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讀書的三重境界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什麼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裡說到每個人在處世的開始階段,看到什麼就是什麼,認為什麼就是什麼。
在這段日程當中,我們就像嬰兒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奇。
剛開始讀書的時候也一樣,我們看什麼就是什麼,所以聯繫人生的境界和讀書的境界,可以一層一層剝開來看看裡面的關係,如何讓讀書變得有趣,如何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01讀書的第一重境界:
讀書的第一重境界和人生的第一重境界是一樣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就像走到書店看書,看書是書,看書名在書名,純粹靠著自己的興趣點進行找書,找到一本是一本,奔著書名而去,帶著失望而歸。
為何是失望而歸,因為一開始我就說了,起初我們讀書是沒有目的的,只是瀏覽,而後是隨便翻翻,並沒有做什麼深入的閱讀,最後讓興趣化為灰燼,走出書店的時候,依然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書本,然後再去網上找,可依然找不到。
因為每個人都有這第一重境界,這第一重境界就是選書的過程。
選書不是一件難事,可是找到喜歡的並不容易,想要找到能讀懂的更不容易。
一重境界在於看什麼是什麼的狀態,想要看就看,想不看就不看,這是我們年少時期的一些狀態,這些狀態也會隨著年齡慢慢改變,當然,這些狀態也在影響讀書的節奏。
所以,讀書的第一重境界便是認識書籍。
02讀書的第二重境界: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句話又反應了人生何種狀態,這種狀態是否伴隨著讀書在改變。
這個階段我們對世界的複雜有了初步的了解,看到了社會的複雜性與多樣性,同時也看到了人心的多變。這個時候人會變得看什麼什麼都不像,幹什麼,什麼都幹不成。
延伸出來的讀書第二重境界便是要幹成一件事,那就是讀書,讀書就是要幹成一件容易且艱難的事。
讀書容易在對每個人來說,都可以自由選擇,自由閱讀,讀書變得多樣,選擇變得自由。
多樣體現在書籍的多樣性;自由體現在現在的書籍浩如煙海,完全可以由自由意志進行選擇,而後由堅持意志力完成,最後讓永恆意志完美收官。
03讀書的第三重境界:
什麼叫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返老還童,人越大,心越小。意思是人的身體以及人的器官會衰竭,人的皮膚會衰老,而人的心就像小孩一樣,看到什麼還是什麼。
看到什麼還是什麼,這句話反應了一種什麼狀態,就是說走過的路多了,讀的書多了,選擇慢慢趨向於單一化和專業化,在這裡提到老年的一種狀態是為了襯託一下讀書由最初的挑選會到單一、專業化。
過度到這層境界時,人就會讓讀過的書系統起來,在腦海中建立讀書庫,讓書分類,說白了就是讓知識歸類,讓相同並且消化的知識歸到一起,以便下次提取使用時更加便捷。
這裡面,最重要的還是這第三重境界,第三重境界是對讀書的一個過度,讓讀書真正成為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去對待,要知道喜歡一個東西很不容易,若要談長期喜歡一個東西,更是談何容易。
看完了就要思考,思考了就要去想著行動。讀書有境界,選擇變得簡單且高效。
這三重境界只是讀書的入門境界,說白了讀書是沒有境界的,這裡提到了境界,就簡明扼要說了一點點,若真要深度去說說,那不得長篇大論一番。
為了簡明扼要,所以讀書需要由挑選到堅持再到單一、專業化轉移,這是一件及不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