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孩子是一門「學問」,孩子有以下這3種行為,父母必須嚴格管教

2020-12-24 彩彩育兒

面對如何管教孩子,家長們可能都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這些不同的方式方法就導致了孩子們不同的表現形式,孩子和父母之間存在非常大的爭議,父母的管教方式可能在孩子看來是抗拒的,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卻是覺得對孩子是最好的,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因為管教的問題導致的衝突,導致親子關係的矛盾。

管孩子是一門「學問」,如何管怎麼管,這個成了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在在管孩子這件事上,每家的父母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有些人講究嚴加看管,從小就給孩子立規矩,而有些家長講究快樂教育,讓孩子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所以家長的管教方式,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性格。

那麼父母要從哪些方面來管教孩子呢?

1、針對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父母要加以管束;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看我們如何的合理利用和安排,所以如果孩子沒有時間觀念,那麼做事就沒有效率,可能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卻要做三個小時,那麼其中的兩個小時就是浪費了,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時間觀念要「使勁管」。

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家長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為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自己本身沒有時間觀念,遲到不守時等經常出現,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很難做到有時間觀念,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比如約定了幾點到,就得幾點到,要守時,所以家長自身一定要做到,為孩子做一個表率,這樣的家長在孩子面前才會有威信。

同時,家長對於給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長一定要做到嚴格執行。和孩子制定的時間,比如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加入時間的概念,制定計劃之後,也要獎罰分明。慢慢的孩子就會逐漸形成時間觀念了。這樣在孩子的生活中慢慢的滲透對孩子的習慣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2、遇事逃避,愛找藉口;這一類的孩子缺乏責任感,一旦出現困難不敢直接的去面對,而且一味地找藉口,逃避責任,這樣的行為家長要嚴格的管束,從小讓孩子樹立責任感,屬於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不可以逃避,做錯了事情就得勇於承擔責任。

家長要先做好榜樣,言出必行,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找藉口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父母要及時揭穿孩子的藉口,並告訴孩子找藉口的危害。教會孩子學會承擔責任遇到困難,不要後退要迎難而上,這樣才會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3、孩子任性亂發脾氣;有些孩子可能不管場合不看對象的想發脾氣就發脾氣,並且這樣的行為會經常發生的情況下,父母是需要儘早的幹預的,在孩子任暴跳如雷的時候,父母這時候更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再用過激的語言去刺激孩子,如果刺激了,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情緒泛濫,做出更加過激的行為。但是這個時候父母也不能因此妥協,如果妥協了,孩子以後就會繼續用這種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應該等待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再去處理。

所以建議父母等孩子慢慢平靜下來後,再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傷害到別人,要學會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針對以上的這些行為,父母們要及時並且嚴格的管教,因為這些行為都是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育,並且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早幹預,對孩子的不利影響也能降到最低,父母們在生活的點滴去幫助孩子早日克服這些不良的習慣。

相關焦點

  • 父母在這4個方面對孩子「嚴格管教」,孩子長大情商高,較為獨立
    父母在這4個方面對孩子「嚴格管教」,孩子長大情商高,相對的也較為獨立孩子在10歲之前可以說是性格塑造期,如果任由孩子性格發展,身上必定會養成很多缺點,對未來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響,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叫性格決定命運。那家長們應該注意那幾個方面呢?
  • 郭德綱為何教子有方?教育孩子不能溺愛,應該管教的時候必須嚴格
    還是你把他管好了,大了他就知道好處了!」在教育孩子時,從不給予溺愛,該管教的時候必須管教。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說不得打不得罵不得,這就是父母教育沒有落實好的結果。沒有不會學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 不孝的孩子,從小就會有這3個特點,父母要及時管教
    事實上,孩子從小就有孝,不孝順,所以父母必須多加注意,如果發現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甚至連父母都不放在眼裡,父母就要及時管教孩子。個案一個7歲的小女孩,平時在家就是個小公主,受到父母各式各樣的寵愛,爺爺奶奶也對她習以為常。
  • 《海蒂和爺爺》:父母如何管教孩子,接受孩子的全部就行了!
    克拉拉小姐的家非常富裕,有大的房子,有成群的僕人,還有一個非常嚴格的管家。這位嚴格的管家不喜歡小海蒂,因為她的行為習慣不符合所謂貴族禮儀,她要小海蒂必須改掉這些壞習慣。小海蒂被逼按照她的要求來做,但她越來越不開心,越來越想念爺爺,想念阿爾卑斯山的一切。她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少,最後都沒有笑容,還變成一位夢遊病人。小海蒂選擇迴避自己的真實情緒,表達出他人希望自己表現的樣子。
  • 家長應該正確的管教孩子,而非打罵或驕縱孩子
    >相信每一位家長在管教孩子,教育孩子方面都是非常頭疼的。寵愛孩子是可以,但是過分的寵愛孩子會變得驕縱,這樣的孩子如果家長不教育的話,那麼當孩子面臨社會時,會有社會上的人幫忙教育,但這種教育成本會非常的高昂。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別用這幾種教育方式。
  • 為啥青春期的孩子恨不得媽媽去死?媽媽有這幾種行為,怪不了孩子
    可哪成想,晨晨上了初一之後性格,對待父母的態度也越來越惡劣。這次鬧矛盾是因為晨晨媽媽讓兒子寫作業,喊第一遍的時候晨晨正在打遊戲,簡單敷衍的回覆了媽媽。可沒過5分鐘,朋友再次出來,發現兒子還坐在沙發上沒動靜,一氣之下把孩子的手機搶了過來。結果晨晨大發雷霆,指責媽媽:「你是不是有病,我打遊戲打得好好的,你幹什麼這是!」
  • 家長這3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白眼狼」,將來受苦怪不得別人
    二人的孩子留學英國,因為壓力過大而回到國內,心理和精神都出現問題。殺害二人之後兒子出逃國外,最終被逮捕回國。這個家庭發生了什麼故事我們還不清楚。但是,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是一門學問,家長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家長的一些行為會導致孩子變成白眼狼,不願意親近父母,甚至怨恨父母,容易把孩子養成"白眼狼",將來受苦怪不得別人。
  • 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管孩子!
    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這樣的感觸,孩子越大越難管!特別是孩子上學之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了,家長和孩子每日的拉鋸戰就開始上演了。
  • 捨不得打孩子?若發現孩子有這四種行為,父母最好別心慈手軟
    網友1評論:「堅持讓公婆整天閒著沒事做,自己帶孩子,我自己很忙,每天一大堆事情,但我花錢請保姆帶。如果為了省錢,讓公婆帶,將來孩子沾了一身壞習慣,我付出的會更多。」網友2評論:「教育孩子關鍵是讓他們從小吃苦,不要富養就行了,你們看,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農村孩子連飯都吃不飽,父母整天忙於農活,誰去教育管他們呢?
  • 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方法不對父母喊破喉嚨也沒用
    在英語裡面,有一個詞語叫做「terrible two」,意識就是「糟糕的兩歲」。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已經大概能猜到,這個詞語就是用來形容孩子的。可以理解為,2歲左右的孩子很讓父母心煩,而且越管越叛逆。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養育過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 救助父母:孩子有推人、抓人、打人等攻擊行為,需要這樣管教
    文/笑雪育兒思考有的孩子對人有攻擊行為,無論是跟小朋友還是大人,總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例如掐脖子、咬人、踢人、咬人、揪頭髮、吐別人口水、打人巴掌、擰人、抓人等等,都屬於攻擊行為,那麼這樣的孩子需要怎麼管教呢?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服管教?想讓孩子乖巧懂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孩子跟家長唱反調,不服管教的樣子簡直能把人氣炸。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為啥還這麼橫,不服管教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味地表現出嚴厲是沒有用的,家長還要學會利用正面管教。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要脫離父母的管教,對父母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前幾天,青島一名女律師在家中被15歲女兒活活勒死,然後女兒把她裝進了行李箱,還在家呆了2天,直到母親的同事登門拜訪發現遺產後才報警......女兒一直對媽媽的嚴格管教懷恨在心,就產生了把媽媽幹掉的念頭,她認為媽媽不在了,煩惱就消失了,這種可怕的想法,使她一步步走向地獄之門。
  • 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家長不用管太緊
    不過,其實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孩子的很多「討人嫌」、「討人厭」的行為,都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正是因為大腦發育讓寶寶意識到有更好玩、更有趣、更好奇的事情,才會做出令父母頭疼的行為。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孩子頂嘴3歲左右,隨著孩子說話變得利索,不少家長會發現:「孩子會頂嘴了!」面對不想做的事、不認同的說法,總是會和父母辯一辯,甚至會大聲反駁父母,很沒禮貌。
  • 22歲男孩殺害親生父母:父母的這3種行為,容易將孩子養成白眼狼
    最近發生了一件讓人很震驚的事件,一個22歲的男孩,在家中將自己的親生父母給殺害,他的父母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著名的律師。按理說,這應該是很幸福的一家人,因為在大家的眼中,男孩的媽媽是一個很溫和的女人,爸爸也是一個俊朗有禮的男人。
  • 孩子平時有這3種表現,父母別深管,說明孩子右腦更發達,很聰明
    所以各位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右腦的開發與培養。其中,日常生活中孩子常見的幾種行為,就是右腦發達的象徵,父母千萬別深管! 一、 習慣用左側肢體運動,家長不要深管 人的右腦負責控制左側身體,人的左腦負責控制右側身體。
  • '布丁說畫'繪本與正面管教家長課堂開課了!——送給想走近孩子內心的父母
    這些命令式的口令比起來,孩子們從內心成長了更多尊重老師,尊重同伴,尊重課堂的禮節和傾聽、答問、思考的好習慣。同樣的,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思維並沒有被扼殺,舉手答問不等同於循規蹈矩欠活躍,在自己的位置上稍微動一動也能做到遵守紀律,這就是既放鬆又有規則的課堂。
  • 父母管教的兩個關鍵期,千萬別只和孩子做朋友!
    每個父母都深愛自己的孩子,但愛不是盲目的。身為老師,也是孩子的爸爸,我不得不承認:管教孩子是有「關鍵期」的,爸媽可要抓住關鍵期,用對方法,施以矯正。好父母和孩子都要有界限感「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估計這話大家的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我們小時候羨慕身邊那些爸媽把孩子當朋友的同學。現在我們也為人父母了,也誓言要用民主的家教模式,小錯也不必嚴格。
  • 媽媽別再有這3種行為,你自己洋洋得意,孩子卻覺得很丟臉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都說育人好比育樹,從一顆種子的破土而出,但最後成長為參天大樹,都離不開父母的灌溉和呵護。其中,母親的角色對於孩子來說往往是影響最深刻,且最特殊的。郭沫若先生曾說:要得健全幸福的人類,須得有健全幸福的母親。反過來,一個精神世界有缺失的母親,害了自己的兒子,也藉由兒子之手,害了無數人。
  • 打罵孩子易生逆反心理,學《小鞋子》用3R育兒,孩子懂事家長省心
    1.嚴厲型——虎媽式育兒嚴厲型父母顧名思義,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孩子只用聽著,完了嚴格要求孩子去執行,控制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不讓做什麼就必須不能做什麼,要求做什麼就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否則,輕則打罵,重則嚴懲不貸。