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何管教孩子,家長們可能都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這些不同的方式方法就導致了孩子們不同的表現形式,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非常大的爭議,父母的管教方式可能在孩子看來是抗拒的,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卻是覺得對孩子是最好的,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因為管教的問題導致的衝突,導致親子關係的矛盾。
管孩子是一門「學問」,如何管怎麼管,這個成了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在在管孩子這件事上,每家的父母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有些人講究嚴加看管,從小就給孩子立規矩,而有些家長講究快樂教育,讓孩子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所以家長的管教方式,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性格。
那麼父母要從哪些方面來管教孩子呢?
1、針對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父母要加以管束;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看我們如何的合理利用和安排,所以如果孩子沒有時間觀念,那麼做事就沒有效率,可能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卻要做三個小時,那麼其中的兩個小時就是浪費了,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時間觀念要「使勁管」。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家長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為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自己本身沒有時間觀念,遲到不守時等經常出現,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很難做到有時間觀念,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比如約定了幾點到,就得幾點到,要守時,所以家長自身一定要做到,為孩子做一個表率,這樣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才會有威信。
同時,家長對於給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長一定要做到嚴格執行。和孩子制定的時間,比如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加入時間的概念,制定計劃之後,也要獎罰分明。慢慢的孩子就會逐漸形成時間觀念了。這樣在孩子的生活中慢慢的滲透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2、遇事逃避,愛找藉口;這一類的孩子缺乏責任感,一旦出現困難不敢直接的去面對,而且一味地找藉口,逃避責任,這樣的行為家長要嚴格的管束,從小讓孩子樹立責任感,屬於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不可以逃避,做錯了事情就得勇於承擔責任。
家長要先做好榜樣,言出必行,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找藉口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父母要及時揭穿孩子的藉口,並告訴孩子找藉口的危害。教會孩子學會承擔責任遇到困難,不要後退要迎難而上,這樣才會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3、孩子任性亂發脾氣;有些孩子可能不管場合不看對象的想發脾氣就發脾氣,並且這樣的行為會經常發生的情況下,父母是需要儘早的幹預的,在孩子任暴跳如雷的時候,父母這時候更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再用過激的語言去刺激孩子,如果刺激了,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情緒泛濫,做出更加過激的行為。但是這個時候父母也不能因此妥協,如果妥協了,孩子以後就會繼續用這種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應該等待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再去處理。
所以建議父母等孩子慢慢平靜下來後,再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傷害到別人,要學會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針對以上的這些行為,父母們要及時並且嚴格的管教,因為這些行為都是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育,並且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早幹預,對孩子的不利影響也能降到最低,父母們在生活的點滴去幫助孩子早日克服這些不良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