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打卡大武漢 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
��
就像去成都要吃川菜,去廣東要吃粵菜一樣,來武漢了,總得吃上一頓正宗湖北菜才算不虛此行。
湖北菜,又稱楚菜,誕生在魚米之鄉,於是代表性的美食多與湖泊、米糧相生相息,味偏好鹹鮮,講究食物本味。
若是本地人招待你,有兩樣湖北菜必點,武昌魚和藕湯。食材均來自江湖,武昌魚得到主席讚賞,粉糯的九孔藕湖北獨有。
除此之外,來武漢了一定試試蒸菜,粉蒸肉是武漢嫂子的看門手藝,幾乎人人都會,屬於典型的用大米做輔料的湖北菜。若去餐廳點菜的話,當然要試試正宗的沔陽三蒸。
擅吃魚愛吃燙飯的武漢人,還發明了「魚頭泡飯」這種新奇吃法。
這個季節來武漢,武昌魚、排骨藕湯、沔陽三蒸、魚頭泡飯,這幾個招牌湖北菜去哪吃?怎麼吃?接下來我們慢慢說。
01
獨一份的藕湯鄉愁
愛喝湯
�� 江岸區吉慶街29號
�� 9:00-23:00
�� 人均25元
湖北人愛吃藕,夏季吃藕帶,秋冬煨藕湯,其他時間滑藕片,一年四季離不開藕。
質地細膩的藕才適合煨湯,一到秋天,老銚子煨藕湯的香氣就飄於大街小巷。豬肉化作湯底,排骨、筒子骨、蹄花,配上蓮藕的清甜,都能化為極致的鮮。
愛喝湯老闆張廚師承小桃園創始人之一陶氏,學了20多年,等到四年前自己開店,一手雞湯已是爐火純青。
她做的排骨藕湯,也融入了做雞湯的方式,將排骨翻炒,慢燉後加入紅棗枸杞等調味,口味偏甜。
偶爾也會用雞骨熬的高湯做藕湯湯底,豬肉的醇厚配上雞肉輕浮的鮮香,湯是純白色,浮著一層黃油,甜、鹹、鮮、香在喉中錯亂交織。
/ 藕湯 更多推薦 /
燕子煨湯館
只用煤爐土銚煨湯的12年老店
人均 | 25元
營業時間 | 11:00-24:00
地址 | 江岸區勝利街車站路27號
神鵰俠侶
夫妻檔的刁角小店,滷味也是特色
人均 | 35元
營業時間 | 17:30-02:00
地址 | 江漢區民意四路12號1樓
董廚煨湯館
紫砂鍋煨的筒子骨藕湯
人均 | 76元
營業時間 | 11:00-14:00
16:30-20:00
地址 | 江岸區車站路33號
劉師父老漢口江湖
江湖老客棧裡的爺爺味藕湯泡飯
人均 | 84元
營業時間 | 09:00-14:30
16:30-02:30
地址 | 江岸區蔡鍔路14號
矮子小吃
貢品蓮藕產區裡的22年夫妻店
人均 | 63元
營業時間 | 10:00-21:30
地址 | 蔡甸區文昌街180號附3號
02
《水調歌頭·遊泳》同款武昌魚
沁香齋
�� 東湖風景區東湖路142號(近東湖賓館)
�� 11:00-14:00 17:00-21:00
�� 人均120元-200元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在吃完時任東湖賓館廚師長楊純清所做的清蒸武昌魚後,主席詩興大發,作出名篇《水調歌頭·遊泳》。武昌魚也由此名揚中外。
於是,在東湖賓館吃武昌魚,最正宗。
沁香齋是東湖賓館內最具特色的餐廳,建築風格復刻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屋子全是老物件。角落裡的留聲機、牆上的古董電話、琴鍵發黃的鋼琴、紅棕色家具…… 像誤入電視劇裡的公館。
大廳散臺之間相隔較遠,隱私性不錯,包廂都有大落地窗對著庭院景色。
沁香齋廚師長馬新佗是武昌魚的第二代傳人,擅長湖北菜和臺面設計,曾為多國領導人服務。
清蒸的武昌魚來自梁子湖樊口,擁有標誌性的十三根半大刺,肉多刺少。
選取新鮮武昌魚刀工整理後蒸製而成,做法簡單,但由於食材上佳,湖魚的鮮甜被蒸汽激發出來,空口吃也絲毫不覺得腥。
細嫩的魚肉飽蘸酸鹹口的醬汁,尤其是肉質最為嫩的魚肚部位,抿一抿就化在了嘴裡。
在梁子湖匯入長江的樊口處出產的武昌魚,最為好吃。右圖為金湯小米遼參。
武昌魚之外,金湯小米遼參也很讓人驚豔,第一口就鮮掉眉毛。
豬骨、土雞、土鴨、乾貝等十幾種材料熬製二十多小時成高湯,上餐前將熬好的小米倒入高湯中煮8分鐘,風味盡收。
/ 武昌魚 更多推薦 /
湖錦酒樓
水準穩定的老牌連鎖湖北菜餐廳
人均 | 123元
營業時間 | 10:00-14:00
16:00-21:00
新華店地址 | 江漢區新華路243號
03
一籠蒸香三十年
老方沔陽三蒸
��青山區恩施街與工業二路交叉口
�� 11:00-14:00 17:00-21:00
�� 人均51元
沔陽,也就是湖北仙桃。三蒸,指三種蒸菜,蒸肉、蒸魚、蒸青菜,具體食材沒有標答。畢竟在仙桃,萬物皆可粉蒸。
在武漢,最有名的沔陽三蒸要數青山老方家,連著名韓國吃貨白鍾元在武漢拍《街頭美食鬥士2》時,也要來他家打卡。
老方沔陽三蒸,叱吒青山30餘年,搬遷4次,仍讓不少老主顧心心念念,循味找來。
定價不高,一份蒸菜普遍25元以下。但30餘年受老饕們追捧,味道上一定自有真功夫。
最受歡迎的莫過於經典菜式,粉蒸肉。
每天6點,為了找到好食材,老方起床跑遍3個菜場,五花肉選取三層,且掐頭去尾只選取肉條中段採購。處理、醃製後,最大火力蒸2小時以上方成,少蒸一刻都不賣。
不同於超市購買的蒸米粉+電飯煲蒸製而成的重口醬料香,老方家的蒸肉鹽味不重,五花肉肉質緊實、清爽不膩。打底的蓮藕綿糯,紅薯蜜如板慄,旁邊愛吃的食客,一人默默吃了五份蒸菜。
左為珍珠圓子,是蒸肉系列的衍生品,右圖為蒸排骨,在店裡也很受歡迎
雖然說每天11點、17點開業,但是懂行的人會在11:30和17:30之前來,如果晚了,美味就沒了。
珍珠圓子屬於隱藏菜品,菜單上沒有,夏天天熱時沒有。
用肥瘦三七開的肉做餡兒,玲瓏的糯米將肉球包圍,一口咬下嫩滑軟糯,暖心暖胃。
04
這家魚頭泡飯最正宗
魚頭泡飯(中北路店)
�� 洪山區中北東路24附1號
�� 11:00-14:00 17:00-20:30
�� 人均80元
生活在「百湖之市」,武漢人大多愛吃魚也會吃魚,還能發明新式烹飪方法——魚頭泡飯。
選取五斤以上的新鮮胖頭魚,紅燒魚頭的湯汁用來泡飯,剩下的魚尾肉做成魚丸,是典型的一魚兩吃。
魚頭泡飯為湖北菜大師盧永良所創,他曾為國家領導人做過家宴、極其擅長做魚。
盧永良曾直播魚頭泡飯的做法,現在武漢街頭你能看到許多家與「魚頭泡飯」同名的店鋪。
其實,魚頭泡飯起源於武漢人的集體記憶。
在湖裡撈一尾鮮魚,配上蘿蔔等,煮得鍋裡魚湯泛起奶白。這時的魚湯用來泡飯極鮮。又或者是就著湯汁,剩菜剩飯一鍋亂燉,也就成了武漢人愛吃的燙飯。
中北東路上的「魚頭泡飯」即為盧永良及大弟子所開。如今,店內的湖北菜廚師們均為盧永良的第三、第四代傳人。
青瓦白牆徽派門樓,開業6年,每天能賣出約200條胖頭魚。
一大缽紅燒魚頭上桌,看著醬汁濃稠,味道卻意外得並不厚重。
魚肉保持鮮美的同時,鹹香的醬汁增味,野山椒賦予了湯汁微酸爽口的餘味。
用來泡湯的米飯直接現燜。東北五常大米加礦泉水,放進特製不鏽鋼的鍋中,酒精燈加熱,仿佛在進行一場實驗。
當然,吃法也有講究。
2/3碗的米飯泡一勺半的湯汁,容易拌開又不顯湯濃,魚湯的香味與米香融合,本來快吃飽的肚子自覺又能再戰鬥兩碗。
另一旁,胖頭魚骨熬成白湯,蘿蔔片打底,配上Q彈的手打魚丸,足以把猝然降溫的秋意融化。
魚頭泡飯共有三家,另外兩家分店開在了藏龍島和東湖邊。
/
在武漢,四季輪迴,時時有美味。
3月野菜上桌,5月藕帶登臺,7月龍蝦飽滿,10月藕湯鮮香,12月菜薹正嫩,泥蒿等著與臘肉共舞,豆絲散發出喜人的熱氣騰騰,一年到頭魚魚不斷。
武漢人對美食的熱情,全世界無敵,這是武漢人熱衷的生活方式,更是歡迎你來的理由。現在藕湯正好,魚兒肥美,武漢(的美食),等你。
✨
『 今日話題 』
朋友來漢,你還推薦哪些美味的湖北菜館?
評論區,來聊聊看!
///
編輯 = ZQF
設計=大壯
攝影 = 黃大頭
| |
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
版權所有,轉載請留言或聯繫
whlywtg@126.com
原標題:《吃過這四道江湖菜,才算來過武漢!》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