福利實行,從而達到質量標準。
這裡飼養的黑安格斯牛是得到安格斯牛協會認證的,拿到這個認證的條件有二:1.基因純度75%以上的黑安格斯牛;2. 每年要接受兩次檢測。
據統計,澳洲現有4萬多家蓄牛牧場,但能夠拿到這個協會認證的,也不過只有7家。
這種嬌生慣養的牛,細嫩又緊實的肌肉層疊交融,肌理緊緻均勻,雪花紋分布均勻,口味醇厚多汁甘甜,咀嚼之間盈滿唇齒。
我們不想說什麼不同部位各有各的滋味,大家按需選用,而是自作主張直接挑選了3個我們最愛的部位,省得大家花冤枉錢來試錯。
眼肉(Rib eye),也叫肋眼,在肋骨附近,一端與上腦相連,另一端與西冷相連,人氣很高的「戰斧牛排(Tomahawk)」大家都聽說過吧?其實說白了就是連著骨頭的眼肉。該部位運動較少,肉質鮮嫩,油花豐富,脂肪含量較高,帶有絲絲奶香,香甜多汁。
扒房裡最得寵的部位就是這個部位,儘管價格相對較高也依舊人氣不減。你問我為什麼?脂肪含量高啊,真心熱愛牛排的人,首選就是它。
我們和供應商的前期溝通,甚至詳細到了要切多厚,所以你會注意到,我們三個部位的分量都不同,嗯,這是故意的,一切為了更好的體驗。
M3+的谷飼眼肉,本花的建議是3分熟,一咬下去會有鮮甜的汁水立刻鼓出來的。
這種衝擊是非常直接的。這麼說吧,我們平時做測評默認的規矩是要儘量同時吃,這樣肯定要公平很多,還能比出很多細節,但這塊牛排好吃到,你就算是一個月前吃到了它的競品,都可以拍著胸脯說,一定是眼前這塊好吃多了。
甚至都不需要到吃這一步,你在切的時候,就能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手感,真令人心動啊。
西冷(Sirloin),即下腰肉,位於脊骨外側,自肋骨的第11-12根中間至脊椎尾,是牛背部的最長肌,肉質為紅色,容易有脂肪沉積,呈大理石斑紋狀,最顯著的特色是自帶油邊。
既然說到了就順便提醒下,對於這條油邊,封邊的時候可以多燙幾下。
因牛下腰部運動量較多,故此部位相對下面的菲力會更有嚼勁一點,也更有牛肉味。肉質鮮嫩又帶有油花嫩筋,嫩中帶腴,嚼起來肉質四溢。
雖然這麼說可能會影響眼肉和菲力的銷量(也許吧),但我還是想誠實地告訴你們,私以為這家西冷厲害就厲害在,它的口感不輸比它身價更高的眼肉和菲力。
很多人放棄西冷就是因為曾經被很柴很老的西冷傷害過,但這塊會讓你重新「相信愛情」。該有的香氣和汁水都不差,嫩度也比想像中好很多。即便局座還曾「喪心病狂」地嘗試過煎成全熟,竟然還是很可以。
這很值得慶幸——西冷好吃起來,還蠻節約錢的。或者可以這樣理解,如果對自己手藝信心不足的,這塊西冷是你很好的練手款。財力有限,又不甘降低生活質量的孩子,吃完都笑了。
啥?我說了什麼大實話?
菲力(TENDERLION/Filet),牛排裡閉著眼睛點也不會出錯的就是它了。這是牛運動量最小的部位,也是牛肉中肉質最細嫩的部位,口感柔軟彈潤,肉香濃鬱,沒有什麼筋膜,老人小孩都能隨心吃。也因為每頭牛僅有小小兩條,所以相對珍貴。
好消息是,雖然它嫩,但其實它的脂肪含量是相對低的,因而也頗受女士們的喜愛。也因為嫩,要注意在煎菲力的時候不能過熟,儘量保持肉的汁水,一般阿花三分熟就夠了。
對比成品圖就能發現,它的嫩是肉眼可見的。而煎的人則在夾它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那呼之欲出的汁水。
菲力拍出來的照片,隔著屏幕都想要咬一口,也把寫稿時候的我饞得不行,咀嚼時的感受還清晰地留在齒間。
以上,大到選擇什麼部位,細到不同部位的牛排切多厚,都是我們和供應商反覆商量、試錯和磨合後產物(這段時間,本花吃了不少局座的不完美作品啊,但有句剛句,也蠻好吃的)。可以說主推的這三款,我們信心滿滿。
有了好肉,最好還有好手藝,這個就是我局自己交學費堆出來的「零失誤煎牛排大法」,經我局手殘探員檢驗,屢試不爽:
首選鑄鐵鍋,因為鑄鐵鍋保溫性能強,放入牛排後,鍋子也不會迅速降溫,有利於瞬間鎖住牛排內部汁水;沒有太高要求的話,平底不粘鍋也行。
鑄鐵鍋小賣部也有賣,耐用且性價比高👇
23cm款 228元 送🎁鍋蓋🎁
26cm款 258元 送🎁矽膠手柄套+牛排夾+鍋蓋🎁
除新疆、西藏、港澳臺以外包郵
不論什麼鍋,牛排好味道的秘密就在於,放入牛排前的鍋子一定要燒燙,這樣才能煎出美味焦香的外殼(註:部分平底鍋可能無法經受長時間的幹燒升溫)。
Step 1:
1 提前半小時將牛排從冷藏室中取出,使其恢復至常溫;
2 開大火預熱鍋,直至鍋子開始微微冒煙,可以用手沾一些水彈入鍋中,如果水珠以極快的速度蒸發,那麼鍋子的溫度就差不多了;
3 在鑄鐵鍋中倒入少量植物油,使油儘量均勻分布在鍋底;
4 在鍋中放入牛排平鋪(新手的話,每次煎一塊),打開手機計時(重要),大火轉中火;
5 可以用鍋鏟按壓牛排表面,使之受熱均勻,講究點的還可以入手一塊壓肉板:
6 手機計時到1分鐘時,給牛排翻面,繼續計時1分鐘。
7 將牛排夾起,略煎一下兩側封邊
8 夾起牛排放入盤子中,放置3~4分鐘之後再切開;
9 如果還要煎第二塊,待鍋子稍稍冷卻後,衝洗掉鍋底部的焦痕並擦乾,重複以上步驟煎第二塊牛排。
* 吃前還可以撒上黑胡椒海鹽,但醬汁之類過於濃墨重彩的,對於這三款牛排來說,是畫蛇添足了……
這個方子不敢保證人人煎出來都能有90分,但60分是可以的,想要追求完美的話,必然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比如部位和厚度)做出微調:
以這塊250g谷飼眼肉的厚度,每面煎1分鐘大約是3分熟,如果你喜歡更熟一些的,可以每面煎 1 分半左右,不過如果需要延長時間,放入牛排後需記得控制火力,以免表面過於焦黑。
這汁水四溢的牛排,你能忍得住?
*以下點擊圖片進入小程序即可直接購買:
M3+澳洲原切安格斯谷飼眼肉牛排
👇👇👇250g(多片裝)👇👇👇
以上這些沒有市場價可比,因為食鑑局暫時會成為這家供應商這批牛排的唯一渠道,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如果這些產品日後上架其他傳統渠道,應該不會比現在更優惠。
你要相信,我們最終決定上架它們,自然也是比較過同樣牛種、同樣產地、同一部位、同一等級的別家牛排的,的確有不少價格比我們便宜的,但真心覺得我們的更好吃(並不是因為要賣它才這麼說,因為也可以不賣)。至於牛排界的定價規則,那就真是一汪深水了,是牛肉商也不會告訴你的秘密。總之我們的經驗是,吃到好吃的就且吃且珍惜,不要太計較價格,要相信一分價錢一分貨,而且,再怎麼說總比去店裡吃便宜很多鴨~
如果實在對自己煎牛排技術沒信心的,我們還貼心地準備了一些價格親民的入門級牛排供練手。雖然沒有了M等級,但也不要小看它們,都挺不錯的:
+
谷飼100天澳洲原切谷飼西冷牛排200g/片
如果你和局座一樣喜歡煎牛排,或者喜歡其它用高溫瞬間加熱的食物,那我強烈建議你入一口這烏漆嘛黑的鍋。不要上千,不要大幾百,只需228元起——
關於這口鍋的介紹可以👉點這裡藍字查看
23cm款 228元 送🎁鍋蓋🎁
26cm款 258元 送🎁矽膠手柄套+牛排夾+鍋蓋🎁
除新疆、西藏、港澳臺以外包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