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一生縱橫沙場,不知斬殺了多少敵國猛將。可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努力和成功而逐漸消去。因為早先的經歷,關羽外表看來是自大自傲,而內心則十分地自卑。因此對於很多時刻,一些大大小小的決定,都會讓關羽在糾結中無法決策。而很多人對於關於失守荊州,被東吳所害感到很可惜。認為他不應該命喪於此,將來還會有大的成就。而當時關羽的處境,直接決定了樊城之戰的最後結局。當時孫吳和曹魏大不同尋常,竟然直接聯手對抗劉備,直搗荊州。幾萬兵馬的關羽,面對曹魏和東吳兩家聯手有二十多萬的兵力,最後只能夠兵敗而逃,被敵人給殺害。樊城之戰一開始,關羽是佔了優勢的。
剛開始關羽取得了勝仗,但是並沒有想到後來東吳和曹操的兵馬會四處聯合,緊逼荊州。當時荊州被三家瓜分後,劉備所得到的荊州部分,恰好能夠阻擋住東吳進攻蜀漢的缺口。而東吳的處境,則是極可能被東吳和蜀漢兩面攻擊,最後生存堪憂。所以說,拿下劉備所屬的荊州部分,一直以來是東吳的心計。也正是這個原因,劉備才把看守荊州的重任交接給了關羽。從實力和威望上,關羽最適合看守這個地方。除此之外,劉備接連派去了孟達、劉封守在益州,方便馳援荊州。
在樊城之戰開始,曹仁只帶來了兩萬左右的兵馬,而關羽手中則有五萬多。這樣的對峙,即便是細心的諸葛亮,也對此放鬆了許多。卻不知,曹魏早已準備好了大量的援軍,而且都是那幾位實力強的將領。像于禁、龐德這樣的人物也都紛紛趕來。而關羽的兵馬雖然多,但是在前面的大戰中也損傷了很多,內部有不少人早已厭倦了關羽往日裡的姿態,所以見此勢態偷偷投降了不少,並且在內部擾亂軍心。沒過多久,兩方聯合的二十多萬大軍,把荊州給攻破了。
而關羽帶領著自己為數不多的屬將,逃離了戰場。他先是去了上庸,因為上庸的援軍遲遲未至,他只能前去躲避。但是沒想到這劉封竟然和東吳串通了一起,必要奪取關羽的性命,所以並沒有向他支援。無奈之下,關羽等人只好與追趕上來的敵人拼死一戰,最後血灑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