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僧人和他求而不得的情人(催人淚下)——倉央嘉措的愛與悲

2020-12-28 歷史紀

我們聽說過,見證過,也幻想過愛情故事,或美好幸福、或平淡圓滿。其中最不願經歷的,便是悽涼傷感,生離死別的一種,無論有沒有經歷過肝腸寸斷,我們都明白,那並不好受。

作為平凡人,最美的期盼不過是「娶一個女子,生幾個孩子,選擇一座城市,終了平凡的一生」。若是出家人,便斬斷三千煩惱絲,餘生不再受俗世的困擾,是佛家的清規戒律,更是看破紅塵後的覺悟。

但是,無論我們做出上述哪種選擇,都是心甘情願(別嫌煩,說了點廢話)。

然而倉央嘉措,他剛剛出生就被冠以「轉世靈童」之名,年僅3歲,便與父母生離,和我小侄女差不多的年紀,因而更能深切感受到那是多麼懵懂無知的年紀。此時的他,離開的不僅是雙親的呵護,更是他的青春與自由。

那時的他並不清楚「轉世靈童」以後是要成為「活佛」的,那是整個藏族人民的信仰,也因為這個原因,他不得與任何人接觸,除了兩個照顧他生活起居的侍從。侍從除了照顧他之外,更重要的是觀察「轉世靈童」是否真的有成為西域之王的資質。

經過一年的觀察,他們確定了心中的答案。也就是這一年,年僅四歲的倉央嘉措開始學習藏文,為以後學習經書奠定基礎,也由此正式邁上了這條不歸路。靈童自然有靈童的智慧,學習對他來說簡直易如反掌。

兩年後,倉央嘉措開始學習經書,鑽研佛法。面對這些晦澀難懂的經文,他並沒有表現出未來「活佛」應該有的興趣,也沒有排斥的態度,只是按部就班的學習。

也是在這枯燥的日子裡,他遇到了一本書——《詩鏡》,這本書為他的整個人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今後的所作所為,莫不與此相關。學過這本書的「活佛」並不僅是他一人,卻只有他一個人將其當成了精神支撐。

從此,世間少了一個只知道低頭苦讀經書的僧人,多了一個羨慕紅衣加身的新郎的多情人,多了一個流連酒肆、為女痴狂的浪子。

一個平常的早晨,漸漸長大的倉央嘉措在聲聲誦讀的經書中第一次生出了孤獨的感覺,來得如此突然卻又強烈無比,令這個未經世事的少年無法靜心。他放下經書,走上了街頭。就這樣漫無目的走著,看著來來往往的男女,他內心的孤獨感仿佛消減了幾分。倉央嘉措不明白自己內心的變化,他試圖從經書中尋找答案,但是一無所獲。陣陣喧鬧聲將他從思索中拉回現實。

一支迎親隊伍走了過來,倉央嘉措抬頭看去,只一眼,畫面便定格在了這一瞬間,新郎新娘身上那種鮮豔的紅,如同烈火一般點燃了他靜默的心,他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女子可以美得如此動人心魄。他呆呆的望著,這位藏族人民心中的「活佛」,瞬間便沉淪在世俗中,而他們渾然不覺,倉央嘉措自己也未察覺。回過神來,隊伍已經走遠。他忽然發現,不遠處雜貨店的門口站著一位少女,那眼中閃亮的光亮分明與自己的一般無二。那麼耀眼。

這便是他第一次喜歡上的女子——仁珍旺姆,如同俗世中的男女一樣,愛情的萌芽在他們的澆灌之下迅速深根發芽,再也無法去除。倉央嘉措喜歡這個觸動他心扉的女子,他將自己單薄脆弱的一面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她的面前,熱烈而純粹。

這一年倉央嘉措十四五歲,「活佛」丟下了經書,拋開了清規戒律,義無反顧地化身俗世的情郎,他的心中,只有那位迷人的女子。他們終日相伴,牽手放牧。此時的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長相廝守。

現實終究是殘酷的,沒過多久,倉央嘉措就被接往布達拉宮,去成為那萬人敬仰的「活佛」,他不願,但無力抗爭。而她,依然在雜貨鋪中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只是變得沉默了許多。兩個相愛的人就這樣被生生拆散,再無相見之期。

第一段感情就這樣結束了。

一入佛門深似海,多情浪子矛盾的人生才算是真正開始。

1697年9月17日,倉央嘉措戴上了沙彌戒,正式遁入空門。同年,10月25日,倉央嘉措坐床,成為黃教法王。高坐佛堂,倉央嘉措靜靜望著眾人,不知是在想佛教的前途還是遠方的情人。剔去了髮絲,穿上了袈裟,以為今生再無相思意。良久才發覺,你越是不想她,這種思念的感覺就越強烈,原來一遍一遍的誦經,不是乞求自己內心的平靜,而是為了能再次觸摸她的指尖。

到了布達拉宮,倉央嘉措的生活變得井然有序,如同兒時誦經拜佛沒什麼兩樣。慢慢地,他習慣了靜靜站在窗前,眺望遠方,為精神世界求的那片刻的自由,心中早已厭倦了周圍嚴格的清規戒律,厭倦了這索然無味的生活,只因他本是人間浪子。

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了,換上了便裝,戴上了假髮,偷偷溜出了布達拉宮,上了拉薩街頭,化名宕桑汪波。拉薩街頭有一座黃色小樓,是一間小酒館,在這裡,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二個魂牽夢繞的女子——瑪吉阿米。

這一年,他十八九歲,厚厚的圍牆,日日響起的梵音,最終抵消了一部分思念,而仁增旺姆也已經嫁作了人妻,不是她薄情寡義,而是個人的力量終究 難以和整個宗教的力量抗衡,誰又會選擇一條沒有希望的路呢,但倉央嘉措不同,他再次選擇了這條沒有終點的路。

酒意微醺,一抬頭,就看見了那個女子,她冷若冰霜,明眸皓齒,剎那間便牽動了浪子的心。而她看著他,那深邃驕傲的目光中有著不同於其他傾慕之人的清澈,單純,她知道,自己想要的那種凌駕於生活之上的愛情,這個男子可以給她。

倉央嘉措心裡很清楚這份真情暴露於眾人之中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不僅是名聲掃地,最重要的是鍾情之人會再次離他而去。於是,他只能鋌而走險,每天晚上從布達拉宮小門溜出與少女幽歡,拂曉時分再偷偷回到布達拉宮。

年輕的「活佛」夜夜沉醉於在這美酒佳人,忘卻了一切。幸福總是來之不易的,時隔多年,倉央嘉措那沉睡的心再次復甦了。在瑪吉阿米看來,自己的情郎正如那夢境中賜予的一般,清晨便化作風吹走了。但她不在乎,心滿意足的享受這片刻的溫暖。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那個冬日,天下了大雪,倉央嘉措知道後果,但「活佛」的身份容不得他有半點躊躇,必須立刻回到那個被人們供奉卻又與世隔絕的高牆深院中,沿途中留下了腳印,這兩行雪印的盡頭是他心心念念的佳人,亦是兩個戀人從此天各一方的分界線。

倉央嘉措雖是活佛,但並沒有任何權利,本該像金身佛像一般被人們膜拜,本該是一個毫無怨言,任人擺布的政治傀儡,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如同皇宮中被冷落的妃子,這是他的悲哀。自己不想要的命運會硬塞給你,自己想要的卻又遠在天邊。

事情敗露後,倉央嘉措更是寸步難行,整個拉薩街頭都知道那個流連酒肆,醉臥美人膝的浪子宕桑汪波就是布達拉宮的「活佛」倉央嘉措。高僧也好,浪子也罷,倉央嘉措並不否認這些流言,沒錯,那就是我——。

時隔多日,這一晚,倉央嘉措終於找到機會再次偷偷溜了出來,他激動地跑到了那個日思夜想的酒館,這裡依舊是男男女女鬧作一團,臺上的歌聲輕輕響起,他聽出來那是自己寫的。只是這些熟悉的情景中,他卻怎麼都找不到那個熟悉的身影。倉央嘉措一把抓住酒館老闆,卻得到了再次令他心碎的消息。

瑪吉阿米的父母聽說了他們之間的荒唐事,帶走了她,據說要去為她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成親。恍然間,倉央嘉措感覺世界一片昏暗,來時的激動喜悅瞬間被苦澀的填滿。這一走,心便空了,從這一刻開始,他又慢慢變成了佛。果然佛祖沒有說錯,「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當時的政治局面已經將近失控,西藏的掌舵人桑傑嘉措兵敗被殺,蒙古人拉藏汗奪取了拉薩,進入了布達拉宮。(這裡交代當時西藏背景,也是下文倉央嘉措離開布達拉宮的原因)

嚴峻的政治局面並沒有給失去心上人的倉央嘉措並沒有太多悲傷的時間。此時雖然風流浪子的劣跡人盡皆知,但是西藏人民和眾位僧人依舊認為這只是「活佛」在遊戲三昧,迷失菩提的緣故,以後就好了。

但是為了徹底掌握西藏,拉藏汗不會認同這樣的觀點,因此,他上奏康熙,陳述了倉央嘉措不配當佛教信仰的種種行徑,康熙為了穩定西藏局面。下旨將倉央嘉措押解京城。

這一年,倉央嘉措24歲。出了布達拉宮,他看到面前跪著黑壓壓的人群,這是把他當成心中信仰的一群真誠的人,即使他犯了很多錯,他依舊是西藏人民心中的「活佛」。倉央嘉措流淚了,不是為失去的情人,是為了這些害怕他失去的人。

此時的倉央嘉措已經成了階下囚,但他心中毫無波瀾,身體上的疲倦與寒冷也渾然不覺,不知道此時的他是在想念仁增旺姆還是瑪吉阿米,亦或是心中那縷佛性。

途經青海湖邊,他被放了,看著一眼望不到邊的青海湖,倉央嘉措再次感受到了孤獨,想到自己的命運如同眼前的湖泊一般不知為何而生,不知為何而滅,就這樣,倉央嘉措靜靜地在湖邊站了一夜。第二天,消失了。

有人說他被殺,也有人說他一朝頓悟,成佛升天,還有人說遠離人世,遊覽人間,無論是哪一種,都說明倉央嘉措離開了這個束縛他的地方。他那甦醒的凡情之心在此湮滅。心已死,又何必在乎軀殼安置在何方。

這顆年輕熱烈的心,如同午夜綻放的玫瑰,憂鬱悽涼,豔麗卻無人欣賞。但願下一世,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活佛,而是擁有自由身的凡夫俗子,下一世,我只為你而來,長相廝守。

倉央嘉措第二段愛情故事就是這樣,直到身死。如此年輕,讀完了他不禁讓人感到深深地惋惜。

相關焦點

  • 白日誦經晚上會情人,一個六根不淨的僧人,卻驚豔世人300年
    作為一般的僧人,要戒酒、戒色、戒財,持戒的主要目的是要守衛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根"溜入我們的心田,以至種下生死輪迴的禍苗。然而,就是存在這樣一位不一般的僧人,他白日誦經,晚上就去會情人,這樣一個"六根不淨"的僧人,卻驚豔世人300年。這人就是倉央嘉措。
  • 盤點那些年與倉央嘉措有關的好歌曲與劇目
    在網上搜尋「倉央嘉措情詩」,會看到許多優美的詩句,雖然這些作品並非都是倉央嘉措的原作,卻又都集結在倉央嘉措的名下受到敬仰,這個現象肇因於人們渴望解脫愛情的困惑,期待藉由僧人的感悟來尋求答案。也許我們無法直接從文字裡讀懂悟出那些有關愛、有關生死、有關輪迴的真諦,不若靜下心來,跟著旋律與舞蹈,用最直接的視聽感受去體味那些詩中的愛之真諦!
  • 倉央嘉措,倉央嘉措:你的情詩就是宗教
    倉央嘉措趕上了一段特殊的歷史情況,所以他被雪藏在家近14年。在正式成為六世達賴喇嘛時,倉央嘉措已經是情竇初開的小夥子,做了黃教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難以適應。要倉央嘉措遠離世俗,不近女色,接受森嚴的教規,這對於倉央嘉措來說,很難。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就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
  • 清朝康熙年間倉央嘉措是最美情郎
    倉央嘉措是一位詩人,感情豐富,善寫情詩,同時,他又是一位活佛,這種無奈,在他身上得到完美體現,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充分展示了倉央嘉措的無奈心情。這也造成了倉央嘉措的悲劇人生,活佛與最美的情郎不可能統一,也不能被世俗所接受,只能以悲劇收場。
  • 倉央嘉措:想愛,想自由,我只是太渴望做「自己」的少年
    我尋找我的天涯,夢想爬上月亮,……我是如此渴望自由快樂的生活,希望過一場有愛的人生……」任誰讀了這段文字,都懂得這是一個充滿狂放的夢想,渴望獲得愛和自由的少年。 可是,一旦這個少年,有了「活佛」的身份,是不是連你也會感慨命運的捉弄?
  • 倉央嘉措詩集(完整版)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曾聽說過「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大概是因為納蘭容若太過痴情,這位人間惆悵客,尋尋覓覓,所求不過一生一代一雙人而已。男生不能終其一生沉湎於一人,痛失所愛之後悼念餘生。而倉央嘉措一生都糾纏在佛與情之間,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女生不能太過相信宿命輪迴,痴痴地一生只盼今生有緣人。
  • 倉央嘉措:多情與慈悲 不過是你生命裡短暫的煙火
    在倉央嘉措去讀經之前,也就是在住進布達拉宮成為六世達賴之前,深愛過的情人。儘管這段十分真摯感情,給倉央嘉措的情感經歷帶來了許多美好的初體驗,但因為佛教禁止僧侶談情說愛,遠離女色等原因,倉央嘉措最後還是不得不忍痛放棄這段戀情,住進了布達拉宮。在走之前,他和仁珍旺姆連面都沒有見上,一段曠世戀情也因此結束了。
  • 倉央嘉措情詩問佛 你是否同他一樣愛而不得
    最愛裡面的一句:「我信緣,不信佛;緣信佛,不信我。」愛它大抵是因為這簡簡單單的十二個字道盡了這愛裡的心酸苦楚。倉央嘉措本就是受萬人匍匐朝拜的佛,卻不信佛,他信緣,但這緣卻讓他一生難言苦楚,緣信的是佛,這佛卻不是倉央嘉措。這一首《問佛》裡,寫滿的都是我們想要問這個世界的心聲。
  • 倉央嘉措:硬要和佛說愛情,結果怎麼樣
    接下來和我一起走進倉央嘉措的詩與吧。這世間的愛有兩種,一種是不離不棄,一種是生死相依。遇見了一個你,所有遇到的苦痛都不再是問題,仿佛與你在一起,就是這世間最美好的事。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就遇到了一位美貌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恩愛至深。
  • 倉央嘉措深情的一首情詩,28字道盡世間無奈,情根深種卻只能相望
    他們被秘密發現後,女人當場死亡,而倉央嘉措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她的愛人在她眼前死去。為了愛和自由,普通人可以選擇逃跑,連小和尚都可以回歸習俗,或者只有六世活佛的倉央嘉措,只能接受與佛同壽。這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再說這個時間是哪裡有什麼兩全其美的方法,想要不負如來不負卿也終究只是一場痴念罷了,倉央嘉措一生都在情與佛之間遊走、糾纏,他為情絕望,為自己絕望。
  • 倉央嘉措《在那東山頂上》世界上最美的天籟!
    其四: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舍不棄在布達拉宮外,他找到了自己的真愛,他的詩歌記載有這方面的內容:「住在布達拉宮,我是持明倉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薩,我是浪子宕桑旺波。」「黃昏去會情人,黎明大雪飛揚。莫說瞞與不瞞,腳印已留在雪上。」據傳,布達拉宮的執事僧發現有腳印進入宮殿,以為有歹徒侵入,順著雪中腳印尋找,倉央嘉措的行蹤敗露。
  • 倉央嘉措最美的一首情詩《那一世》,令人心醉,感人至深,贊成嗎
    我心中的世上最美情詩,當屬雪域之王-倉央嘉措的情詩,尤其他的《那一世》美輪美奐、感人至深,讓人心醉,一起來看看。倉央嘉措倉央嘉措,1683年出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一個普通的農奴家庭,作為一代格魯派宗都的他,父親與母親以及世代先祖都篤信寧瑪派。寧瑪派僧人可以戀愛結婚,而格魯派才主張禁慾。
  • 倉央嘉措的內心世界:浮華萬千,他與何人為伴?
    只有他是特殊的,一個活佛也渴望人世間的愛情。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瑪吉阿米的故事曾感動了無數人,最後卻愛而不得,可惜可嘆!他曾經和好友說過,「當我獨自坐在山頂上,透過雲層眺望。在雪山兩邊,我們可以帶著一輩子的另一面去思考。我在這個世界上一路走來,與時間抗爭,只為今生遇見你。愛而不得,大概是人們最難過的事情。」奼紫嫣紅一時凋,舞衣不稱舊舞腰。
  • 夜讀|倉央嘉措的情詩
    (有刪改)倉央嘉措,西藏第六世達賴喇嘛,二十三年短暫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纏綿的情歌。他的詩歌反映了他短暫而傳奇的一生中的愛與憎、情與愁、苦與樂、行與思、感與悟。倉央嘉措,一個寫出無數情詩的當世活佛,卻無法擁有自己的愛情。他在家鄉曾有一位意中人,他們是青梅竹馬,甚至約定了婚期,但是兒女情長在政治面前顯得如此脆弱。
  • 倉央嘉措與瑪吉阿米
    是年9月,靈童拜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師,剃髮受戒,取法名為羅桑仁欽·倉央嘉措。10月25日。倉央嘉措被迎至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   這個在別人看來萬人之上、幸運至極的達赫寶座,倉央嘉措卻並不喜歡。或許他註定不是一位帝王——「倉央嘉措」在藏語中的意思為「音律之海」,這本身就是對他的一生的預言。
  • 倉央嘉措:布達拉宮憂鬱的王,拉薩最美的情郎
    是活佛,是僧人,也是俗人,是政治人物,是詩人,是雪域最大的王,是拉薩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傳奇人生的代名詞。如今,替西藏人民賜福的六世達賴喇嘛已不在人間300多年,但他的故事和美麗的情詩一直流在世人的心間,遠遠流傳。1683年倉央嘉措誕生。
  • 倉央嘉措情詩全集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 被誤讀而走紅的倉央嘉措,凡塵之下的詩意少年郎
    而這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誤會,該詩並非倉央嘉措所作,真實作者是一位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當代女詩人。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 一個六根不淨的僧人,白日誦經是雪域的王,夜晚流浪是最美的情郎
    ——倉央嘉措。這位寫出無數絕美情詩的西藏高僧,一生困頓於政場,困頓於佛門,嚮往愛情,卻始終不得自由。他短暫的一生,該是如何譜唱一首首悲歌,將無盡的苦悶和思念,都藏於那轉動的經輪中,和聲聲梵唱裡。身不由己康熙年間的西藏時局動蕩,政治場就像一個人人自危,卻又為權力拼命廝殺的,硝煙瀰漫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