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亮相臺灣社區 感動眷村老兵(組圖)

2021-01-11 參考消息

眷村祖孫三代一同觀看魅力北京圖片展。(中國臺灣網 高斯斯 攝)

中國臺灣網4月13日臺南消息 12日晚間,京味文化之旅藝術團來到臺南長榮新城社區進行第五場文藝演出,魅力北京圖片展也在演出期間一併在社區展出。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長榮新城社區聚集了10個眷村的居民,有一半以上的住戶都為老兵及其後代。所以大陸藝術團的到來讓不少老兵們倍感親切,也期盼已久。

林女士是老兵的後代,祖籍在山東青島。由於父母與家人失聯了,通過很多途徑終於在2008年聯絡上了。她向記者回憶著2008年回去青島第一次探親的場景仍歷歷在目。「那真的是抱頭痛哭。我爸爸媽媽看到多年不見的親人,我從未謀面的叔叔、伯伯還有外甥,真的是大家第一眼看見眼淚立馬就落了下來。那是永遠無法割捨的親情,就是這種感動。」

88歲的趙爺爺祖籍遼寧海城,他去年和前年都有觀看過京味文化之旅的文藝演出,並且都是「第一名」到現場,是不擇不扣「鐵粉」一枚。趙爺爺表示,「京味」團節目精湛,前年在臺南藝術中心表演時,他還特地搭乘一個小時的汽車趕去觀看,去年和今年都來到了社區,方便了很多,自己可以吃完晚飯再趕過來「佔座」也不遲。

祖籍江蘇的徐爺爺今年85高齡,自己退休以後每年都回去家鄉一到兩趟,直到近兩年身體的緣故所以改為家鄉的親人固定過來探望他。「這種便捷在曾經是很難實現的。」徐爺爺說,近兩年來兩岸發展往來頻繁,他十分樂見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這樣的情形。對於「京味」團的到來也充滿感激,自己平日最愛聽的就是崑曲,這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國粹和精髓,如今能每年都在社區就可以欣賞到,「真是做夢都會笑。」

有不少社區居民和老兵們在節目開場前都去觀看了魅力北京圖片展,並向他們的後代訴說著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對於不少老兵來說,曾經那個特殊的年代的確留下過不少傷痛和遺憾,然而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今天,在兩岸交流交往常態化機制化的今天,那種傷痛也將不再。(中國臺灣網記者 高斯斯)

藝術家表演節目變臉並近距離與臺下觀眾互動。(中國臺灣網 高斯斯 攝)

86歲的臺灣老兵向記者展示自己去北京遊玩時購買的紀念幣。(中國臺灣網 高斯斯 攝)

第1頁第2頁第3頁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相關焦點

  • 臺灣九旬老兵10年手繪 破敗眷村變爆紅景點
    【解說】在臺中的「彩虹眷村」,95歲的彩虹爺爺黃永阜每天坐在村裡,看著各地遊客來來往往,感受著熱鬧氣氛,他很高興有很多人是因為自己而知道了眷村。  1949年,國民黨軍隊從大陸來到臺灣,陸續建起800多座眷村。這些家庭保留著大陸各省的風土人情,以獨特的聚落形態,形成眷村文化。
  • 臺灣眷村:1949年後國民黨老兵的卸甲之地
    這些散落在臺灣各處的住所聚集地就是眷村。 早期的眷村大多集中在臺灣的大中型城市,如臺北市、臺南市、高雄市、桃園縣等地。據統計,歷年來臺灣的眷村多達530座,其中桃園縣的數量最多,有80個多個。初來臺灣的普通士兵因為毫無家底可言,都要白手起家,所以眷村人的生活大多十分困苦。
  • 【春節特輯】臺灣眷村菜的「變」與「不變」
    他們說:「在1980年代,臺灣小吃美食突然"爆發"出來,那是因為許多眷村的老兵在這時段退役,這些老伯伯和老伴開始熱心搞美食,成就了眷村菜……」  1.用來療鄉愁的老兵家常菜   大眾燒餅油條酥脆實惠、山東饅頭面香帶勁、東北酸菜白肉鍋酸爽可口、四川水煮牛肉麻辣夠味……當年官兵們從烽火中匆匆帶到臺灣的,也許只有自己的家鄉味,最初他們以此聊慰思鄉,後來又發展出眷村獨有的各種特色美食。
  • 眷村裡的人情,餐桌上的臺灣
    品種繁多、口味豐富的美食小吃,一直都是臺灣的驕傲。在臺灣,無論城裡城外、還是大街小巷,你都可以嘗到地道的美食小吃,這也成了很多遊客來臺旅行的一個重要目的。有人說,臺灣美食小吃的盛行正是與眷村的外省老兵普遍在這個階段退役,閒暇的時間都用來專心搞美食有關。灣哥在這先不深究這個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臺灣的飲食文化和眷村確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蓮 子 眷村遇老兵【徐南鐵主編 記憶第206期】
    出版《用心觸摸世界》《臺灣筆記》《中國最後的自梳女》《傳奇》等。在臺北考察的日子裡,因為接觸了許多臺灣老兵的家眷或者遺孀,出於課題研究需要也好,出於好奇心也罷,總之,很想能有機會到眷村看看,但終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實際上,當年規模最大的眷村不在臺北,而是在高雄。臺中、屏東一帶也不少。到了屏東,探訪眷村這一想法,果真就變成了現實。
  • 臺灣高雄左營眷村同胞到北京社區訪問交流
    應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邀請,18位來自高雄左營眷村的臺灣同胞14日抵達北京,參加為期一周的「黃埔情緣 相約北京——第三屆臺灣眷村與北京社區交流節」活動。10月15日,以臺灣退役將領徐忠國為團長的高雄左營眷村參訪團來到北京市東城區東華門街道韶九社區進行參觀交流,並與社區居民舉行書畫筆會。
  • 旅遊傳奇景點,臺灣彩虹眷村,熱愛生活的人,上天也多一份眷顧
    地面也有圖畫彩虹眷村位於臺灣臺中市南屯區嶺東科技大學附近.什麼是眷村呢?在臺灣,通常是指1949年至1960年代,解放戰爭失敗的國民政府,為了安排被迫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國民黨軍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這些房舍比較低矮,也被稱為矮房子.
  • 臺灣的心跳聲,是那一味眷村 黃埔新村
    —— 《臺灣的心跳聲》MV拍得溫情,古樸的街坊巷弄、夜空裡的天燈,虔誠的媽祖廟,和若影若無的永和豆漿香氣..以及無以名狀的感動情緒。我不知道這情緒從哪裡來,卻想在食物旅途中散發。走街竄巷的夜市,無數的臺灣手信,總覺得又缺了什麼。
  • 兩岸聯手打造《原鄉》 致敬開啟交流大門眷村老兵
    兩岸聯手打造《原鄉》 致敬開啟交流大門眷村老兵 >  中新社哈爾濱7月29日電 (記者 劉舒凌)講述臺灣眷村老兵返鄉故事的電視劇《原鄉》2天前殺青。
  • 眷村,大陸文化在臺灣的延伸
    1949年,國民黨百萬官兵攜妻帶子倉皇逃往臺灣
  • 眷村
    我知道臺灣眷村是從臺劇《一把青》開始的。作為臺灣的一個文化符號,眷村是許許多多的文學影視作品的背景和發生地。眷村不是真正的村子,而是臺灣當局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給軍人家屬安排的居住地,是時代的產物。——光明晚報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光復之時,第一批抵達臺灣的國民黨軍隊及其眷屬就已經搭建了最初的簡陋眷村。
  • 人走茶涼 老兵遺孀遭趕出眷村
    臺防務部門8月下達通牒,要求這些老兵的遺孀在年底前遷離臺軍單身退休人員宿舍。來自湖南的宇舟就是一位要被掃地出門的老兵遺孀。  住在臺北豐年眷村的陸配宇舟說,以前村裡有好幾百人,現在凋零了,僅剩下二十多人,村裡顯得更加破敗悽涼。今年8月底,收到當局防務部門的文件,像她這樣的丈夫往生的遺孀,限期一個月內搬離宿舍。
  • 臺灣眷村——一個時代的記憶
    導遊月半是大陸來臺老兵的後裔。遊程中,他向我們講述了他的祖父、父親從山東青島如何輾轉來到臺灣,以及在臺灣生活的經歷。講述間歇,大巴上的電視還不時播放當年來臺官兵的紀錄片。那些飽含深情的敘述,那些骨肉分離的慘狀,那些痛哭擁抱的團聚,數次溼潤了我的眼眶。腳下這片美麗的土地,曾經承載了多少同胞的無奈和掙扎?他們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愁和纏得解不開的親情最終是否都得到了安放?
  • 翻轉高雄,你怎麼能不知道韓國瑜背後的臺灣眷村
    韓國瑜祖籍河南商丘,臺灣眷村長大。父親是國軍裝甲兵軍人。90年代,韓國瑜做臺灣省「立法委員」時便因陳水扁發表「養榮民(去臺大陸退伍老兵)好比養豬」的侮辱性言論,義憤之下當場掀桌子對陳水扁打了一耳光,阿扁住院。當時甚至引起了藍綠兩大陣營在臺「立法會」門前的千人對峙。
  • 我們臺灣這些年臺灣眷村:沒有血緣的家人
    上頭都這樣想的,下面也就充滿期望,可想而知這些眷舍通常建得也不太好,直到後來,發現似乎「反攻大陸」好像沒什麼希望(當然不能明著講出來),才統一安排興建好一點的紅磚屋瓦,一些基礎建設才慢慢做出來。眷村的形態有千百種,外省軍公教人員都有自己的宿舍區,現在指的眷村還是以軍人眷村為主,在全臺灣的部隊附近幾乎都有眷村,但在本省人的眼中,外省人的群居地通通都叫眷村。
  • 郝龍斌訪眷村 老兵看總長兒子來了猛敬禮
    華夏經緯網3月1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郝龍斌10日下午到臺中東區眷村拜票,先到青龍宮參拜,再由東區富臺裡長程孝忠、富仁裡長施文海引導下,走訪臺中市練武單身退舍。郝與單身老兵話家常,其中有許多是郝龍斌之父、郝柏村的舊屬,老兵看到郝總長的兒子來關心,不是舉起大拇指,就是頻頻敬禮。
  • 電視劇《原鄉》央視熱播 眷村再次走進觀眾視野
    原標題:電視劇《原鄉》央視熱播 眷村再次走進觀眾視野  最近由張國立領銜、兩岸明星聯合主演的年度情感大戲《原鄉》,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這部反映臺灣老兵回鄉歷程的劇作,耗時六年精心打磨,也讓臺灣眷村早期的環境和生活,再次走進觀眾視野。
  • 臺灣眷村:一個時代的流離
    不僅大人之間守望相助,小孩之間也常稱兄道弟,「沒有親戚確有很多鄰居、一起祭祖卻無墳可上」正是眷村生活的一種寫照。回想那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眷村代表的正是一種同舟共濟、廢物利用的克難精神,也是許多人憶起眷村生活時最難忘的感受與感動。
  • 我與臺灣的故事(一):你不可不知的眷村文化
    如今,那些當年撤離大陸退守臺灣的國民黨老兵已經寥寥無幾了,其中最年輕的都九十多歲了,倘若再過個十年,這群承載了太多歷史記憶的國民黨老兵真的要徹底載入史冊了。聽完了這些後,你肯定想問,到底這跟眷村有什麼關係呢?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眷村在臺灣,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間,於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政府,為了安排被迫自中國大陸各省遷徙至臺灣的國民黨軍及其眷屬所興建的房舍。
  • 春節思鄉:臺灣眷村裡的青島人
    2013年12月18日,當時我所在的報社曾促成了81歲的日照市民孫玉田和其在臺灣的84歲的四哥孫玉明會面,這也是兩兄弟骨肉分離多年後的重新聚首,藉此採訪機會,我在臺灣待了一周多的時間。在這一周多的時間裡,從北部的臺北、桃園、新竹到南邊的高雄,我接觸了十幾位老兵,其中大部分是青島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