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丨以金碧青綠山水閃耀20世紀畫壇的一代宗師

2020-11-19 西安德風堂畫廊
何海霞

何海霞(1908-1998)現代畫家。名瀛,北京人。滿族。師從韓公典習畫,臨摹古畫,參與書畫鑑定。20世紀重要的山水畫家,何海霞以鮮明的金碧青綠山水與潑墨潑彩山水閃耀畫史。

何海霞18歲加入北平中國畫學研究會。1935年為張大千入室弟子,從習14年,頗得囂重。1936年曾與齊白石、於非、張大千合開畫展,嶄露頭角。山水入古而化,融合水墨丹青,頗得大千秘奧。構圖能迭出新意。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國畫作品欣賞

1946年隨張大千入川寫生。1956年調入陝西美協從事專業創作,為「長安畫派」代表畫家之一。和趙望雲、石魯合譽為「陝西三傑」,共同創立「長安畫派」。1983年任陝西省國畫院副院長,不久調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工作。擅長山水,亦能花卉。其創作往往將青綠工筆與水墨筆意融為一體,立意新奇,筆力雄健,風格渾厚而不失秀麗。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國畫作品欣賞

西安作為周秦漢唐古都,有更強的王者氣。何海霞在此生活了30餘年,人生最珍貴的年華給與了西安,而西安也成就了何海霞。眾所周知,趙望雲、石魯、何海霞構成了長安畫派重要力量,有人稱作「長安三傑」,批評家程徵叫做「三足立鼎」,他說「三個人才把鼎立了起來。趙望雲代表生活,石魯代表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何海霞主要代表傳統,中國畫如果沒有傳統功底,這一條線還是穿不起來的。」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國畫作品欣賞

在西安的三十多年,何海霞的藝術成就也分為了兩個階段。其弟子萬鼎認為:何老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畫了相當多的精品,而這個精品你能感覺到他在宋元繪畫上傳統功力,又把現實的景色和生活進行了接軌,所以畫的特別的細緻,正處於以傳統手法對接現實生活的階段;而真正到最後能放開去表現秦嶺、表現生活的時候是已經進入70年代了,開始有他自己更成熟的面貌,何海霞形式就出現了。總的來說,長安三十年,給了何海霞晚年藝術井噴和變法的厚重歷練和滋養。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國畫作品欣賞

1984,何海霞回到故鄉北京,在中國畫研究院(今天國家畫院前身)任研究員。開始了「侵佔牆面」的藝術理想和抱負。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轉折,也是「衰年變法」開始,也甩開了生活的枷鎖,開始了瘋狂的巨著創作,這是他的自由階段。長安畫派時期,因條件限制,何海霞大多畫小畫,到了北京有了更好的創作條件,他開始放手搏擊「金碧青綠山水第一人」的稱謂也是這個階段形成的。

德風堂考藏何海霞國畫作品欣賞

何海霞的青綠山水與潑墨,深得大千之妙趣,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敷色高古,雄偉瑰麗,氣勢磅礴。小青綠、大青綠、金碧、潑彩、潑墨和水墨淺絳,都在他的筆下高度嫻熟地融為一體。尤其是他的金碧青綠山水畫,達到了當時無人企及的境界,至今尚無來者可追,可謂「金碧輝煌」。

相關焦點

  • 鬼手何海霞,作品中的金碧輝煌無人可及!
    ——周韶華節選自《百年何海霞》 何海霞 九寨溝  193.7 cm×178.7cm 何海霞的山水畫成熟於20世紀50年代,他在水墨、青綠、界畫等諸多領域均有所建樹,面貌多樣,既有尺幅巨大的作品,也有精緻的小幅作品。
  • 康師堯丨對20世紀西北花鳥畫壇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大家
    康師堯不僅是「長安畫派」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而且也是「長安畫派」畫家中唯一的一位以花鳥畫著稱畫壇的。與其他幾位大師相比,他的經歷沒有石魯坎坷,業績沒有趙望雲開創者般的顯赫,至於創作也沒有何海霞那樣「成為近代中國繪畫史的一個縮影」,但是在花鳥畫的創作上他卻獨得一席,開創了花鳥畫的新領域,被稱為「長安畫派」花鳥畫創新的主將。康師堯為人低調、謙和,長久以來湮沒在石魯、趙望雲等「明星」畫家的光環之下。
  • 北京首拍 | 風到長安:黃胄、何海霞精選
    而儘管在畫壇早有聲名,但何海霞在中國美術界奠定宗師地位,則要到1954年他遷居西安之後,在西北畫壇的兩位闖將趙望雲、石魯結為藝術上的知音,共同開創「長安畫派」。黃胄在將速寫融入中國畫的創造性和成就是難以有人與之匹敵的,他的西北人物速寫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 【國畫周刊】方濟眾的藝術及其對長安畫壇的貢獻與啟示
    20世紀70年代末方濟眾在陝西省美協大院讀報方濟眾的堂兄方濟勝、方濟浦、方濟英都痴迷繪事,方濟浦早年畢業於武漢美術專科學校。在這種家族環境的影響下,少年時期的方濟眾勤勉好學,習詩作詞,而於畫事,尤為鍾愛。他從圖畫課裡知道了豐子愷;臨摹過《芥子園畫譜》;閱覽石濤的畫冊,著迷於寫意山水。
  • 革命先驅亦是藝術大家,一代女傑何香凝與北京畫壇的故事說不完
    何香凝是中國近現代集社會活動家和藝術家身份於一身的偉大女性,她畢生創作了大量書畫精品,晚年定居北京,與北京畫壇的多位藝術家交往密切。12月18日,「流水高山寫新圖——何香凝與新中國時期的北京畫壇」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何香凝美術館與北京畫院攜手舉辦,以兩館豐富的館藏作品講述一代女傑何香凝與北京畫壇說不完的故事。
  • 梅州人傑地靈,走出中國畫壇一代宗師林風眠
    在藝術領域橫空出世了美術泰鬥、一代宗師林風眠。早在五年前我在梅州幸識林風眠「鐵粉」林勇軍先生。這是一位富有眼見,充滿激情的中年知識分子,憑著對客家文化的熱愛,憑著對林風眠藝術的酷愛,他自費奔走香港、廈門、上海、杭州、北京尋訪林風眠親友,搜集整理林風眠鮮為人知的史料和畫作,成了一位林風眠藝術研究專家。
  • 齊魯名家|山東書畫界之泰鬥、一代宗師-黑伯龍
    擅長山水畫,其繪畫師承兩宋遺風,有極深厚的傳統功力,山水之作沉雄博大,筆簡而意深。其人物畫,師學梁楷,用筆簡練灑脫,生動傳神。不論山水、人物和書法作品都充滿著書卷氣,他一生為創立山東畫派而不遺餘力,並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國際展覽交流,名揚海內外。1987 年訪問日本,以其雄健瀟灑的畫風飲譽東瀛。
  • 一代宗師張大千的三次奮鬥
    張大千作品一闖十裡洋場 畫名一鳴驚人第一次闖蕩是在20世紀20年代初,張大千跟隨他的哥哥張善孖來到上海,當時,上海已經是全國經濟中心和文化藝術重鎮。海上畫派風靡大江南北,成為中國畫壇最具影響力的畫派。當時的張大千作為一名外來者,要想在十裡洋場的大上海畫壇立足談何容易,當時老資格的畫家有吳昌碩、吳湖帆、馮超然、吳待秋、吳華源、陶冷月、張石園等,張大千要在上海灘賣畫維持生計更是難上加難。張大千第一次闖蕩海上畫壇主要是以學習為主,先後投在曾熙和李瑞清門下,儘管曾、李都是以書法著稱,但是收藏頗豐,閱歷很深,有一流的書畫鑑賞能力。經他們的點撥,張大千進步很快。
  • 他是20世紀功力深厚的傳統畫家,特別是山水深得人心
    吳琴木先生是我國20世紀初期一位繪畫功力深厚的傳統型畫家,尤其以山水畫見長,兼能花鳥,人物,當然可能認識他的人不是特別多,他也沒有齊白石,徐悲鴻名氣那麼大,但是其藝術造詣是眾人認可的,他一生藝術道路由師古人近而師造化,由臨摹而創作,最後到底自悟的程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吳琴木先生吧。
  • 李聖峰山水:以墨為體,以色為用,畫因墨而成立,色因墨而煥彩!
    並由此上溯到唐代時期的金碧大青綠宗師李思訓父子作品,以及中國最早的山水畫——隋朝展子虔《遊春圖》。讀李聖峰山水畫作,不管是水墨亦或是重彩,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的視野比較開闊,涉獵比較廣泛,並且不難看出他學習、思考、成長的軌跡。從隋代中國最早山水畫作——展子虔的《遊春圖》,到唐代金碧大青綠宗師李思訓父子系列作品;從北宋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和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卷,到宋元時期的趙孟、錢選、黃公望、倪瓚,及至明代的文徵明、沈周、仇英,等等,也都頗有研究。
  • 郎靜山,一個有風骨的人物,用相機重塑中國畫的山水意境
    在20世紀30年代,郎靜山開創了一條「集錦攝影」的新路,以相機代替畫筆,重塑中國畫的山水意境,將繪畫的高超境界融入攝影藝術之中,並因之馳譽於世界藝壇。關關雎鳩 1950年 61cmx46.1cm郎靜山,1892年生於江蘇淮陰,其自十三歲(1904年)起從事攝影,至1995年以104歲嵩壽仙逝,九十餘年從未間斷,參與整個二十世紀中國及世界攝影之發展,歷史地位無出其右;郎靜山是一個有風骨的人物,他對傳統文化精神屬性的認同、延伸和再創造,構成了他作品的一種超然的氣度和個性。
  • 一代宗師,活在民國,命殞文革!
    潘靜淑繪畫,吳湖帆題字共同生活了24年的愛妻突然逝去,給吳湖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傷痛,先後作詞十數首,曾以「願天上神仙似人間,再盟他生,白頭如願」之語,深切懷念妻子,並更名為「倩」,自號「倩庵」;親自撰寫《故妻潘夫人墓狀》,還特地向滬上120位名家徵稿,編成《綠遍池塘草
  • 傅抱石:與齊白石並譽為畫壇「南北二石」
    傅抱石是20世紀中國畫巨匠,與齊白石並譽為當時畫壇「南北二石」,人民大會堂陳列的《江山如此多嬌》便是出自傅抱石筆下。傅抱石由於長期對真山真水的體察,畫意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達到翁鬱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
  • 中國畫壇的一代宗師,他的畫曾賣上億元,卻被生活逼成了精神病!
    八大山人國畫《魚》在明末清初的畫壇上,有這樣一位繪畫大師,他不能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可以說是「前承古人,後啟來者」,他影響了清代到民國以來幾乎所有的大畫家。八大山人國畫《魚》八大山人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封地在南昌,他的父親與叔父皆是名噪一時的畫壇名家,在良好的家庭薰陶之下以及極高的天分之下,他8歲能做詩,11歲能作畫,並且在書法上造詣極深
  • 「仰之彌高 —— 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南博開幕
    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潘天壽、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8位宗師級巨匠的眾多代表作27日齊聚南京博物院《仰之彌高》特展,用筆墨勾勒出20世紀中國畫變革創新的史詩。  縱觀20世紀,時代風雲的激蕩和西方美術的浸染開啟了中國畫多元並存、融匯創新的新局面,上述8位畫家則代表著那個時代中國畫的最高水平。
  • 他是20世紀畫壇四大家之一,書法險峻凌冽,絕非一般「畫家字」
    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末,潘天壽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被推為20世紀畫壇四大家。他們是將傳統文人畫推向極致,同時,又極具現代創新意識的真正意義上的劃時代人物。潘天壽雖以畫顯,但於書法也頗著力。其書風格卓犖,自是一家。這又是與吳、齊、黃諸家頗為相同的。不過,如果僅從書法內部的角度來看潘天壽書法,結論無疑是頗為尷尬的。
  • 三幅「真假山水畫」,演出一代宗師爭議的雙面人生,董其昌首登中國戲劇舞臺
    大官方之祥向「九千歲」魏忠賢獻畫,請董其昌捉刀潤色……不料一代畫壇宗師,竟有意無意地弄傷自己手指,讓這幅「真假山水」不了了之,但也不可避免地與這位後來的巡撫大人結下梁子。事實上,劇中描繪出董其昌雙面藝術人生的畫作,不止給宦黨魏忠賢這一幅「真假山水」。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亂真——劇情從年過古稀的董其昌晚年開啟,他突然不惜重金購買自己先前的畫作。
  • 一代山水畫大師黃君璧作品欣賞
    他早年學山水時喜愛漸江,中年仰慕夏圭,曾臨摹古代名畫數百件,是一位傳統繪畫功力極深的畫家。黃君璧擅長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尤其致力於山水畫,以畫雲水瀑布為長。 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教育家。臺灣畫壇把溥心畲、張大千、黃君璧稱為「渡海三家」。黃君璧是一代山水畫大師,尤以畫雲水瀑布為長。他筆下的作品雄偉壯麗,氣勢萬千,雲山瀑布,自成一格,為世人所讚譽。
  • 南宗正脈在二十世紀晚期的復興 ——論陸儼少的藝術史意義
    這個「班子」,乃是 20 世紀中後期直至新千年守護南宗正統的主力。其中,陸儼少以過人的才學與特殊的機緣,最終成為在創作界產生最大影響的一代宗師。陸儼少的影響,在 20 世紀最後二十年極其巨大,除了他超卓的藝術成就,主要是依託了浙美(今中國美術學院)的教學平臺。陸儼少對於畫壇真正產生影響始於他去往浙江美術學院任教,這源於一代大師潘天壽的慧眼識人與大力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