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當了一生的傀儡,最終負了紅顏,願來世不負如來不負卿

2020-12-24 老顧侃歷史無悔

住進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個人,就是倉央嘉措。

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農奴之子,卻在3歲時被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14歲進入布達拉宮,18歲正式成為六世達賴,成為了活佛。

他是個血氣方剛的少年,卻每日受清規戒律約束。

他的一生傳奇而又短暫,他是萬人敬仰的活佛,卻只能當一個聽任擺布的傀儡。

他渴望自由,卻又身不由己。

他說:

「假如真的有來世,我願生生世世為人,只做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哪怕一生貧困清苦,浪跡天涯,只要能愛恨歌哭只要能心隨所願。」

十四年的普通人生活,讓他無比眷戀這百丈紅塵。

傳說,他在家鄉曾有一位青梅竹馬的戀人,卻因為被接進布達拉宮受戒為僧,而被迫與戀人分離,可是他怎會就這樣放棄?

他不願當一個活死人,他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抗爭。

「守門的老黃狗,心比人還靈,別說我夜裡出去,今日清晨才回宮。」

他每到深夜便偷偷跑出布達拉宮,去與戀人相會。

深情繾綣,他寫:

「柳樹愛上了小鳥,小鳥愛上了柳樹;只要兩兩用心,鷂鷹無隙可入。」

患得患失,他寫:

「雖然肌膚相親,情人的真心卻不知道,不如信手在地上畫畫,能算出天上星星多少。」

愛情給他帶來了短暫的歡愉和長久的痛苦。

可是這個秘密,沒過多久就被人發現了,也因此,他的戀人被處死,而他也失去了自由。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直到教派的政治矛盾演化為一場戰爭,他卷進了權力的漩渦,無意爭鬥,卻在最美的年華成為了犧牲品。

康熙四十五年,受到牽連的倉央嘉措被清軍押送進京。

然而,在行至青海湖畔時,倉央嘉措卻於打坐中圓寂了。

年僅23歲的倉央嘉措,就此完成了自己短暫而傳奇的一生。

活佛是他的榮耀,卻也是他的枷鎖。

他信奉神靈,卻又突破宗教的束縛。

藏傳佛教高僧評價: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

他一生愛過、恨過,寫下無數廣為流傳的詩歌六十餘首,除幾首頌歌外,倉央嘉措一直表達著自己對愛情和自由的追求,在藏族詩歌中,倉央嘉措的貢獻,無疑是無法被歷史忘記的一筆。

這本《倉央嘉措詩傳》收錄、整理、翻譯了倉央嘉措流傳下來的一下作品,並做了文辭優美的賞析,不偏重學術的分析,給大家更直觀的感受,讓大家讀起來不會枯燥煩悶。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讀一讀倉央嘉措的詩,去感受他敢於拋棄世俗眼光,敢為天下人所不忍,狂傲於天際之間的風流浪蕩,他一生滿腹才華,他的情詩,寫盡深情與人生,成為了藏族詩歌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世間只有一位倉央嘉措,卻有無數深情。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道盡多少人的心聲。人活在世上,哪能事事如意,但求不負真心不負你。

說起情詩,怎麼能少了納蘭容若,這位清朝最為風流倜儻的文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卻情根深種,一生為愛所困。

於是他寫:「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讀一讀這本《納蘭容若詞傳》,去感受他的人間惆悵。

除此之外,這套書還有《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

六本書,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真的是個不錯的機會!

相關焦點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看倉央嘉措的傳奇過往
    倉央嘉措的一生充滿了神秘的傳奇色彩,起承轉合,波瀾壯闊,既有宗教的神聖、愛情的悽美,又有政治的枷鎖、命運的無常。或許他本就不屬於這裡,只是意外闖入這俗世,意外留下了感動後世男女的情與詩。流浪在拉薩街頭的倉央嘉措,便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他的這3首情詩,是否也讓你熱淚盈眶?1.《十誡詩》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 倉央嘉措四首詩,不負如來不負卿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只是,就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只為,  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
    網上流傳的倉央嘉措最著名的那句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意思是: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可以看出倉央嘉措是一位比較奇葩多情的佛教門徒。他的一生十分短暫,圓寂時僅二十四歲。雖然在政治上受到壓制,形同傀儡;但是在文學上卻成就斐然。
  •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
    情歌·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門巴族,藏傳佛教格魯派大活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不負如來不負卿」,意思是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 不負如來不負卿?可倉央嘉措到底還是辜負了恩師
    筆者曾被倉央嘉措的《不負如來不負卿》所深深吸引,最愛其中: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可倉央嘉措最後負了恩師。倉央嘉措據五世班禪的傳記記載,倉央嘉措坐床以後,對宗教與眾生安寧不甚關心,甚至有不少反戒律的行為,五世班禪於是特意寫信給倉央嘉措,苦口婆心地希望六世班禪能夠專研經典,參加僧眾辯論,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倉央嘉措最美的情詩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可是卻大家不一定知道這是倉央嘉措寫的情詩。倉央嘉措寫過很多有名的情詩,還有一句對他的評價讓人記憶深刻,「住在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詩出自倉嘉嘉措詩集中的《彼岸花·誓言》,全詩為「卿負不來如負不,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然後他有獨自回答「讓我來告訴你,你的前生是你今生的夢境,而來生,又是往生的夢境」這番自問自答,可以看出倉央嘉措的內心是多麼的孤獨與難過。夢與夢是不會重疊的,只此一回。情之所鍾之人未必就會一直念情,他或許大徹大悟修仙入聖,太上忘情。在這裡倉央嘉措提到了一位姑娘的名字「達娃卓瑪」。
  • 倉央嘉措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驚豔了時光,其實上半句更美
    ,但是他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唯美的情詩,所以人們將他稱為「痴僧」,尤其是那句「不負如來不負卿」將痴情寫到了極致。世人對倉央嘉措的了解多源自於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都是佛和愛情的結合體,他一生共寫過66首詩歌,其中除了幾首頌歌之外,其餘的基本都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忠貞和歡愉,還有求而不得而哀怨,他的詩歌都是由藏語寫成,所以他的所有詩歌基本都是以情歌為名,大家最熟悉的比如 《那一天》、《最好不相見》、《六世達賴》、《見或不見》等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倉央嘉措作為僧人,竟然如此貪戀紅塵美色,這是佛門不可饒恕的罪過
  • 倉央嘉措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圖一攝影 | 爾車圖二攝影 | Gemma Zhang那天早晨風雪凌厲一身俗裝的倉央嘉措搖搖晃晃從小酒館鑽出來時看見桑結嘉措帶領鐵棒喇嘛等在不遠處的巷子口他嘴角情不自禁翹起等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他終於用自己的抗爭激怒了這位老第巴以往的波瀾不驚都是為了這一刻的天崩地裂如釋重負倉央嘉措被軟禁起來八廓街頭的那個小如女人的酒館裡再也沒有出現過他的身影日子從未這樣平靜過
  • 小說分享——《不負如來不負卿》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 《不負如來不負卿》: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不負如來不負卿》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本書《不負如來不負卿》,看這本書時候大概是在幾年前吧,這段時間因為疫情不能出門,重新拜讀了一下,感受良多。男女主角自小相識,相愛不能相守,愛而不得的那種心情。真的是應了倉央嘉措的那句「世間得來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布達拉宮「情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三百多年前,在西藏的拉薩街頭,有一位英俊的少年,他寫詩唱歌,遊走在人世間,他熱愛生活,卻卷進了權力的漩渦,在最美的年華成為了犧牲品,他的一生傳奇而短暫,他就是倉央嘉措。倉央嘉措入選之前,在家鄉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她是他的意中人,他們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入住布達拉宮之後不久,倉央嘉措便厭倦了黃教枯燥乏味的生活,懷念起了民間的多姿多彩的日子,更多的是思念美麗的意中人,此後,倉央嘉措便經常偷跑出去私會戀人,但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他想的那麼好,沒有過多久,在一次大雪紛飛的早上,有人發現了外出的腳印,人們隨著腳印的方向
  • 寧負如來不負卿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桶,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 倉央嘉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上半句更美,驚豔世間三百多年
    他自己也為此被人們稱為「痴僧」,特別是《六世達賴》詩中,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更為將痴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多的《情歌》公元1683年3月1日,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域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曾聽說過「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大概是因為納蘭容若太過痴情,這位人間惆悵客,尋尋覓覓,所求不過一生一代一雙人而已。男生不能終其一生沉湎於一人,痛失所愛之後悼念餘生。而倉央嘉措一生都糾纏在佛與情之間,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女生不能太過相信宿命輪迴,痴痴地一生只盼今生有緣人。
  • 經典小說,《不負如來不負卿》,文筆好,質量高,熬夜必看
    《不負如來不負卿》小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佛陀說過一切皆是空,佛陀還說過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放不下,求不得。其中以愛別離最苦,因此讓芸芸眾生放下心中執念,踏破紅塵,修得正果。
  • 「不負如來不負卿」,究竟是什麼意思?
    但是,這片高原卻誕生出了這樣的一句詩歌:寧負如來不負卿。創作這首詩歌的是一位喇嘛——既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倉央嘉措的父母都是農奴。而在舊西藏,達賴則是藏地的最高領導者之一。一個農奴之子,不用經過任何努力,不用拼爹,依靠好運,就可以成為雪域之王,這樣的好事,在世界歷史上都很少見。倉央嘉措就是因為這樣的好運,成為雪域之王。
  •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倉央嘉措寫的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曾緘翻譯倉央嘉措情詩。詩文漫讀:曾擔心多情損害了修行,有擔心修行就要遠離了愛人。這世上哪裡有兩全的辦法呀,不辜負佛道,又不辜負心愛的人。初衣解詩:人生往往會處在,兩難中間,比如愛情和事業,又比如婚姻和情人,又比如江山和美人。
  • 那個沉迷愛情的詩人,不負如來不負卿
    但是還有一部分人的愛情被我們捨棄了,甚至覺得他們不該有愛情。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首詩出自西藏詩人倉央嘉措,也是活佛轉世的倉央嘉措。「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已指明他的矛盾生活
    蒼山負雪,明燭天藍據史料記載,倉央嘉措的一生充滿離奇色彩。農奴的兒子在出生後被當時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的轉世靈童,在他14歲時,在布達拉宮為倉央嘉措舉行了坐床典禮,稱謂、身份、地位在一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狹小昏暗的氈房住進人人嚮往的布達拉宮,從此接受上師的指點修行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