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爭和內戰的士兵,為何敢於站成一排在百米內互射?

2020-11-18 騰訊網

在17、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時,對陣雙方常常採取這樣一種戰法:炮彈、子彈紛飛之中,士兵們排成一列,身體直立手持步槍,一面向敵人射擊一向前進,而沒有任何用於保護身體的掩蔽物。難道這些士兵都不怕死?還是有上帝護體,刀槍不入?非也非也,但當時他們為何會採取在今天我們看來稱得上是送死的「愚蠢」戰法呢?

1、命中率低

我們都知道,現代步槍的槍管裡有螺旋狀的來複線,也稱膛線。有了膛線,扣動扳機後,子彈以高速旋轉飛出槍管,不僅彈道穩定,而且命中率高。而美國獨立和南北戰爭時,主流步槍是前裝滑膛燧發槍,槍管裡並沒有膛線,槍管只是相當於一個裝彈丸的鐵筒。

此外,當時使用的彈丸多為球形,與現代彈丸頂部細尖的形狀完全不同。戰爭爆發期間,球形彈丸就在戰場上現造現用,這也就導致彈丸大小並不均等。為了能裝入這種大小不一的彈丸,槍口直徑也相應地造得大一些。這樣的結果是,在射擊之際,彈丸無可避免地將與槍管內壁撞擊,以不能預測的旋轉形態飛出槍管,在遇到空氣阻力之後,命中率與威力大打折扣。因此,只有達到某種程度的密集射擊才能使得有效。

2、射程短

另一個重要原因與當時步槍的有效射程短有莫大關係。據資料顯示,當時步槍最大射程約350米,但實際上由於精確度低,有效射程最多100米。而且在這個有效射程內,命中率也在50%以下。當時的戰鬥中,也沒有士兵會去先計算好有效射程才射擊。如果沒有命令,士兵們都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射擊,而且隊列也並非總是整齊劃一,射程也參差不齊。因此,基本上只有排成密集的橫排陣形才能在有效射程內進行有效射擊。100米其實是相當近的距離,短跑飛人博爾特跑完全程不用10秒,實際上,那個時代的敵我雙方在發射數發彈丸之後,就習慣飛奔向對方進行近身白刃戰。據統計,在戰鬥中比起中彈身亡的犧牲者,死在白刃戰中的人數更多。

在雙方步槍部隊的後方,一般都會有敲軍鼓的軍樂隊,其作用之一是配合部隊的前進步調,二是意在給齊射時發送暗號,最後一點是鼓舞士氣。

3、裝填速度慢

還有一個原因即彈丸裝填速度問題。如前所述,當時使用的步槍是前裝式滑膛燧發槍,火藥和彈丸從槍管前部塞入。槍的全長超過1米,與現代的狙擊槍差不多,還要加上刺刀的長度,這在裝填時都比較礙事。實際上,一般士兵裝填一顆彈丸需要10-20秒,在一分鐘之內大概可以發射3發子彈,熟練的最多能發射5發甚至更多,但這些子彈有三分之一是啞彈。

從槍的性能來講,當時是不求精確射擊,而是只求射擊密度的時代。如果是趴下射擊,由於槍身太長,想要快速裝填更是不易。

此外,按照軍隊的規定,列隊後士兵禁止離開。當時的部隊裡,從農民、商人之中徵召來的士兵數量要遠遠超過職業正規兵,前者在平時沒有接受過嚴格的軍紀訓練,大部分按照自己的方式來作戰,常常不受部隊的管制,甚至有人因為害怕而成了逃兵。因此,部隊通過列隊來管制士兵,防止出現逃兵,儘管如此,每次作戰時仍有不少人逃跑。

最後,為大家介紹兩部與這兩場戰爭相關的電影。一部是2000年上映的《愛國者》,以美國獨立戰爭為背景,由梅爾·吉勃遜主演。另一部是1989年上映的《光榮戰役》,以南北戰爭為背景,描繪了美國第一支黑人部隊的故事,由丹澤爾·華盛頓主演。希望通過觀看這兩部電影,讓大家對當時的戰爭情形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相關焦點

  • 盤點關於美國內戰的10部電影,這場戰爭奠定了美國發展的基礎
    《蓋茨堡之役》該影片講述了,1863年7月1日,十五萬名士兵在命運安排下,相會於美國的蓋茲堡;他們各自為了理想中的民主政治拋頭顱灑熱血。結果,有三分之一的人倒於寂靜的麥田中;他們的生命創造了南北戰爭的轉折點,這場戰役是歷史上的蓋茲堡大戰。2.《眾神與將軍》
  • 一秒帶你剖析美國隊長的內戰,這部炸裂朋友圈的電影你怎能錯過
    1.內戰導火索:索科維亞事件《復仇者聯盟》中紐約之戰損失188億美金,造成74人喪命;《美隊2》中天空航母在華盛頓領空互射造成損失28億美金,有23人喪命2.內戰關鍵人物:冬兵在《美國隊長》中巴基還未成為冬兵的時候,他是美國隊長的童年好友和戰場上的得力助手。直到一次作戰中的意外讓他從高空墜落後生死未卜,後來他丟了左臂又被反派集團九頭蛇俘獲、洗腦並安裝了新的機械臂。巴基從此得名「冬日戰士」並打上了九頭蛇的反動印記。
  •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你選哪隊!
    在《美國隊長3》預告片中,在雷霆·羅斯將軍給新復仇者上政治課時,一組沉甸甸的數據很是刺眼:《復仇者聯盟》中紐約之戰損失188億美金,造成74人喪命;《美隊2》中天空航母在華盛頓領空互射造成損失28億美金,有23人喪命;到了《復聯2》中,復仇者聯盟在索科維亞對戰大反派奧創,一共造成了4740億美金的損失,連帶177人喪命。  在索科維亞中發生的一切,都為漫威英雄世界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 韓戰,美國人究竟輸在哪兒?
    但韓戰就不同了,中國軍隊在裝備極其簡陋的情況下,打出高水平,讓美軍從此對中國刮目相看。從某種程度上,是韓戰讓中國人真正站了起來,敢於挺直腰板和西方人對話。早在美軍打算越過三八線之前,高層就擔心蘇聯和中國會加入,屆時會讓戰爭升級,美國人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不過,以麥克阿瑟為代表的高級將領卻認為,中國人不會參戰,他們的理由看上去挺站得住腳。2/5 中國為何非要參戰?
  • 普魯士元帥為何輕視美國南北戰爭:兩個武裝暴徒,在全國追逐打鬧
    美國聯邦軍和邦聯軍兩邊排成密集隊列,互相「排隊槍斃」,是不少軍事愛好者津津樂道的情節。 由於後世美國的強大,南北戰爭似乎也成了世界軍事史上的重要篇章。但是,對於那個時代的歐洲專業軍人看來,這場戰爭卻處處體現著落後的戰術、粗糙的訓練,以及各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業餘作風。
  • 美國隊長英雄內戰,你選哪隊?
    在《美國隊長3》預告片中,在雷霆·羅斯將軍給新復仇者上政治課時,一組沉甸甸的數據很是刺眼:《復仇者聯盟》中紐約之戰損失188億美金,造成74人喪命;《美隊2》中天空航母在華盛頓領空互射造成損失28億美金,有23人喪命;到了《復聯2》中,復仇者聯盟在索科維亞對戰大反派奧創,一共造成了4740億美金的損失,連帶177人喪命。
  • 美國南北內戰時期,北方實力有多強大?難怪南方打不贏!
    1860年,當林肯在北方22個州的擁戴下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後,南方的11個州宣布退出聯邦,並於次年成立南部同盟,正式獨立。 南北方經濟對比 經歷了獨立後近80年的飛躍發展,到內戰前夕,美國已經成長為一個經濟居然,工業產值在世界所佔比重達7.2%,如果按工業化水平計算,僅次於英國。戰爭爆發前,美國擁有鐵路5.3萬公裡,約佔世界鐵路長度的一半,比全歐洲的鐵路加起來還多3000公裡。
  • 為什麼很多美國南北戰爭題材的電影都將南方塑造成了正面形象
    南北戰爭作為美國的內戰和我們本來是沒直接關係的,所以我們作為局外人完全是可以站在中立的立場上看待戰爭雙方的。不過實際上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在評價南北戰爭時還是基本傾向於北方的立場。為什麼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會傾向於北方的立場呢?這主要是由我國的歷史觀決定的。
  • 為什麼很多美國南北戰爭題材的電影都將南方塑造成了正面形象
    南北戰爭作為美國的內戰和我們本來是沒直接關係的,所以我們作為局外人完全是可以站在中立的立場上看待戰爭雙方的。不過實際上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在評價南北戰爭時還是基本傾向於北方的立場。為什麼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會傾向於北方的立場呢?這主要是由我國的歷史觀決定的。
  • 18世紀歐洲,排隊槍斃的戰爭年代,什麼樣的士兵會站在前排?
    按照潛意識的觀點,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死亡的機率會更大一些。其實不然,作為上了戰場的士兵,無論你站在什麼位置,生死已經不屬於你自己所能掌控的了,不到戰爭結束,誰也不敢說自己能夠幸運的生還。 至於什麼樣的士兵會被安排到第一排,西方與東方的觀念正好相反。
  • 美國內戰時抓到一巨型翼龍,與士兵留下合影照片,究竟是真是假?
    如果消失了,那麼在美國內戰時,與士兵留下合照的生物又是什麼? 1864年的一天,美國的維克斯堡市正在進行慘烈的大戰,雙方士兵都繃緊了神經,密切注視著戰場上的風吹草動
  • 歷史上的今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也預示著美國內戰的開始
    1784年1月14日,歷史上的今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歷史背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後,各國殖民者紛至杳來,其中,大英帝國,就在北美西海岸建立了13個英屬殖民地。殖民地為英國本土提供了豐富的物資。1754年爆發的七年戰爭,英屬殖民地和英國軍隊一起,擊敗了法國人,佔領了加拿大和北美地區的廣大地盤。一時間,雙方好的不可開交。然而好景不長,連年戰爭使得英國政府債臺高築,這個時候,英屬殖民地像英國圈養的肥羊一樣,是時候宰割一番了。所以,英國政府毫不猶豫且絲毫沒有任何顧忌的對這13個殖民地開了大規模加稅活動。雖然是殖民地,但是日漸壯大的肥羊顯然並不是那麼聽話。
  • 慘烈內戰結束百年後,美國街頭再次黑煙四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自從超過一百年前的美國內戰結束後,美國社會從未像今天這樣分裂。美國南北方內戰是這個國家歷史上經歷過的最慘烈戰爭,造成死亡人數超過此後百多年美國在對外戰爭中死亡數總和。但是在美國,分裂之戰並未結束。兩個強大的神話"天選之國"和"美國夢",讓美國掩蓋了奴隸制的罪惡並將內戰中的南部聯邦者奉為"英雄",不過到一個月前黑人弗洛伊德被美國警察壓喉致死後破滅了,美國重新走向了分裂,街頭再次黑煙四起。南北方內戰儘管是以南方邦聯戰敗,從此放棄獨立企圖並廢棄奴隸制而告終,但在清算白人種族主義方面做得很差。
  • 美國獨立戰爭也是美國的第...
    1754年爆發的七年戰爭中,殖民地更是和英國政府一起並肩作戰,擊敗了法國和印第安人,奪取了加拿大和北美地區的大片土地,一時間英國政府和殖民地人民情比金堅。
  • 乾貨丨《美國隊長3:內戰》彩蛋解析大集合
    這一部口碑極佳的大片,英雄一登場,瞬間刷爆各大社交論壇、娛樂頭條以及朋友圈。全片147分鐘,幾乎沒有人離場走動,堪稱真正的無尿點好電影,劇情推進層層有理,脈絡清晰不拖沓,也埋下不少彩蛋,在電影中尋找彩蛋似乎成了粉絲觀看此類電影的一個必備衍生環節,為了方便廣大粉絲二刷,有資深影迷為此製作了一個彩蛋大合集... ...
  • 《野戰排》戰爭的側面和背後
    在這樣一部真實體現「戰爭之殘酷」的影片裡,越南叢林中的美國大兵,更多的體現出了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淪喪。越戰在美國人的心裡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持續的時間和戰爭的慘烈程度都讓美國人不能忘記,而更重要的是越戰的失敗引起了美國人很多的反思。通過這些思考在許多關于越戰題材的電影裡都深刻的挖掘了戰爭背後的人性的東西。
  • 揭秘《美國隊長:內戰》十大看點率先揭秘!
    3:內戰》的公映時間突然變更,這意味著這部萬眾期待之作將有可能於5月6日同步引進中國內地,這消息簡直是炸開了鍋了!為何國王陛下發福這麼多。電影中,這位反派角色將由美國演員弗蘭克格裡羅飾演,聽說出場就要和美隊一起在電梯裡互掐,最後把美隊乾死的會是他嗎?
  • 鴉片戰爭和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原來都和我國一物品有關
    但人們並不知道的是,鴉片戰爭和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都是和我國的茶葉有關。編者為何要這樣說呢?下面就請您聽我詳細道來。我國的茶葉在那時更是超過了瓷器和絲綢的對外貿易總量。 而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其實也和我國的茶葉有關。1647年,荷蘭人在美國十三殖民地的沿海城市做起了茶葉生意。隨著茶葉生意的紅火,美國也爆發了關於茶文化的消費高潮。紐約,波士頓的傑出人士紛紛參加茶會。
  • 《越南戰爭》:108名三角洲部隊大兵,遭遇2500名越軍火力圍剿
    1955年11月1日,越南爆發一場南越與北越之間的戰爭,從表面上來看,他們屬於內戰,實則卻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抗以蘇聯為首SH主義陣營的一場戰爭。1961年,美國派遣約四百名特種兵正式進入南越,標誌著越南戰爭的升級。到了1965年,越南戰爭爆發了著名的德浪河谷戰役。《我們曾經是戰士》這部影片,說的就是這場戰役。
  • 黑人在美國備受歧視,為何黑人不獨立?美國黑人:死也不獨立建國
    目前美國黑人之死而引發的抗疫示威行動在全世界蔓延,但是人們對此很不解,為何黑人在美國備受歧視,為何不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獨立了事了呢?實際上,美國黑人在歷史上還真的獨立過,不過最終的結果卻絕非黑人所願。1824年 2月,美國殖民協會依照拉丁文「Liber」(自由)一詞,給這塊殖民地正式命名為賴比瑞亞(Liberia);為了紀念當時積極支持殖民運動的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這個地定居點被命名門羅維亞(又譯蒙羅維亞),後來成為賴比瑞亞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