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為何國人不是黃種人?那是何人種?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2020-12-27 網易

2020-12-24 00:38:42 來源: 歷史銀針Z

舉報

  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在常識上普遍將各國家、各地區的人民按膚色簡單粗暴分為三種,分別是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我們所處的東亞,像是我國、日本、韓國,以及隔壁的東南亞,比如泰國、越南等的人群均被劃分為黃種人。

  

  說起來黃種人這三個字挺貼合我們的,畢竟大家常常以炎黃子孫自居,黃河又是無數人的母親河,華夏大地上分布著太多和"黃"相關的地理、文化元素,此前謝霆鋒唱過一首名為《黃種人》的流行歌,其中有一句"所有散在土地裡的黃,載著頑強飛向東方"可以說是華夏兒女的真實寫照。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黃種人"這個種族劃分,從一開始就伴隨著種族歧視。所謂黃、白、黑三個不同人種,是歐洲學者根據他們對人種膚色的刻板印象而提出的劃分規則,其本質就是一種對有色人種的歧視。

  現代社會經過西方強大的輿論攻勢洗腦,咱們很多人普遍認為白種人就是要比黃種人白很多。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白種人裡面有大部分人的膚色並不夠白,只有少數生活在北歐苦寒之地的人膚色較白、發色較淺;而咱們黃種人裡面也有很多人膚色比絕大多數白人都白。

  

  比如某範姓女星,雖然此人劣跡斑斑,但不得不承認她的皮膚是真的白,在坎城國際電影節走紅毯時,其膚色之白能夠秒殺一大堆歐美明星。而在我們國家的女明星群體中,比她膚色更白的明星也有不少。

  那麼在古代還沒有輿論攻勢洗腦時,我們屬於什麼人種?就是普普通通的東方人。

  

  在秦漢時代就有古籍描述過歐洲人,不過當時我們對於他們的描述是:"他們高鼻凹眼,藍瞳赤發,猶如魔鬼一樣。"在眾多的文字記錄中,並沒有提到過西方的白種人比咱們的膚色要白。

  

  咱們古人有認為過自己的膚色是黃色嗎?翻遍各路歷史文獻,基本上咱從沒找到過任何一條用"黃 "字來稱呼過老百姓膚色的記錄。咱們的古人審美也普遍以白為美,許多古代詩句中,咱們都能找到諸如"肌膚冰雪瑩,衣服雲霞鮮"、"密雪未知膚白,夜寒已覺香清"之類的佳句,這都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人的膚色並不黃,且社會主流都以白為美。

  

  那麼西方的古籍中是怎麼描述中國古人的呢?蒙元統治中國的時候,義大利曾有過一位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曾來過中國。他回頭將自己的親身經歷編撰成了一本遊記,這本遊記中將中國描寫成了一片富庶之地,連宮殿都是用純金打造,讓很多歐洲人都對那神秘又遙遠的中國產生了覬覦之心。

  

  在馬可波羅的記述中,中國人的膚色普遍較白,與歐洲人基本無異,此時他也沒有提到過半個黃字。這充分說明了在種族歧視思想誕生之前,歐洲人並沒有將中國人視作黃種人,直到200年前這一觀念開始發生變化。

  

  "黃種人"這個說法,出自十八世紀瑞典生物學家卡爾·馮·林奈,他在自己的學術作品中將中國人的膚色稱之為淡黃色。在他開了這個壞頭之後,"東亞人種膚色偏黃"的說法就像一顆種子一樣埋在了歐洲老百姓的心中,在種族歧視思想的澆灌之下,長成了一顆參天大樹,膚色成為了他們最好的攻訐手段。

  

  再加上曾經蒙古騎兵長驅直入,不僅佔領了絕大半亞洲,連歐洲都打下了一部分,引起了歐洲人的惶恐,他們一直對東方心生恐懼,結合卡爾·馮·林奈在《自然系統》中所謂的膚色劃分後,開始出現"黃禍"一詞,並在清末入侵後徹底開啟了對中國的嘲諷。

  我們願意承認自己是黃種人,那是我們出於對炎黃子孫身份的認同,出於對黃土地、對金黃色的中國龍圖騰的認同,而不是對西方傲慢的種族劃分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0年前中國人還不是黃種人,那是什麼膚色?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現今在社會上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點,就是按照體質人類學進行分類的話,這世界上一共有三大人種。分別是白種人,黃種人以及黑種人三大人種。而細分的話就是在三大類型下分類。而實際上在最開始,還有一個人種的分類就是紅色人種,指代的原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
  • 古埃及人為何和現在的非洲人一點也不一樣?說是黃種人,你信嗎?
    現在的非洲人與古埃及人種相比已經經歷了很多年的進化,和埃及人種肯定會不一樣。古埃及人的皮膚偏棕色,和非洲的黑人膚色有點類似,但肯定是不一樣的。 古埃及人來自亞洲。人類歷史上有三次大遷徙。一,非洲人走出尼羅河谷。二,亞洲大走遍全世界。三,歐洲人的殖民地拓展。
  • 世界三大人種哪種人最美,有喜歡黃種人和白種人,你喜歡哪種呢
    人類生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每一個國家都能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種,從最初的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三大人種開始,到現在的跨國婚姻各國男人女人的通婚,讓後代人有著不再單一的膚色和種族基因,這讓後來的混血基因的人更加的漂亮美麗。
  • 黃種人的體質比不過白種人和黑種人?從基因上就輸了?告訴你真相
    地球上存在著許多個國家,不同的國家與民族的人,膚色也各不相同,大多有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我過人大多是黃種人,也是「炎黃子孫」,有種說法說黃種人的身體素質不如白種人和黑種人,我們從基因上就已經輸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三者的身體素質之間有著怎樣的差別?哪種人的身體更好?
  • 我們是如何成為黃種人的
    西方人叫自己「白種人」,俗稱「天選之人」。而其他種族便都是「有色人種」,比白色的天然劣一等,比如黑色就是低賤、邪惡、汙穢、野蠻。然而,西方人最早並不把我們當其他的有色人種,最早稱呼我們的並不是——黃種人。
  • 為什麼黃種人體格沒有黑人健壯,打仗卻最厲害?
    世界上有三大人種,亞洲黃種人的身高和體型都是居於劣勢的,白種人的身形高大,黑種人體能強大,因此在對比之下就更顯得黃種人體質差,然而1939年二戰爆發時,德軍入侵歐洲各國,亞非各國殖民地也慘遭荼毒,歐洲戰場節節敗退,戰況十分不利,反而時與日軍作戰的中國戰場,在敵我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堅持了整整
  • 神奇的印度人到底是什麼人種?膚色怎麼和全世界都不一樣?
    我們印象裡印度人皮膚光澤黝黑,比非洲人白,比黃種人黑,有的又和歐洲白人差不多。沒錯,印度有個神奇號稱——「人種博物館」。 印度有100多個民族,還有幾百少數民族。理論上,200個印度人一起用本族語言吵架,他們中任何一個,都聽不懂另外199個人說啥。
  • 北大教授羅新:我們不是「黃種人」
    歌詞把白人藍眼與黃人黑眼相比對,傾訴東方在西方面前的失落。歌裡唱道,「在那個時候,在那個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個黃孩子」。和唱歌時的朱哲琴一樣,我聽歌的時候,已經知道了自己是「黃種人」。那首唱遍中國的《龍的傳人》裡就有一句「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我們被教育去認知並認同自己的黃種人屬性,被教育承認自己的皮膚是黃色的,儘管肉眼看我們的皮膚一點也不黃,除非是生了某種特殊的病。
  • 我們明明不黃,為什麼被稱為黃種人
    歐美國家的白人、非洲的黑人、亞美的黃種人,這是我們從小就接觸到的簡單概念。從中華民族的角度出發,我們自己似乎也不排斥這種分類。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明明不黃,卻被稱為黃種人?應該明確的是,以膚色劃分人種首先是不科學的,其次也是不公正的。所謂的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最開始是作為政治概念被提出來的。當然,提出的人正是自詡為高貴純潔的歐洲人,即白種人。為了給毫無人權的黑人奴隸安排一個「天命」式的歸宿,黑種人代表的是愚昧、低等和下賤。
  • 白種人和深色人種為何沒有單眼皮?
    有個說法是白種人與深色人種也有單眼皮與雙眼皮之分,並不全都是雙眼皮的,由於他們的眉骨比遠東地區的人種眉骨更加突出,因此眼睛就顯得更凹陷,哪怕不是雙眼皮看上去也和雙眼皮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遠東地區的單眼皮的比例比白種人與深色人種要高,除了混血人種,純種的白人與深色人種幾乎是找不出一個單眼皮的。
  • 承認古埃及人是黃種人,對歐洲人意味著什麼呢?
    而且這句話也不是出自於個別人之口,而是一個集體說辭,就是說這麼說法是經過廣泛討論後定位的一句話。承認古埃及人是黃種人,對歐洲人意味著什麼呢?歐美人是不想把這些文明說成是自己主導創造的嗎?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他們在復原古埃及人像時就很雞賊的復原成接近自己的模樣。甭管基因如何,你連肉眼就能分辨的都那麼雞賊,何況是把古文明據為己有。之所以不能說成是自己創造的那是因為太違背常識了。
  • 北歐白人與地中海白人有何不同?二者看待華人的方式有何不同?
    我們現在繼續這個話題,重點討論一下白種人內部的分類,以及他們對華人的看法。搞清楚了這些問題,我想任何一個正常的中國人都不會再做逆向種族主義者。幾乎沒有人不注意到白人內部存在差異,而且存在等級。在不同的白種人國家,等級高低還不一樣。現在我們不說等級,我們就說他們之間的差異。以及有了這些差異,為什麼他們還是同一個人種。
  • 中國人被定性為「黃種人」,是種族歧視的結果 短史記
    在人種劃分上,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屬於「黃種人」或「蒙古人種」,是一個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常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以上劃分所依據的不是科學成果,而是政治觀念。此種飽含種族歧視意味的劃分方法,在19世紀末歐洲衍生出流行一時的「黃禍論」,並對東方的中、日兩國產生重大影響。
  • 中國人不應該再自稱「黃種人」,這種定性是種族歧視的結果 短史記
    在人種劃分上,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屬於「黃種人」或「蒙古人種」,是一個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常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以上劃分所依據的不是科學成果,而是政治觀念。此種飽含種族歧視意味的劃分方法,在19世紀末歐洲衍生出流行一時的「黃禍論」,並對東方的中、日兩國產生重大影響。
  • 世上本無黃種人
    歌詞把白人藍眼與黃人黑眼相比對,傾訴東方在西方面前的失落。歌裡唱道,「在那個時候,在那個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個黃孩子。」和唱歌時的朱哲琴一樣,我聽歌的時候,已經知道了自己是「黃種人」。那首唱遍中國的《龍的傳人》裡就有一句「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 馬達加斯加:非洲第一大島國,為何主體民眾卻是黃種人?
    引言自甘墮落,這個詞的意思是自己不去努力,不想得到好的結果,甘心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出自於《隋唐演義》第32回:「你前程有在,但須澄心猛省,不可自甘墮落。」很多時候,有些人總抱怨命運的不公,卻忘記了自身要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 日本人種改良趣聞
    揭秘:不為人知的日本「人種改造計劃」,看倭人如何華麗蛻變2020-05-10 21:09:01 來源: 歷史人物簡史 一千多年前日本人一直以「倭人」相稱,還引以為豪。因為這個名稱是上朝天國「漢朝」皇帝所賜,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時期,日本島上有100多個小國(部落)有一個派了使者來朝拜。
  • 中國人這麼白,為什麼被稱為「黃種人」?| 轉載
    謝霆鋒唱過一首名叫《黃種人》的歌,裡面有這樣幾句歌詞:「黃種人來到地上/挺起新的胸膛/黃種人走在路上/天下知我不一樣」。我們從小就被告知,生活在亞洲的是黃種人,在歐洲的是白種人,在非洲的是黑種人。單純從膚色看,東亞人的皮膚雖然不是黃色,但也完全不同於歐洲人的白色,那西方人為什麼要稱東亞人為「白人」呢?事實上,這種描述針對的不單單是膚色,也表現了一種歐洲中心主義的價值觀。西方人對自己白皙的皮膚感到自豪,在他們看來,歐洲是「被上帝祝福過的地方,是人類文明的中心」,只有信奉基督的人才會被賜予白皮膚。
  • 羅新:世上本無黃種人——讀奇邁可《成為黃種人》
    和唱歌時的朱哲琴一樣,我聽歌的時候,已經知道了自己是「黃種人」。那首唱遍中國的《龍的傳人》裡就有一句「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我們被教育去認知並認同自己的黃種人屬性,被教育承認自己的皮膚是黃色的,儘管肉眼看我們的皮膚一點也不黃,除非是生了某種特殊的病。
  • 釋迦牟尼佛是黃種人,是華夏人!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一下目前南亞次大陸的地圖事實上,在2500年前,尼泊爾、錫金、不丹、藏南(目前印度阿魯恰爾邦)實際上都是黃種人(現代稱為緬藏族)。為什麼這些地方是緬藏系人呢?這要從遠古時說起。大家要知道,我們華夏是最早培育種植水稻的人種,在16000~18000年前,我國湖南的古人就開始馴化水稻(所以袁隆平先生在湖南搞雜交水稻研究是有道理的,因為那裡是水稻基因庫)古湖南人馴化水稻成功後就開始向雲南緬甸印度逐步擴散,那裡的條件非常相似,特別是喜瑪朗雅山脈下的以上四個地區,哪裡雨季也是6~9月,水量也大,和我國的梅雨接近,而且地勢落差大,最容易實現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