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欣賞】張大千潑墨山水欣賞

2021-02-07 收藏天下 SCTX


張大千 長江萬裡圖(局部)


張大千大師的潑彩大作,真是精彩至極!看看都是一種享受!別的不再多說,後面有詳細的解讀,直接往下欣賞吧!




張大千 幽谷圖 1970年


張大千的潑墨山水開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居住巴西時期,雖未接受過正式西洋畫訓練,但張大千的接受性和領悟力強,將前中國畫家曾用過的潑墨法,變化成層層的潑彩,水份控制得宜,保留一些空白。


畫家於1949年前在大陸所寫的山水,都是遊覽名山偉川後有感而作,很多都有畫家入山之細膩描寫,離開大陸後,改變形式,以西方抽象手法表現山水,層層潑彩,好像隔著畫家與山的一片薄霧,張大千不再進入山中,而是在遠方張望,超出塵外。




張大千 幽谷圖 1965年作




張大千 潑彩山水 1973年


深山幽谷,森森煙嵐,沉厚的山勢,隱隱地露出深邃寶石般的顏色。

此《潑墨山水》正是張大千潑彩山水的典型風格,除了山頂少數的屋宇、林木,多以幻化的墨色和礦物彩揉合在一起,近景大樹只佔整幅畫高度的九分之一,襯託出煙嵐之上的山口是那麼的高聳,中景的白雲橫鎖山腰,趁著水份未乾之際,以白粉撞入。


整張畫作看似仍然保持著溼潤,雲霧氤氳,令人有清涼的感覺,山頂迎著光,似乎景致可以無限的延伸,山外有山。




張大千 松峰曉靄 1969年作





張大千 高巖古寺 1976年作





張大千 春山積翠 1968年作





張大千潑彩山水





張大千 潑彩山水





張大千 煙雨歸帆 1973年作





張大千 春水歸舟





張大千 慈湖圖 1976年作





張大千 潑彩山水





張大千 溪山覓句 1973年作





張大千 潑彩山水 1978年




張大千 山村歸雲圖 1979年

題識: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



張大千 千山尚綠肥



張大千 潑彩朱荷金屏 1975年作


此圖為屏風巨製,是張大千潑彩荷花中最大的一件作品,墨色交融,富麗堂皇,紅荷以金線勾勒,在縱橫揮灑中又可見墨斑彩跡,泥金底的材質使畫面灼灼生輝。


最特殊的是,左端則有一直上隨風飛舞的荷,筆法渾勁有力,弧線優美,成為作品一個完美的呼應與完結。




張大千 潑彩荷花



張大千 潑彩荷花


按住數三聲、自動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名家經典 張大千潑墨山水佳作欣賞
  • 張大千潑墨山水佳作欣賞
  • 中國畫大師張大千潑墨山水欣賞 高清
    張大千(1899~1983),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省內江市人。其二哥張正蘭,即著名的畫虎大師張善子。他們的畫室名「大風堂」。張大千的一生,才華橫溢,極富傳奇,建樹甚偉,貢獻極巨,聲名遐邇。
  • 張大千作品欣賞
    張大千——人物國畫張大千喜好以高士為題材作畫,將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於山水林泉之間,象徵士大夫歸隱後的生活,同時抒發希冀縱情於物外的情致
  • 張大千的潑墨潑彩世界
    倘用這句話來概括張大千的一生,真是絕妙極了,簡直有量身定做之奇。葉恭綽說張大千是「趙子昂後第一人」,徐悲鴻也譽他為「五百年來第一人」。這兩位先生雖然是著言於大千又扛起了復古的大旗——延續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獨創的「雲山戲墨」和「米點皴」繪畫性表現以及追摹敦煌富麗端莊的重彩等,但從張大千用潑墨潑彩的手法將中國畫的意象性本質呈現給世界這一點來講,也是百年一人的。
  • 溥儒繪畫大器晚成,寄情山水有畫必有詩,風格不輸張大千
    如果問現在的年輕人,張大千的作品與溥儒的作品,誰的繪畫作品更漂亮,更受人喜歡。絕大多數年輕人會選擇溥儒,因為他的作品更顯一個「雅」字。細觀溥儒的作品,真的可以用精美絕倫來形容,倒也不要貶低張大千的作品,大師張大千的作品風格獨特,潑墨重彩獨成一派無人可比,但相比溥儒的作品,更多人喜歡他的繪畫。
  • 一代宗師百年巨匠張大千直系傳人〈仁千武天慶〉藝術之路
    2019-02-10一代宗師百年巨匠張大千一代宗師百年巨匠大風堂創始人張大千先生人民藝術家恩師張三水先生與張大千孫女恩師張子嘉合影留念與張大千之女恩師張心慶合影留念張大千直系傳人仁千武天慶武天慶藝術簡歷武天慶,1969年出生於河北邯鄲,字仁千,齋號大千大風堂,現定居北京,師承於張大千之子〈恩師張三水〉和張大千孫女〈恩師張子嘉〉大師門下,並得到張大千之女〈恩師張心慶〉的欣賞和熱心指導
  • 張大千:潑墨潑彩不但融匯他創作的成果,也匯通東西方差異的特質
    摘要:張大千晚年的潑墨潑彩畫風使用了豐富的東方性色彩顏料,將其潑灑渲染於墨色打底的山水之上,層次豐厚而又清麗妍雅,不但表達出山水自然之遠近晴雨的物理空間,也表現了色彩質感本身的層次空間。其後的追隨仿效者,則往往很難達到其水墨與色彩相融的璀璨炫麗境地,由是可知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絕非隨興而無章法節制的率性之作,而有其特殊的設色程序與方法。
  • 劉知白的「心像山水」畫是真厲害,不輸張大千筆下的山水作品
    傅抱石的山水筆墨皴法厲害,張大千的混染也非常有特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另一位大師劉知白的作品,他筆下的特色繪畫「心像山水」令人佩服,而且嚴格一點來講,影響力其實不輸張大千筆下的山水作品。
  • 潑墨山水畫:墨灑淋漓處,雲山變幻出
    潑墨並不代表隨心所欲,事實上,潑墨山水畫對於畫家的要求更高,對景物的塑造拿捏,以及景物遠近分明的地理格局控制都要先成竹在胸,方能揮灑自如。今天,小編帶您一起欣賞,當代中國潑墨山水大師的精品佳作。張大千的潑墨山水開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居住巴西時期,雖未接受過正式西洋畫訓練,但他的接受性和領悟力強,將前中國畫家曾用過的潑墨法,變化成層層的潑彩,水份控制得宜,保留一些空白。
  • 張大千的貴妃出浴圖很獨特,寥寥數筆,卻將貴妃勾勒的柔美動人
    而名家所畫,大多是形象細膩,一筆一划,都勾勒得甚是詳細,就連衣服褶皺都不放過。但是張大千的這幅貴妃出浴圖格外不同,寥寥數筆,卻並不比他人所畫的貴妃差到哪裡去。 全能型畫家,畫壇最具傳奇的存在張大千,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受母影響,對繪畫有著一定的研究。
  • 溫潤秀雅 自成一格:吳琴木山水畫作欣賞
    吳琴木是20世紀畫壇一位功力深厚的傳統型畫家,他以山水見長,兼能花鳥、人物。其藝術道 路,由師古人而師造化,由臨仿而創作;由「四王」、吳惲上溯吳門畫派、元四家 、趙孟頫、四僧、龔半千等,綜合創造,自成一格。其作品,表現出對古代文人畫藝術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結構嚴謹,筆墨精純而多變,風格溫潤秀雅。其總的藝術傾向,與同時代的吳湖帆、張大千、張石園等相仿佛,繪畫能力亦在伯仲之間。
  • 90後的他將潑墨山水與攝影結合在了一起,創作出了絕美的意境!
    我將攝影與國畫潑墨山水的結合純屬偶然,其實原本只是單純的洗了幾張自己的攝影照片,其中有幾張攝影作品洗出來並不滿意,就想著既然不滿意,隨意塗鴉幾筆便是,總不能浪費吧,拿起毛筆也很是隨意,大膽潑墨,結果這一畫,卻有了感覺,很是驚喜,而這就是這系列作品的開始
  • 國畫大師張大千傳世名畫《愛痕湖》
    《愛痕湖》中國傳統藝術最成功的現代性畫作       張大千《愛痕湖》意境深遠,用山水襯託出現實世界的靜謐和安寧。在畫中,採用了潑墨的表現手法,為了突出山巒的重疊性,張大千又用潑彩手法展現出景觀層次美。其次,為了凸顯茅舍,張大千用了勾勒手法,將茅舍淡淡的勾勒出來。這幅畫最大的特色在於靜與動的結合,張大千為了表現山的動態,他使用潑彩手法,讓山如同波濤一樣富有動感之態。如果說湖水和山峰具有動感美,那麼屋舍則是靜態的象徵。為了突出房舍的靜謐,張大千用淡彩勾勒出屋舍的輪廓。
  • 何海霞丨以金碧青綠山水閃耀20世紀畫壇的一代宗師
    20世紀重要的山水畫家,何海霞以鮮明的金碧青綠山水與潑墨潑彩山水閃耀畫史。何海霞18歲加入北平中國畫學研究會。1935年為張大千入室弟子,從習14年,頗得囂重。1936年曾與齊白石、於非、張大千合開畫展,嶄露頭角。山水入古而化,融合水墨丹青,頗得大千秘奧。構圖能迭出新意。
  • 【精品欣賞】張大千楹聯作品
    張大千的兩位碑派書法老師曾熙、李瑞清便是走向極端的大師。較之二師,張大千亦有寫什麼像什麼的本事。我曾見張大千作偽倪元璐、張瑞圖,堪稱形神兼備,難以辨別真龍。然而,他也有獨門絕技,便是學黃庭堅而自尋門徑,以成自家一體。縱觀張大千一生書法,自曾、李而追《瘞鶴銘》,又自《瘞鶴銘》而歸於黃庭堅,漸生化境,終生一以貫之。
  • 清代著名花鳥山水圖冊欣賞,收藏!(104幅)
    五十歲開始學畫,由於學問淵博,瀏覽名跡眾多,又有深厚書法功底,終成一代名家。金農《墨梅圖冊》↓臺北故宮藏的那些宋畫精妙絕倫的敦煌壁畫細節(高清 98幅)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全集(高清)敦煌壁畫的200個高清細節100幅宋畫,300個細節,收藏!!!
  • 【香港嘉德秋拍預告】張大千的磅礡雲山
    中國嘉德香港2016秋拍「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專場,將於11月28日在香港JW萬豪酒店宴會廳舉行,中國近現代書畫此番將呈現逾四百幀名家傑作,當中包括張大千七十年代的潑墨巨製《遠浦歸帆》。《遠浦歸帆》(局部)此幅堪為張大千七十年代潑墨巨製,尺幅碩大,極為罕見。從畫面和布局看,大千故國神遊,畫中所繪或為蜀地長江風光。
  •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張大千的潑寫世界
    大千遍歷名山大川,所作山水皆胸中丘壑,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清新壯麗富於寫實的風採。後期創作的豪邁噴張的潑墨形式絕去了一切的依傍,開創了自中國畫以來前所未有的格局,是驚豔於世的藝術創造。 本季我們徵集了數件張氏書畫作品,自20年代起至80年代初,按照時空順序,我們隱約的可以窺探到張大千這一生的藝術風格之變化。
  • 張大千的女弟子個個貌美如花
    於是,聘請了當時臺灣最知名的黃君璧和鄭曼青兩位名家,黃君璧教她山水,鄭曼青教她花鳥。張大千居住臺灣後,經人介紹就收了這位蔣家夫人作了關門弟子。宋美齡繪畫作品欣賞:幼時學畫,受國畫大家錢松巖,陳舊村啟蒙;輾轉至香港後,拜的又是嶺南名家趙少昂;人到中年,才又入大風堂拜師了大名鼎鼎的張大千,轉益多師,終成自家獨特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