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誦經晚上會情人,一個六根不淨的僧人,卻驚豔世人300年

2021-01-08 楊田說育兒

說到僧人,給我們的印象就是謹遵修佛戒律,我們經常聽到的一些詞就是"六根清淨"、"四大皆空"等等,都是來形容僧人的生活的。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六根"?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眼有視神經,耳有聽神經,鼻有嗅神經,舌有味神經,身有感觸神經,意有腦神經,因此,這些都是心與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被稱為"六根"。

作為一般的僧人,要戒酒、戒色、戒財,持戒的主要目的是要守衛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根"溜入我們的心田,以至種下生死輪迴的禍苗。

然而,就是存在這樣一位不一般的僧人,他白日誦經,晚上就去會情人,這樣一個"六根不淨"的僧人,卻驚豔世人300年。

這人就是倉央嘉措。

他作為雪域高原上的六世達賴喇嘛,3歲被定為轉世靈童,14歲進入布達拉宮,18歲正式成為「活佛」。

他是個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卻每日要受清規戒律約束,他非常的渴望自由,但又是身不由己。

於是,他開始用自己的手段進行抗爭,他每到深夜的時候,都會偷偷跑出布達拉宮,與西藏少女相愛。但是,紙包不住火,這樣的愛情是短暫的,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不久之後,民間很快就有了活佛此事的軼聞傳說,倉央嘉措與人相戀的事情,傳到了桑結嘉措(達賴系統的總管)與拉藏汗(清朝康熙皇帝冊封為翊法恭順汗)的耳朵裡,於是,他的情人便被處死了。

他文採斐然,卻不幸捲入政治鬥爭。

而在當時,桑結嘉措也犯了一個錯誤,但是,也或許怕活佛腹背受敵,他竟然派去刺客行刺拉藏汗,可惜的是很快就被拉藏汗識破了。於是,拉藏汗以此為由,斬殺了桑結嘉措。

當時西藏地區各寺活佛都說倉央嘉措只是一時迷失而已,但是拉藏汗不肯善罷甘休,直接上書康熙帝,把這些事情都上報給了朝廷。

康熙聽後非常的惱火,加封了拉藏汗,並要把將倉央嘉措押送進京進行罷黜,然而,行至青海湖一帶時,倉央嘉措卻突然圓寂(死)了,那時他只有26歲。

倉央嘉措短短的一生寫了很多優秀的詩句,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的這一句:

"假如真有來世,我願生生世世為人,只做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哪怕一生貧困清苦,浪跡天涯,只要能愛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願。"

自從倉央嘉措出生以來,他的命運就不屬於他,這一句話真正的寫出了他內心的渴望,希望若有來生,他能夠如自己所願,做一個能夠愛恨歌哭的平凡人。

當倉央嘉措遇上納蘭容若,真的是美醉了!

《那一世》和《長相思》是兩位詩人的成名作品,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倉央嘉措《那一世》。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納蘭容若《長相思》

多麼美的詩詞,但是,可惜的是,兩位身負絕世天才的少年卻英年早逝,倉央嘉措止於26歲,而納蘭容若止於30歲,他們兩個人都站在了詩詞的巔峰,百年來讓眾多的讀者沉浸美妙的詞中無法自拔,驚豔了世人300年。

倉央嘉措和納蘭容若或許都屬於同一種人,他們對自由嚮往,對生活熱情,對權勢鄙棄,對愛情執著,或許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那麼美的詩句吧。

若他們的生命可以再稍微延長一些,那麼就有可能產生交集,可惜的是,納蘭容若沒能等到倉央嘉措,納蘭死後兩年,"活佛"出世了,然而僅僅過了二十幾年,這一"活佛"也去尋找自己真正的自由去了。

雖然他們的生命是短暫的,猶如是曇花一現,但是他們卻永遠的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詩詞中感悟他們的人生。

我最近在讀《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倉央嘉措詩傳》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倉央嘉措,文字基於歷史,但情感溝通古今,這本書中的70首新譯詩歌,一篇獨特的傳記,以及對倉央嘉措生平謎團和詩歌爭議的破解與思考,可以幫助你發現倉央詩歌之美,解密聖域之王的神奇人生。住進布達拉宮,他是雪域之王;而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值得我們去品讀。

《納蘭容若詞傳》不同於以往的傳記,它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以納蘭容若的詞為主線,以納蘭容若的"情"為框架,以納蘭容若的"愛"為血肉,以詩化的語言,戲劇般的場面,將我們帶入了納蘭容若的繁華生活、真誠性情、詞的顛峰,愛的痴心。

這套書共有6本,其中還包含有《李煜詞傳》、《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

千年之後,繁華落盡,只餘他們的詩句,綻放著獨有的美麗。現在,就讓我們以詞為媒,去探尋被歷史塵封的過往,感受君王之命,詞人之愁,情種之癲吧!閒暇時讀一讀,與詩人們來一場浪漫的約會,增加自己的文學修養、提高生活的趣味,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和感悟。

六本書,只需要79元,一頓飯的錢,就可以讀到6位詩人的名作,感悟古人的智慧,何樂而不為?

有喜歡的朋友點擊以下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一個六根不淨的僧人,白日誦經是雪域的王,夜晚流浪是最美的情郎
    他在疲憊時會走出庭院散心,經師們則會一直在後面跟著他,讓他回去讀經書,生怕被第巴責罵。倉央嘉措雖然貴為達賴,但他就是一個傀儡的存在,不過是別人爭奪權力的一個工具,他根本沒能掌握權力,處理事務。而身在高位,他又不得不面對黑暗的政治鬥爭,直視醜陋。生活上遭受禁錮,政治上受人擺布,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的內心十分苦悶。他只能將一切不快和對自由的嚮往,付諸紙上,化成一首首詩歌。
  • 白天誦經晚上會情人,這個六根不淨的僧人,盡一生深情著絕美之作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兩句話實際上出自倉央嘉措——一個"六根不淨"的僧人之口。文壇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前半句的意思大概是指納蘭容若一生太過痴情,明明出身貴族,能文能武卻放不下兒女情長,最後年僅30歲就鬱鬱而終。
  • 那位在街頭為世界祈願的僧人,永遠離開了…
    有一個很溫柔很美麗的僧人高中畢業後,崇英法師懷揣著音樂夢前往美國紐約,曾梳著髒辮唱過歌,尋找過日本歌手錄音棚,夢想著成為音樂人。靠製作家具和倒賣二手衣服為生,在紐約生活了將近二十年。回到日本後,崇英法師成為了摩託車手風間深志的合作夥伴,和他一起前往南極大陸設營,參加過拉力賽。後來,崇英法師在二手服裝店遇到了一位僧人,受其影響,去了高野山,突然決定出家修行。
  • 學佛在家誦經就好了,不用去寺廟,這樣對嗎?
    我們念佛誦佛的都知道,當我們要皈依佛門的時候,有皈依佛也有皈依法,皈依佛門之後叫做皈依僧人。如今這個社會,早已沒有佛祖來住事了,而約束我們的是法,那世應該讓誰來住呢?肯定是僧人了,僧人是佛法的傳承者,也是發揚者,僧人說佛法,還會教化眾生,他是我們的皈依之處!
  • 一位僧人和他求而不得的情人(催人淚下)——倉央嘉措的愛與悲
    從此,世間少了一個只知道低頭苦讀經書的僧人,多了一個羨慕紅衣加身的新郎的多情人,多了一個流連酒肆、為女痴狂的浪子。一個平常的早晨,漸漸長大的倉央嘉措在聲聲誦讀的經書中第一次生出了孤獨的感覺,來得如此突然卻又強烈無比,令這個未經世事的少年無法靜心。他放下經書,走上了街頭。
  • 誦經三年,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口
    永明大師(公元904—975年),諱延壽,字衝元,本丹陽人,後遷浙江餘杭。少時誦《法華經》。錢文穆王時,大師作稅務官,見魚蝦飛禽等,輒買放生,自己俸薪用完,即用官錢買之放生。後被告發,當坐死罪,押赴市曹處斬。文穆王派人視之,指令監刑人,若見犯人懼怕,即殺之;否則釋放之。
  • 掌握誦經的竅訣,這樣誦經功德更加殊勝圓滿!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挑選一篇精品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感恩!經典,是佛陀開示的法要,經典所在之處如同佛在,一心專注誦經,身語意都是在造與佛法相應的業,這些善淨的種子燻入內心,就是在增長功德。誦經也並非世人想像中的照本宣科即可,若能按步驟如法地誦經,能獲得殊勝圓滿的功德。為什麼要先祈請,也就是發願?這跟你接下來要念誦的佛經有關。
  • 日本僧人用音樂藝術打開佛教的另一扇門
    藥師寺寬邦身為日本寺廟世襲制「住持」,他為了不去寺廟修行,曾經把音樂當成了一個逃避的藉口。就在他音樂事業小有成就的時候,一次巡演的一首回憶家鄉的歌曲,讓聽眾中一位年過6旬的老奶奶不禁淚流,想起了自己遠在德國的親人。
  • 原創古耽 寺廟還在,那妖僧依舊每日晨起抬水掃地,晚時誦經拂塵
    只可惜僧人除了不老不死外,並無什麼仙術,自然不能保佑他人平安,更不要說小媳婦來求子大姑娘覓佳郎這種話。僧人生性冷清,百年來未曾與人說過一個字。垂著眼睛自顧自做事,香客來就來去就去,與他無關往後的日子裡,大家認清現實,高僧便被打落成了妖僧。傳說妖僧會偷走來拜佛人的氣運和命數轉為己用。
  • 驚豔了世人的書摘文案
    驚豔了世人的書摘文案.我什麼都沒有忘,只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杜拉斯《情人》I met you. I remember you.This city is born for love. You are born for my soul.
  • 誦經,要把自己代入,成為自為性修行
    你一直在這種精神連綿、身心共振的狀態下去誦,通過非客觀語義的方式,祂會進入到你的生命、性命裡邊去。誦經原理就在這裡。不論是基督教還是佛教,任何宗教都有誦經的行為。基督教也誦經,他們有查經活動。基督教讀《聖經》(即《新舊約全書》),是要查經的。伊斯蘭教徒是要背《古蘭經》的,每次活動要背多少多少,全部背。佛教是誦經,儒家過去是讀經,有吟誦,但還不是誦經。
  • 電音法會,音樂超度,日本僧人的現代生活
    江戶幕府時代(1603——1868年),由於「初代目」德川家康將軍(淨土宗信仰者)頒布寺院法度和寺檀制度,日本的寺廟成了「土豪」。寺院法度是將全日本的寺院劃分歸屬,有總院、分院,整合成像總公司、子公司一樣來管理;寺檀制度是指每個日本人都登記在冊,歸屬本地寺廟管理,成為寺院的檀家。
  • 佛弟子必知,誦經的基本儀軌與順序!
    深入經藏,可以說只要是佛弟子,就一定會去做,也一定會去行持的一件事。在民間有句話說;「不聽,不聽,和尚念經。」這句話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卻很充分的說明了出家僧眾人是會誦經,亦是天天誦經的。其不單單是出家僧人,在家佛弟子亦是會去持誦經典。佛弟子必知,誦經的基本儀軌與順序。
  • 藏傳佛教僧人:瞎搞!
    一位藏傳佛教僧人向本網記者表示,視頻顯示的儀式完全不符合藏傳佛教宗教儀軌:「正規的坐床應該在寺廟裡,而不是這種場合。」「活佛坐床首先由所屬寺院群眾有這個心願,報請國家批准後再尋訪靈童,然後是正規坐床。」並表示視頻中所謂的坐床儀式「整個都是在瞎搞。」
  • 曾志偉太太海會塔長眠,火化儀式只限親友參與,誦經法師全程陪伴
    前方媒體只好在殯儀館外守候,除了拍到明星好友驅車來訪,過程中有和尚進進出出,由此不難判斷是曾志偉請和尚來為亡妻誦經而今日一大早,曾志偉在曾國祥及兒媳王敏奕的陪同下,離開寶福山紀念館,一行人趕往寶蓮寺,於早上約8時抵達寶蓮寺海會塔
  • 「小說裡那些驚豔世人的神仙句子」
    3.巧克力只有一塊,他會分一半給林秋石,剩下的一半藏起來,明天還給林秋石。 4.我看到過人間無數的奇景,我有著世界上最神奇最有故事的夥伴,我們在峭壁高歌,在雪山誦經,在戈壁對酒,在海上看月。
  • 曾志偉太太海會塔火化長眠,儀式只限親友參與,誦經法師全程陪伴
    前方媒體只好在殯儀館外守候,除了拍到明星好友驅車來訪,過程中有和尚進進出出,由此不難判斷是曾志偉請和尚來為亡妻誦經。而今日一大早,曾志偉在曾國祥及兒媳王敏奕的陪同下,離開寶福山紀念館,一行人趕往寶蓮寺,於早上約8時抵達寶蓮寺海會塔,據知已故大師金庸先生、一代天后梅豔芳的骨灰亦長眠於此。
  • 誦經—學本煥長老大乘願 深圳弘法寺舉行共誦《普賢行願品》法會
    學本煥長老大乘願 深圳弘法寺舉行共誦《普賢行願品》法會 誦經法會現場佛教在線廣東訊  2016年10月9日,深圳弘法寺為紀念開山祖師佛門泰鬥本煥長老誕辰一百一十周年,舉行為期七日的誦《普賢行願品》法會。
  • 《白日焰火》
    2008年憑藉《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入圍第45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14年 憑藉《白日焰火》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男演員。翌年3月憑藉《白日焰火》獲得第9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 上海古寺僧人,27年救助5000多隻流浪貓狗
    上海奉賢的青村鎮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小寺廟——報恩寺,距今已有500年歷史。 沒有熙攘的香客,沒有繁盛的香火,秋日的報恩寺裡只有一片金黃色的銀杏地毯和不絕於耳的貓狗叫聲。今年52歲的智祥法師是報恩寺的常住,不穿僧刨的時候,外人都看不太出他是位僧人。平時,他很少有時間誦經禮佛,而是喜歡穿著一身紅色的工作服,開著卡車來往於流浪動物救助站、寺廟和狗場之間。 與流浪貓狗結緣,還要從1994年說起。當時,智祥法師在內環高架遇到一隻被車碾傷的小貓,雖然最終他沒能成功救活小生命,卻從此讓他走上了流浪動物救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