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不被看好的政治聯姻,最終竟成為了令人感動不已的傾城之戀

2021-02-13 景來律師

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傾城美人,為了滿足自己母國政治聯姻的需求,不得不被迫嫁給敵國的皇位繼承人……

這種像瑪麗蘇小說一樣的橋段,竟然就發生在近百年前的中國。

這位來自於日本的女子,在出嫁前曾經絕望地說過:「原本我想一死了之,但為了國家卻不得不結婚。」

    

但讓人唏噓不已的是,在婚後,她不僅愛上了自己的丈夫,還把丈夫的國家視為自己真正的祖國。

哪怕她的丈夫後來身陷牢獄將近20年,她依然痴情等待。

她告訴自己的女兒,必須只能嫁給中國人,因為「你是中國人的後代」。

一段不被看好的政治聯姻,最終竟成為了令人感動不已的傾城之戀,足以讓後世的小說家們寫出一部部傳奇小說。

而故事的女主角,就是嵯峨浩。

嵯峨浩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命運會在23歲那年發生巨變。

她出生於1914年,是日本貴族嵯峨實勝侯爵的長女,從小就出落得十分清麗,性格溫婉,是一個標準的大家閨秀。

嵯峨實勝非常疼愛這個聰明善良的女兒,特意給她請了最好的老師,不僅教授她禮儀,還教授她文化知識。

嵯峨浩的見識,比同齡的女孩要廣博得多。

嵯峨浩的母親,更是無微不至地呵護著女兒的成長,把女兒保護得很好。

▲ 電視劇《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劇照,常盤貴子飾演嵯峨浩

可以說,嵯峨浩自幼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過著最優越的貴族生活,從不曾遇到過什麼磨難。

按照日本傳統的慣例,像她這樣出身於世家,性情樣貌又都屬於上等的千金小姐,往往到了適婚的年齡都會定一樁門當戶對的親事。

如果運氣足夠好,嫁個英俊體貼的完美丈夫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嵯峨浩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要遠渡重洋,嫁給偽滿洲國的皇位繼承人。

當她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事情已經被日本關東軍定了下來。

嵯峨浩的父親尚且無法抗拒關東軍的任何決定,更何況是嵯峨浩這一介弱女子?

要知道,日本關東軍彼時氣焰正盛,連首相他們都敢刺殺,又怎麼會顧忌嵯峨家?

對於嵯峨浩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個晴天霹靂。

而幾乎與此同時,日本關東軍為她尋定的「未婚夫」——溥傑,也在極力抗拒這樁婚事。

因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樁婚姻充斥著政治陰謀的氣息。

日本軍方妄圖用這場婚姻,來鞏固自己在中國的侵略成果。

自從「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已經控制了東北全境,為了掩人耳目,隨後扶持了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作為傀儡,稱作「康德皇帝」。

而溥傑,是溥儀的親弟弟,也是溥儀最信任的人。

日本雖然控制著溥儀,卻始終不放心。

溥儀畢竟是中國的末代皇帝,即使為了復闢暫時選擇當日本人的傀儡,心中也還是有所不甘。

一旦有朝一日他尋得了機會,就幾乎不可能心甘情願地永遠聽命於日本人。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日本人也是十分篤信的。

為了確保偽滿洲國的皇帝永遠和日本一條心,就必須讓皇帝的繼承人具有日本血統。

一個日本血統的皇帝,就是日本軍方的「自家人」,容易控制得多。

但是溥儀沒有生育能力,給他硬塞一個日本妃子沒有任何意義。

日本人就把目光放在了溥傑身上。

溥傑當時年近而立,性情溫文爾雅,曾經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日本軍方決定給這位「皇弟」介紹一位日本女性做妻子。

▲ 電視劇《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劇照

溥儀和溥傑都非常抗拒,不願意答應。

他們很清楚,日本人只不過是想得到一個有日本血統的皇位繼承人,讓東北徹底成為日本人的天下。

可是胳膊畢竟是擰不過大腿的。

日本關東軍態度非常強硬,溥傑根本沒有拒絕的餘地。

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在日本人帶來的一堆照片中,選了一張自己看著最順眼的,遞給了關東軍的將軍。

就在溥傑遞出照片的那一瞬間,嵯峨浩的命運就此被改寫。

亂世之中,即使是貴為「皇弟」,即使是貴為侯府千金,也都像浮萍一般,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1937年年初的一天,在日本軍方的安排下,溥傑和嵯峨浩見面了。

溥傑雖然對娶日本妻子這件事很不願意,但是當他真正見到嵯峨浩本人的時候,他的目光就再也移不開了。

▲ 電視劇《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劇照

嵯峨浩的容貌極其秀美,嫻靜如同花照水,讓溥傑一見傾心。

既然必須與日本進行政治聯姻,那麼娶一個溫婉賢良的女子,總比娶一個驕橫跋扈的女子要好得多吧。

也許那時候的溥傑,心中感到稍許寬慰。

嵯峨浩卻依然感到憂鬱和恐懼。

她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會作為軍方的工具遠嫁異國,而且日本還在不斷侵略中國,從現實意義上來講兩國完全就是敵國。

縱然溥傑兄弟當下願意順從日本,但是以後呢,自己到時候又該如何自處?

對未知命運的恐懼,甚至讓她有了輕生的念頭。

可她又覺得這樣太不負責任,自己是日本人,這正是國家需要自己的時候,怎麼能如此軟弱?

最終,在1937年的4月,嵯峨浩幾乎是懷著一種王昭君式的「為國獻身」的精神,嫁給了溥傑。

▲ 溥傑夫婦大婚照

日本關東軍方面很快就發現了一個令他們感到惱火的事實:他們制定的計劃大部分泡湯了。

關東軍原本有兩個目的,第一就是讓嵯峨浩努力軟化和洗腦她的丈夫,讓溥傑徹底馴服;第二則是要嵯峨浩早日生下有日本血統的皇位繼承人。

但是他們沒想到,嵯峨浩在婚後不久,就徹底「叛變」了。

她愛上了自己的丈夫,完全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中國人。

出現這樣的結果,其實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嵯峨浩從小接受的是日本的傳統教育,女子要恪守本分,以丈夫為天。

更重要的是,溥傑對她確實很好。

溥傑是真心愛慕嵯峨浩,並沒有因為被迫聯姻而遷怒於她。

再者,傅傑出身皇家,溫儒爾雅,與日本那些好戰的赳赳武夫,截然不同,這點也讓她春心萌動。

兩人都具文化修養,擅長詩詞和書法,愛好風雅。

琴瑟和鳴,莫不靜好。

本是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兩人厭惡政治,同是天涯淪落人,兩顆年輕的心更近了。

夫妻兩人,先婚後愛,不管外面世界如何巨變,我的眼中只有你。

▲ 電視劇《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劇照

在那個亂世,彼此營造了一個溫馨的港灣。

嵯峨浩一心一意追隨丈夫,根本不聽日本軍方的任何指令。

在她心目中,自己屬於溥傑,屬於中國。

短短幾年裡,她先後為溥傑生下了兩個女兒,一家人和樂美滿。

▲ 1939年長春,溥傑、嵯峨浩與大女兒慧生

縱然他們夫妻二人拋卻了國籍和政治上的偏見,成為了神仙眷侶,但卻擺脫不了時局的影響。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溥傑的身份也在一夜之間由「皇弟」變成了戰犯,被關押在監獄。

嵯峨浩孤苦無依地帶著女兒返回日本生活。

溥傑能否保住命,什麼時候被放出來,都是個未知數。

「你就是我此生的唯一」,嵯峨浩願用一生的等候與君再聚。

這一等,就是整整16年!

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令人倍感心痛的事情。

他們的大女兒慧生愛上了一個日本青年,嵯峨浩卻堅決不同意。

她告訴女兒,你是中國人的女兒,必須嫁給中國人。

嵯峨浩的固執讓慧生傷透了心,絕望之下的慧生竟然選擇了和自己的日本戀人殉情自殺,死的時候才只有19歲。

▲ 慧生

嵯峨浩痛心不已。

年輕的慧生不會明白,她的母親是在用這種倔強的方式,和日本作徹底的切割。

嵯峨浩的心中,對自己的母國日本,一定是有怨恨的,如果不是日本人攛掇,溥傑又怎會落得戰犯的下場?

她不想自己的女兒嫁給日本人,卻未曾想竟然永遠失去了女兒。

1961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嵯峨浩得以返回中國和溥傑相聚。

此時的溥傑和嵯峨浩,已是鬢如霜,見面淚千行。

▲ 1964年春,溥傑與嵯峨浩在延安棗園窯洞前

在這一年,嵯峨浩正式加入了中國國籍,成為了法律意義上的中國公民。

雖然,她早就以中國人的身份自居。

在此後的25年,溥傑和嵯峨浩相守相伴,再也不曾分開。

▲ 嵯峨浩與溥傑在家中共同作畫

直到1987年6月,嵯峨浩因為嚴重的腎病去世於北京。

她的遺言是,把自己的骨灰一半撒在日本,陪伴自己早逝的大女兒,另一半撒在中國,陪伴自己摯愛的丈夫。

▲ 嵯峨浩與溥傑在北平家中

已經白髮蒼蒼的溥傑,痛哭不止。

他曾是萬人眼中身份尊貴的「皇弟」,也曾被日本人拿捏在手裡當作棋子,戰犯的生涯更是長達十數年。

大半生的榮辱浮沉,很多人都是根據他的身份,來決定怎麼對待他。

只有他的妻子,唯一愛的是他這個人。

很多人都沒有料到,日本軍方的野心家安排的這場政治聯姻,竟然讓溥傑的人生有了一抹最溫暖的底色。

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歲月裡,嵯峨浩也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自己的丈夫。

政治是冰冷的,在歷盡千帆之後,唯有愛人的懷抱最為溫暖。

相關焦點

  • 看「旗袍女皇」陳數如何演繹一段傾城之戀!
    一部《傾城之戀》讓陳數走進了觀眾的內心,陳數是為數不多的低調安靜的女演員,她不張揚、不妖媚,安靜之中還流露著一種風情,她不算美得驚天動地,但卻屬於十分耐看的類型,這樣一個溫文爾雅、嫻靜婉約的女子將張愛玲筆下的白流蘇演繹的淋漓盡致,在為觀眾帶來一場愛情傳奇的同時,還帶來了一場旗袍盛宴。
  • 《傾城之戀》:白流蘇的愛情,真不簡單!
    《傾城之戀》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的是白府六小姐白流蘇和香港首富範天河之子範柳元「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傾城之戀」字面意思指的是一座城市(香港)的毀滅,才成全了一段愛情。「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
  • 周潤發、繆騫人戲中《傾城之戀》,戲外風流雲散
    說起張愛玲的經典名著《傾城之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陳數的白流蘇和黃覺的範柳原。其實早在1984年許鞍華導演的周潤發、繆騫人電影版的《傾城之戀》,當年也是轟動一時。在許鞍華心中張愛玲始終佔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作為導演的她有一份張愛玲情結,迄今拍了《傾城之戀》、《半生緣》,還有最近的《第一爐香》等多部根居張愛玲作品改編的影視劇。
  • 文學欣賞:張愛玲《傾城之戀》賞析
  • 改編張愛玲——電影《傾城之戀》之可能
    我第一次讀 《傾城之戀》是哪一年已經記不清了,什麼時候成為徹徹底底的張迷也很模糊,但是幾乎遍讀張愛玲的作品是確定的,而且反覆讀,欲罷不能,去臺灣還會去舊書店淘各種老版本。閱讀張愛玲的小說絕對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有時空錯亂的恍惚,仿佛是在遼遠的過去,又好像是近在咫尺的眼前。
  • 解讀張愛玲《傾城之戀》的悲劇色彩
    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刻畫了三種人間悲劇,並通過獨有的視角和反差烘託等,將其中的悲劇色彩體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的悲劇色彩進行簡析,並對其中悲劇色彩的產生原因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張愛玲小說;《傾城之戀》;悲劇色彩;小說解讀 - 1 - 目錄引言​- 3 -1、緒論​- 3 -1.1 《傾城之戀》悲劇色彩的研究價值​- 3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4 -2、《傾城之戀》中對人間悲劇刻畫​- 5 -
  • 史上唯一一次中日兩國皇室政治聯姻,卻成就了一對恩愛夫妻!
    然而歷史上還真的就有一次偶然事件,令中日兩國皇室實現了政治聯姻,而且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被聯姻的這對男女最後竟成就了恩愛夫妻。嵯峨浩的曾祖母是明治天皇的親舅舅的獨生女兒——換言之嵯峨浩的曾祖母是明治天皇的親表妹。幾代以來,嵯峨家族與天皇家族都交往甚密。說嵯峨浩身上流著天皇家族的血一點都不過分。1937年,嵯峨浩23歲,正值妙齡,被日本軍國分子強行安排與溥傑相親。
  • 傾城之戀
    今天給大家分享她在23歲時寫就的《傾城之戀》,這本書一經發表便震驚四座,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情更是讓無數男女為之傾心。傾城之戀的「傾城」,一語雙關,含義豐富。從表面上看起來,「傾城」指的是香港的淪陷,這樣一個城市的傾倒,卻成全了範柳原與白流蘇。如果沒有這樣的時代背景,沒有這樣真實的戰爭,也就談不上傾城之戀。
  • 張愛玲《傾城之戀》:生命從來不簡單,也不可能簡單
    今天要談談她很重要的作品,也可能是最著名的作品——《傾城之戀》。 張愛玲有一篇文章就以《傾城之戀》為例談到自己的美學理念,她說:「我喜歡參差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比較接近現實。在《傾城之戀》裡面,女主人公白流蘇從老舊的家庭中走出來,去了香港。香港戰爭的這番洗禮,可以把一個人改變,可是這場戰爭沒有把白流蘇感化為革命女性。這一場戰爭對於男主人公範柳原影響很大,把範柳原轉向了平時的生活,甚至讓這個浪子成了家,可是婚姻並不使他成為「聖人」。(張愛玲用了這兩個字)。
  • 許鞍華 周潤發 繆騫人《傾城之戀》
    1984年,許鞍華導演拍攝了她從業以來的第五部電影《傾城之戀》,這部影片是根據張愛玲的同名作品改編的。
  • 張愛玲:關於《傾城之戀》的老實話
    擁有張愛玲著作獨家版權的新經典,以「傾城之戀」為名,一併收入《封鎖》《金鎖記》等早期名作,出版了《傾城之戀》。本書豆瓣評分8.6分(10129人評價)。這裡面有一個低分熱評:「實在受不了她的語言,整個人像被一條巨大的溼乎乎、黏嗒嗒的鼻涕蟲給裹住了!」(@豆瓣網友:劈頭士》睜木)確實,張愛玲不是那麼容易被理解、被喜歡的。對此,她自己有一番說明。
  • 這一場傾城之戀由誰成全
    攝影師徐彎彎我們常常形容一段盪氣迴腸的愛情為「傾城之戀」。
  • 是政治聯姻還是情投意合?從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稱呼中尋找答案
    蔣介石作為近代中國的重要政治人物,其妻宋美齡也是民國時期備受矚目的名媛。兩人自1927年成婚後,其婚姻生活不僅在當時一直到現在也是坊間議論的熱點話題。究竟兩人是出於政治利益的聯姻還是情投意合的愛情,可以從蔣介石對宋美齡的稱呼中窺見一斑。
  • 《傾城之戀》:兩人的一場愛情博弈,終於在傾城之刻塵埃落定
    《傾城之戀》用一種詮釋愛情悲劇最好的一部作品 , 白流蘇和範柳原兩人在相互博弈中相互試探,最終卻因戰爭的爆發成就了刻骨銘心的傾城之戀。01、兩個缺愛的人,註定無法全身心地投入,故彼此試探小說《傾城之戀》中的男女主角範柳原和白流蘇,他們兩個都缺少愛,所以他們既渴望得到愛,但是又害怕被傷害。
  • 張愛玲《傾城之戀》: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
    文/時光沒有誰的愛情比白流蘇的愛情更加轟轟烈烈了,一座城市的顛覆,只為了成全的一段婚姻。也沒有誰的愛情比白流蘇更悲慘了,兜兜轉轉好幾年,用了一個城市的傾覆,才換來範柳原娶她的決心。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裡,沒有甜甜蜜蜜的愛情,沒有刻骨銘心的思念。有的,只是理性和刻板,還有那些壓抑內心已久的悲傷。
  • 《傾城之戀》觀感
    ,又重溫了 一下陳數/黃覺版的《傾城之戀》。該劇講述的是一段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和香港兩地的一段華麗而蒼涼的動聽而又盡人情的傳奇愛情故事。女主人公,白流蘇,從腐舊的書香門第家庭裡走出來的小姐姐。作者筆下的白流蘇是一個不願受男人支配、擺布,具有強悍的自救精神的特殊女性,她以自己的老練與智慧主宰著自己的命運。男主人公,範柳園,是個多情浪子放蕩不羈的公子哥。
  • 【看電影】《傾城之戀》,香港第一女導演許鞍華讀民國第一才女張愛玲,到底傾不傾城(第1369期)
    在漫天烽火下,柳原去不了英國,兩人遂在報上發了結婚啟事,傾城的香港繁華美夢雖盡碎,卻造就了陷落中的範、白在香港暫過平淡的同居生活。《傾城之戀》是一部比較集中表現張愛玲愛情觀的作品。書中的白流蘇是舊式大戶人家的女子,出嫁應該是門當戶對,以經濟為基礎的婚姻,但婚後受盡夫家的毒打和欺凌,奮而離婚,可見舊式婚姻是無愛情可言,它只是女性對男性經濟的依附。
  • 《傾城之戀》:傾覆一座城 成全一段情
    《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我喜歡參差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傾城之戀》裡,從腐舊的家庭裡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範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
  • 張愛玲《傾城之戀》:說白了,白流蘇只想找一張「長期飯票」
    她的寫作,大多數融入了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感受,《傾城之戀》也是如此,白家的落魄,實際上也就是張愛玲家族的落魄,白流蘇在愛情裡吃的那些苦,大概也是張愛玲有著同樣的體會與感受。白家落魄之時,白流蘇與下人同住,卻接到了範柳原讓她去香港的電話。我相信,白流蘇選擇去香港,一定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對範柳原的喜歡,那另外的原因呢?一開始,白流蘇即使是對範柳原有著感情,也能夠克制自己,覺得做一個情人已經完全突破了自己的底線,是不可以接受的。
  • 《傾城之戀》:圓滿也悲涼
    今天分享的內容是一部老電影《傾城之戀》,該作品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傾城之戀》,導演許鞍華,主演周潤發、繆騫人,該片1984年上映,獲得第2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服裝設計獎&34;即便是婚後的生活,還是不能讓人滿足,甚至,張愛玲在《關於〈傾城之戀〉的老實話 》中提到:&34;因為年齡、境遇的改變再看這部電影,不免讓人覺得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