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想愛,想自由,我只是太渴望做「自己」的少年

2021-01-09 圍雪夜讀

「若不是命運的作弄,我還是那個鮮衣怒馬縱情歌唱的少年。我尋找我的天涯,夢想爬上月亮,……我是如此渴望自由快樂的生活,希望過一場有愛的人生……」

任誰讀了這段文字,都懂得這是一個充滿狂放的夢想,渴望獲得愛和自由的少年。

可是,一旦這個少年,有了「活佛」的身份,是不是連你也會感慨命運的捉弄?

這個少年,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人們通常稱他為倉央嘉措,是藏傳佛教第六世達賴喇嘛,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 格魯派大活佛,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藏族詩人。

為這樣一位人物做傳,難度可想而知,可作者獨闢蹊徑,化身為倉央嘉措的肉身,陪「他」在俗世走一遭,感受他的悲喜愛恨,以第一人稱視角,寫成自述體傳記《我是凡塵最美的蓮花》。

作者夏風顏,是一位美麗而來去自由的女子,她有感於倉央嘉措悲情的一生,讓倉央嘉措走進了她的生命和靈魂,完成了這部代表作。此書一版再版,銷量超過10萬冊,它純淨唯美的文字,曾拯救許多迷茫失落的心靈。

倉央嘉措,這位藏教五世達賴的一生,如一幅絢爛的唐卡,在夏風顏筆下,徐徐展開悲情的傳奇。

01. 緣起:萬眾矚目的王

我獨坐須彌山巔將萬裡浮雲一眼看開——《倉央嘉措詩歌全集》

1683年,西藏門隅地區天降異象,花雨滿天,七輪旭日同時升起,閃閃金光耀花了村民的眼。

一個門巴族小男孩降生了。人們說他是「蓮華生轉世」,將給家鄉帶來光明與福祉。

在父母的千疼萬寵中,小男孩自由自在地生長於山野之間。每一個夜晚,他遙望滿天星鬥,更希望自己成為星星中的一顆,綻放光芒,照亮前路。

「門隅」藏語稱「白隅吉莫郡」,意為「隱藏的樂園」,在這片樂土,小男孩無拘無束地生活著。

心理學家曾得出結論:人一生幸福與否,最重要的影響來源於童年時期的經歷。小男孩快樂的童年樂園中,很快有了闖入者。

某一天,家裡突然來了兩個僧人,阿爸阿媽沉默不語,而幼小的孩子,卻不知這兩位訪客,決定著他今後的命運。

「你想去外面看看這個世界嗎?」「但憑心定。」

小男孩被秘密帶往巴桑寺學習佛法經文,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那時候,他沒有想到,幾年後,自己將坐上高高的法座,成為六世達賴。

他的家族信奉佛教的小分支——紅教,而藏傳主教為格魯派,也稱黃教,信徒是禁止結婚的。

西藏作為政教合一地區,五世達賴圓寂後,手下第巴桑結嘉措秘不發喪,想繼續獨攬大權,但又怕有朝一日事情敗露,就派手下秘密尋找轉世靈童。

直到15歲,這個男孩才被正式公開轉世靈童的身份,在布達拉宮坐床,成為六世達賴喇嘛——羅桑仁欽·倉央嘉措。

桑結嘉措想要的,只是一個柔弱的傀儡,用來應付康熙皇帝。

蒼蒼仙山,靄靄紅塵,倉央嘉措獨坐高臺之上,耳邊是浩瀚的誦經聲,身前是萬千跪地叩拜的子民。

18歲的倉央嘉措,寧願做一株蓮花,「遺世而獨立」。

02. 抗爭:放浪形骸的情郎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倉央嘉措詩歌全集》

有翅膀就渴望著藍天,是雄鷹就不滿於鳥籠。

短暫而自在的童年,造就了倉央嘉措追求自由的性格,一旦求而不得,就會走向反抗。

倉央嘉措長大了,越來越不滿於桑結嘉措對他的束縛與管教,還有他的政治主張,可倉央嘉措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冠少年,並沒有實權,只能在忍耐中度日。

清冷幽靜的布達拉宮,倉央嘉措是一隻被囚的鳥,孤獨地過著苦修的日子。他想念門隅的阿爸阿媽,也想念那座樸素氈房的溫暖。

失去親情的關愛,少年轉而去尋找愛情的溫柔。

他白天是高高在上的少年佛爺,受萬千僧侶頂禮膜拜;夜晚,偷偷換上俗世藏袍,化名宕桑旺波,去尋找他心心念念的愛情。

初戀的仁增旺姆,布達拉宮的達娃卓瑪,八廓街的舞女瑪吉阿米……這些美麗如蝶的女子,都曾讓宕桑旺波的眼波為之流轉,心神為之蕩漾,興起「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心思,可她們又一個個消失了,消失在宕桑旺波的視野裡。

與此同時,六世達賴喇嘛縱情聲色,不守佛教清規的傳言,也在世上流傳。倉央嘉措早已厭倦做達賴的傀儡生活,甚至在浩大的比丘戒法會上,直言要「退回以往所受諸戒」,否則便「了結這虛無的一生」,做出了決絕的抗爭。

「自由,我想要自由……我想要自由地愛一個人,再也沒有束縛。」

藏王拉藏汗即位後,桑結嘉措獨攬西藏政權的局面被打破,兩人都想成為政教合一的王,並為此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拉藏汗借毀滅六世達賴的聲譽來打擊桑結嘉措,桑結嘉措借六世達賴來籠結萬千藏民信徒,夾在中間的倉央嘉措,不可避免地成為政權爭鬥的犧牲品。

在西藏最盛大的傳召法會上,拉藏汗揭露了倉央嘉措的惡行,並稱已上書康熙皇帝,請求廢黜六世達賴。

面對無數僧眾信徒的目光,倉央嘉措脫下僧袍,靜靜離去。

歷史對他的記載,至此戛然而止。

有人說他被押送至京審罪,途中死亡;有人說他在押送途中逃脫,漂泊半生弘揚佛法,直至得道圓寂。

在佛緣,求情緣;棄情緣,滅佛緣。

倉央嘉措一生,被別人選擇,被別人安排,被別人掌控。相比於掌控他的鐵腕,他的抗爭太過無力,導致他好似一個蹩腳的演奏師,每一步都踏錯節奏。

03. 緣滅:遊走塵世的修行

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 ——《倉央嘉措詩歌全集》

倉央嘉措,曾經想做凡俗塵世中的一個普通男子而不得,他是佛的代言,必得為佛奉獻一生。

青海湖脫身後,他沒有身份,沒有愛情,遊走四方,弘揚佛法,踏上了真正的求佛之路,彌補了前半生沒有得到的快樂。

昔日他追求「愛情」,卻因為他「活佛」的身份嚇退了愛人;而今,他褪去華衣,嘗盡苦痛,也擁有了不可摧毀的決心和意志。

他背棄了自己的身份,開始追求一種信仰。

「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裡,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沒有死,何以生?佛教中,死不過是生的延伸,是生的另一種形式。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方是世界周而復始的輪迴。

眾生只是一個旅人,短暫地寄居肉身。得即是失,失也是得。

如果每一個少年,都能暢快恣肆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如果每一個老年,都能及時行善志在圓滿,這樣的人生,該是完滿。

可惜的是,倉央嘉措卻在懵懂求愛的年紀,陷入盲目而放浪,被囚於心。他只能寄於文字,借詩來表達感情,排遣寂寞孤獨。

被康熙皇帝廢黜在23歲的絢爛年華,是死是生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獲得了精神的自由,奔波於天地間,馳騁在黃河南北,看眾生,見世態,方得證悟。

走過世間溝溝壑壑,他終於明白,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都是閒事;世間事,除了情愛,哪一件都可丟棄。

六十四歲,他圓寂於阿拉善承慶寺。

為愛做繭,為愛成蝶,誰又能說,倉央嘉措不是甘願呢?

獨坐蓮花臺,心境入塵埃。

為愛甘做蝶,破繭成蓮華。

倉央嘉措的前半生,被選為轉世靈童,繼而成為六世達賴喇嘛;他的後半生,則成為一個無解的謎題。

歷史的真相淹沒在塵埃裡。

但這個門巴族男孩,和身處的這個世界有兩個「緣」——前半生是情緣,後半生是佛緣。「王」曾是他的身份,「情郎」不過是世俗強加給他的象徵,都不屬於他。

想愛,想自由,他只是一個想做「自己」的少年,拼命想擺脫被掌控被安排的人生罷了。

真正的他,始終是佛前一株不染纖塵的蓮花。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倉央嘉措最感人的一首愛情詩: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西藏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還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就是被稱為活佛的倉央嘉措;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倉央嘉措出生於西藏南部一個普通的家民家庭,父母都是農奴,家中更是世代信奉佛教,這也對於倉央嘉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的接班人
  • 倉央嘉措深情的一首情詩,28字道盡世間無奈,情根深種卻只能相望
    倉央嘉措從出生起就被認為是第五世活佛的轉世,所以就被當時的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的操縱下成為了第六代活佛,並把他囚禁在布達拉宮。沒有人問倉央嘉措的願望,也沒有人知道他根本不想成為一個活佛。甚至在愛情上也是被人一手操縱的政治聯姻。倉央嘉措是一個對愛情和自由充滿渴望的少年。據說倉央嘉措曾經愛上一個女人。
  • 被誤讀而走紅的倉央嘉措,凡塵之下的詩意少年郎
    而這其實是一場美麗的誤會,該詩並非倉央嘉措所作,真實作者是一位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當代女詩人。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 倉央嘉措的內心世界:浮華萬千,他與何人為伴?
    他想緊緊抓住自己的愛情,他想不負如來不負卿。與「如來」相比,詩歌使他靈動,使他的感情在春風中飛翔。他們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佛。倉央嘉措只是凡塵中的塵埃。但是他不是一個普通人。因為他觸動了我們的身心,軟化了無數破碎的心。每天都有人為他跑上千裡。為他點了一盞青燈,做了一次又一次朝聖。所以我們固執地相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前世的記憶,而每一次擦肩而過都是為了來世的相遇。
  • 倉央嘉措的這一首愛情詩,女生讀了不禁落淚,男生讀了難免神傷
    但當時掌權的實際是桑結嘉措,正值意氣風發的他成為傀儡,右手清規戒律的束縛,沒有任何自由。所以他寄情感於詩歌,寫下許多淨化人心的詩文和歌曲。他說:「假如有來時,我院生生世世為人,只做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哪怕一生清苦,浪跡天涯,只要能愛恨歌哭只要能隨心所願」。
  • 關於西藏,關於倉央嘉措,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文字,分享給大家
    關於西藏,關於倉央嘉措藏傳佛教裡有很多高僧大德都讓人敬仰,像蓮花生、宗喀巴、米拉日巴等,而我最佩服的,卻是倉央嘉措。少年時,他身著氆氌服飾,在開滿鮮花的草原上肆意奔跑,唱著婉轉的加魯情歌,和美麗的姑娘自由相愛。他知道世間是什麼樣,什麼是自由和愛情。當他進入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坐上巨大的無畏獅子大法寶座,他又成為了雪域最大的王,掌管著藏地萬民,卻失去了自由和愛情。他說:「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 倉央嘉措情詩全集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 倉央嘉措四首詩,不負如來不負卿
    別說我拂曉才歸  人家說我的閒話  自以說得不差  少年我輕盈步履  曾走過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  從不展現眼前  沒想情人容顏  時時映在心中  住在布達拉宮  我是持明倉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薩  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 【唯美欣賞】倉央嘉措情詩全集!(太經典了,不收藏以後都看不到了)
    康熙帝大為震怒,並致書嚴厲責問桑結嘉錯,甚至打算不惜採用「雲南、四川、陝西之師,見汝城下」的強硬措施。桑結嘉錯對於康熙帝的譴責感到恐懼,一方面寫信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尋了一個15歲的少年作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這個15歲的少年,便是西藏歷史上有名的浪漫詩人,受西藏人民尊敬和愛戴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生於公元1683年,父母是西藏南部門隅宇松地方的農奴。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在修建時,達娃卓瑪邊做事邊唱歌,歌詞中富有深意,想告訴五世達賴他們渴望自由,於是五世達賴釋放了瓊結雪村人,給予豐厚的盤纏讓他們返鄉,並解除瓊結人全部的徭役賦稅,所以人們更願意相信達娃卓瑪並非某個偏僻村落的勤勞姑娘,她是瓊結的月亮,瓊結的仙子,一位男子執筆千年深深傾慕的戀人。
  • 倉央嘉措詩集經典句子精選
    ——倉央嘉措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倉央嘉措  ★笑那浮華落盡 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 飛花萬盞 誰是那輕輕顫動的百合 在你的清輝下亙古不變 ——倉央嘉措  ★我們的愛 比死亡還要理所當然 ——倉央嘉措  ★朝來無情叢林去,不似昨夜風情郎 ——倉央嘉措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
  • 納蘭容若太真,倉央嘉措太痴!
    有人說,不讀納蘭容若和倉央嘉措,不是真正的讀詩人。  納蘭容若的筆,太真。  不管寫富貴錦繡,還是寫失意落魄,不管寫琴瑟和鳴,還是寫陰陽兩隔,字字句句見真心。  倉央嘉措的情,太痴。  從一個袈裟在身的達賴喇嘛,到一個街頭狂歡的浪子;從高高在上的活佛,到客死他鄉的囚犯,生生死死是情痴。  也是這樣兩個難逃命運的人,懷揣著同一種清澈明淨的深情,在一生的尋覓與傷懷中,留給我們一篇篇絕世詩篇。——每讀一次感觸便有不同的古典君
  • 倉央嘉措:當了一生的傀儡,最終負了紅顏,願來世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個人,就是倉央嘉措。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農奴之子,卻在3歲時被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14歲進入布達拉宮,18歲正式成為六世達賴,成為了活佛。他是個血氣方剛的少年,卻每日受清規戒律約束。他渴望自由,卻又身不由己。他說:「假如真的有來世,我願生生世世為人,只做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哪怕一生貧困清苦,浪跡天涯,只要能愛恨歌哭只要能心隨所願。」十四年的普通人生活,讓他無比眷戀這百丈紅塵。
  • 倉央嘉措:那日後,走過千山萬水,卻走不過你
    那個黃昏,我佇立在窗前眺望著雪山的夕陽涼透的酥油茶漸漸燃盡的酥油燈一個人不孤獨想一個人,才孤獨那一刻,我聽見大雪飛揚的腳步聲滾滾紅塵一個眼神就能抵擋萬水千山你從紅塵中愴然退席我在因果之間潸然成殤我們只能愛一世卻不能愛一時那一月,我跑到掛著你的經幡的樹下放得下生死卻放不下你走過千山萬水卻走不過自己那一年,我搖動沾滿酥油香的瑪尼輪轉動所有的經筒頭磕出一朵朵格桑花
  • 「轉世靈童」倉央嘉措,被迫成僧不近女色,如今卻被萬千少女追捧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步兩步便是天堂 卻仍有那麼多人 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倉央嘉措在我沒有看到書的時候我一直認為,倉央嘉措是一個女人,結果是一位僧人。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布,倉央嘉措內心抑鬱,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詩歌寫的:「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據傳說記載,他一到晚上就化名達桑旺波,以貴族公子的身份,流連於拉薩街頭的酒家、民居。
  • 倉央嘉措:多情與慈悲 不過是你生命裡短暫的煙火
    ,抗拒權貴,只為追尋和普通凡人一樣的自由。三百多年後,仍然有不少後來人,開始藉由倉央嘉措的情詩和故事,奔赴千裡,抵達西藏,撿拾他的片羽時光,仰望他那些關於情關於愛的風流浪蕩,以及對自由嚮往和對清規戒律反抗的歷史星河,去品讀他的「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
  • 無生天母——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詩情之謎(深刻好文)
    從此,這個被秘密培養了14年的少年,離開了渡過了他童年少年時光的故鄉,走進了萬人敬仰的布達拉宮,頭頂上有了巨大的光環。這正是後人進行無限猜想的依據。《不負如來不負卿》一書的作者姚敏,用抒情的筆調記述這段經歷:「這個孩子已經十五歲了,和其他轉世靈童四五歲就坐床接受正式的教育培養不同,他在民風開化邊遠民間生活得太久,雖然也安排了專人教導,但因為要嚴守秘密,他本人並不知道這些安排的意義。
  • 倉央嘉措與瑪吉阿米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那一天,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呀,不為修來世,只為在途中與你相見;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 倉央嘉措「深情款款」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感人,讀之讓人心碎
    這首《十誡詩》是由網絡作者白衣悠藍改編而來,其實倉央嘉措也只是寫了第一和第二還有結尾的兩句詩,但因為這首詩實在是太美了,所以就被填寫完共十誡。在倉央嘉措眾多的情詩中,這首詩尤為感人,寫出了一段痛苦且悽美的愛情故事,將愛情中會出現的情思和愁緒一一表達了出來,只要你讀你就會感受到他每一句話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深情,也充滿了憂愁,明明是愛到深處卻只能逼迫自己一刀兩斷,那種情感上的壓抑和絕情都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淋漓盡致,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
  • 倉央嘉措詩集經典句子大全
    --倉央嘉措   【13】: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倉央嘉措   【14】:假如真有來世,我願生生世世為人,只做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哪怕一生貧困清苦,浪跡天涯,只要能愛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