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為何很多都成了「短命天子」?

2020-12-24 秋媚讀史

在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之人。只要坐上龍椅,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幾乎所有古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帝王夢」。泗水亭長看到秦始皇的車隊,喊出的那句「大丈夫當如是也」,並最終「取而代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懷揣「帝王夢」的奮鬥者。從此以後,江山易主、王朝更迭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然而,當皇帝真的很舒坦嗎?

實事並非如此,尤其是開國之君,那都是冒著生命危險,披荊斬棘,經過無數次淘汰剩下的倖存者,同時代其他競爭者,不過是刀下亡魂。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幾百位皇帝的平均壽命,居然四十歲不到。要知道,皇帝的飲食起居、安全保衛措施以及醫療水平都是最高級別的,可為何還會如此短命呢?

工作壓力大

皇帝是一種職位,並不能純粹享受生活。跟所有人一樣,他們也是需要工作的,而且工作壓力不小。帝王的工作,種類繁多,大致可以分為內政與外事。如果想做個稱職的帝王,工作根本忙不完。天下那麼大,今天黃河發大水,需要撥款賑災;明天某個地方流寇橫行,需要平息;接著還有遊牧民族入侵……沒完沒了的事,全部都要皇帝主持會議、批閱、過問。

皇帝也不能當甩手掌柜,你把事情交給職業經理人,沒準人家就成了王莽、曹丕。長年累月地處理國事,大多數皇帝都吃不消。尤其是在外敵入侵的非常時期,皇帝也提心弔膽,時刻都要關注前線戰事,心理壓力大。

被人謀殺

既然所有人都想當皇帝,那就必然存在野心家,即便當不了皇帝,也要控制皇權。皇帝之外的人,必然就會與皇帝產生矛盾。這種矛盾一旦產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能夠操控皇權的都是哪些人呢?

一、外戚,這種角色與皇室有親戚關係,仗著血緣優勢,很容易身居高位。皇帝有時候也需要他們,以制衡其他力量,但他們做大了,就容易傷害皇帝。比如,東漢的梁冀、隋文帝,為了個人利益,連小皇帝也不肯放過。

二、宦官,這個群體是皇帝的身邊人,長期在一起,容易產生信任感,皇帝不好辦的事就會交給他們。時間久了,宦官也會飛揚跋扈,甚至把持朝政,架空皇權。在東漢以及唐朝,就有宦官對皇帝下手的案例。

三、權臣、武將,在魏晉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國等亂世,這種人殺帝王的案例數不勝數。

縱情於後宮

帝王后宮佳麗無數,海陵王曾喊出「得天下絕色而妻之」的口號,多少也代表著帝王群體的陰暗心理。凡事只能適可而止,但總有些帝王毫無節制,只圖一時快活,不顧身體是否吃得消。漢成帝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死於「馬上風」。

富貴病、服用丹藥

帝王吃的都是同時代最好的美味佳餚,吃得太好了,就容易得「三高」,稍有不慎就一命嗚呼。帝王有最好的醫療保障,但只是相對水平,整個古代的醫療水平都偏低的,所以,很多病也是沒法痊癒的。

此外,人都是怕死的,即便帝王也不例外。許多帝王,都有一個「長生不老夢」,為此還不惜代價求取丹藥,因此歷朝歷代都會出現「徐福」之類的人。當然,也有部分地王,服食丹藥是為了其他信仰。丹藥是由各種化學物質合成,裡面往往帶有許多有害物質。人吃了,除了心理舒坦,其實對身體有很大傷害。

秋媚說:在古代,當上帝王很難,當個合格的帝王更難,當個長壽的帝王難上加難。雍正的「為君難」是一句實話,皇帝白天既要應對繁瑣的工作,還要參與各種權力鬥爭,晚上還要應付後宮之事,加上吃喝之事,「萬歲」就成了一句空話。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大多享盡榮華富貴,為何很多皇帝卻反而短命?
    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短命鬼。有很多的長壽皇帝的壽命即使是放眼現在,也是一個高壽的數字。 在中國的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歷史有名有據史實可考的帝王共有559人。 在這些皇帝中,超過60歲及以上的共有30人,在70歲以上的共有11人,80歲以上的皇帝則有5人。
  • 古代天子為什麼很難過四十,原因有五,其中第二個很尷尬
    首先職業是高危職業。天子,天底下只有一個,誰都相當。敢正面剛的舉兵造反的那一類人加速了皇帝的死亡和更新換代。至於投毒暗殺背後捅刀子的那一類也是防不勝防。俗話說的,有千日做賊,無千日防賊,百密終有一疏。所以短命第一個原因是職業的自身風險。第二,房事操勞四處搜羅來的絕世美人被送進宮裡,天子亦凡人,看見如此美人自然也是很難把持。畢竟李隆基那樣的明君都因為楊玉環不早朝了,更何況其他本身昏庸無能的皇帝呢,古代死在女人肚皮上的皇帝並不少見。
  • 傳說中龍的地位並不高,為何古代的皇帝們,還要以真龍天子自居?
    古代帝王喜歡稱自己為「真龍天子」,「天子」很好理解,老天爺的兒子嘛,君權神授這一招世界通用。真龍天子之說,是中國古代的「君權神授」的意思,在西方則是上帝賦權,天上之國與地上王國之分,國王的權力來自上帝的賦予。事實上,「天子」這個稱呼在三皇五帝時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 為何古代皇帝都很難活過40歲?五個致命原因,最後一個原因最為尷尬
    歷史上能夠確認出生年月的帝王有209人,他們的平均壽命均達到39.2歲,這也就是說,古代皇帝很難活過40歲這個坎兒。網上普遍流傳:古人平均壽命為35歲的傳言,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皇帝的壽命還是要高於普通百姓。其實,關於古人平均壽命35歲的說法,還是不夠準確。 古人與現今人們計算平均壽命的方法不同。
  • 古代皇帝為什麼普遍短命?除了酒池肉林,這些原因也很致命
    在中國的古代,皇帝可以說是最有權力的人了。在大家的看來,皇帝富有四海,並且住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裡面,從來都不需要擔心吃穿的問題,各種日常起居也都有專人來伺候。就算是那個時代的醫療條件很差,他們也養了專門的御醫來幫他們治病,簡直就是過的神仙一般的日子,還有什麼好焦慮的呢?
  • 古代皇帝為何大多短命,不及太監長壽?你看看嬪妃的「侍寢制度」
    皇帝是一國之君,九五之尊,歷史上皇帝往往是最威風的一個,權利十分大,因此不少人擠破頭也想當皇帝。  不過有個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在古代,長壽的皇帝往往很罕見,歷史上的幾個高壽皇帝用手指頭就能數的出來(劉徹、武則天,蕭衍,乾隆)。
  • 宋代皇帝為何被稱「官家」?
    為何宋代皇帝被臣民稱作「官家」呢?這要從「官家」稱謂的由來說起。《清平樂》劇照,來自《清平樂》官博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統治者最為流行的稱謂是「天子」和「皇帝」「天子」這一稱謂較早,如《尚書 洪範》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 ,又合「三皇五帝之尊」為「始皇帝」 。此後, 「皇帝」與「天子」一詞並行,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獨有的尊號 。而「官家」起初一般多用來指代公家,即朝廷或政府,而非皇帝。把皇帝稱為「官家」 , 最早見載於《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
  • 世家皇帝仁愛寬厚,草根天子狠辣無情,同為君為何對功臣態度迥異
    可誰知位列朝堂後,滔天權勢的幻想都如同過眼雲煙般被吹散,"伴君如伴虎"的日子裡只留下惶惶不可終日的心與揣摩聖意的夜不能寐。所以說在古代為官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高危行業,看似風光無限的背後背負著許多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壓力,身處在生死富貴全憑皇帝心情的環境裡,即使小心謹慎的處事態度也不能夠給自身安全打包票。
  • 曹丕不到40歲就去世了,身為曹魏的皇帝為何如此短命?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要是日夜操勞的人都會容易早早衰老,三國中講的比較多的就是蜀漢和曹魏,這兩個國家在生存時間上來說是差不多的,成立的時間相差沒幾年,結束的時間也差不多,蜀漢的皇帝就是劉備和劉禪,但是曹魏是有五位皇帝,為什麼曹魏的皇帝都是這麼的短命呢?曹丕只活40歲不到就去世了。
  • 古代皇帝大多壽命都不長,是因為縱慾過度所致嗎?
    在幾百位帝王之中,活到60歲以上的都不超過50個,這個數據也是可以直觀的看出皇帝大多都是短命的,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皇帝的女人太多,縱慾過度了嗎?其實不然,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好色,比如天啟皇帝朱由校,人家就喜歡木工活。皇帝短命有以下幾個原因。
  • 為何古代皇帝每天吃香喝辣,平均壽命卻不到40歲?
    在各類古裝劇中,有一個角色不經常出現,但又是必不可缺少的,這個角色就是皇帝。在電視劇中的皇帝可謂是威風至極,享受不完的榮華富貴,集萬千榮耀於一身,而且具有說一不二的權力。相信很多人都曾幻想過自己能穿越到古代做一回皇帝,哪怕只有一天也心滿意足了,但其實皇帝並不是那麼好當的。
  • 明朝皇帝短命的五大原因,哪怕少做一件,都能續命十年!
    明朝公曆17朝16帝,如果你看明朝歷史很仔細,你會發現明朝皇帝大多都很短命,大多都是在三四十歲就駕崩了,就連最近熱映電視劇《大明風華》,還沒到30集就換了四代皇帝,為什麼明朝的皇帝都是短命鬼呢?
  • 為何古代皇帝都自稱「朕」?專家:你把「朕」拆開讀,就知道了
    "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命為,令為,天子自稱曰。"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為何歷代皇帝都喜歡用"朕"自稱?說這個之前我們得先聊聊他們的其他自稱。有記載的皇帝自稱大致有6個,分別為"寡人"、"不穀"、"朕"、"吾"、"餘一人"、"孤"。
  •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朕」,朕字的來源及意義是什麼?朕,漢語二級字,形聲字,讀作zhèn,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說文》:「朕,我也,闕。在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隨著秦朝建立,秦王政創立皇帝尊號,規定「朕」專作皇帝自稱。這個稱謂從此一直流傳至辛亥革命中國帝制終結。《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
  • 古代皇帝叫的都是廟號諡號,為何唯獨清朝康熙等皇帝以年號相稱?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即便不算上洪秀全、李自成、陳勝這樣的草頭天子,正兒八經的帝王也有492名,因為重複名字的人太多,因此歷史學家往往稱呼他們的廟號,比如唐太宗、宋高宗,又或者是諡號,比如漢武帝、隋煬帝等等。
  • 古代皇帝養尊處優,為何平均年齡不到40歲?哪些原因導致的?
    按理來說,帝王生活那麼好,不應該會那麼短命,為何大多數都難活過40歲呢?02其實很簡單,咱們可以從這五個方面來分析。據了解,古代帝王中,自殺或者他殺的人數高達272個人,這個人數是比較可怕的。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有人覬覦皇權,因為奪得皇權就是掌管天下。第二個方面就是情緒。對於很多帝王來說,他們一方面要提防著內部大臣是否篡權,另一方面還要小心外族入侵,長時間情緒緊繃,就會身體變弱,進而壽命變短。
  • 古代皇帝為何都自稱「朕」,老教授:你把「朕」拆開讀,就明白了
    歷朝歷代的稱呼都不太一樣,春秋戰國時期,衍生出了多種稱呼,孤、寡人、餘、不榖、衝人、予一人……還有帝號、年號、廟號、諡號諸多稱呼,我們今天主要還是講講古代帝王的稱呼。
  • 為何古代皇帝都短命?看看當時的「侍寢制度」,怪不得太監能長壽
    儘管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權力至高無上,但他也仍然受許多規矩的約束,比如今天要談的侍寢制度。這一制度在明面上就意味著為皇帝的休息服務。這套體制,雖然在今天看來很荒謬,但在古代卻是關係全國政治穩定的大事,它直接決定著皇室的血脈和皇位的繼承。同時也正因為這一制度的影響力很大,所以它的規章制度的制定也很繁瑣複雜。前面已經提到過,皇帝在古代社會的地位是多麼的崇高,正因為如此,基本上每一個皇帝在位時,都會有許多後宮妃子,作為自己的私物。
  • 皇帝為何自稱「寡人」 現在終於明白了!
    皇帝為何自稱「寡人」 現在終於明白了!時間:2020-05-05 08: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皇帝為何自稱寡人 現在終於明白了! 寡人兩字,最早來自於一些古裝劇或古典題材的小說,其實,寡人的原意是指在道德方面不足的人。
  • 古代都把皇帝叫「陛下」或者「皇上」,為何宋朝卻要叫「官家」?
    「官家」在古代是皇帝的世俗稱謂之一,以「官家「稱呼天子,始於《晉書·石季龍載紀》:「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宋朝皇帝自稱「官家」,是宋初皇權下降,文臣和庶民地位的提高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