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弧光明滅,悲喜人間

2021-02-13 知影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裡這樣定義人物弧光:「最優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還在講述過程中表現人物本性的發展軌跡或變化,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麥基指出人物弧光應該存在,但屬於每個角色的弧光該何時出現,則由主創自己把控。  

這也是《驢得水》故事的最大特點:不只關注人物與人性,更把人性放在近乎荒誕的強烈戲劇衝突中進行終極考驗,再通過人物弧光來詮釋主題。而主創的野心更大——故事中迸發的耀眼弧光不只一道,而是至少六個主要人物都如此,像連鎖閃電一般,讓這個套著荒誕喜劇外衣的故事成為一出真正的「好戲」。這個特質,不僅是話劇版《驢得水》的成功之道,也讓電影版《驢得水》足以躋身近年來最好的國產話劇改編電影之列。

三民小學教師團:周鐵男、孫校長、裴魁山、張一曼

《驢得水》被打上「開心麻花第二部電影」的標籤向大眾傳播,同時不可避免地會被拿來與去年票房大賣的《夏洛特煩惱》作對比。但如果你如我一樣不是話劇演出的常客,期待在電影院裡看到一部歡樂的「喜劇」,方向可能會走偏。雖然同為話劇改編電影,但是與《夏洛特煩惱》代表的「商業喜劇改編商業類型片」的路數不同,《驢得水》的電影改編走的是一條更加戲劇、更加藝術、更加作者電影的路,這份不討好市場的決絕,帶著一點戲劇人的理想主義,就這麼被扔到了當下的院線市場上。

截至電影上映之前,話劇《驢得水》已經演出了上百場,是近年來話劇市場中難得的票房口碑雙豐收佳作。電影版沿用了部分原班演員,由原話劇導演周申和劉露親自執導。他們採用了一種「很戲劇」的方式來完成電影處女作:劇組先排練一個月,再到拍攝現場試拍一個月,最後才實拍。這種操作方式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留存話劇版的精華,卻也限制了電影語言的發揮。從最終成片來看,經驗豐富的話劇導演保證了緊湊而犀利的基本風格,臺詞幾乎都是為了衝突而服務,埋線會在適當的時刻被引燃,原本就好看且可塑性強的文本用影像高度還原,同時兼顧了深刻與通俗。然而缺憾也非常明顯,受人詬病的火力點相當集中,「小品化」、「不太像電影」、「話劇腔用力過猛」……電影導演技法上不夠圓熟,置景、轉場和表演都不可避免地帶有舞臺式痕跡。如果你對故事不了解,很可能也會像我一樣,被密集的衝突一路推著走,來不及思考故事邏輯性和人物合理性。但回頭細想,雖然每個人物轉變都給了充分理由,但幾乎都發生在瞬間——可能是導演的一種處理手法——對於大眾來說,終究是不太友好。


舞臺感是一把雙刃劍

去影院觀看點映場那天,我本來制定了一個完美的周末計劃:睡到自然醒,享受美味午餐,看一部名字很奇怪的喜劇電影,趁著多巴胺激增之際衝向鳥巢,在陳醫生的歌聲裡全情一醉。現實卻是:我在影廳裡坐立不安,一路長籲短嘆,魂不守舍地飄進八萬人場館,抱手僵坐,滿腦袋一曼的柔情小調揮之不去。

 

它帶給我的觀影體驗至今難忘。前半部分是一出功底紮實的黑色幽默荒誕喜劇,角色互動自然而戲謔,間或插播粗口和性暗示,感覺像被一支痒痒撓拂過,可就當觀眾嘴角揚起弧度,擺好姿勢準備繼續被撓的時候,戲劇衝突開始螺旋式堆積爆發,故事逐漸露出猙獰本色,痒痒撓膨脹幻化為一把失控的大擺錘,360度無死角旋轉,掃過孫校長、張一曼、鐵男、裴魁山、孫佳,銅匠.再穿越熒幕砸向觀眾,裡外一片兵荒馬亂。

奪目耀眼的一曼

電影中每個人物性格迥異,各自指向典型的一類人。顧念大局,容易妥協的中年孫校長;鋒芒畢露,過剛易折的青年周鐵男;精明自私,擅度時勢的男人裴魁山;風情萬種,自由爛漫的女人張一曼;未受侵染,不懂妥協的少女孫佳——三民小學五個人,外加心懷鬼胎的特派員及隨從,尚未開化的銅匠和媳婦,為著不同的目的,合力滾出一個大雪球,推給了一個外來的美國慈善家。

導演周申堅信,「把一個尖銳的故事排得不痛不癢是不道德的」,於是他把人類最擅長的兩種傷害手段——「強迫」和「侮辱」推向了極致。追本溯源,校長的決定是一切混亂的開始。最年長的他人物弧光最微弱,唯一一次奮起是為了女兒佳佳;佳佳唯一一次妥協恰恰也是為了父親;裴魁山對一曼的「背叛」深感受辱而最早黑化;骨頭最硬的鐵男瑟縮跪在了槍口下;靈魂最真誠的一曼承受了最多強迫和侮辱;銅匠的人物弧光最耐人尋味,它展示了一種原始的愚人世界觀:一旦被外界傷害,一定要加倍奉還。英國名劇《弗蘭肯斯坦》裡,天才科學家創造了一個人造人,被人類視為怪物驅趕,盛怒之下一把火燒了恩人一家。怪物的心思和行為都是對人類的拙劣模仿,玩不出花樣,銅匠畢竟比怪物高等,在「如何侮辱同類」方面竟然無師自通。

一曼對老裴和銅匠的拒絕和「侮辱」使其心理失衡,兩個男人回頭聯手侮辱一曼;校長親手藏起一曼並嚴令噤聲,自己受困呼救時,默念警告的一曼起身後又坐了回去——類似的因果勾連散布於全片,一道人物弧光往往會為另一個人製造困難,多米諾骨牌被推倒,催生連環效應,在銅匠假死驚坐起時掀起小高潮,在荒謬的婚禮上終於引發了大爆炸。


失控的婚禮

這場盛大的鬧劇尚未完全消停,校長、鐵男和老裴已經三手交疊,準備將驢得水事件輕巧揭過——只要自己願意,人類的健忘程度可以不斷刷新認知——此時窗外一聲槍響,打破了刻意粉飾的太平。往日時光閃回,來時軌跡逐漸清晰:一群立志改變農民「貧愚弱私」的知識分子,原本自持「好意」,卻無意識地模糊了底線,一步步走向深淵。

     

誰該為此負責?藏在鏡頭後的批判視角指向的是所有角色,不打算放過任何人,即便是最惹同情的一曼。換句話說,在這場螺旋失控的人性考驗中,所有「受害者」其實都背棄了自己。「刺激」會把一個人變得面目全非,譬如老裴、鐵男,銅匠;「創傷」甚至會參與塑造一個人的身體,割不掉那塊該死的血肉,人就只能在應激狀態裡顛沛流離,譬如一曼。

創作者的目的顯然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審判,更不是為了播撒絕望。《驢得水》就像一面未來之鏡,願意觀察的觀眾可以在鏡中窺見自己可能的樣子。人是易受蠱惑的動物,會為自己的妥協和墮落找到一萬個理由,電影的好處在於,能短時震懾住四處遊竄的靈魂,而且不會索取任何代價。

身處這悲喜人間,該如何守住底線,遠離深淵?

我也在尋找答案。

↓《驢得水》預告片



主編 丨 周祚

責編丨周祚&派派

蜃樓城之夏:影迷,從業者。

相關焦點

  • 「楊修之死」----《驢得水》影評
    在大霧下去看《驢得水》,霧中影影綽綽中,充滿期待,期待笑中看出淚的感覺。
  • 影評丨《驢得水》悲喜一念間,喜劇內核是悲劇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國產喜劇很少有好的,而《驢得水》是國產劇中少有的成功喜劇。《驢得水》早在2016年上映,上映三十天票房達到1.72億。作為一部僅有1000萬投資的小成本電影,《驢得水》是成功的。不僅如此,《驢得水》的豆瓣評分也高達8.3,在觀眾的認可度上也不可謂不成功。
  • 《驢得水》作為一部荒誕喜劇片,本片的笑料絕對是夠的!
    《驢得水》由周申、劉露編劇導演的喜劇劇情類電影。該片改編自周申、劉露的同名話劇作品,由任素汐、大力、劉帥良等主演 。 影片講述了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學校中,教師們將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冒領薪水而引發的故事。《驢得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張一曼這個角色了,嚮往自由心有浪漫,一個可褒可貶的人物,是電影唯一死去的人物。《驢得水》的真諦:"如果懂得中國人的不講原則聰慧利己,看透歷史的反覆弔詭悲喜交加。"有的人如魚得水,在亂世裡混得不亦樂乎,穿梭於各色人等之間遊刃有餘;有的人則如驢得水,得物無所用,只有馱水的命,沒有喝水的份。
  • 電影《驢得水》刪掉的,話劇《驢得水》給你好看!
    開心麻花第二部銀幕大電影《驢得水》上映兩周多,票房節節攀升,而即將於2017年1月在大連人民文化俱樂部上演的話劇《驢得水》
  • 《驢得水》主創團隊攜全新力作登陸青城 1月10日驚喜開演
    據悉,至樂匯劇團成立於2010年,曾推出《驢得水》《破陣子》《西洋景》等作品,《馬美好》匯集了《驢得水》金牌主創班底,聯合導演為曾入選「年度新銳戲劇人」的張肖以及曾創造代表作《老佛爺的爺》的趙亮,同時,趙亮也擔任此劇目中編劇一職。  《馬美好》歷時兩年磨礪,劇本相較於《驢得水》和《破陣子》,在形式上更加新穎,主題上更加大膽。
  • 精彩預告丨《驢得水》金牌班底集結,《馬美好》的「事故」即將荒誕開啟!
    ——《驢得水》此金句出自《驢得水》。這部豆瓣獲得8.4高分的話劇,講述了一個極其荒誕的故事。從豆瓣評分就可以直觀的知道,《驢得水》獲得了觀眾與業界的一致認可。創製、出品黑色幽默三部曲《驢得水》《破陣子》《西洋景》, 以及舞臺劇《東北往事》《大聖歸來》《思奔》《左耳》 ,音樂劇《狂奔的拖鞋》等口碑佳作。成立至今囊括了包括壹戲劇獎、紫金獎在內的多項國內戲劇演藝界的重量榮譽,堪稱當今中國戲劇團隊中「發展最快、最受歡迎的文藝團隊」。2020年初,至樂匯將荒誕進行到底,推出了至樂匯三部曲荒誕系列收官之作——《馬美好》。
  • 從《驢得水》看荒誕悲劇,面對謊言人們只能用更荒誕的內容圓謊
    在看完電影《驢得水》之後,我不禁對自己提出了這個問題。麻花良心製作的荒誕喜劇電影《驢得水《驢得水》所展示的黑色幽默和《夏洛特煩惱》的爆笑是完全不一樣的。《驢得水》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表達了這一理念。當我們初心不變之時,就是我們最強大的時候,這也許就是老子所謂的:「自勝者強」。一旦產生貪念,必定變質。《驢得水》是一部悲喜交融的佳作,用喜劇的方式展現了悲劇的含義。透過那些看似滑稽的行為,我們可以明白屬於那個時代的悲哀。願世間少一些「驢得水」,多一些「呂得水」。給你講個笑話,千萬別哭啊......
  • 晏殊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第一情詞,其中兩句道盡了人間悲喜
    導語:晏殊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第一情詞,其中兩句道盡了人間悲喜如唐朝的詩歌、元朝的戲曲一般,宋朝也有著它最為鼎盛的文化——詞,史稱宋詞,作為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 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
  • 電影《半個喜劇》教會我們的事:生活不僅僅是悲喜交加
    說《半個喜劇》,很容易讓人想到開心麻花的另一部口碑電影《驢得水》。和《驢得水》一樣,《半個喜劇》也來自導演周申、劉璐曾經創作的舞臺劇《如果我不是我》,那是在十年前,當時兩位導演剛剛研究生畢業,關於愛情、關於理想,兩人有諸多思考和強烈的表達欲望。
  • 《驢得水》觀後
    因為是開心麻花團隊的作品,又因為之前有《夏洛特煩惱》,很多人大概會誤以為《驢得水》也是拍給大眾看的合家歡喜劇電影。這話對前半場來說成立,但是看到後半場大概笑著笑著就會哭出聲來,這時候才意識到《驢得水》是部徹頭徹尾的悲劇。看到生活在惡作劇的時候,人人都會大笑。當惡作劇變成惡意的時候,每一耳光都像打在自己臉上,就再沒有人能笑得出來了。
  • 《驢得水》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好
    上半場還是一出諷刺喜劇,下半場就成了人間悲劇。有評論為這種「不按常理出牌」鼓掌叫好,殊不知影片前後風格的分裂即削弱了喜劇諷刺的力度,又減輕了悲劇結局的分量。《驢得水》的笑點在表層是一些無足可觀的「葷段子」,這在段子手輩出的年代實在不算新鮮。
  • 三觀不合:人間悲喜本不相通,只覺他人吵鬧罷了
    「人間悲喜本不相通,只覺他人吵鬧罷了」
  • 《驢得水》:電影中的銅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電影《驢得水》劇照電影《驢得水》中的「呂得水」老師就是銅匠,銅匠最初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像當時所有的農民一樣,娶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婆,銅匠本來以為自己的一生就這樣平平凡凡地過去,卻沒有想到,「吃空餉」事件卻改變了銅匠的一生
  • 從無人問津到經典之作,《驢得水》的故事太心酸
    《驢得水》這部電影在中國的喜劇史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因為它的標籤雖然是喜劇,但是故事本身卻是一個實打實的悲劇,當初《驢得水》在上映的時候就是靠&39;民國荒誕喜劇&39;這個ip吸引了很多人。《驢得水》在接近七年的時間內,在全國上演了500多場,在話劇界裡非常有知名度。可惜這個知名度一直都只局限於話劇圈,沒有什麼導演和投資商看中。
  • 民國風情畫,《荒城紀》承接上了《讓子彈飛》+《驢得水》
    為了度過饑荒,為了在戰爭年代生存下去,他們做出了更加荒謬的事件,一個被聽錯了的「李憶蓮祠堂」,結果卻導致了殺人、拆屋等荒唐至極的人間悲劇,愚昧到了極點。《驢得水》對知識分子的諷刺也擊中了當前公共知識分子不堪的一面,可謂生逢其時。而《荒城紀》全面未受到重視,恰恰也與當前社會注意力暗合。
  • 不靠譜的《驢得水》
    文字作者是電影《驢得水》的導演之一,周申。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電影《驢得水》,於近日上線公映。 我和劉露就想把《驢得水》拍成一部從掃地大嬸到大學教授都能看的電影,首先讓大家都覺得好看、好笑、好玩,其次才是希望人們能從中得到一些觸動。然而不觸動也沒關係,觀眾只要笑了驚了嘆了,也就對得起買這張電影票的錢了。
  • 《驢得水》的確不夠好,但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但是時光菌的另一個分身卻認為《驢得水》是今年最值得觀看的國產電影之一。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時光菌始終歡迎並且包容不同的觀點。對於藝術來說,沒有什麼比只存在一個聲音更可怕。更加期待聽到你們的看法。從未想過會有在電影院裡看《驢得水》的這一天。
  • 《驢得水》的好是一種契訶夫的好
    我不是說《驢得水》就是經典喜劇,而是說《驢得水》借鑑了經典喜劇的要素,也因此感染了經典喜劇的魅力。這種魅力我們過去曾經非常熟悉,現在卻見得少了,因為很久以前,大家就覺得這一套好像太過時了。可是好東西之所以好,就體現在你把它放到一邊,不管隔了多久再撿起來,都還是覺得好,舒服,戳到心裡去。
  • 《驢得水》:蕩婦、投機者,失去公平的社會和苟延殘喘的生活
    從劇情上來說,《驢得水》屬於一部以魔幻現實主義題材為反應對象的電影作品,這樣的題材實際上也是比較特殊的,因此在剛剛製作還為宣發的送審階段,很多電影人都為這部電影的審核流程捏了一把汗,但是《驢得水》最後的成功過審無疑也實在事實上反應了國內近年來電影市場標準要求的逐漸放鬆。
  • 來自現代人內心的諷刺——《驢得水》
    《驢得水》這部電影實際上遠沒有網上熱炒的那樣優秀,當然在上映的時候和上映之後的一段時間掀起了一股熱潮。這在國產電影中算是不錯的電影,但是遠沒有網上炒的那樣優秀。豆瓣給出的打分是8.3,我個人認為應該在7到7.5之間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