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為什麼離開大陸,到死也不回來,原因很難張口

2021-01-17 盤點剪輯獅

張大千在1941年12月上旬,帶著他的妻子離開了成都,搭著國民黨的軍用飛機飛到了臺北,自從到了臺北之後,直到張大千在1983年去世,他也再也沒有回過大陸,他之後在臺北,香港,印度日本等等都遊歷過,而最後定居臺北。那麼張大千為什麼要去臺北呢

其實這個問題,張大千的一個學生劉力上給出了答案,他說張大千先生是一個沒有黨派的人,他對於政治完全不感興趣,他也不關心到底這兩個黨誰會奪得天下,他對國民黨沒有什麼要求和訴求,所以根本和國民黨沒什麼關係,但是和國民黨的上層人物有些人有一點來往,不過也僅僅是在藝術上有交往而已。所以他離開家鄉去了臺灣,根本算不上是政治逃難,而我黨和他也沒有什麼恩怨,也沒有什麼往來,只不過在1949年的時候,張大千先生為毛澤東畫了一副荷花。這也是受何香凝的邀請,在上面題字有潤之先生,張大千對他的徒弟劉力上問,你知不知道這個潤之先生是誰?可見張大千對於政治完全不感興趣了。

但是張大千和兩黨都沒有什麼恩怨情仇,那為什麼要去離開家鄉跑去臺灣呢?劉力上說:張大千先生他不信謠言,也不害怕哪個黨,但是他對我黨的政策是有戒備的,因為他也聽說過新政府是搞供給制的,如果搞供給制的話,那麼他的畫也沒法賣出去了,如果不能賣畫,他一家子吃什么喝什麼呢?

當年徐悲鴻找人給張大千送了一封信,邀請張大千先生北上,給他的月薪是3000斤小米,當時那是北平教授的最高供給了,張大千聽後我就非常高興,說咱們一起去吧,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張大千就反悔了,自己去了,但是自己一大家的人怎麼辦啊?成都的軍閥不一定會放過他們的,他表面上是在害怕成都的軍閥給他們搗亂,但實際上是在想這3000斤小米,確實有點不太夠用。

之後張大千沒有回大陸,也有一些原因,新中國成立之後,高層還曾經寫信讓張大千回來。在1956年中央曾經派出一支訪查團去參加張大千的畫展,而張大千的畫展上,他們也順便去摸了摸底,張大千也在這次摸底上說了,他回國之後就沒有工作。到1981年,當初有一個觀察團的人重新說到了這個問題,他說,我是希望張大千同志回去的,但是他如果不回去的話,我也不會勸他,張大千是一個自由的人,如果他回去了,估計是當政協委員,天天開會,張大千這麼一個自由的人肯定會吃不消的。

還有一條就是,當初新中國建立的時候,百廢待興,基本上全圖的精力都用來發展生產力了,而張大千這麼一個畫家回去肯定會不受歡迎的,也基本上沒有人會花錢來收藏字畫。當初齊白石給張大千寫信,也說了自己生活困苦,連齊白石樣的畫家都這樣了,可見張大千回去之後結局也不會更好,而且他的一大家子都得她來養。不過張大千雖然在海外呆了30年了,但是他依舊不入外國國籍,保留中國國籍,還是穿中國衣,說中國話,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相關焦點

  • 張大千離開大陸直到去世,都沒有回歸大陸,他為什麼不願歸來?
    張大千離開大陸直到去世,都沒有回歸大陸,他為什麼不願歸來?張大千一生最大的成就那就是畫畫了,張大千的畫可以說是名揚全球。1941年的時候張大千帶著自己的搭載著國民黨的飛機飛往了臺北,一直待到了1983年他去世,這期間一直都沒有回到大陸。
  • 張大千書畫才情第一,引得無數少女盡折腰!
    張大千在中國近現代繪畫藝術領域中,是一位畫藝卓越、情感豐富、個性鮮明的藝術大師。曾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一大千」。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張大千的情感生活。張大千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是比他大三個月的表姐謝舜華。張大千的母親見兩個娃娃這麼投緣,就在他倆十歲時定了親。
  • 張大千的牛肉麵和紅顏知己
    奇怪的是,到了四川去問,當地人會鄙夷地告訴你,並無此味。內地人更熟悉的自然是蘭州的牛肉拉麵,上海人則愛喝清燉牛肉湯,連不善於做飯的張愛玲都知道,要是生病了,可以喝這個—好得快。 臺北的「川味」牛肉麵,源頭當然出自眷村,而以岡山的眷村可能性最大。岡山是空軍官校所在,官校自成都遷來,眷屬多半為四川人。丈夫們每天駕駛飛機出門—也許到了晚上,便回不來了。
  • 【名家欣賞】張大千潑墨山水欣賞
    別的不再多說,後面有詳細的解讀,直接往下欣賞吧!張大千 幽谷圖 1970年張大千的潑墨山水開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居住巴西時期,雖未接受過正式西洋畫訓練,但張大千的接受性和領悟力強,將前中國畫家曾用過的潑墨法,變化成層層的潑彩,水份控制得宜
  • 上世紀50年代,張大千把3幅名貴古畫賣給中國,是因為愛國嗎?
    《張大千藝術圈》一書中,記載了一段對著名畫家葉淺予的採訪,也談到了這件事:「五十年代初,……他(張大千)決定遷居南美洲的阿根廷,為籌措一筆搬家費,他忍痛從行篋中取出三件鈐有『別時容易見時難』『大風堂珍玩』『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收藏章的名跡,一件是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一件是五代董源的《瀟湘圖》,還有一件是宋人冊頁
  • 張大千:老牛愛吃嫩草,傳奇的一生
    本來張大千是拒絕的,無論從體力身體各方面,他都不適宜再作畫了。但他就是不服老,畫家不畫畫,和死了有什麼區別?到了冬天,滴水成冰,石窟內很冷,但畫畫的手不能戴手套,只能放在外面凍。「白天八九點鐘,敦煌的太陽射進洞裡,一到午後,太陽往南走光線就暗了」,張大千要一手秉燭或提燈,一手拿筆,往往需反覆觀看多次才能畫上一筆。
  • 陳傳席畫壇點將錄:「風流萬戶侯」——張大千(下篇)
    人當然還要用功,不用功,天賦是開發不出來的。開發出來後,還 要用功,否則,你天賦中的清氣、秀氣或其他氣不會自己跑到畫上去。 你秉性中的一股氣通過你手中的筆流露到畫上,這也是用功。如前所 述,你秉性中沒有這股氣,你再努力,你筆下也沒有那股氣,我們看無 數畫畫人,努力一輩子,甚至他的下一代接著努力,他的畫技巧也不 壞,但畫沒有看頭,死氣沉沉,不能使人精神為之一振,甚至對人的精 神毫無觸動。因為他的畫中沒有「氣」。無氣而死,有氣而活,才能使 人感動。張大千生於四川。他天賦中就有這股清氣(雖然不是太清),所 以,他的畫中就有這股清氣。
  • 但有情親便慰人 — 張大千晚年珍貴的友誼
    1949年,張大千離開了大陸故土,開啟了周遊列國、雲遊四海的人生。其足跡遍及四大洲,不僅在世界各地尋訪名山勝景,更通過舉辦畫展將中國繪畫藝術推廣至全世界,使其從中國的張大千躍身成為世界的張大千。1980年5月,張大千偕同夫人徐雯波女士與王新衡伉儷、沈葦窗及何應欽一同觀賞京劇名伶郭小莊主演之「焚香記」,演畢後一行人與郭小莊合影並題字留念張大千晚年在臺灣的生活,或許是他這一生中最為精彩輝煌的一段日子。由於臺灣社會經濟富裕及對藝術的追尋,慕名而來的海內外訪客絡繹不絕,也使得張大千的畫作在市場上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而為人慷慨大方的張大千也都有求必應。
  • 李輝 | 黃苗子談民國人物:真真假假張大千
    可能是李烈鈞跟孫中山有點關係,唐繼堯把我父親拉到雲南去,給他聘秘書,他自己不去。這是我離開香港以前的事。陸丹林有時也給香港《大光報》寫點稿子,我一去就找陸丹林。陸丹林因為工作派到上海,讓他辦一本《道路雜誌》,一辦就辦了十幾年,從來沒停過。葉公超出錢,後來就是他了,他辦的《道路雜誌》跟文藝界交接得很密,所以他認得當時所有香港鴛鴦蝴蝶派的人、詩人、詞人、畫家,張大千他早就認識了。有一次陸丹林去見大千,把我帶去。
  • 活動預告|民國大師們的廚房與愛,張大千的牛肉麵
    但是張大千不滿意普通的幹辣椒麵, 他用的辣椒麵一定要自己做, 吃的時候要專門到牛市口買著名的椒鹽鍋盔, 用鍋盔來夾著粉蒸牛肉吃。 愛吃到這種地步, 難怪畫家曾經自負地說 :「 以藝術而論, 我善烹飪更在畫藝之上。」
  • 一條微信認識張大千
    你問他為什麼做和尚?這裡面還有一個海枯石爛的愛情故事。在靈隱寺做了兩個月沒有戒疤的「野和尚」後,大千漸漸覺得這種沒錢、沒酒、沒肉的「職業」實在不適合自己,於是寫信給上海的舊友,約好回上海就近找個廟宇,做個不再寂寞的花花和尚。可他人一到上海就被二哥張善孖捉到,押回凡塵結婚去了。
  • 張大千把女兒同學變後媽,世人皆羨慕,不料兒子出生卻成人間悲劇
    因此,對於張大千的評價,後人各有褒貶。 徐雯波是張大千的第四個老婆,二人相差30歲。徐雯波是張大千女兒張心蕊的同學,最後閨蜜變成了後媽,而張大千對於徐雯波的喜愛羨煞旁人。 二人婚後不久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張心建,後來因國內情勢所迫,張大千決定帶著徐雯波出國,7個月大的張心建被寄養在大陸,最終釀成了人間悲劇。
  • 狀態調整回來,王大陸和好友打球,母親離開後
    狀態調整回來,王大陸和好友打球,母親離開後首次現身 對於作為子女的我們來說,最痛心的事情莫過於家人的離開,這一點放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是沒有錯的,而今年,有太多的人離開了我們,有太多的事情讓人措手不及,對比到明星也是一樣,王大陸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在大眾的面前了,根據他的工作室發布的消息,他的母親離開了人間,王大陸之前為了他母親就已經暫停了工作,但是依然沒有挽回,現在母親的離開
  • 林青霞與張大千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1899年出生的大千居士,和1954年出生的林大美人,在1983年張大千的絕筆之年,極為榮幸地坐到了一起。很難講清這次短暫的會晤對於之後林青霞「文藝女神」的形象塑造起到什麼影響,至少在文藝界,是樁美談。
  •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成都特展受熱捧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成都特展受熱捧  【解說】正在成都博物館新館一樓舉行的特展——「倥傯的鄉愁·張大千」,自開展以來好評如潮,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30萬人到場參觀。作品背後折射出的大千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策展人孫凱先生致力於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拳拳赤子之心令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 張大千的女弟子個個貌美如花
    幼時學畫,受國畫大家錢松巖,陳舊村啟蒙;輾轉至香港後,拜的又是嶺南名家趙少昂;人到中年,才又入大風堂拜師了大名鼎鼎的張大千,轉益多師,終成自家獨特面貌。美到讓閱遍世間無數女子的風流才子張大千都情不自禁為之作畫的女弟子不多,
  • 【食事】張大千丨過年吃了幾桌子菜,為什麼不把它記錄下來?
    一到假期,誰不會做倆菜呢?一到過年,哪家的大廚不現身呢?
  • 張大千門下的八位美女徒弟,爭奇鬥豔!
    幼時學畫,受國畫大家錢松巖,陳舊村啟蒙;輾轉至香港後,拜的又是嶺南名家趙少昂;人到中年,才又入大風堂拜師了大名鼎鼎的張大千,轉益多師,終成自家獨特面貌。美到讓閱遍世間無數女子的風流才子張大千都情不自禁為之作畫的女弟子不多,馮璧池就是這樣一位美人坯子!讓大千這麼寵愛,那他倆的故事一定很多!
  • 張大千的東瀛之戀:一段以絕交結束的忘年戀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張大千因糖尿病而導致嚴重眼疾,醫生已不允許他經常長途飛行。加之他此時已將藝術發展的重心轉向歐洲市場,所以已經較少前往日本。他也許預感自己與山田可能不會有未來,所以就給她寫了一封信(年份不詳,似殘件),出資讓她來巴西見最後一面,勸其「擇主而事」,傷感愁緒溢滿字裡行間:「爰老且病,兼之種種牽纏,今歲不能來東京,恐明年亦復不能來矣。致負汝青春,抱歉萬分。
  • 當年跪拜郭德綱的歐弟,如今已不在德雲社,離開的原因令人心疼
    最近《天天向上》迎來了十周年慶典,這期節目裡昔日的好兄弟也團聚了,不過發現歐弟沒有來,節目播出後,關於歐弟離開的八卦越來越多,此前,歐弟去了德雲社,但是現在怎麼又不在德雲社了?為什麼離開呢?歐弟為什麼不可能在相聲行業紅?此外,他的標籤已經在《天天向上》貼的太深入人心了,這個標籤已經很難改了,也就是說觀眾的大腦已經被這個原有的標籤固化了,因此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