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潑墨山水佳作欣賞

2021-02-14 我們的精彩人生

張大千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畫大師。他在創作上的卓越成就,與他的淵博的學術修養,深厚的生活積累以及他廣結師友,裁長補短密不可分。除繪畫外,他對詩詞、古文、戲劇、音樂以及書法、篆刻,無不涉獵。並先後與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溥儒,於非廠等國內各名家及外國大師畢卡索交遊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張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或逕署「蜀人張大千」 。生於1901年,卒於1984年,四川內江人。

張大千幼年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自號「虎痴」的二哥張善子的薰陶指引,並從名師曾農髯、李梅庵學詩文、書法和繪畫。除臨摹歷代名跡外,又遍遊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經過刻苦鑽研,獲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青年時代,即與二哥張善子齊名。 

 

二十多歲,曾赴日本留學,學過染織。回國後,一度迷於佛學,曾去寧波天童寺「皈依佛門」,想當和尚,據說,他怕在頭上燙九個香記,只好拜別了師傅弘筏大和尚,回到現實世界來。1932年舉家移居蘇州網獅園,潛心作畫。1940年後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對於我國敦煌洞窟,逐個整理編號,進行臨摹,豐富了繪畫技法。 1948年遷居香港,後又旅居印度、法國、巴西等國。1978年定居臺灣,1984年4月病逝臺灣。享年84歲。現在他生前臺灣居住的「摩耶精舍」建為「張大千紀念館」。

張大千是天才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採。 張大千的畫風,在早、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花費了一生大部的時間和心力,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進而到偽作。

  

張大千的畫風,先後曾經數度改變,30歲以前的畫風可謂「清新俊逸」,50歲進於「瑰麗雄奇」,晚年時歷經探索,在57歲時自創潑彩畫法,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係,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可貴之處,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60歲以後達「蒼深淵穆」之境,80歲後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雄渾激蕩,頗具與天地融合之氣魄。

【我們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圖,來自網絡。對原文作者,表示敬意。】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想關注我, 請點擊文章標題下面的「我們的精彩人生」進行關注。

或搜索公眾帳號wangxf2100

或加私人微信號wangxf2400

相關焦點

  • 【名家欣賞】張大千潑墨山水欣賞
  • 名家經典 張大千潑墨山水佳作欣賞
  • 中國畫大師張大千潑墨山水欣賞 高清
    張大千(1899~1983),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省內江市人。其二哥張正蘭,即著名的畫虎大師張善子。他們的畫室名「大風堂」。張大千的一生,才華橫溢,極富傳奇,建樹甚偉,貢獻極巨,聲名遐邇。
  • 張大千的潑墨潑彩世界
    倘用這句話來概括張大千的一生,真是絕妙極了,簡直有量身定做之奇。葉恭綽說張大千是「趙子昂後第一人」,徐悲鴻也譽他為「五百年來第一人」。這兩位先生雖然是著言於大千又扛起了復古的大旗——延續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獨創的「雲山戲墨」和「米點皴」繪畫性表現以及追摹敦煌富麗端莊的重彩等,但從張大千用潑墨潑彩的手法將中國畫的意象性本質呈現給世界這一點來講,也是百年一人的。
  • 張大千作品欣賞
    張大千——人物國畫張大千喜好以高士為題材作畫,將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於山水林泉之間,象徵士大夫歸隱後的生活,同時抒發希冀縱情於物外的情致
  • 張大千:潑墨潑彩不但融匯他創作的成果,也匯通東西方差異的特質
    摘要:張大千晚年的潑墨潑彩畫風使用了豐富的東方性色彩顏料,將其潑灑渲染於墨色打底的山水之上,層次豐厚而又清麗妍雅,不但表達出山水自然之遠近晴雨的物理空間,也表現了色彩質感本身的層次空間。其後的追隨仿效者,則往往很難達到其水墨與色彩相融的璀璨炫麗境地,由是可知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絕非隨興而無章法節制的率性之作,而有其特殊的設色程序與方法。
  • 溥儒繪畫大器晚成,寄情山水有畫必有詩,風格不輸張大千
    如果問現在的年輕人,張大千的作品與溥儒的作品,誰的繪畫作品更漂亮,更受人喜歡。絕大多數年輕人會選擇溥儒,因為他的作品更顯一個「雅」字。細觀溥儒的作品,真的可以用精美絕倫來形容,倒也不要貶低張大千的作品,大師張大千的作品風格獨特,潑墨重彩獨成一派無人可比,但相比溥儒的作品,更多人喜歡他的繪畫。
  • 潑墨山水畫:墨灑淋漓處,雲山變幻出
    潑墨並不代表隨心所欲,事實上,潑墨山水畫對於畫家的要求更高,對景物的塑造拿捏,以及景物遠近分明的地理格局控制都要先成竹在胸,方能揮灑自如。今天,小編帶您一起欣賞,當代中國潑墨山水大師的精品佳作。張大千的潑墨山水開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居住巴西時期,雖未接受過正式西洋畫訓練,但他的接受性和領悟力強,將前中國畫家曾用過的潑墨法,變化成層層的潑彩,水份控制得宜,保留一些空白。
  • 張大千先生難得的佳作
    先世廣東省番禺縣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遷蜀,卜居內江。父張懷忠,早年從事教育,後從政,再改鹽業。母曾氏友貞,善繪事,姊名瓊枝,亦善畫。兄弟10人,二兄張澤,別號虎痴,以畫虎名於世。    張大千排行第八,7歲啟蒙課讀,9歲習畫,12歲能畫山水、花鳥和人物,見者呼為神童。13歲就讀於新式學堂,至19歲與仲兄張澤留學日本京都,學習繪畫與染織。
  • 一代宗師百年巨匠張大千直系傳人〈仁千武天慶〉藝術之路
    2019-02-10一代宗師百年巨匠張大千一代宗師百年巨匠大風堂創始人張大千先生人民藝術家恩師張三水先生與張大千孫女恩師張子嘉合影留念與張大千之女恩師張心慶合影留念張大千直系傳人仁千武天慶武天慶藝術簡歷武天慶,1969年出生於河北邯鄲,字仁千,齋號大千大風堂,現定居北京,師承於張大千之子〈恩師張三水〉和張大千孫女〈恩師張子嘉〉大師門下,並得到張大千之女〈恩師張心慶〉的欣賞和熱心指導
  • 劉知白的「心像山水」畫是真厲害,不輸張大千筆下的山水作品
    傅抱石的山水筆墨皴法厲害,張大千的混染也非常有特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另一位大師劉知白的作品,他筆下的特色繪畫「心像山水」令人佩服,而且嚴格一點來講,影響力其實不輸張大千筆下的山水作品。
  • 一代宗師張大千的三次奮鬥
    22.65億元;二、千萬元級別的張大千書畫作品得到市場更多的重視,並整體提高了張大千的成交均價。張大千作品1924年秋,張大千隨張善孖參加滬上「秋英會」雅集,山水人物花卉無所不能,四座皆驚。會後,上海報界一片讚嘆之聲,「嶄露頭角」、「一鳴驚人」、「後起之秀」等不絕於耳。
  • 【香港春拍】張大千《伊吾閭瑞雪圖》首度曝光
    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春季拍賣將於4月2日舉行,屆時推出近250幀近現代名家佳作,以首度面世的張大千潑彩山水巨製《
  • 張大千的畫值多少錢 張大千親傳弟子作品升值潛力大
    張大千的畫值多少錢,一直是書畫收藏領域備受關注的話題。俗話說,亂世藏金,盛世藏畫。近年來,張大千作品的拍賣價格傾山倒海,石破驚天:張大千於1965年秋所作的《愛痕湖》在2010年以一億零八十萬人民幣的天價成交,由此成為突破億元大關的「第一人」;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中國書畫」專場,張大千一幅甚至還未完全竣筆的山水畫,更是以2.7068億港元的天價成交,再一次刷新書畫拍賣市場紀錄。
  • 【香港嘉德秋拍預告】張大千的磅礡雲山
    中國嘉德香港2016秋拍「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專場,將於11月28日在香港JW萬豪酒店宴會廳舉行,中國近現代書畫此番將呈現逾四百幀名家傑作,當中包括張大千七十年代的潑墨巨製《遠浦歸帆》。《遠浦歸帆》(局部)此幅堪為張大千七十年代潑墨巨製,尺幅碩大,極為罕見。從畫面和布局看,大千故國神遊,畫中所繪或為蜀地長江風光。
  • 何海霞丨以金碧青綠山水閃耀20世紀畫壇的一代宗師
    20世紀重要的山水畫家,何海霞以鮮明的金碧青綠山水與潑墨潑彩山水閃耀畫史。何海霞18歲加入北平中國畫學研究會。1935年為張大千入室弟子,從習14年,頗得囂重。1936年曾與齊白石、於非、張大千合開畫展,嶄露頭角。山水入古而化,融合水墨丹青,頗得大千秘奧。構圖能迭出新意。
  • 國畫大師張大千傳世名畫《愛痕湖》
    《愛痕湖》中國傳統藝術最成功的現代性畫作       張大千《愛痕湖》意境深遠,用山水襯託出現實世界的靜謐和安寧。在畫中,採用了潑墨的表現手法,為了突出山巒的重疊性,張大千又用潑彩手法展現出景觀層次美。其次,為了凸顯茅舍,張大千用了勾勒手法,將茅舍淡淡的勾勒出來。這幅畫最大的特色在於靜與動的結合,張大千為了表現山的動態,他使用潑彩手法,讓山如同波濤一樣富有動感之態。如果說湖水和山峰具有動感美,那麼屋舍則是靜態的象徵。為了突出房舍的靜謐,張大千用淡彩勾勒出屋舍的輪廓。
  • 【保利拍賣十五周年】張大千的潑寫世界
    大千遍歷名山大川,所作山水皆胸中丘壑,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清新壯麗富於寫實的風採。後期創作的豪邁噴張的潑墨形式絕去了一切的依傍,開創了自中國畫以來前所未有的格局,是驚豔於世的藝術創造。 本季我們徵集了數件張氏書畫作品,自20年代起至80年代初,按照時空順序,我們隱約的可以窺探到張大千這一生的藝術風格之變化。
  • 90後的他將潑墨山水與攝影結合在了一起,創作出了絕美的意境!
    我將攝影與國畫潑墨山水的結合純屬偶然,其實原本只是單純的洗了幾張自己的攝影照片,其中有幾張攝影作品洗出來並不滿意,就想著既然不滿意,隨意塗鴉幾筆便是,總不能浪費吧,拿起毛筆也很是隨意,大膽潑墨,結果這一畫,卻有了感覺,很是驚喜,而這就是這系列作品的開始
  • 【精品欣賞】張大千楹聯作品
    張大千的兩位碑派書法老師曾熙、李瑞清便是走向極端的大師。較之二師,張大千亦有寫什麼像什麼的本事。我曾見張大千作偽倪元璐、張瑞圖,堪稱形神兼備,難以辨別真龍。然而,他也有獨門絕技,便是學黃庭堅而自尋門徑,以成自家一體。縱觀張大千一生書法,自曾、李而追《瘞鶴銘》,又自《瘞鶴銘》而歸於黃庭堅,漸生化境,終生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