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慈悲地執行著天地萬物
用一世的時光體諒時光
終究還是目光一切
▾ 點擊收聽更多關於倉央嘉措的音樂 ▾
要問世間男子誰最多情,倉央嘉措絕對是第一個。
初讀倉央嘉措,還是在十多年前的課堂上。
那時候的老師說,他是人世間最美的情郎,是活佛,也是煙火。
然而一生慈悲,煙火了一世的倉央嘉措,渡了眾生,卻難渡自己。
24載的日月風塵,在他的筆下,變成了瑰麗詩行,照亮了藝術文壇的前額,擦亮了佛與法的煙火,卻怎麼也照不亮他蒼茫的一生。
關於倉央嘉措的故事,總是沾染太多神奇迷離的色彩。
這與他出生的地方——佛教聖地西藏,有很大關係。
在那個以釋迦牟尼為頂禮膜拜的佛教聖堂,十萬長頭跪拜叩首,對神靈五體匍匐等濃鬱的佛教文化的濡染下,讓倉央嘉措的故事,更具傳奇意義。
對一個從小就在佛教聖地包裹下出生並長大的轉世靈童來說,成為活佛喇嘛,後又被政權勢力奴役,淪為政治鬥爭的傀儡(清廷、藏地、蒙古三方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這似乎是倉央嘉措一生的宿命。
而能住進布達拉宮,成為雪域高原上最高的王,接受著萬眾的景仰,這對倉央嘉措來說,本身幸運的同時又悲哀至極。
倉央嘉措後,再無世間最美情郎
他的到來,驚豔了時光
時光回溯到300多年前,1683年3月1日,伴隨著天空一道靈光閃現,一代情僧——倉央嘉措橫空出世,開始了他24年短暫又傳奇的人生之旅。
相傳倉央嘉措出生的那一天,據五世達賴的心中冥想,當時天空出現了7個太陽,並懸滿黃色靈光,甚是華麗的神袛,都在列隊歡迎這個未來活佛的降生。
和其它活佛喇嘛不一樣,倉央嘉措出生在普通的貧民家庭。因為當時五世達賴親信隱瞞五世達賴去世信息的緣故,倉央嘉措直到15歲,才被邀請進神聖的布達拉宮,做了活佛,並由此開始他一生的佛禮文化的洗滌和教育。
在住進布達拉宮之前,這短暫而漫長的15年淳樸底層的生活經歷,為倉央嘉措的童年時期,積攢了濃厚的人間氣息,也成就了倉央嘉措一生的慈悲心腸。但這15年民間生活的浪漫與自由,也成為了後來他在佛與法,佛與情之間無法切割的矛盾與突兀。
因此,很多人都會說,活佛倉央,慈悲如他,神聖如他,叛逆如他,多情如他,浪蕩也如他。
作為活佛,他尊貴而神秘
作為詩人,他平凡且多情
雖然身為活佛,但倉央嘉措的一生,卻過著與活佛身份不甚相符的生活,創下了「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傳奇佳話,一生都在追尋著他想要的愛情。
相傳,倉央嘉措一生愛過的女子,比較著名的有仁珍旺姆、達娃卓瑪、於瓊卓嘎(也稱瑪吉阿米)幾位。
仁珍旺姆和倉央嘉措從小青梅竹馬,是倉央嘉措第一位心動的女子。在倉央嘉措去讀經之前,也就是在住進布達拉宮成為六世達賴之前,深愛過的情人。
儘管這段十分真摯感情,給倉央嘉措的情感經歷帶來了許多美好的初體驗,但因為佛教禁止僧侶談情說愛,遠離女色等原因,倉央嘉措最後還是不得不忍痛放棄這段戀情,住進了布達拉宮。在走之前,他和仁珍旺姆連面都沒有見上,一段曠世戀情也因此結束了。
忍著和情人分離的痛苦,倉央嘉措揮筆寫下了那首催人淚下的詩句:
這麼多年
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
我放下過天地,放下過萬物
卻從未放下過你
即使身居佛教聖地高閣,內心放不下的,仍是倉央嘉措對仁珍旺姆愛的不舍。
達娃卓瑪是倉央嘉措入主布達拉宮之後認識的女子,因為厭倦了政治暗鬥,倉央嘉措開始留戀於詩酒街頭,並在晚上偷偷溜出去和卓瑪約會,兩人也由此陷入深深愛戀。
有一天晚上,天空下起了大雪,倉央嘉措按照往常一樣偷偷出去與卓瑪約會,只是這一次,他再也沒見到卓瑪。那一天晚上,雪下得很大,雪白得渺茫,沒有了花前月下,只剩未知路途的雨雪風霜。
後來倉央嘉措才知道,和他密會的情人達娃卓瑪,已被人秘密處死。這一次,倉央嘉措的這段迷情愛戀,又一次成了永別。
連續被佛法牽制並且無限傷害的倉央嘉措,無限悲傷和沉痛。在這個時候,他寫下了「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的名句。也正因為這個,才有了後來的《問佛》。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總是在我不經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是錯過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於瓊卓嘎是倉央嘉措的第三位愛人,又稱瑪吉阿米,是倉央嘉措失去了仁珍旺姆和達娃卓瑪以後,為了排解內心的悲傷,經常流落浪蕩在街頭酒館和不同女孩子沉醉痴迷時候認識的。
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又開始了他們的相遇,倉央嘉措又開始了新的戀情,但最終都以悲劇收場。
據了解,目前在拉薩的八廓街上,就有一家以瑪吉阿米為命名的餐廳,世界各地遊客來拉薩旅遊幾乎都會進入這家餐廳,也許是過來追隨倉央嘉措的痕跡,也許是人們為了追尋心中純潔的愛情,然後默念倉央嘉措為瑪吉阿米寫的那首《在那東山頂上》的唯美告白詩:「在那東方的山頂,升起潔白的月亮,瑪吉阿米的臉龐,漸漸浮現在我心上」。
我行遍世間所有的路
逆著時光行走,只為今生與你邂逅
多情如倉央,一生都在追尋愛與自由,為此,他在時光浮泛中行走,違逆佛法,抗拒權貴,只為追尋和普通凡人一樣的自由。但是這些愛情的花火,短暫的溫存過後,還是從未給倉央嘉措留下任何的幸福留存。
1706年,西藏政局動蕩,政治權鬥進入到了白熱化的較量階段,親手冊封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的桑結嘉措被殺死,倉央嘉措也被人以「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假達賴」的名義,稟奏康熙皇帝請求貶廢。
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畔不幸去世,結束了他短暫24年的人生旅途。
有人說,倉央嘉措就是一個傳奇,他的到來驚豔了時光,而關於他的故事,聽者嘆息,聞者悲慟。
他擁有一副慈悲的心腸,順著萬物的規章,渡了眾生,卻難渡自己。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輪,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
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了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
不為修來世,只為佑你平安喜樂那一刻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菩提樹下的虔誠,喚不回他對過往情人的承諾與思念,轉經筒下的千萬次旋轉,卻轉不出清規戒律對他的緊固和包圍。當了一生政治攜裹下傀儡的倉央,千年萬念不負如來不負卿,卻終還是負了如來也負了紅顏。
若能在一滴眼淚中閉關
便不再嚮往,這一生便不再枉生
時光一晃,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 ,關於倉央嘉措的傳奇,還有那些他所深愛過女子的故事,仍在民間流傳。
我們或許已經無法再重回三百年前,去尋找那個人滿腹詩情才華的世間最美情郎,但是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說,倉央嘉措的特立獨行,他的出眾才華,已經超越了民族,超越了時空,已然成為我們整個世界近代的一筆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三百多年後,仍然有不少後來人,開始藉由倉央嘉措的情詩和故事,奔赴千裡,抵達西藏,撿拾他的片羽時光,仰望他那些關於情關於愛的風流浪蕩,以及對自由嚮往和對清規戒律反抗的歷史星河,去品讀他的「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詩句。
不知道,出走了那麼多年的倉央,歸來是否依舊是少年的模樣,然後再重新回這紅塵世間,為我們再寫一句: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1】
蓮花開了
滿世界都是菩薩的微笑
圓滿的人生
有了無盡的愛在支撐
【2】
我一走
山就空了
所有的鳥都朝著相反的方向偏激
我被俗世隱瞞
轉身時又被自己撞倒
從此言行曖昧
對自身毫無把握
而一再遭受目擊的人
大都死於口頭禪
有的甚至死於美德
當那條唯捷徑省略了朝拜者
我便在一滴花露中瞬間徹悟
【3】
一個人在雪中彈琴
另一個人在雪中知音
我獨坐須彌山巔
將萬裡浮雲一眼看開
此外
便是不敢錯過死期的眾生
他們紛紛用石頭減輕自己的重量
他們使盡一生的力氣撒了一次謊
僅僅撒了一次謊
雪就停了
雪地上閃耀著幾顆
前世的櫻桃
倉央嘉措的詩還在日益清醒著,只是膜拜後的布達拉宮,冷殿巍峨,依舊在時光的歲月裡長久地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