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乃「五臟之首」,主要負責人體的代謝、合成、分泌、排毒、解毒對人體起著重要的作用。
有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肝臟是一個「啞巴器官」,出現異常後,不會立刻產生明顯的疼痛感。
平時我們一定要多呵護肝臟的健康,防止肝臟發生病變後,我們還不自知。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保護肝臟健康,生活中很多原因都會引起肝臟受損,如:飲食習慣、作息習慣等,其實肝臟病變後也不是「默默無聞」,會通過身體發出一些異常來展現肝臟是否健康。
如果身體這2處發癢 ,會是肝病來臨的前兆,不要再傻傻地認為是皮膚過敏了
1、皮膚發癢
一般只有皮膚過敏或蚊蟲叮咬過後才會產生皮膚瘙癢,但是如果忽然發現皮膚突然瘙癢,或是肝病來臨的前兆,莫忽視。
肝臟出現問題後,代謝能力也會隨之下降,疏通能力也會下降,不能及時地膽汁輸送到腸胃中,膽汁就會積累在膽囊中,產電後會產生膽汁鹽,一部分會進入血液中,隨著血液流向全身,這是膽汁鹽會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導致皮膚莫名的瘙癢。
其實蚊蟲叮咬和肝病引起的瘙癢很好區分,因肝病引起的瘙癢沒有具體位置,皮膚有蟻行感,持續性久,蚊蟲叮咬的地方會有明顯的瘙癢感,有時還會伴有紅腫現象。
2、眼睛發癢
眼睛屬於人體較為脆弱的地方,眼睛心靈的窗戶,如果眼睛出現問題,也能看出肝臟是否健康。
如果平時用眼過度,不注意休息,或經常待在灰塵較多的地方,很容易引起眼睛乾澀、發癢、視力下降等現象,但是如果平常用眼也出現這些現象,或是肝病要上門了。
肝臟發生病變後,儲血能力大幅度下降,「肝開竅於目」,眼睛需要肝血滋養才能正常工作,如果肝血不足,就會造成眼睛乾澀、發癢、視力下降等症狀。
其實我們經常吃的一些食物,很容易損傷肝臟,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還在「肆無忌憚」地損害著肝臟的健康。
常吃這3種食物,肝癌不請自來
1、黴變食物
我們身邊存在著很多的黴變食物,很多人為了節省一些食物,總感覺浪費了,但是如果吃後會對肝臟造成很大的損傷。
黴變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真菌,其中含有致癌最強的——黃麴黴素也在其中。所以當食物發黴後一定要選擇扔掉,不要認為把黴變的部位削掉剩下的再食用,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食物黴變後會侵染整個食物,所以剩下的食物中也會含有黃麴黴毒素。
經數據顯示,人體攝入一毫克黃麴黴素會導致大量的肝細胞死亡害死,導致肝臟發生病變,因此為了身體的健康,切勿「貪嘴」。
2、久泡菌類
菌類食物很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營養價值高,味道還很美味,已經成為餐桌上很常見的菜品之一,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營養,卻忽略了做法,如果食用方法不對可能會是「傷肝利器」。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我們常吃的木耳、銀耳、香菇等菌類食品,一般為了方便儲存,都會買一些幹的,吃的時候用熱水浸泡一些就行,但是很多人為了懶省事,一次性會泡發好多,然後放在冰箱裡,吃的時候拿出來就行,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因為菌類食物在水中泡發,與空氣中的細菌結合後,很容易滋生有毒物質:米酵菌酸,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對肝臟造成很大的負擔,長期或大量食用,會對肝臟造成很大的損傷。
3、酒類飲品
酒是我們餐桌很常見的飲品之一,也是交際場合必備飲品之一,但是很多人喝酒不控制量,長期如此很容易損傷肝臟健康。
肝臟是酒精主要的代謝場所,並且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乙醛,這種物質對肝臟有直接攻擊性,會是肝細胞變性、壞死,長期如此可能會增加酒精肝硬化的形成。
平時要常做一些對肝臟有益的事,常做這3事,保護肝臟健康
1、多喝水
常喝水能及時為身體補充所損失的水分,加速肝臟新陳代謝,幫助肝臟排毒解毒,喝水時加上一些雲臺冰菊,效果能更好。
雲臺冰菊,是產自河南焦作的懷菊亞種,裡面含有膽鹼、硒元素、類黃酮等養肝的成分,還被譽為「菊花皇后」。
硒元素:提升肝臟的代謝速率,能夠加快毒素代謝,保護肝臟健康;
膽鹼:減輕肝臟負擔,能讓脂肪快速的代謝排出,被稱為是「養肝能手」;
類黃酮:降低肝細胞的損傷機率,快速的清除體內自由基。
每天飯後來一杯,效果會更好。
2、多運動
經常運動能提高自身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體內垃圾的清理,提高抵禦有害物質的能力,降低肝臟病變機率。
運動還能加快身體脂肪的消耗,防止人體過胖,減少脂肪肝的形成,運動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每天運動保持在30分鐘以上,每周保持在5次,效果更佳。
3、飲食均衡,少吃油膩
常話說:病從口入,說明了日常飲食與我們身體健康有很大的聯繫,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
所以平時吃飯一定要營養均衡搭配,不要挑食,不要吃油膩、高鹽、高脂的食物,儘量多吃一些蔬菜,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肝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