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日本僧人用音樂藝術打開佛教的另一扇門

2021-01-08 天籟在線

用DJ電音舉辦法會,以歌唱傳頌佛經。佛教和音樂,這兩者平常難以聯想到一塊的事物,竟然有僧侶把它們融合得讓人別開生面,以音樂藝術為紐帶,把莊嚴肅靜的佛教一下變得平易近人。天籟在線小編一姐介紹兩位日本的僧侶——藥師寺寬邦和朝倉行宣,他們用音樂的藝術力量向芸芸眾生傳播佛教思想,傳遞佛教的精神力量,用音樂藝術打開佛教的另一扇門。

藥師寺寬邦巡演

都說音樂無國界,但一姐今天要說,音樂無界限,音樂藝術跟很多學科相同的,比起其他藝術形式,音樂藝術藉助於聲音更利於傳達、表現和抒發情感,去感受審美情感。藥師寺寬邦身為日本寺廟世襲制「住持」,他為了不去寺廟修行,曾經把音樂當成了一個逃避的藉口。就在他音樂事業小有成就的時候,一次巡演的一首回憶家鄉的歌曲,讓聽眾中一位年過6旬的老奶奶不禁淚流,想起了自己遠在德國的親人。

藥師寺寬邦和他的樂隊朋友

這件事觸動了寬邦的內心,他突然領悟到,歌手和僧人的角色並不矛盾,一樣可以通過音樂的力量,去撫慰人心,傳播思想。於是他下決心重回寺廟修行,在安靜的寺廟中每天凌晨4點起來打掃、打坐、誦經、化緣,他把在佛教裡悟道的思想和靈感化為音樂創作的源泉,為佛經譜曲,傳達自己作為僧人對生命的感悟。

潛心修行的藥師寺寬邦

越來越少年輕人願意到寺廟來,寬邦就開始到各個寺廟巡演,用不一樣的方式去傳播佛教思想。沒想到聽眾並不反感這樣的「誦經」形式,漸漸多了頭髮發白的老人和年輕人,甚至有祖孫三代一起來聽的。他在巡演中演出自己改編的《般若心經》,聽眾眼裡滿是虔誠。不得不讓人感嘆,他們後期音樂創作的靈感來源於佛教,不僅一點都不晦澀相反用現代流行音樂的方式演繹變得更加易懂,而且更加得人心,能觸及很多人心靈深處的某個痛點,歌聲也更顯得空靈。

朝倉行宣

而另一個從小在寺廟裡長大的朝倉行宣早些用更酷的音樂藝術傳達佛學的精神力量——「電音法會」。朝倉行宣通過保留旋律,重新編曲,古老的佛經、傳統的法會便成了一場佛教音樂盛宴,新人婚禮、新生兒等情景裡的誦經、祈福便成了一場場「電音派對」。一開始朝倉行宣以為這樣的異常會受到大家的質疑和反感,但事實相反,人們都樂意的接受了他舉辦的新花樣法會。

朝倉行宣的電音法會

感謝那些敢於打破常規的勇士,讓佛教和音樂的魅力完美相融,實在是讓人大開眼界的藝術。誰說誦經修行只能局限於祠堂廟宇?藉助音樂藝術,佛教也能像流行音樂一樣大眾化,也可以用音樂傳達晦澀難懂的佛學精神,為普通大眾打開了通向佛教的另一扇門。你們覺得這樣的佛教形式適合中國嗎?

相關焦點

  • 走近中國首所佛教音樂學院「音樂僧人」
    中新社武漢5月27日電 題:走近中國首所佛教音樂學院「音樂僧人」  作者 曹旭峰 孝聰 劉黨生  坐落於鄂豫交界處天台山的紅安天台寺,隋唐時就有了廟宇建築。2014年5月,中國首所佛教音樂學院——紅安天台寺佛教音樂學院在這裡成立。  近日,記者走進天台寺佛教音樂學院,去感受和了解「音樂僧人」的真實生活。
  • 佛曲對中國音樂藝術的影響,佛教音樂的十大功德
    很多人都喜歡聽佛教音樂,曲調悠揚,意境幽遠,現代流行歌曲中也有加入了佛教音樂的成分,比如王菲演唱的《心經》就很受大眾歡迎。這也說明佛教音樂對中國藝術的影響。佛教音樂最早來自西域胡人或直接由天竺僧人傳授的梵唄。
  • 電音法會,音樂超度,日本僧人的現代生活
    >愛好:音樂標籤:斜槓青年、跨界歌手、海禪寺未來主人、亞洲巡迴演唱會藥師寺寬邦是一位特立獨行的日本和尚。他異想天開,打通次元壁,把佛經與現代音樂相融合——《般若心經》、《大悲咒》爆紅中日網絡,感動很多聽眾。和尚玩音樂,這在日本並不稀奇,但演唱佛經很別致,能感動人更顯不易。寺寬邦天生和尚命,將音樂與佛經聯繫起來,是機緣之舉。寺檀制度
  • 公傳與私傳的日本佛教
    日本佛教是北傳佛教的一支,對佛教的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日本佛教的最大特點是與中國佛教有著直接的淵緣。佛教在日本的初傳,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私傳,另一種叫公傳。據史料記載私傳屬於中國渠道傳過去的,也是最早傳入日本。
  • 韓昇:正倉院珍寶與佛教在日本的傳播
    佛教在古代日本有著巨大的影響,以至於我們如果不了解佛教在日本流傳的情況,就難以理解日本的古代文明。然而,佛教在日本傳播的經過,卻是那麼艱難曲折。在日本佛教史籍《扶桑略記》引用的奈良時代延曆寺的《僧禪岑記》中記載,522年,有一個名叫司馬達等的人在奈良地區結草堂拜佛。而且,讓我們感到興奮的是,這件事還出現在日本另一部古代佛教文獻《元亨釋書》之中。
  • 佛教辛亥革命時期的兩位革命僧人:黃宗仰、意周
    但中國佛教卻與近代革命有重要的關係。一些革命者從佛教文化中汲取革命精神,用佛教思想展現革命理論。章太炎就寫過許多有佛教內容的革命宣傳文章。這些革命者也因為有更為近代化的理念,對佛教提出了批評和改革的建議,給佛教帶來了新的視野和改革方向。佛教界深受革命思潮的影響,開始了佛教的近代化改革。
  • 為啥同為佛教,日本地區僧人能吃肉,而中國和尚只吃素食齋?
    44 來源: 虎哥看娛樂 舉報   在大眾的眼中,信佛之人是不能夠吃肉的,但也有人了解到,日本的佛教是允許和尚吃肉的
  • 汴梁藝術|絲綢之路上的佛教音樂文化
    眾所周知,「絲綢之路」上的音樂交流在歷史上曾極大地促進了沿線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的繁榮,構建了歐亞大陸的音樂版圖。中原漢文化與以西域為主的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直接促成了唐代文化的高度發達,並深刻影響了東亞的許多民族的音樂文化。
  • 宗教史奇蹟:一位中國僧人吊打全印度的小乘佛教僧人與婆羅門外道
    大乘佛教在印度的強敵非常多,有小乘佛教,婆羅門教,外道等,他們與大乘僧人的學術見解不同,會發生激烈爭辯。古代印度最厲害的佛教學府叫做「那爛陀寺」,寺中僧人以大乘佛教為主流,他們承擔起護法的責任。在小乘佛教僧人眼中,認為大乘佛教是空華學說,是空華外道,小乘佛教僧人會經常找大乘僧人辯論。
  • 中國大乘佛教僧人提倡素食的由來
    而素齋才是遠離葷腥的漢地佛教飲食傳統,它與素食的根本不同在於其中還有五辛的忌諱,五辛即:蔥、韭菜、大蒜,小蒜(一種類似韭菜的野生蒜,根莖均可食)、興渠(此物只有印度有,中國並無)。佛經中記載食用五辛的人常為龍天護法所嫌棄,會遠避之。出家人吃齋在佛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早期的佛教僧人三衣一缽,不起爐灶,以託缽乞食為生,別人布施什麼就接受什麼,所以只能隨緣。
  • 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一個人一生
  • 藏傳佛教僧人:瞎搞!
    張鐵林在一段不符合藏傳佛教宗教儀軌的儀式中被「白瑪奧色法王」賜予法號、法衣、法器等物品,並受獻曼扎、蓮師像、經書等。視頻公布之後,引起網友紛紛質疑。微博認證網友@才讓冷注瑪質疑張鐵林遇到騙子:「張鐵林也當『活佛』了?……現在社會上各類騙子橫行,盼國家依法打擊、嚴懲,不要讓他們利用佛教中飽私囊,妖言惑眾。」
  • 唐朝的佛教文化對日本佛教的形成與發展影響有多大
    唐代長安城不但是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也是佛教的中心。長安城內宏偉的佛教寺院、規模空前的譯經事業、諄諄善誘的高僧,吸引著遠道而來的日本學問僧、請益僧。(學問僧,來唐學習佛法的僧侶;請益僧,已在本國學有專長,帶著疑難問題來唐質疑問難的僧侶。)波濤洶湧的東海,並不能阻擋日本僧人追求佛理、質疑問難的決心。
  • 『歌劇故事』七扇門打開《藍鬍子公爵的城堡》
    尤迪絲看到走廊裡的七道門,每一扇門上都有一把巨大的鎖,她走到第一扇門外,聽到了奇怪的嘆息聲,她要求公爵把門打開,公爵給她一把鑰匙。第一扇門尤迪絲打開門,一道刺眼的暗紅色的光飛散出來,這是一間恐怖的刑訊室,牆壁上血跡斑斑。尤迪絲回頭對藍鬍子公爵說,因為她愛自己的丈夫,所以要將七道門都打開來看一看。第二扇門打開的門後閃著黃色的光,這個房間是武器庫,武器都被刺鼻的鮮血覆蓋著。
  • 我與日本佛教相遇的現場是一塊水田
    這樣的一個場景最終成為了我認識日本佛教的直感源頭,因為「親鸞」的畫像第一次在此處看到,他的所想所思也是通過這樣的一個場景才投入到了我的視線之中的,後來,一直變成了我的日本佛教閱讀中的重要一章。倉田用自己的作品驗證了這句話,因為他所有的作品都沒有他的處女作成熟,而他的晚年正像劇本裡衰老的親鸞一樣,孤寂茫然。倉田百三不是出色的小說家,除了《出家與其弟子》以外,幾乎沒有什麼驚世之作。《出家與其弟子》寫的是日本佛教淨土真宗裡的故事,一位僧侶與藝妓之間的妖豔戀情,而倉田本人並非是佛教徒,他的另一部作品《青春氣息的痕跡》徵實了他對基督教的接受。
  • 日本佛教在經歷種種歷史磨難後,到今竟衰落到主營殯葬業務的地步
    佛教從印度到日本花了幾個世紀的時間。然而,佛教在傳入日本之後不久就繁榮起來了。佛教對日本文明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與此同時,在佛教流派成為了日本特色。在公元6世紀——公元538年或552年,根據歷史學家的說法,一位韓國王子派出的代表團抵達了日本天皇的宮廷。朝鮮人帶著佛教的佛經、佛像和韓國王子的信來宣傳佛法。這是佛教傳入日本的官方介紹。
  • 僧人形象是如何走向淫蕩的?
    形象開始滑坡東晉時期,佛教被統治者盯上了,一些統治者開始利用佛教來教化百姓,很多人開始追隨佛教,出家為僧。魏黃初中,中國人始依佛戒,剃髮為僧。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隨著僧人增多,不符佛教的行為也開始出現。
  • 日本佛教與中國大不同?日本和尚還能開酒吧,一邊調酒一邊講佛經
    每個人都不知道日本的佛教,在日本的佛教文化中,僧人不僅可以喝酒,甚至可以結婚生子。從前,佛教寺院是人們喝酒、聚餐的場所,也是佛教僧侶講道、禮拜的場所。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傳統已經不復存在,但一位名叫吉岡藤岡的佛教僧人決定重新開始他的生活,他的新屋是由年輕的藤岡和一位年長的盲僧經營的山谷酒吧VOWZ。大概兩年前,這裡就成了日本人的熱門話題。當地媒體經常報導這件事,每個人都想在這個佛教僧侶倒酒的地方喝酒。
  • 水滸:崔道成蠻、裴如海色、鄧元覺兇,施耐庵為何總與僧人過不去
    這讓不少讀者大開眼界,也大跌眼鏡。作者施耐庵之所以安排一段涉及倫理、宗教的顛覆性私情,除了在道德上禁錮女性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對佛教及佛教徒進行無情批判。其實讀者諸君不難發現,除了裴如海這個淫僧之外,《水滸傳》中還充斥著大量不守清規戒律的惡僧。這些僧人不僅面目可憎,而且行為可惡。
  • 鑑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十年間第六次才成功,第五次最悲壯
    我國的唐朝,是一個經濟、文化、藝術高度發達繁榮的朝代,在這期間,周邊的一些國家紛紛前來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其中,日本派來了大量的人才來學習。而唐朝的高僧鑑真(688-763年)東渡日本,也傳播了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